【课件】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
《【课件】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了解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变迁,认识赋役征发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重要目的。了解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认识古代基层管理的特点。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认识其对维护统治的重要性。明朝南京玄武湖湖心,有5个小岛。洪武初年,在湖心旧洲岛上修建了9间库房,安放30个档案架,用来存放户籍册“黄册”。到明朝后期,库房已达到667间,遍布5个小岛,收贮黄册153万多本。收贮黄册的玄武湖成为明朝的禁地,由户部派官员专门管理,一般人不得轻易进入。对封建国家而言,赋役是国家财政的根本,而户籍是赋役征发的依据,因此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历代户籍制度演变秦
2、献公嬴师隰m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m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m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实行什伍连坐法。商君书说:“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这是指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的簿籍上有登记。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m秦朝的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官籍、商贾的市籍等。目的:加强统治,强化社会治理目的:加强统治,强化社会治理m丞相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m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m政府定
3、期进行人口调查,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户籍散乱编户齐民:我国古代实行的一种户籍制度,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这一户籍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提供稳定的兵源,但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汉代的编户齐民进一步加强了社会治理汉代的编户齐民进一步加强了社会治理m西晋: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m东晋: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侨州郡县:西晋永嘉(公元3073
4、13)以来,北方士民相继南渡,大多聚族而居,东晋南朝统治者为拉拢南渡士民,在长江南北和梁益通路设置侨州郡县安置侨人,保持其原来籍贯,另立户籍,给以优待特权,不受当地政府管辖。m东晋后期和南朝: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土断:东晋和南朝为解决侨置问题而推行的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划定州、郡、县领域,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故称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m隋朝:“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m唐朝: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隋唐隋唐大索貌阅:是隋朝推行的一项用以整顿户籍和赋役
5、的措施。所谓“大索”就是清点户口,并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所谓“貌阅”就是将百姓与户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对。“大索貌阅”的实行既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也打击了豪强地主;同时有利于增加国家的劳动力,减轻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唐朝在申报户籍信息的时候,必须接受一道叫作“团貌”的程序。衙门在居民登记户籍时,要查验年龄和相貌,记录有人户的肤色、身高、面部等特征验查无误之后,便根据年龄大小在户籍档案上注明“黄小中丁老”唐代户籍制度形成了“编户”与“非编户”两个不平等的阶级,编户为良民(自由民),非编户为贱民(非自由民)。曾庆江户籍册上的古代中国设置设置“团貌团貌”程序,记录人口体貌特征程序,记录人口体貌特
6、征根据年龄大小进行户口登记根据年龄大小进行户口登记户口分为户口分为“良良”“”“贱贱”,人身自由不同,人身自由不同m宋代“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贫富无定势”,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据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宋朝:户籍分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和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佣户)。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m元朝:元朝户籍称为青册,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
7、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诸色户计:是元代各种人户的总称。元代户籍制度十分复杂,政府根据全国居民承担的不同义务以及职业、民族、宗教和社会地位的不同等情况,把人们划分为各种人户,称为“诸色户计”或“诸色人户”。民户是主要人户,也是诸色户计的基础。元政府在民户中实行户等制,以三等九甲为序征发赋役。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m以职业定户籍,户籍分 等。明朝把土地登记为鱼鳞图册。m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黄册:是明代国家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
8、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主要分为民、军、匠三大类。材料 元末以来,由于连年战争,田册、户册或毁于兵火,荡然无存;或面目全非,不足为凭,“民有一户应数十户差役者”。洪武十四年,明朝政府正式按职业把人口分为民、军、匠三大类,另有灶籍,登记制盐户。同时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各户的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黄册”共造4份,上送户部,布政司、府、县各存一份。因送户部的册子表面用黄纸,所以叫“黄册”或“户口黄册”。当时政府对编造“黄册”很重视,规定各户表册必须由本人填写,或本户自报请人代写,如有隐瞒作弊,家长处死、家属流放化外。“黄册”编造,奠定了明朝的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户口的控制。
9、m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m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朝代朝代主要措施主要措施战国户籍相伍户籍相伍秦朝分类登记分类登记西汉编户齐民编户齐民东汉豪强争民豪强争民魏晋南北朝“土断土断”白籍白籍隋朝大索貌阅大索貌阅唐朝三年一造三年一造宋朝主客分籍主客分籍元朝诸色户计诸色户计明朝“黄册黄册”清朝 材料 今丁银既皆摊入地粮,而滋生人户,又钦遵康熙五十二年皇祖恩旨,永不加赋。则五年编审,不过沿袭虚文,无裨实政嗣后编审之例,著永行停止。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上谕户籍制度不再具有财政上的意义户籍松停户籍松停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束缚逐渐减弱任务一
10、:梳理中国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任务一:梳理中国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户籍制度是统治者维护社会治安管理的重要手段。统治阶级通过户籍管理维护其利益。封建统治者通过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和随意迁徙。封建政府通过制定缜密的户籍制度来配合赋税征收。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是遥役征发的重要参考。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m从秦汉到明清,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m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设 ,里设 。后代沿袭这种乡里制度,稍有变化。m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 、。u郡县制m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 、。u唐代u明代封建社会前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件 17 中国古代 户籍制度 社会 治理 2021 2022 学年 统编 2019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492170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