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一.docx
《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一.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一14简答题(江南博哥)1.题目: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在10分钟之内;(2)要有感情地朗读;(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4)适当板书。参考解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作者创作的观察顺序。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诗的学习,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的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教学难点: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教学过程】一、情境游戏,导入新课PPT出示西湖十景的图片,请学生试着用语言描述图片上的美景。经过几轮互动,教师点出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语句啰嗦,用词不讲究;叙述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描述没有情感渗透。然后教师引题:“ 美景之所以美,是因为有好的诗句清晰细致地描述。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中唐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如何描述美景的。”由此导入新课。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问:你们了解白居易吗?要求:学生结合预习,教师补充。明确: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著
3、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2.提问:对于本诗的体裁,你们了解多少?明确:律诗是一种中国诗歌体裁,体诗的一种,兴盛于唐。律诗对格律要求非常严格,每句有几个字就称几言,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称一联,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颌联、颈联、尾联。每首的领联、颈联的两句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3.教师带领学生配乐朗读,自由朗读。4.要求:请学生
4、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全文,并找出诗中所描绘景物的地点。明确:从孤山寺的北面来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第一句作者即点明地点,即孤山寺北贾亭西。三、深入研读,加深理解要求:教师继续设置如下任务,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1.提问:本诗的前两句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明确: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描写了水、云、莺、树、燕、泥、花、草。这
5、些景物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组:水、云、花、草一远景、静景。莺、树、燕、泥一近景、动景。此处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再到远,由静及动再到静。2.提问:颈联写的是什么?明确:“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是写远景。因为近看不到太多的花和草,只有远看,才能看到繁多而多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的花,才能看到绿荫连绵犹如水一般的草。3.提问:这样写有何好处?要求:教师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明确:从距离上讲,由远及近再到远,突出了景观优美而丰富,远近四处都是美好的景色,也侧面写出了景色太美让人目不暇接的感受;从动静上讲,由静到动再到静,体现了观察的真实性,远处的景观体现静态的美感,近处的景观鲜活生动,符合真实
6、生活的逻辑;远近结合,动静交叉,使整首诗既富有整体上的画面美感,局部又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既描述了美景,又写实地体现了客观存在,呈献给读者一幅非常真实,具体的西湖春景图。4.提问:颌联中的“争”和颈联中的“没”两字可否换做“啼”“遮”?为什么?明确:不可以。此两处都是在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突出了景观的特点:首先,“几处早莺争暖树”是将“莺”拟人,用人争先恐后的样子描述早春的莺鸟成群结队地在树上鸣叫的场景,若将“争”换成“啼”,使“群莺鸣树”的样子不够形象生动,也缺乏动态的活泼感;其次,“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将“草”拟物成水,只有水才能“没”,而春天的绿草还不是很茂盛,被风吹也不会显现出剧烈的摇动
7、,就像是刚刚没过马蹄的水湾一般,清浅而柔顺。此处若是将“没”换成“遮”,读者就失去了将草和水相关联的想象空间,语言表达就会略显平淡,不够真实生动。5.提问:本诗中除了比拟,作者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明确:除了比拟,还有对仗,每联上下句之间不但字词对偶,平仄和押韵也都达到了律诗的要求;另外首联下句还使用了夸张,用云水同低夸张地表现了春水初生,白云低垂,水天一色的场景。四、拓展延伸,提升能力教师再次用多媒体出示“ 西湖十景”的图片,请学生任选一张再次进行口头描述,注意描述的顺序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可使用一些修辞增加画面的真实感,遣词造句是否有美感又富逻辑。五、小结课题,布置作业总结文章内容,请同
8、学将上述口头描述写成一篇200300字的习作。板书设计:略15简答题1.题目:七年级上册咏雪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欣赏咏雪名句,探究比喻修辞之精髓在于神似而非形似;(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参考解析:【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复述故事;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小组讨论,欣赏咏雪名句,明确比喻之精妙在于神似而非形似。3.通过对古代诗礼替缨之家和谐融洽、书香味浓郁的家庭氛围的感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雅趣,学习古人智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达到当堂成诵
9、的效果;积累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的词语。教学重点:欣赏咏雪名句,探究比喻修辞之精髓在于神似而非形似。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窗外飘起了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有什么想法和冲动?引导同学说出:打雪仗、堆雪人等。同学们玩儿的兴致很高呀!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寒风凛冽固然让人心存畏惧,可严冬也有令我们期待和憧憬的地方,雪花这个飞舞的精灵给冬天增加了多少意趣和浪漫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诗礼书香之家,看看他们在下雪天会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板书课题:咏雪)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勾画有疑难的字音,结合课下注释认读;2.教师范读,指导诵读(读音和句读);3.学生
10、自由朗读,力争流畅;4.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示范朗读。并根据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复述故事。三、研读诗歌,深入分析1.提问: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要求:学生边读边写出词语。明确:融洽、欢快、轻松2.提问:想一想,议一议: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待?(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2)笑前喻,乐后喻;(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要求: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明确:言之有理即可。3.提问: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要求:学生朗读句子,小组讨论回答。明确:“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更生动、传神。柳絮与雪花都是很轻盈的,形状又相似,柳絮因风而起,让人感受到的
11、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且以“柳絮”为喻,新颖别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因为柳絮飘飞正是春暖花开之时。冰天雪地之中,让人感到融融春意,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以“梨花”比喻“雪花”有异曲同工之处,有优美的意境,激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而“撒盐空中”只有形似,缺少意蕴,更无法激起读者的想象力。把盐撒到空中干什么呢?有什么用呢?别说人们去玩赏了,恐怕只会避之而不及吧。4.教师补充:谢道韫因此获得了“咏絮之才”的雅称,后世又用“咏絮才”作为才女的别称。5.提问: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而对于侄子、侄女的回答,谢太傅未作评定,只是
12、“大笑乐”,耐人寻味。不答是雅量,不评是慈爱。一笑是儒雅,一笑是暗许。既暗许了谢道韫的才气,又保全了侄子胡儿的自尊,可见古人的智慧。6.归纳主题: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絮之才。7.提问:请同学们找出最能表现世说新语语言特点:简洁隽永,也就是用十分简洁的语言传达出非常丰富的意味的句子。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句子。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将论文义”;寥寥数语,道出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个与谢道韫有关的典故:林下风致。板书“林下风致”并讲述小故事。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
13、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提问:从中可以看出对谁的评价更高?要求:学生自由表述。明确:顾家妇不过是闺阁中秀出者,而王夫人即谢道韫虽巾帼,却有名士之风,有一种飘逸出尘的气质。“林下风致”是指魏晋时期士人们所崇尚的超尘脱俗、恬淡潇洒的人格美。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师生共同小结:学习了咏雪一文,我们除了欣赏赞叹谢家“儿女”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外,文中透露的生活雅趣和文化传承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我们,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在生活中培养一些雅情雅趣!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1.背诵文章。2.描摹事物练习:请你任选一样事物进行描写和比喻。板书
14、设计: 咏雪 撒盐空中(物象) 比喻 柳絮因风起(意象) 赞赏道韫的才气16简答题1.题目: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 试讲约10分钟;(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论证方法;(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4)注意师生活动。参考解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根据文章脉络理解“敬业”“乐业”,学习演讲的特色。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区分“举例子”和“讲道理”的特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文章的“敬业”和“乐业讨论的学习,激发学生用“敬业”“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章“敬业”“乐业
15、”的内涵,初步学习演讲特色及议论文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论证方法的理解及区分,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的精神领悟。【教学过程】一、温故导入,激发情感通过课堂初始,教师发言:同学们,神奇教练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论断,启迪的不仅是奋进中的中国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发的是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结合课前预习,介绍梁启超及相关文体知识和课文背景,教师出示课件补充:作者:梁启超(1873-1
16、929),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近代著名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课文背景: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事理的活动,同时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认清对象,确立主旨;思维清晰,节奏明快;感情充沛,例证动人;语言准确,形象生动。(二)解决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2.教师检查
17、反馈,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朗读,相机正音、析字义,讲解重点词语。(三)明确论点,理清层次1.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指名回答。明确:“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2.提问: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明确:结构形式是“总一分一总”。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 敬业乐业”。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一)有业之必要提问: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要求:学生自读课文25自然段,作出回答。明确: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
18、,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二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二)敬业的重要性1. 提问: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要求:学生朗读课文67自然段,同桌讨论。明确: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 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
19、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2.提问:“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要求:学生发言交流,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评析。(三)乐业的重要性1.提问: 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是什么?要求: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讨论交流。明确: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
20、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2.提问: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明确:论证方法是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提问:作者说“ 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感想,畅所欲言。明确: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教师提问,学生小结,引导: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孔子也曾
21、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吟诵这优美文字,传唱这古老歌谣,我相信我们都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1.搜集有关敬业和乐业的名言名句。2.准备一篇以“如何端正学习态度”为话题的演讲稿,下节课进行即兴演讲。板书设计:17简答题1.题目: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4) 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参考解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文章把叙
22、事、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在-起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沉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 (板书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勾画有疑难的字音
23、;2.教师范读,指导诵读(读音和句读);3.学生自由朗读,力争流畅;4.理清思路,提问:本文按怎样的顺序写了哪些内容?理解第一段的地点时间人物。要求:学生归纳明确:滁州琅琊山泉水亭人醉翁朝暮景色四季景色滁人游太守宴 众宾欢太守醉三、研读诗歌,深入分析第二段风景画1.提问:朝暮景色有何特点?要求:朗读第二段明确:“日出而林靠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2.提问:春夏秋冬景色有何特点?要求:学生回答。明确:“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3.提问:“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明确:“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第三段风俗画1.提问: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专业面试 2021 年下 半年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初中语文 专业 面试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