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音乐专业面试》真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音乐专业面试》真题卷.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音乐专业面试真题卷19简答题(江南博哥)1.题目:红河谷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在10分钟之内完成。(2)试讲时教师指挥演奏歌曲。(3)试讲过程需要有适当板书。答辩题目1.什么是弱起小节?2.你是应届毕业生,缺乏经验,如何能胜任音乐教学这项工作?参考解析:(一)导入新课1.游戏导入,创设情境:分别播放几首歌曲的片段,一起猜歌曲的歌名并分别对应说出地区剪羊毛澳大利亚桑塔露琪亚意大利阿里郎朝鲜2.总结,并引入新课:加拿大民歌红河谷(二)感知歌曲1.播放歌曲红河谷的录音,熟悉歌曲的内容。并思考问题:(1)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舒缓的)(2)歌曲的速度、节拍各
2、是怎样的?(中速、4/4拍)2.再次聆听歌曲录音,听辨歌曲的结构。(划分歌曲的乐段,两部分)(三)演奏歌曲1.音阶吹奏练习学生用竖笛吹奏C大调音阶,注意吹奏的方法和吐气的均匀。2.吹奏高声部旋律(1)教师带领学生哼唱高声部,熟悉旋律;(2)学生尝试吹奏高声部旋律,注意连线部分的吹奏要连贯,气息保持好。3.吹奏低声部旋律(1)学生自行练习吹奏低声部,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集体吹奏低声部旋律,注意时值吹够。4.分小组进行二声部合奏练习,注意换气地方要统一,保持一致。5.再次分组,每组又分成吹奏组和打击乐组,分发课堂打击乐器(三角铁、沙锤、鼓)。小组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6.小组展示,教师进行指
3、挥,引导学生合奏表演。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四)巩固提升1.播放合唱版红河谷,并与合奏版红河谷进行比较。学生讨论回答。(利用声部的穿插、衬托,增添变化,增强厚度,丰富表现力)2.了解我国的民歌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加拿大民歌,那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我们自己国家的民歌,进行对比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等)(五)小结作业今天我们学习了乐曲红河谷,感受了加拿大民歌的风格。课后希望大家能够搜集加拿大其他民间歌曲,课下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板书设计】红河谷1=F 4/4二声部合奏连贯、统一【答辩题目解析】1.什么是弱起小节?【参考答案】乐曲由弱拍或弱位开始,并且和
4、乐曲的最后一小节形成一个完整的小节。计算小节数方法:由第一个完全小节算起。从弱起小节开始的歌曲(乐曲),其后面的部分乐句或所有的乐句,也往往是弱拍起的,演唱演奏时要特别注意其句法的特点。2.你是应届毕业生,缺乏经验,如何能胜任音乐教学这项工作?【参考答案】作为一个教学“新手”缺乏经验是必然的,所以针对自己的不足方面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找补:(1)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相关知识,加深理论方面的底蕴,为教学实际操作打牢基础;(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会按照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授课,与学生加深交流,通过交流、互动来实际调整适合他们的教学;(3)我会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虚心
5、求教”,向他们学习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汲取成熟的教学经验;(4)我会认真的备好每一堂课,在熟悉了课本之后,去调整自己的授课,进而发现自己的授课风格,从而来提升自己的授课。总之,经验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实践来弥补的,我会从自己出发,加深自己的知识底蕴,并通过吸取经验,总结授课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授课能力,从而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最后,在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多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表扬学生,使学生增强自信,发挥音乐潜能。20简答题1.题目:花溪水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在10分钟之内完成。(2)试讲时需要有指挥环节。(3)试讲过程需要范唱环节。答辩题
6、目1.简单介绍花溪水。2.本课中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情感?参考解析:(一)情境导入教师创设情境,播放歌曲难忘今宵,并对学生进行提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表达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首歌曲给人欢乐、怀念的感觉,表达人们相聚的欢乐幸福和未来期望再见的情感。引入课题,同样由李谷一演唱的歌曲花溪水。(二)感受体验1.初听歌曲,教师播放李谷一演唱的花溪水。并设问:“歌曲的旋律如何,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歌曲旋律较为中速、欢快,以“花溪水”为主线,描绘了一幅充满魅力的美好河山图。2.复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7、教师总结:这首歌曲给人一种优美、抒情的感觉。(三)探究学习1.进行简单发声练习,例如:1 2 | 3 2| 1 -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感受旋律的流动。3.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乐谱,并提示学生注意连音记号。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演唱,边唱歌边打拍子,帮助学生掌握节奏的变化,并提问学生:“旋律中出现了哪些音乐记号?”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出现了装饰音记号倚音、波音,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5.教师带领学生集体进行练习,掌握倚音、波音的演唱方式。完整有感情地演唱乐谱。6.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歌谱之后,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提问学生:“歌曲表达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歌曲通
8、过对于自然风光的描述及赞美,表达人物对于生活、自然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7.教师请学生分组进行竞赛演唱,并进行鼓励性评价。8.最后教师指挥,学生根据指挥完整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四)巩固提高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于祖国的热爱及赞美之情,并提醒学生注意与组内其他成员的配合。创编完成后请各组进行表演,并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评价。(五)小结作业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花溪水,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之处,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关于祖国的作品,下节课互相分享。【板书设计】花溪水倚音、波音美好生活的向往、热爱
9、祖国【答辩题目解析】1.简单介绍花溪水。【参考答案】花溪水又名清清的花溪水,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在1979年拍摄的影片柳暗花明的插曲,由歌唱家李谷一演唱,是一首非常优美动听的歌曲,曾风靡一时。歌中的花溪位于贵阳南郊17公里。景区富于天然韵味和田园风光,溪水明净,蜿蜒流淌,溪畔碧草繁木,青山倒映,四季芬芳。2.本课中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情感的?【参考答案】对于情感的体会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对于谱例的熟悉,另一方面是对于歌词的赏析。首先,是在谱例中,引导学生对于歌曲的情绪特点,特殊记号进行演唱及感受,一方面扩充自身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就是对于歌曲情感的铺垫,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旋律的
10、大致情感方向。其次,是对于歌词的赏析,通过对于歌词的朗读及感受,学生能够从歌词中具体体会到歌曲表达的情感。然后,根据歌词、谱例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演唱歌曲。从而更加贴合情感感受及表现作品。21简答题1.题目:中国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在10分钟之内完成。(2)试讲时需要有情感交流环节。(3)试讲过程需要有创编环节。答辩题目1.简单介绍你知道的速度记号。2.本节课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参考解析:(一)情境导入教师创设情境,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并对学生进行提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表达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首歌曲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表达人
11、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入课题中国梦。(二)感受体验1.初听歌曲,教师播放张也演唱的中国梦。并设问:“歌曲的旋律如何,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歌曲旋律较为中速、欢快,描绘了一幅天下大同、和谐社会的展望情景。2.复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首歌曲主要表达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之情,坚定强烈的节奏感,仿佛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繁荣昌盛的场景,给人一种自豪感。(三)探究学习1.进行简单发声练习,例如:1 2 | 3 2| 1 -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感受旋律的流动。3.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乐谱,并提示学生注意连音记号
12、及速度的转换。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演唱,边唱歌边打拍子,帮助学生掌握速度的变化,并提问学生:“不同的速度变化,对于音乐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刚开始速度为中速,优美抒情;中间速度转为稍快,将歌曲情绪逐渐推强,情绪高涨;最后速度由快速转为中速稍快,首尾呼应的同时,更好的强调情感。5.完整有感情地演唱乐谱。6.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歌谱之后,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提问学生:“歌曲表达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歌曲通过对于中国人们的描述和文化的传承,表达对于祖国的赞美及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传达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7.教师请学生分组进行竞赛演唱,并进行鼓励性评价。(四)巩
13、固提高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于祖国的热爱及赞美之情,并提醒学生注意与组内其他成员的配合。创编完成后请各组进行表演,并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评价。(五)小结作业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中国梦,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逐渐具有传承发展意识。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关于祖国的作品,下节课互相分享。【板书设计】中国梦连音线第一部分:中速、稍慢;优美抒情第二部分:快速;情绪高涨第三部分:中速、稍快;强调情绪美好生活的向往、热爱祖国【答辩题目解析】1.简单介绍你知道的速度记号。【参考答案】速度记号一般记在乐曲或乐章的开端五线谱的上面,记法一般是意大利文和
14、本国文字通用。包括基本速度和变化速度两种:基本速度记号记在乐曲或段落的开始,用来标记全曲或整段音乐的速度;有庄板(每分钟40拍)、广板(每分钟46拍)、慢板(每分钟52拍)、柔板(每分钟56拍)、小广板(每分钟60拍)、行板(每分钟66拍)、小行板(每分钟69拍)、中板(每分钟88拍)、小快板(每分钟108拍)、快板(每分钟132拍)、急快板(每分钟160拍)、急板(每分钟184拍)、最急板(每分钟228拍)变化速度是用来标记乐曲进行中速度的改变。有渐慢、渐快、原速、速度自由等。2.本节课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参考答案】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歌曲中国梦,体会歌曲中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及热爱祖国的情
15、感,学生能够产生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表现歌曲并能提升音乐表现能力。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唱出连音线的连贯感,并能够掌握速度表达时情绪的变化;体会歌曲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能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2简答题【基本要求】1、试讲10分钟之内完成2、试讲过程中需要体验欣赏环节3、试讲需要有舞蹈创编环节参考解析:(一)新课导入教师播放坐上火车去拉萨音频,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首歌描述的是哪个地方?哪个民族?”学生自由回答。(拉萨,藏族)教师总结并追问:“那我们坐上火车去拉萨去干嘛呢?”由此,顺势引入拉萨地区歌舞音乐阿玛勒火的学习。
16、(二)初步感知1.初听乐曲,教师进行提问:乐曲表达了什么情绪?听此乐曲可以想象一幅什么样的场景?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作品的情绪优美抒情;表现了藏族人民热情歌舞的热闹场景。2.再次聆听歌曲思考,并提问学生:歌曲可以分成几段?每段的开头结尾都有什么特征?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歌曲可以分成两段,开头都用“阿玛勒火”这个衬词,且每段结尾都用相同的旋律结尾。(三)探究学习1.教师弹奏钢琴伴奏,并请学生唱谱。感受、强调旋律的强弱变化及情绪特点。2.教师引导学生完整唱谱,并引导学生发现歌谱中的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旋律中出现了临时变音记号、波音等。3.教师采用钢琴指导的方式,讲解并
17、巩固变音记号、波音记号的正确演唱方法,之后带领学生完整演唱谱例。4.教师唱词,学生跟唱,并请学生思考:“可以从歌词中体会到什么样的情感特征?”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歌词描述藏族风土人情,表达藏族人民与解放军的深厚情谊。5.教师带领学生完整聆听歌曲,并思考:“衬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衬词的作用是强调民族特征,突出情感表达。6.教师请学生观看阿玛勒火视频,学生小声哼唱,并请学生观察:“在视频歌曲部分与舞曲部分分别有什么特征?”学生进行讨论之后,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歌曲部分音乐优美典雅,并伴以简单的舞蹈动作。舞曲部分音乐轻快,舞者只舞不唱。7.教师引出囊玛这一民歌体
18、裁,简单进行介绍。囊玛是西藏古城拉萨独有的一种格调很高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由扎年、扬琴、笛子、特胡、藏胡琴和串铃等六件乐器组成。音乐分为前奏和间奏、歌曲、舞曲三个部分。舞曲是囊玛的高潮部分,节奏跳跃、速度急促、气氛热烈。人声停止歌唱,表演者随乐而舞。代表作品有宗巴朗松。8.学生完整聆听并哼唱歌曲。(四)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同学们针对本节课的歌曲与视频的观看,进行舞蹈创编,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创编活动。学生展示,教师评价,鼓励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五)小结作业1.师生用问答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课主旨。通过本节课对于藏族人民风土人情的体会,及囊玛的了解,树立弘扬民族音乐的积极思想。体会群众与解放军
19、的深厚情谊,树立积极向上的爱党之心。2.下节课我们以“多彩的民族音乐”为主题,开展交流。同学们在课下整理文本及音响资料,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略23简答题【基本要求】1、试讲10分钟之内完成2、试讲时需要有师生共同讨论环节3、试讲需要有适当的板书参考解析:(一)新课导入教师先播放一首歌曲我的滑板鞋,并请同学们谈一下听完这首作品的看法。同学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个其实是一种说唱音乐的体裁,其实这种当今普遍流行的说唱音乐,是从西方传入到我们中国的一种音乐文化。当然,我们国家也有着自己的说唱艺术,那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一种属于我们中国的传统说唱音乐,是用京韵大鼓的形式来演唱的作品叫做丑末寅初。(
20、二)初步感知1.教师播放乐曲丑末寅初,并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本首曲子的速度是中速的,颇具中国特色。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同样的思考为本首曲子伴奏的乐器有哪些?乐曲播放完毕后,同学讨论发言。教师总结:本首作品除了演唱者自持的书鼓、节板,伴奏乐器还有三弦、四胡、琵琶、二胡等。(三)探究学习1.教师播放整首乐曲,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整首乐曲的主要唱腔特点是什么?乐曲聆听完毕后,师生共同讨论。师生共同总结:京韵大鼓是用北京方言演唱,并运用北京音系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说京白、唱京韵,演唱短段曲目,吸收各种戏曲、杂曲的曲调,借用京剧的表演,形成一
21、套表演身段,并采用了大量的“子弟书”的曲本。2.教师将同学们进行分组,分别来讨论本首作品当中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乐曲播放完毕后,小组讨论,由各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教师总结:该作品主要描绘了丑末寅初这一时辰里,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景况,犹如一幅生动古朴的画卷,乐曲中描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并富上人物特点,既生动又形象。3.教师再为同学们播放完整的乐曲,并请学生尝试着用京韵大鼓的形式来演唱部分片段。(四)巩固提高丑末寅初欣赏完了,教师接下来为同学们播放同一体裁的京韵大鼓的著名作品重整山河待后生,并请同学们思考对我国传统说唱音乐的理解。乐曲播放完毕后,同学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其实不仅国外有说唱音乐
22、的流行,在我国的古代也有着说唱音乐的发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要忘记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五)小结作业小结:课堂的尾声,教师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我国的传统说唱音乐京韵大鼓的作品丑末寅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唤醒同学们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宣扬我们的民族音乐以及培养我们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和热爱之情。作业:最后,要求同学们课下搜集其他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歌曲或者乐曲选段,下节课同学之间相互分享一下。【板书设计】略24简答题【基本要求】1、试讲10分钟之内完成2、需要有互动环节3、试讲过程中需要有范唱环节参考解析:(一)新课导入教师演
23、唱小白菜,并提问作品名称。学生自由回答:河北民歌小白菜。教师总结:这首作品的旋律被选用于歌剧白毛女,表达人物凄凉、悲伤的情绪,今天我们学习白毛女的另一个选曲扎红头绳,顺势引入新课。(二)初步感知1.教师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歌曲情绪为活泼、欢快地,速度为中速。2.教师复播歌曲,并提问歌曲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歌曲为男女对唱。(三)深入聆听1.教师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作品背景。歌曲选自歌剧白毛女,歌剧白毛女是根据上世纪40年代初流传在晋察冀边区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于1945年创作而成的,剧本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
24、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示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地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2.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歌曲,提问学生:歌曲歌词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直接、简朴,通过父女两的对话,表达了杨白劳与喜儿深厚的父女之情。3.教师进行范唱歌曲,并请学生演唱歌曲,提问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之后,进行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杨白劳唱段旋律节奏舒展,音乐起伏大,体现父亲过年不能为女儿买心爱红头绳愧疚又纠结的心情。喜儿唱段多运用前八后十六以及附点节奏,节奏紧凑,旋律平稳,起伏较小,体现喜儿天真活泼,善良又体贴的性格。4.完整聆听并哼唱,感受作品情感。
25、(四)巩固提高1.教师分组邀请同学们扮演剧中角色,尝试进行戏剧表演。2.小组展示,并通过生生评价、教师评价展开讨论。(五)小结作业师生共同回顾音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布置课后作业:关注媒体或网络,欣赏用其他形式表演的白毛女,拓宽艺术视野。25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多媒体播放黄河雄伟壮观的场面,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黄河的印象。2.播放背景音乐黄河协奏曲的片段,引出作品黄河大合唱。(二)感受体验1.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对于黄河大合唱有哪些了解?2.学生讨论之后,教师根据情况就作品的作者(冼星海)和创作背景进行适当
26、的补充。3.播放乐曲,请学生闭眼聆听,在脑海中想象歌曲描述的画面,并思考:从乐曲中感受到了什么?作品可分为几部分?4.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慷慨、宏伟的气势。全曲分为八个部分,分别为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八个乐章组成。(三)深入赏析1.欣赏黄河船夫曲,聆听并思考: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描述了什么场面?总结其音乐材料的重复性,节奏的律动性,运用了“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战的动人场面。2.欣赏黄水谣,聆听并思考: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分析音乐的旋律以及情感特征,深刻地表达出中国人民对日寇侵略者的愤怒控诉。3.欣赏保卫黄河,聆听
27、并思考:表现了怎样的情绪?了解其激昂的情感特点。请学生随着音乐哼唱,感受音乐的情感。(四)巩固提高请学生对黄河之水天上来进行配乐诗朗诵,并认真体会诗词的意境。(五)小结作业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具有交响性和史诗性的大合唱。它既有对黄河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的描述,又揭示了中华民族遭受屈辱、苦难与不幸,同时还刻画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作业:收集更多冼星海的作品,感受其作品表达的民族精神。【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介绍一下作者。【参考答案】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20世纪30年代杰出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曾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培养了许多音乐人才,对解放
28、区音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一生创作了数百首歌曲和四部大合唱,是现代声乐创作中最多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其代表作品包括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夜半歌声只怕不抵抗黄河大合唱和生产运动大合唱等优秀作品。其代表作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由于他对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活动等方面的重要贡献,逝世后被誉为“人民的音乐家”。2.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参考答案】音乐课程中,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时要避免流于形式,因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的主题。小组合作的主题不宜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比如不能简单讨论一个歌曲的情绪,而要有一些深入的问题
29、。合作任务的主题确定要恰当,难度要适宜,形成梯度,成任务链,让学生能在合作中体会乐趣,也不会因为太难或太简单而一节课无所事事。其次,引导学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共同合作的内容,确定完成的任务,展开讨论、对话、辩论等,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或协同完成一场演出或合作演唱一首歌曲,互相启发,共同探讨,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同时也要让不同的小组之间相互竞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作品。最后,小组合作时,应该处理好合作学习与个别学习的关系,一组完成一项大的任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和目标,都有需要完成的小任务,最后进行任务整合,完成一项完整的作品
30、,不能过于强调个人或只简单的平均分配任务,而是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26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为学生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剪辑视频,并请同学们仔细留意:“视频中出现的曲子的名字是什么,你在哪里听过?”学生自由回答。(金蛇狂舞)2.教师总结并追问:“这样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给现场营造了什么样的效果呢?”由此,顺势导入本课。(二)感受体验1.初听乐曲,乐曲表达了什么情绪?听此乐曲可以想象一幅什么样的场景?(欢腾的情绪;营造了节日氛围,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2.请同学们通过以往的历史常识结合课前的预习,简单介绍聂耳生平,教师做适
31、当总结。(聂耳,是我国30年代著名的作曲家,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创作之中,也被称为是“人民音乐家”。它的创作领域包括群众歌曲、抒情歌曲、若干电影音乐作品以及民间器乐合奏曲,代表作品码头工人铁蹄下的歌女翠湖春晓等等。)3.乐曲的体裁形式是什么?(民乐合奏曲)(三)深入赏析1.再次聆听金蛇狂舞,通过欣赏和观察乐谱,学生划分乐段,教师做总结。(乐曲分为几个部分?乐曲演奏主要由哪些乐器组成?全曲由三部分反复交替组成循环结构,乐谱上已经标注了分段记号。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也使乐曲民族特色更加鲜明。)2.分段听赏音乐作品。(1)分析第一段聆
32、听第一段,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场景?(比赛开始时整装待发,人声鼎沸的场面。)带领学生哼唱旋律。(2)分析第二段聆听第二段,并思考:这一段在情绪上与第一段相比有什么不同?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的?(情绪更加热烈,节奏更加紧凑,力度加强、速度变快。)带领学生哼唱旋律。(3)分析第三段。听赏第三段音乐,并思考:金蛇和狂舞分别指的是什么?(金蛇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3.探寻音乐的创作手法。请同学们仔细聆听作品,并结合第三段的乐谱,教师弹琴,学生通过分组对唱、接龙的方式仔细展开思考:在这段旋律中你能否发现什么规律呢?这是一种什么创作手法?(乐句之间上下呼应,呈现出逐渐紧缩的形式,最终
33、以简洁的单音结束全曲。这是我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作曲手法,叫做“螺蛳结顶”。)4.思考为什么运用“螺蛳结顶”这种创作手法?怎样演奏才能更准确的表达音乐情感?(“螺蛳结顶”可以很形象呈现问答句式;演奏时,一问一答要体现出一强一弱的演奏效果,形成鲜明的力度对比。整体速度稍快些,这样基本上就能把作品的整体情感准确的表现出来。)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得到了哪些启发?(四)巩固提高1.教师引导同学们了解施光南的声乐作品请同学们欣赏打起手鼓唱起歌以及祝酒歌,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同样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两个人,为什么在音乐创作上有着不同的风格呢?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34、。2.师生共同总结。(两位作曲家生活于完全不同的历史时期解放前和解放后,因此,艺术家的创作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五)小结作业1.师生用问答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课主旨。(结合时代背景欣赏音乐作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音乐文化)2.下节课我们以“人民革命音乐家”为主题召开一次音乐赏听会,同学们在课下整理文本及音响资料,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聂耳创作的音乐作品。【参考答案】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他我国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音乐家。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被誉为“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聂
35、耳的音乐创作主要集中在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两个方面,他的这些作品大多数是为当时的进步电影和戏剧所写的插曲,这些音乐要比这些电影和戏剧流传得更广,生命力也更强。音乐创作:群众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自卫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打长江。抒情歌曲:铁蹄下的歌女塞外村女梅娘曲飞花歌。儿童歌曲:卖报歌等。民间器乐曲:改编整理金蛇狂舞翠湖春晓昭君出塞。2.如何进行音乐教学内容分析?【参考答案】(1)教学资料的搜集(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3)对音乐教学内容的整合,确定学习的广度深度将不同体裁、形式、风格等的音乐作品进行整合将统一内容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进行整合将统一主题不同音乐教学内容的音乐作品进行
36、整合将相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进行整合(4)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视唱法、模方法、示范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更好活跃课堂:音乐游戏,恰当时是运用多媒体。总之,音乐教师要在新理念指导下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根据学生需求及学科特点挖掘整合教材内涵,才能设计出合理、课型、有效的教学过程与策略,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可靠保证。27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并设问:如果你们有一对翅膀,你们想要做些什么呢?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看来同学们都非常渴望有一双翅膀,其实你们、我,我们大家都有一对翅膀,一对隐形的翅膀,
37、它带领我们越过艰难险阻,跨过荆棘载途,飞向光明,飞向希望,接下来就让咱们一起学习这首隐形的翅膀。(二)初步感知1.完整的播放一遍作品,并设问:通过聆听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2.学生自由发言:很优美动听,速度是中速。教师评价并总结:同学们听得非常仔细,这首歌曲同学们可能都比较熟悉,它由王雅君作词作曲,张韶涵演唱。(三)欣赏歌曲1.朗读歌词,并设问: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歌词是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每一次都在徘徊中坚强,每一次都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3.教师追问:为什么选择这几句?学生自由发言。(从这几句歌词感受到只要坚强勇敢面对挫折,梦想就会实现。)4.教师
38、总结并评价:这位同学非常的好,还有没有同学有其他的想法?学生自由发言。(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有风就飞多远吧。)5.再次播放乐曲,教师组织学生前后四人小组讨论,并设问: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组讨论隐形的翅膀到底代表了什么?6.学生自由讨论。讨论后,教师评价并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隐形的翅膀就是指在生活中我们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和灿烂的笑容。7.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小组讨论,教师总结。8.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演唱乐曲,注意乐谱的第七行的字母D.S.,反复记号,表示从标有处反复,至Fine处结束。9.教师指挥,学生齐唱。(四)巩固提高1.分组表演:请同学们以六人为一小组,
39、分组编排一个小故事,内容要表示面对挫折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内涵。2.选取小组展示:时间已经到了,请这组同学展示一下。同学们觉得这组同学表演的怎么样?3.学生集体发言:表演很生动,很形象,很有渲染力,立意也很深刻。教师评价并总结:老师也觉得这组同学们表演的非常出色。(五)小结作业1.教师总结:今天学习了这首隐形的翅膀,了解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感知歌曲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在之后的生活中应该以信念的力量,勇敢面对挫折,用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2.作业:下课之后,搜集有关励志的歌曲,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简要介绍歌曲。【参考答案】隐形的翅膀是选自人音版社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欣赏课
40、,是由王雅君作词作曲,张韶涵演唱的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降D大调,4/4拍。歌曲以简明的语言,细腻地勾画出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使我们聆听到一曲发自肺腑的心灵倾诉。孤独的女孩徘徊在街头,生活的创伤使她疲惫不堪,但她却没有伤心流泪,而是将一种坚定的信念扎根在心中,于是她从痛苦绝望中看到希望的曙光,她从艰难困境中奋起站立,她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美好的驿站终会到达,成功的喜悦使她感到追逐的生命“歌声多嘹亮”,更使她坚定了信念的执著和虔诚,“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2.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参考答案】首先,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1)要转变教师角色。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愉悦心
41、境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2)学生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宰、课堂的主人,让他们从传统的、从属的、封闭的角色转变为自主、开放的主人地位。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四个阶段:(1)激趣,让学生进入探索性自学阶段。(2)活动,让学生进入实践性自学阶段。(3)探究,让学生进入创设性自学阶段。(4)鼓励,学生进入自我评价阶段。28简答题1.题目:梁山伯与祝英台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在10分钟之内完成;(2)试讲时需要有学生之间交流讨论的环节;(3)试讲过程需要有对乐曲不同主题内容的讲解。答辩题目1.为什么在爱情主题部分要带领学生边打拍子边欣赏?2.本
42、首作品的体裁是什么?简要介绍一下。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讲解故事牛郎与织女,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总结,引出课题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感受体验1.初听乐曲并设问:“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是小提琴。介绍协奏曲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进入20世纪后,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2.复听乐曲并设问:“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首乐曲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以草桥
43、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三)深入赏析1.引子聆听音乐,并思考,在这段音乐中,哪种乐器模仿了哪种动物的叫声?这段旋律为大家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2.呈示部(1)聆听呈示部音乐,思考: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音乐情绪?它的速度、力度、音区有何特点?主奏乐器是什么?(2)呈示部主部聆听爱情主题,思考:这段主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如何用音乐语言来刻画“爱情”的?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爱情主题旋律,一边哼唱一边打拍子,感受这部分表达的情感。聆听草桥结拜主题,思考:这段音乐由哪两种乐器主奏?它是如何刻画梁祝二人草桥结拜的情景的?小组讨论:完整聆听主部音乐,思考:爱情主题共出现了几次
44、?每次出现有何变化?(3)呈示部副部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景?如何表现这种情景的?再次聆听副部音乐,思考:除了教材中出现的两个主题,还有没有其他的主题?并尝试着哼唱。边听音乐记录这三个主题出现的顺序。(4)呈示部结束部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景?如何表现这种情景的?3.展开部(1)聆听展开部音乐,思考: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它的音乐情绪有什么变化?速度、力度、音区有何特点?(2)聆听展开部“不祥征兆”主题,思考:这段音乐中最突出的是哪种乐器的音色?它的旋律进行是怎样的?(3)聆听展开部“抗婚”主题,思考:这段音乐是如何表现出激烈的“抗婚”场面的?(4)聆听展开部“楼
45、台会”主题,思考:这段音乐是如何表现出“楼台会”时梁祝二人的悲痛心情的?这是小提琴与大提琴的第几次对话?与之前对话相比,音乐情绪上有何不同?4.再现部(1)聆听再现部音乐,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是什么?它是否完全再现了引子和呈示部爱情主题?它是如何刻画梁祝“化蝶”的美丽情景的?(2)随音乐跟唱“化蝶”主题。(四)巩固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讨论自己了解有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10分钟,每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分享。(五)小结作业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乐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感受了不同部分的情感变化,了解了协奏曲。2.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查阅关于此故事的内容品读,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梁山伯与祝英台引子第一部分:爱情主题第二部分:封建势力主题第三部分:化蝶主题【答辩题目解析】1.为什么在爱情主题部分要带领学生边打拍子边欣赏?【参考答案】由于爱情主题部分的旋律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作品中最耳熟能详,传唱度最高的片段。从同学们熟悉的音乐片段出发,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并加深对此作品主题表达的感受。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带领学生对本节的内容印象深刻。比如:带领学生演唱重点主题的旋律,带领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带领学生打拍子欣赏等方法。本节课就采用了带领学生打拍子的方式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