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检测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检测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检测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第卷 选择题(共 42 分) 一、选择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 1. 如图是空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其中甲表示的气体是( B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 2.(2017 枣庄)小明利用如图实验自制一瓶“汽水”,所加入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D )A.蔗糖 B.小苏打 C.柠檬酸 D.果汁 解析:蔗糖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A 错误;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由同种物质组成,属 于纯净物,B 错误;柠檬酸由同种物
2、质组成,属于纯净物,C 错误;果汁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 混合物,D 正确。 3.同学们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显,有的却不明显。 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D ) A.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气瓶内的水有残留 B.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 C.排水法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 D.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 解析: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混有空气的氧 气浓度低,导致木炭燃烧现象不明显。 4.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解析: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要注意试管口略低
3、于试管底部,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 气管,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故 A 正确;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为了尽可能排出空气,应将导 管伸入集气瓶底部,故 B 错误;氧气验满时应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2气瓶内,故 C 错误;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了防止高温的熔融物炸裂集气瓶,应 该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故 D 错误。 5.(2017 郴州)一氧化氮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且难溶于水的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氧 气迅速反应。下列是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正确方法的是( C )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法 D.以上方法都可以 解析:确定气体的收
4、集方法时考虑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相对大小,是否与空气中成分反 应,气体的水溶性等。因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故用排水法收 集,故选 C。 6.根据我国环保部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属于监测范围的是( B ) A.PM2.5 B.氮气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 解析:PM2.5是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污染物;二 氧化硫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二氧化氮是氮氧化物之一,也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7.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C )A.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B.镁+氧气氧化镁 C.甲烷+氧
5、气二氧化碳+水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解析:在“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 于分解反应,该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 A 错误;“镁+氧气氧化镁”的反应既是氧化反 应,又是化合反应,故 B 错误;“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的反应是氧化反应,但是不属 于化合反应,故 C 正确;“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的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故 D 错误。 8.下列关于产生氧气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 C.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可制得氧气 D.实验
6、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解析:工业上制取氧气利用的是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的,属 于物理变化,故选择 B。 9.(2017 邵阳)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A.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 B.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D.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解析:A.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可以将氧气完全反应,使测定结果更准确;B.红磷点燃后,缓 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易导致气体受热逸出,使测定结果偏大;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 止水夹,气体受热膨胀,使倒流的水偏少,测定结果偏小;D.用木炭代替红
7、磷进行实验,会因生3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体的量不减少,压强不变小,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 A。 10.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解析: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 的淡蓝色火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1.以下各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C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只有 解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二 单元 我们 周围 空气 检测 试题 新版 新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