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浙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浙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浙教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1 1 章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纸张燃烧C水分蒸发D矿石粉碎2pH 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中酸性最强的是( )ApH=1.3 的工业废水 BpH=4.5 的雨水CpH=7.0 的蒸馏水DpH=7.3 的矿泉水3下表是一些物质的 pH,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较宜食用的物质是( )物质番茄葡萄牛奶玉米粥pH4.04.43.54.56.36.66.88.0A番茄B葡萄C牛奶D玉米粥4初中化学教材中“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学习和探究的活动。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
2、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完成的实验是( )除去菜刀上的铁锈鉴别食盐和纯碱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ABCD5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 )A硝酸钠B氯化钾C碳酸氢铵D磷酸二氢铵6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总质量会减轻的是( )A氢氧化钠B浓盐酸C浓硫酸D生石灰7为了确定某化肥的种类,下列探究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观察其外观,为白色晶体B闻其气味,无明显气味C测其溶解性,可溶于水D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8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稀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室使用时,
3、最好戴上防护眼镜C在实验室里可用品尝的办法区别食盐和蔗糖晶体D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再慢慢注入水并不断搅拌9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所得溶液 pH 可能为 10 的是( )A生石灰B醋酸C水杨酸D食盐210下列对数据的几种描述中,合理的是( )A用 pH 试纸测得盐酸 pH=3.20B用托盘天平称取 NaCl 固体 5.85gC用 10mL 量筒量取 98%浓 H2SO43.68mLD用“pH 计”测得某血浆 pH=7.4011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了几种溶液的 pH,其结果如下表:溶液 盐酸CuCl2溶 液Na2SO4溶 液水Na2CO3溶 液NaOH 溶 液pH77该同学由此
4、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BpH7 一定是碱溶液CpH=7 一定是盐溶液 DpH7 一定是酸溶液12X 可以发生如下反应:X+酸=盐+水;X+非金属氧化物=盐+水。X 可能是( )A氧化铜B盐酸C氢氧化钠D碳酸钠13下列各组物质的反应,需要加入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的是( )AFe 和 CuSO4溶液BZn 和稀 H2SO4CNaOH 溶液和稀盐酸 D澄清石灰水和 CO214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KNO3NaClHClBFeCl3Na2SO4KClCCuSO4H2SO4NaClDFeCl2KClNaOH15为了除去粗
5、盐中的 Ca2+、Mg2+、SO42-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过滤;加过量的 NaOH 溶液;加适量的盐酸;加过量的 Na2CO3溶液;加过量的 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ABCD16下表中用甲试剂鉴别乙中的两种化肥,难以实现的是( )甲乙ACa(OH)2CO(NH2)2、NH4HCO3BBa(NO3)2KCl、(NH4)2SO4CAgNO3NH4Cl、NH4NO3DNaClK2SO4、KNO317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所示是反应过程中某种量 Y 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 Y 不可能表示( )3A硫酸的质量分数B生成硫酸锌的质量C
6、溶液的 pHD生成氢气的质量18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NaH+H2O=NaOH+H2。CaH2与足量 Na2CO3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的产物有( )ACa(OH)2和 H2BCaCO3、NaOH 和 H2CNaOH 和 Ca(OH)2DCa(OH)2、CaCO3和 H219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A只有BCD20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
7、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能使气球 a 明显鼓起的是( )试管内物质胶头滴管内物质A氢氧化钠固体水B氧化铁稀盐酸C氯化钡溶液稀硫酸D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二、填空题二、填空题21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4(1)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_剂。(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了,用化学原理解释该现象:_。(3)上图中,用滤纸作成的小花喷洒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什么?_(写出一组即可) 。22亚硫酸盐的一些性质和碳酸盐的性质类似,如:Na2SO3(亚硫酸钠)溶液呈碱性,BaSO3(亚硫酸钡)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工业上常用 NaOH
8、 来吸收 SO2气体。现有吸收SO2一段时间后的NaOH 样品,请选用下列试剂:盐酸、稀硫酸、蒸馏水、Ba(OH)2溶液、Ba(NO3)2溶液已知 Ba(NO3)2溶液呈中性、pH 试纸、石蕊指示剂,仪器自选,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判断该样品中 NaOH 是否反应完全,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1)取少量吸收 SO2一段时间话的 NaOH 样品,用适量蒸馏水完全溶解;(2)用试管取少量该样品溶液;(3)往试管中逐滴加入_,到_时,停止加入;(4)后续实验的操作是_,若观察到_,则 NaOH 已完全反应。2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检测次数溶液
9、中检测出的物质第一次KCl、K2SO4、Na2CO3、NaCl第二次KCl、BaCl2、Na2SO4、K2CO3第三次Na2CO3、KCl、K2CO3、NaCl(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_次检测结果不正确。(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先向溶液5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溶液,检测的离子是_;然后继续加入过量的_ 溶液(填化学式) ,其目的是_;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_溶液(填化学式)。三、实验题三、实验题24化学小组同学为鉴定某工厂排出的无色污水成分,他们查阅工厂的有关资料后,推测出污水中可能含有 HCl、Na2SO4、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
10、同学们取污水进行了探究(已知 Na2SO4溶液呈中性):(1)测污水的 pH:取一张 pH 试纸,放在玻璃片上_,读数为 pH=2,由此可知:污水中一定有_,可能有 Na2SO4。(2)检验 Na2SO4是否存在:甲同学在一支试管中取少量污水,向试管中滴加少量的_溶液,振荡,产生了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证明污水中有 Na2SO4存在。乙同学用物理方法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他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是 _。通过探究,同学们确定了污水的成分。为使排放的污水中不含酸或碱,可向污水中加过量的_。25小科发现暖水瓶中有一层淡黄色的水垢。据悉,该地区的水垢中除碳酸钙外,无其他盐类。他想探究还有没有其他
11、物质,于是他收集水垢后经低温烘干进行下列实验:(1)取 2.5 g 水垢按图甲中的 A 装置进行高温加热充分反应(已知 CaCO3 CaO+CO2) ,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 B、C 装置,实验后发现 C 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增=高温加了 0.88 g。写出 C 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B 装置中的浓硫酸是用来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气,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_性。(2)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实验,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原因是_。626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原理思路】利用 Na2C
12、O3与稀 H2SO4反应产生 CO2,通过对 CO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1)【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装置中,仪器 A 的名称为_。(2)【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_(填序号) 。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装置内空气中的 CO2没有排出 反应产生的 CO2未被完全吸收 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3)【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 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下图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九年级 科学 上册 物质 及其 变化 单元 综合 检测 新版 浙教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