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本信息授课者姓名郑妙娟教材版本、年级及章节中外历史纲要(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第三单元第7课教学设计课程名称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时共( 1 )课时完成,第( 1 )课时1. 教材内容分析教材整体架构: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中的第二课,作为世界古代史与近现代世界史的过渡和衔接,新航路开辟最大的影响就是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正是随着世界越来越连成一个“整体”,全球也越来越被人为的“分裂”成了东西两部分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本课分三个子目,第一目“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主要讲述了以人口迁移、动植物交
2、流与疾病传播为核心特征的全球物种大交换状况,以及这种交换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第二目“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意在说明全球海路的开辟对提升海路贸易重要地位的历史性意义,这一时期三大洋贸易齐头并进推动了全球商品大流动、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最后一目“早期殖民扩张”意在表现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全球殖民大扩张在不同文明区域产生的诸多变革,如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等。教材逻辑与整合:可以将内容整合为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两部分阐述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部分,分“人口迁移”、“物种交换”、“疾病传播”、“商品流动”四个角度;“世界格局的演变”解释了欧洲、美洲、非洲
3、、亚洲实力地位的变化。两部分之间是递进的,存在着现象与本质的逻辑关系。2. 学习者特征分析授课对象:高一下学期大概11-12周的学生,对高中生活基本适应,但心智还不能完全以高中生的标准衡量。学法习惯:高一的学生学习习惯还处于初高中衔接之中,也就是正处于记忆型学习向理解型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学生初步具备了历史思维和素养,基本适应了“论从史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初步具备了课堂主体意识,对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能积极思考,积极回答。初高中衔接:关于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的内容,历史学生在初中有学习,但只是对具体的史实有所了解。因此,本堂课在初中的基础上做到进一步加深,开拓学生的视野。不仅知道
4、本课具体史实是什么,更要知道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存在问题:一是对重点概念的理解,例如三角贸易、哥伦布大交换、世界格局、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等;二是对全球联系加强的时空逻辑建立不起来。调整教学设计:根据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对学生熟练掌握的知识,引入多种形式的新史料,创设新情境;对学生相对熟悉的知识,有所侧重的呈现;对学生比较陌生的知识,学科素养生成需要就补充,不需要就舍弃。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关键概念,可以提供文字或图片资料,使讲解过程形象化、直观化的展示给学生。3.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
5、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知识目标】:了解哥伦布大交换的概念,掌握全球联系初步建立的具体史实,三条贸易路线,世界格局、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等知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运用史料分析历史事件的逻辑能力和历史叙述、描绘、解释、推理能力等;【素养目标】:时空观念:通过分析和叙述全球三条贸易线路,了解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实证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人口、物种和商品等的全球性流动;历史解释: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如何改变,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形成正确认识;唯物史观:辨析看待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6、,认识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使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早期殖民给美洲等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到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才是整个世界的共同进步。4.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人口、物种和商品等的全球性流动教学难点: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5. 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问题教学法:通过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探究问题,推动课题教学层层深入。情境教学法:运用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
7、的史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讲授法: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6. 教学资源:教材;自制PPT;历史教辅练习全优课堂;阿兹特克帝国;白银资本等。7.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信息技术应用环节一:新课导入:PPT教学课件教师活动1通过辣椒图片和问题,导入本课学习。大家有没有熟悉哪些食物是跟辣椒有关的?咱们中国哪些地方是产辣椒的?那么辣椒从哪传过来?为什么能传过来?辣椒通过什么路线传过来?我们用什么交换辣椒?是谁开启了辣椒的全球之旅?辣椒的故乡的遭遇如何?接下来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一起探究辣椒的全球之旅。学生活动1自主回答
8、问题PPT教学课件活动意图说明:用辣椒作为线索,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好奇心理,并且把本课的知识设置逻辑关系简单扼要表明,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内容,建立思维框架环节二:一、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教师活动2用史料创设问题情境辣椒属于茄科辣椒属,原产于墨西哥、中美、南美及西印度群岛等热带地区。在公元前6500-5000年的墨西哥古代遗址已出土有野生辣椒的种子。此后美洲印第安人首先将其驯化。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后发现了辣椒。1493年,辣椒被带回西班牙,并迅速在欧洲传播开来16世纪中叶辣椒已经风靡整个欧洲。 辣椒如何征服国人的胃学生活动2根据材料请回答:辣椒来自哪里?辣椒外传的原因是
9、什么?除了辣椒还有哪些作物是属于美洲原产地?又有哪些物种是由旧大陆传入新大陆?自主思考后回答:请大家根据全球联系的一些要素:人口、物种、疾病、知识、战争、文化、宗教、制度、商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用其中三个要素来对这四幅图进行解释?PPT教学课件活动意图说明:用辣椒作为线索,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好奇心理,层层深入引导出教材和课标重要内容教师活动3学生活动3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引入概念:“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改变了欧洲人、美洲人、非洲人及亚洲人的生活方式。大量外地引入的食物成为人类的主食,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