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一)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涉及本课的要求为:1.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2.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本课是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第2课。与第1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第3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共同诠释了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教材内容紧紧围绕“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方式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革命性意义”这一主题,通过“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的两个子目展开,聚焦生产方式以及工业革命对中国民族
2、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影响,突出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二) 学生情况分析已知:学生在高一下学期的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中已较为完整地学习了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及部分影响。具备一定的史学素养。未知:对从生产方式的角度认识工业革命缺乏系统性的认识,要加强从生活方式的角度带领学生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能知:高二文科班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正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想知:由于工业革命对当今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同时后工业时代科技与人文的冲突,摩登时代影片中机器对人的异化易引起高中生的思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1. 总体目标:认识工业革命带来的生
3、产方式及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2. 掌握工业革命时期大机器生产与工厂制度确立的史实,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工厂制度的作用以及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是对立统一的。(素养目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3. 概括工业革命后社会生活方式变化,体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素养目标:唯物史观)4. 分析关于工厂制度的不同史料,归纳工厂制度的特点、影响,提升运用史料能力。(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5. 探究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双重影响,形成认识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素养目标:历史解释)教学重点和难点(一) 教学重点大机器生产与工厂制度的史实(二)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