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促通技术概述精选课件.ppt
《神经促通技术概述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促通技术概述精选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神经促通技术概述第一页,本课件共有43页什么叫神经促通技术n【定义】:根据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的规律,应用促进或抑制方法改善脑病损者功能障碍的系列康复技术。又称神经生理疗法、神经发育疗法、促进技术,促通技术,易化技术。n【适用范围】:适用于偏瘫、脑瘫及神经精神发育迟缓者等神经性瘫痪。第二页,本课件共有43页促通技术的机理n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即大脑在损伤后可以自行调整以代偿损伤的功能。易化技术将其称为“人体的潜能”,康复治疗就是要调动这种潜能。n运动(输出)可以由感觉(输入)来调整第三页,本课件共有43页第四页,本课件共有43页n【常用技术】:Brunnstrom法、Bobath法、Ro
2、od法及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法(简称PNF)等第五页,本课件共有43页 Bobath技术n20世纪40年代,由英国Bobath夫妇创立nBobath夫人是物理治疗师nBobath先生是神经学专家n被认为是上一世纪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第六页,本课件共有43页一、Bobath技术的特点n通过利用通过利用关键点的控制关键点的控制(key point control)、反射抑制模式反射抑制模式(reflex inhibiting pattern,RIP)和)和良肢位的良肢位的摆放摆放来抑制痉挛,通过利用反射、体位来抑制痉挛,通过利用反射、体位平衡诱发其平衡反应,再让患者进行主平衡诱发其平衡反应,再让患者进行
3、主动的、小范围的、不引起联合反应和异动的、小范围的、不引起联合反应和异常运动模式的主动运动,进行各种运动常运动模式的主动运动,进行各种运动控制训练,逐步过渡到日常生活动作的控制训练,逐步过渡到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训练。第七页,本课件共有43页二、Bobath技术的治疗原则n 让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学习基让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运动模式;每一种技本姿势与基本运动模式;每一种技能活动均是以姿势控制、翻正反应、能活动均是以姿势控制、翻正反应、平衡反应及其它保护性反应、抓握平衡反应及其它保护性反应、抓握与放松等基本模式为基础而产生的。与放松等基本模式为基础而产生的。第八页,本课件共有4
4、3页三、Bobath常用治疗技术常用治疗技术 n1)关键点的控制)关键点的控制 人体关键点可影响身人体关键点可影响身体的其他部位或肢体的肌张力,它包括体的其他部位或肢体的肌张力,它包括胸骨柄中下段、头颈部、躯干等。治疗胸骨柄中下段、头颈部、躯干等。治疗师可通过在关键点的手法操作抑制异常师可通过在关键点的手法操作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肢体的肌张力。的姿势反射和肢体的肌张力。第九页,本课件共有43页对于躯干肌肉痉挛的患者,可通过对于躯干肌肉痉挛的患者,可通过对胸骨柄,即中心关键点对胸骨柄,即中心关键点(central key point)的控制来缓解肌张力的控制来缓解肌张力第十页,本课件共有43页(
5、2)反射抑制抗痉挛模式)反射抑制抗痉挛模式 (reflex inhibiting pattern,RIP)n躯干抗痉挛模式: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一手扶其肩部,另躯干抗痉挛模式: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一手扶其肩部,另手扶住髋部,双手做相反方向的牵拉动作,可缓解躯干肌的手扶住髋部,双手做相反方向的牵拉动作,可缓解躯干肌的痉挛(图痉挛(图4-1-6)。)。此外还有肩、上肢、手等的抗痉挛模式此外还有肩、上肢、手等的抗痉挛模式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43页n3)平衡反应及保护性反应)平衡反应及保护性反应 训练患者坐训练患者坐位、立位、跪立位平衡引导患者的头颈位、立位、跪立位平衡引导患者的头颈和肢体运动,诱发平
6、衡反应。和肢体运动,诱发平衡反应。(4)感觉刺激方法)感觉刺激方法 牵拉肌肉、轻轻拍牵拉肌肉、轻轻拍打肌腹或用手、毛刷、冰块等刺激皮肤打肌腹或用手、毛刷、冰块等刺激皮肤感觉,促使肌肉收缩。感觉,促使肌肉收缩。(5)矫正异常步态:矫正画圈步态的)矫正异常步态:矫正画圈步态的训练方法为:坐立位时的下肢内收、内训练方法为:坐立位时的下肢内收、内旋训练;迈步时的骨盆放松训练等。旋训练;迈步时的骨盆放松训练等。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3页n(6)运动控制的训练)运动控制的训练 1)控住训练:将肢体的末端被动地移到)控住训练:将肢体的末端被动地移到空间的关节活动范围的某一点上,让患空间的关节活动范围的某一点
7、上,让患者练习将肢体控制在该位置上不动。者练习将肢体控制在该位置上不动。2)定位放置训练:在肢体能控制后,训)定位放置训练:在肢体能控制后,训练患者主动将肢体定位在关节活动范围练患者主动将肢体定位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各点上,然后由此向上和向下活动,的各点上,然后由此向上和向下活动,再返回原处。再返回原处。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43页Brunnstrom技术Signe Brunnstrom 是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识到中枢神经损伤以后,大脑皮层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从而出现了人体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式。中枢神经损伤之后的恢复过程是运动模式的变化,即通过联合反应共同运动之后才会出现分离运动。第十
8、四页,本课件共有43页n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Brunnstrom将脑卒中等中枢神经损伤以后的偏瘫恢复分成6个阶段:第1阶段:弛缓期;第2阶段:联合反应期;第3阶段:共同运动初期;第4 阶段:共同运动期;第5阶段:分离运动初期;第6阶段:协调性运动期。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43页n n 周围性瘫痪 中枢性瘫痪(质变)中枢性瘫痪(质变)n (量变)弛缓n 0 I 痉挛n IIn 1n 2 III 联带运动n n 3n 4 IV n V 部分分离运动 n 5 VI 分离运动 n 正常 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43页Brunnstrom技术的机制 是通过中枢兴奋扩散,其方
9、法为利用异常粗大运动模式诱发收缩,使患者自最初的粗大联合反应阶段进入由共同运动支配的半随意运动阶段,然后使患者打破共同运动达到精确的功能性的半随意控制阶段,以恢复运动控制能力。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43页Brunnstrom技术的特点在脑损伤后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在脑损伤后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以便让患者能观察到瘫痪肢体仍然可以以便让患者能观察到瘫痪肢体仍然可以运动,刺激患者康复和主动参与治疗的运动,刺激患者康复和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欲望。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43页Brunnstrom技术的治疗原则治疗顺序治疗顺序 B
10、runnstromBrunnstrom方法强调在早期利用姿势反方法强调在早期利用姿势反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引导患者的运动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引导患者的运动反应,之后再从中分离出正常运动的成分,反应,之后再从中分离出正常运动的成分,最终脱离异常运动模式向功能性运动模式最终脱离异常运动模式向功能性运动模式过渡。其过渡。其治疗原则治疗原则要求任何治疗性的活动要求任何治疗性的活动都必须依据患者的恢复阶段而异都必须依据患者的恢复阶段而异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43页治疗方针:经常重视运动感觉。早期患者在床上肢体摆放位置。利用共同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最后达到随意地完成各种运动。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43
11、页 Rood 技术技术nRood技术又叫多种感觉刺激治疗法或皮技术又叫多种感觉刺激治疗法或皮肤感觉输入促通技术。肤感觉输入促通技术。n由美国人由美国人Mar-garet Rood提出。提出。nRood技术按照个体的发育顺序,利用不技术按照个体的发育顺序,利用不同的感觉刺激促进或抑制运动性反应,同的感觉刺激促进或抑制运动性反应,诱发较高级的运动模式的出现。诱发较高级的运动模式的出现。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43页Rood的治疗原理的治疗原理先天存在的各种反射,先天存在的各种反射,不断的应用和发展不断的应用和发展反复的感觉刺激反复的感觉刺激不断地修正不断地修正达到大脑皮层意识水平上的最高级控制达到大
12、脑皮层意识水平上的最高级控制人体的运动人体的运动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3页 Rood技术的治疗技术的治疗Rood的易化技术的易化技术n1、经皮易化技术n【轻刷、快速擦刷、冰冻】n2、本体感受性易化技术【关节重压缩、伸张(牵拉)、固有肌伸张(牵拉)、伸张性压迫、叩打、振动刺激】Rood的抑制技术的抑制技术n 1、中性温度疗法n2、缓慢摇摆(缓慢节律的轻摆)n3、缓慢旋转n4、缓慢轻擦n5、腱压迫n6、轻微的关节挤压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43页PNF技术技术n即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由美国的神经生理学家即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由美国的神经生理学家Herman kabat 40年代创立。年代创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经 技术 概述 精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