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课件.ppt
《分子生物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课件.ppt(1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n 染色体n DNA的结构n DNA的复制n DNA的修复n DNA的转座一、与分子生物学有关的细胞生物学知识 n1 1、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的基本概念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核具有遗传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核具有遗传的的全能性全能性 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n2 2、细胞的共性、细胞的共性 细胞表面都有细胞膜细胞表面都有细胞膜
2、(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DNA与与RNA)细胞细胞蛋白质合成的机器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核糖体 细胞细胞增殖的方式增殖的方式3、细胞的种类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123456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较小(1m10m)较大(10m100)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无核膜,无核仁。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核仁。含纤维素、果胶主要含肽聚糖 由蛋白质和DNA分子组成 只是裸露的环状DNA分子和少许蛋白质原核细胞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细胞核细胞壁 染色体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动物细胞亚
3、显微结构模式图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二、染色体(Chromosome)内容提要:染色体与染色质细胞周期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核小体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比较 (一)染色体与染色质染色体(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时遗传物质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时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是间期细胞染色质结构紧密包装的结存在的特定形式,是间期细胞染色质结构紧密包装的结果。果。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在细胞生活周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在细胞生活周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以染色质以染色质(chromatin)的形式存在的。的形式存在的。染色质是一种纤维状结构,叫做染色质丝
4、,它是由最基染色质是一种纤维状结构,叫做染色质丝,它是由最基本的单位本的单位核小体核小体(nucleosome)成串排列而成的。成串排列而成的。(二)细胞周期(三)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原核生物(prokaryote)因为原核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因为原核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DNA一般位于一个一般位于一个类似类似“核核”的结构的结构称为类核体上。细菌称为类核体上。细菌DNA是一条相对是一条相对分子质量在分子质量在109左右的共价、闭合双链分子,通常也称为左右的共价、闭合双链分子,通常也称为染色体。细菌染色体外裹着稀疏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有染色体。细菌染色体外裹着稀疏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有些与些与
5、DNA的折叠有关,另一些则参与的折叠有关,另一些则参与DNA的复制、重组的复制、重组及转录过程。一般情况下,原核生物细胞中染色体都是单及转录过程。一般情况下,原核生物细胞中染色体都是单倍体的。倍体的。(三)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n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成n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比原核细胞的类核体在结构和功能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比原核细胞的类核体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复杂得多,细胞核含有大部分的上都复杂得多,细胞核含有大部分的DNA,只有一小,只有一小部分部分DNA存在于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在真核细胞中,存在于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在真核细胞中,染色体位于核仁内。染色体位于核仁内。n真核细胞基因组很大,形成许多个染色体,每个
6、染色真核细胞基因组很大,形成许多个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含有一个完整的体都含有一个完整的DNA分子,并且此分子,并且此DNA分子是线分子是线形、不具分枝,所有染色体上的形、不具分枝,所有染色体上的DNA共同构成整个基共同构成整个基因组,因组,组蛋白:H1 H2A H2B H3 H4非组蛋白核小体DNA蛋白质染色体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成组蛋白的一般特性:进化上的保守性保守程度:H1 H2A、H2B H3、H41、组蛋白 上海生化所分子遗传学1998年试题:在真核生物核内。五种组蛋白(H1 H2A H2B H3 和H4)在进化过程中,H4极为保守,H2A最不保守()无组织特异性:肽链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
7、性 碱性氨基酸集中分布在N端的半条链上。大部分疏水基团都分布在C端。到目前为止,仅发现鸟类、鱼类及两栖类红细胞染色体不含H1而带有H5,精细胞染色体的组蛋白是鱼精蛋白。H5组蛋白的特殊性:富含赖氨酸(24%)组蛋白的可修饰性 赖氨酸24%、丙氨酸16%、丝氨酸13%、精氨酸11%。鸟类、两栖类、鱼类红细胞分离的H5均有种的特异性。在细胞周期特定时间可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和ADP核糖基化等。H3、H4修饰作用较普遍,H2B有乙酰化作用、H1有磷酸化作用。所有这些修饰作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降低组蛋白所有这些修饰作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降低组蛋白所携带的正电荷。所携带的正电荷。这些组蛋白
8、修饰的意义:一是改变染色体的结构,直接影响转录活性;二是核小体表面发生改变,使其他调控蛋白易于和染色质相互接触,从而间接影响转录活性。组蛋白的可修饰性简述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组蛋白的种类,组蛋白修饰的种类及其生物学意义中国科学院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试题非组蛋白的特性n1、非组蛋白的多样性、非组蛋白的多样性n非组蛋白的量大约是组蛋白的非组蛋白的量大约是组蛋白的60%70%,但它的,但它的种类却很多,约在种类却很多,约在20-100种之间,其中常见的有种之间,其中常见的有15-20种。种。n2、非组蛋白的专一性和种属专一性、非组蛋白的专一性和种属专一性1)DNA的变性和复性 变
9、性(Denaturation)DNA双链的氢键断裂,最后完全变成单链的过程称为变性。增色效应(Hyperchromatic effect)在变性过程中,260nm紫外线吸收值先缓慢上升,当达到某一温度时骤然上升,称为增色效应。2、DNA融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m)变性过程紫外线吸收值增加到中点时的温度称为融解温度。生理条件下为85-95影响因素:G+C含量,pH值,离子强度,尿素,甲酰胺等复性(Renaturation)热变性的DNA缓慢冷却,单链恢复成双链。减色效应(Hypochromatic effect)随着DNA的复性,260nm紫外线吸收值降低的现象。2)
10、C值反常现象(C-value paradox)C值矛盾 C值是一种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基因组大小和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基因组大小和DNA含量是随着生物含量是随着生物进化复杂程度的增加而稳步上升的,随着生物结构和功能进化复杂程度的增加而稳步上升的,随着生物结构和功能复杂程度的增加,需要的基因数目和基因产物种类越多,复杂程度的增加,需要的基因数目和基因产物种类越多,因而因而C值也越大。但在一些物种中值也越大。但在一些物种中C值的大小并不能完全值的大小并不能完全说明生物进化的程度和遗传复杂性的高低,也就是说,物说明生物进化的程度和遗传复杂性的高低,也就是说,物种种C值
11、与他进化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种现值与他进化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称为象称为C值悖理或值悖理或C值反常现象值反常现象。简述DNA的C值以及C值矛盾(C Value paradox).中科院上海生化所 98 年上海第二军医大:C值矛盾n1974年年Kormberg等人根据染色质的酶切降解等人根据染色质的酶切降解和电镜观察,发现了染色质基本结构单位为核和电镜观察,发现了染色质基本结构单位为核小体(小体(nucleosome)。)。n核小体(核小体(nucleosome)定义:)定义:用于包装用于包装染色质的结构单位,是由染色质的结构单位,是由DNA链缠绕一链缠绕一个组蛋白
12、核构成的。个组蛋白核构成的。3、核小体核小体的结构特点n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166bp的的DNA和一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分子的组蛋白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分子的组蛋白H1。n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核心结构,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核心结构,由由H2A、H2B、H3和和H4各两分子组成,各两分子组成,(H3)2、(H4)2四聚体构成组蛋白八聚体四聚体构成组蛋白八聚体的核心,核心顶部和底部各有一个的核心,核心顶部和底部各有一个H2AH2B二聚体。二聚体。核小体的结构特点nDNA分子以超螺旋的形式盘绕八聚体两分子以超螺旋的形式盘绕八聚体两圈,每圈圈,每圈83bp,共共166bp。n一
13、分子的组蛋白一分子的组蛋白H1与与DNA结合,锁住核结合,锁住核小体小体DNA的进出口,从而稳定了核小体的进出口,从而稳定了核小体的结构。的结构。n两个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两个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DNA相连,相连,长度为长度为080bp不等。不等。核小体的结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2002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分子遗传学入学考试:简述真核细胞内核小体与核小体核心颗粒的结构。Nucleosome、chromosome、genome 中科院200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分子遗传学试题(四)、染色体的包装超螺旋结构(染色体DNA的分子长度与细胞核直径大小相差悬殊。例如,人的每条染色体DNA分子平均长度为
14、5cm,而细胞核直径为5um,即:5x104 cm。这说明了染色体在细胞核内的包装需压缩近万倍。6.8:140:11000:18000:1DNA double helixNucleosome(10 nm fiber)30 nm FiberLoops ILoops IIchromosome(五)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比较n基因:表达一种蛋白质或功能RNA的基本单位。n基因组:是指某种生物所包含的全套基因。(单倍体)人类基因组的C 值在3 x 109 bp;病毒含103105bp;细菌含105107bp;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且DNA含量少,如大肠杆菌DNA的相对分子
15、质量仅为2.4x109,或4.6x106bp,其完全伸展总长约为1.3mm,含4000个基因。病毒的基因组就更小一些。从基因组的组织结构来看,原核细胞DNA有如下特点:1、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 基因组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 结构简炼 存在转录单元(trnascriptional operon)多顺反子(polycistron)X174 D-E-J-F-G-H mRNA 蛋白J、F、G H D EE.coli 组氨酸操纵子 9个顺反子 9个酶(第六章)1、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n多顺反子(polycistron):原核生物DNA序列中功能相关的RNA和蛋白质基因,往往丛集在基因组的一个或几个
16、特定部位,形成功能单位或转录单元,它们可被一起转录为含多个mRNA的分子,叫多顺反子mRNA。有重叠基因(Sanger 发现)n(即同一段DNA能携带两种不同的蛋白质的信息。)基因内基因 部分重叠基因 一个碱基重叠2、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真核基因组结构庞大 3109bp、染色质、核膜单顺反子基因不连续性 断裂基因(interrupted gene)、内含子(intron)、外显子(exon)非编码区较多 多于编码序列(9:1)含有大量重复序列 不重复序列/单一序列:在基因组中有一个或几个拷贝。真核生物的一些基因在单倍体中都是单拷贝的。如:蛋清蛋白、血红蛋白等。这些序列一般只有一个或几个拷贝,
17、它占DNA总量的40%80%。不重复序列长约7502000bp,相当于一个结构基因的长度。功能:主要是编码蛋白质。重复序列 中度重复序列:在基因组中的拷贝数为101104。占总DNA的10%40%。各种rRNA、tRNA 及组蛋白基因等都属这一类。一般是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在调控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 高度重复序列:拷贝数达到几百个到几百万个。又称为卫星DNA:A T含量很高的简单高度重复序列。这类DNA只在真核生物中发现,占基因组的10%60%,由6100个碱基组成,在DNA链上串联重复几百万次。由于碱基的组成不同,在CsCl密度梯度离心中易与其他DNA分开,形成含量较大的主峰及高度重复序列小
18、峰,后者又称卫星区带(峰)。n高度重复序列常称为高度重复序列常称为卫星卫星DNA。基因组。基因组DNA中的中的G:C碱基对的分布是不均一碱基对的分布是不均一的,在的,在CsCl等密度梯度超离心分离后,等密度梯度超离心分离后,出现一个主峰和出现一个主峰和12个小峰,这种小峰对个小峰,这种小峰对主峰而言尤似主峰的卫星,所以称卫星主峰而言尤似主峰的卫星,所以称卫星DNA。根据 DNA复性动力学研究,DNA序列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并加以举例说明。(2001年上海生化所)上海第二军医大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基因组的特点(真核、原核比较)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n 染色体n DNA的结构n DNA的复制n
19、 DNA的修复n DNA的转座三、DNA的结构1 1)概念概念 指4种脱氧核苷酸的连接及其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组成,DNA序列是这一概念的简称。碱基序列1、DNA的一级结构2)特征:双链反向平行配对而成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骨架,碱基排在内侧内侧碱基通过氢键互补形成碱基对(A:T,C:G)。3)DNA结构的表示法2 2、DNA DNA 的二级结构的二级结构1)定义: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产生的双螺旋结构。绕DNA双螺旋表面上出现的螺旋槽(沟),宽的沟称为大沟,窄沟称为小沟。大沟,小沟都、是由于碱基对堆积和糖-磷酸骨架扭转造成的。Watson-Crick双螺旋结
20、构模型双螺旋结构模型(B-DNA)两两条条反反平平行行的的多多核核苷苷酸酸链链绕绕同同一一中中心心轴轴相相缠缠绕绕,形形成成右右手手双双股股螺螺旋旋,一一条条5353,另一条另一条3535 磷磷酸酸与与脱脱氧氧核核糖糖彼彼此此通通过过33、5-5-磷磷酸酸二二酯键相连接,构成酯键相连接,构成DNADNA分子的骨架。分子的骨架。磷磷酸酸与与脱脱氧氧核核糖糖在在双双螺螺旋旋外外侧侧,嘌嘌呤呤与与嘧嘧啶啶碱位于双螺旋的内侧。碱位于双螺旋的内侧。碱基平面与纵轴垂直,糖环平面与纵轴平行碱基平面与纵轴垂直,糖环平面与纵轴平行 两两条条脱脱氧氧核核苷苷酸酸链链之之间间依依靠靠碱碱基基间间的的氢氢链链结结合在
21、一起。合在一起。螺圈之间主要靠碱基平面间的堆积力维持螺圈之间主要靠碱基平面间的堆积力维持 每每圈圈螺螺旋旋含含1010个个核核苷苷酸酸,碱碱基基堆堆积积距距离离0.340.34nmnm,双螺旋平均直径双螺旋平均直径2 2nmnm,大沟:宽大沟:宽1.21.2nm nm,深深0.850.85nmnm,小沟小沟 :宽:宽0.60.6nmnm,深深0.750.75nmnm DNA双螺旋模型是哪年由谁提出的?简述其基本内容.为什么说该模型的提出是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贡献?浙江大学医学院2003生物化学(硕士)2)分类:右手螺旋:A-DNA,B-DNA左手螺旋:Z-DNAABZABZ
22、3、DNA的高级结构1)定义: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是一种比双螺旋更高层次的空间构象。2)主要形式:超螺旋结构(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线状DNA形成的超螺旋环状DNA形成的超螺旋拓扑异构酶or溴化乙锭拓扑异构酶or溴化乙锭DNA扭曲与双螺旋相同(拧紧)DNA扭曲与双螺旋相反(松开)负超螺旋松弛DNA正超螺旋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n 染色体n DNA的结构n DNA的复制n DNA的修复n DNA的转座四、DNA的复制内容提要:DNA的半保留复制与DNA复制有关的物质 DNA的复制过程(大肠杆菌为例)DNA复制的其它方式真核生物中DNA的复制特点(一)DNA的半保留复制
23、(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n1、基本概念n1)复制(replication):即DNA的生物合成,以DNA为模板指导合成相同的DNA分子,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的过程。RNA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于RNA分子中,可进行RNA复制并反转录合成DNA。n关于DNA复制机理的假说有以下三种:1、半保留复制假说 2、全保留复制假说 3、发散式复制假说Semi-conservative Conservative Dispersive2、实验证据(1958 Meselson 和Stahl):Matthew Messelson Franklin Stahln n半保留复制
24、的实验依据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依据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依据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依据:n 58年Meselson和Stahl利用氮标记技术试验证实:n 含有15N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15N-DNA;n 将15N-DNA转移到含有14N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不同代数时,CsCl密度梯度离心,观察DNA所处的位置;n 15N-DNA的密度比14N-DNA的大,在密度梯度离心时,两种密度不同的DNA分布在不同的区带。n半保留复制的实验结果半保留复制的实验结果:n 15N-DNA显示为一条重密度带位于离心管的管底。n 15N-DNA和14N-DNA的杂交分子中密度带。n 第二代有中密度带及低密度带两个区带,这
25、表明它们分别为15N 14N DNA和14N-DNA。n 在14N培养基中培养代数的增加,低密度带增强,而中密度带逐渐减弱。n半保留复制进一步的实验证椐:n 15N-DNA、14N-DNA杂交分子经加热变性,对于变性前后的DNA分别进行CsCl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变性前的杂交分子为一条中密度带,变性后则分为两条区带,即重密度带(15N-DNA)及低密度带(14N-DNA)。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2002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分子遗传学入学考试: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DNA复制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8分)。“Heavy”DNA“Hybrid”DNA“light”DNA “Hybrid”DNAn2)半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子生物学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