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方案(参考).docx
《服装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方案(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方案(参考).doc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服装项目服装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方案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方案目录目录一、管理体系成熟度等级.3二、ISO9004:2009 主要内容.7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13四、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15五、质量文化.18六、质量技术创新.23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与试运行.25八、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内容.29九、产业环境分析.32十、必要性分析.35十一、公司简介.35十二、投资计划.36建设投资估算表.3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39流动资金估算表.4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4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43十三、经济效益.4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4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4
2、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4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5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52一、管理体系成熟度等级管理体系成熟度等级ISO9004:2009 第 8 章中 8.3.4 自我评价里指出:“自我评价是对组织活动及其绩效表现与组织成熟程度的相关性的全面和系统的评审。”在附录 A 里给出了自我评价工具。通过自评得到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水平的意见和判断。具体包括 5 个等级的运作成熟水平表和 27 个自评问题。在 ISO9004:2009 附录 A自评工具中,标准提出了组织走向成功的新的 5 级水平成熟度模型,从某一个准则因素的基础水平(1)到最佳实践(5),也可根据需要在中间增加级别
3、。然后列出了具体的最高管理者对组织的关键要素的成熟水平的评价(组织某个要素的当前成熟度指的是与表中描述没有差距的最高的那个成熟度级别),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易于操作。1、管理层关注的焦点(管理活动)等级 1:关注的焦点是产品、股东及一些顾客。对变化、问题及机会有特定的反应。等级 2:关注的焦点是顾客及法律法规要求。对问题和机会有一些结构化的反应。等级 3:关注的焦点是人员及一些额外的利益相关方。对于问题和机会已经建立并实施特定的过程。等级 4:关注的焦点是所识别的利益相关方需求的平衡。持续改进作为组织关注焦点的一部分已得到强调。等级 5:关注的焦点是新出现的利益相关方需求的平衡。最佳绩效等级已
4、被设定为初始目标。2、实施领导的方法(管理活动)等级 1;方法是反应式的,并基于自上而下的指令。等级 2:方法是反应式的,并基于不同层级经理的描述。等级 3:方法是前瞻式的,决策的授权已得到实施。等级 4:方法是前瞻式的,在决策方面,组织的成员参与度很高。等级 5:方法是前瞻式的,学习导向型组织的各级成员都得到了授权。3.如何决定什么是重要的(战略和方针)等级 1:决策是基于来自市场和其他信息源的输入。等级 2:决策基于顾客需求和期望。等级 3:决策基于与战略并与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相关联。等级 4:决策基于深入运营和过程中的战略的部署。等级 5:决策基于灵活性、敏捷性和持续保持绩效的需求。
5、4.为实现结果所需要的(资源)等级 1:对资源采用特定的管理方式。等级 2:资源得到有效的管理。等级 3:资源得到有效率的管理。等级 4:资源以考虑到其各自稀缺性的方式得到有效率的管理。等级 5: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已得到策划,有效率的部署,并满足利益相关方。5.活动的组织(过程)等级 1:组织的活动不成系统,在工作场所只有一些基本的程序或工作指引。等级 2:根据职能组织活动,在工作场所有一个基本的质量管理体系。等级 3:活动根据基于过程的质量管理来组织,活动是有效的和具有效率的,并能够实现灵活性。等级 4:具有有效的和高效率的质量管理体系,其过程之间具有良好的接口关系,并能够支持敏捷性和改进。这
6、些过程指明了所识别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等级 5:具有支持创新和标杆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指明了新出现的和已识别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6.结果是如何实现的(监视和测量)等级 1:结果是随机实现的。等级 2:一些预期的结果得到了实现。等级 3:实现了预期的结果,特别是对所识别的利益相关方。等级 4:具有持续的、积极的和预期的结果,并有可持续的趋势。有系统的方式实施改进和创新。等级 5:所实现的结果是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并且长期得到了保持。在整个组织层面上实施改进和创新。7.结果是如何监视的(监视和测量)等级 1:具有财务、商业和生产率指标。等级 2:顾客满意,关键实现过程及供应商绩效得到监控
7、。等级 3: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顾客满意度得到监控。等级 4:关键绩效指标与组织的战略相协调并用于监控。等级 5:关键绩效指标整合为对所有过程的实时监控,绩效信息与相关的利益相关方得到了有效沟通。8.改进的优先顺序是如何决定的(改进、创新和学习)等级 1:改进优先顺序是根据错误、抱怨和财务准则决定的。等级 2:改进优先顺序是根据顾客满意数据或纠正和预防措施决定的。等级 3:改进优先顺序是根据一些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决定的,包括一些供应商和组织内部的员工。等级 4:改进优先顺序是根据趋势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输入决定的,包括对社会、环境及经济变化的分析结果。等级 5:改进优先顺序是根据新出现的利
8、益相关方的输入决定的。9.学习是如何出现的(改进、创新和学习)等级 1:在各个单独的层级,学习是随机出现的。等级 2:根据组织的成功和失败,制定有系统的学习机制。等级 3:在组织范围内,系统的和分享式的学习过程得到实施。等级 4:组织内具有学习和分享的文化,并与持续改进相协调。等级 5:组织的学习过程与相关的利益相关方进行了分享并支持创造性和创新。二、ISO9004:2009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ISO9004:2009 标准在引言中指出:“本国际标准为任何处于复杂、要求严格和不断变化环境下组织实现持续成功的管理提供指南。”1、ISO9004:2009 标准的特点ISO9004:2009 比 IS
9、O9004:2004 版更多地引进了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卓越绩效准则,如战略、展开和沟通、标杆管理、管理成熟度、创新、学习等,抛弃了原来 ISO9001:2008 标准的结构上的束缚,围绕如何使组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改进,追求相关方满意而不仅仅是 IS09001 中所追求的顾客满意。ISO9004:2009 推荐采用自我评价的方法,评价组织在战略方针、资源管理、过程管理、监视、测量、分析、评审、改进、创新和学习等各个方面的成熟度等级,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工具以识别改进和创新的机会,设定有限顺序并建立以持续成功为目标的行动计划。ISO9004:2009 提供了比 ISO9001:2008 更广
10、阔的视角。它不仅关注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还关注组织的相关方(包括股东、组织所有者、内部员工、供方和合作伙伴),尽管这些相关方之间的利益有某些冲突,但是标准要求组织追求各利益相关方的平衡,并期望他们都得到满足。2、ISO9004:2009 标准主要内容新版 ISO9004 标准分 10 个部分,主要介绍了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战略和方针形成、策划和部署;资源管理;过程管理;监视、测量,分析和评审和改进、创新和学习,并给出了管理的成功自我评估工具。在术语和定义中,列出“持续的成功”和“组织环境”两个新的术语。持续成功是指“一个组织有能力长期实现并保持其目标的结果”。而组织环境是指“能够影响组织实现其目
11、标及对其相关方行为的内部、外部因素和条件的综合”。(1)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和保持组织的成功,应考虑以下几方面。运用 ISO9000 族标准中的质量管理原则,以平衡的方式满足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无论组织的规模大小,是否以盈利为目的,其组织环境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组织管理层应不断地监测和分析其组织环境,通过获得的数据和信息来及时识别组织是否可以找到变革与创新的需求,以维持和/或改善其业绩。相关方是指能为组织增值,或是其他对组织活动有兴趣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其他实体。相关方满意是组织实现持续成功的最关键因素。由于组织的环境总是变化和不确定的,持续成功的组织的管理者有必要有一个长
12、期策划的愿景,不断监视和定期分析组织的环境,运用各种测量,包括谈判来平衡各相关方对立的需求和期望,预测将来的资源需求(包括对其人员能力的需求)。组织要建立适于实现组织战略的各个过程,确保它们有能力快速响应环境的变化等。(2)战略和方针形成、策划和部署。ISO9004:2009 标准对有关战略制定、策划和部署作出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包括以下内容。为获得持续成功,最高管理者应当为组织建立并保持一个使命、一个愿景和价值观。它们应当被清楚的理解、接受,并受到组织成员的支持,受到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认可。为使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能够被接受和支持,需要与其战略和方针相联系。应当持续监视组织的环境,确定是否需
13、要评审和(适当时)修订其战略和方针。通过分析组织环境,确定新客户的需求和期望,确定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应将战略和方针转换为目标,并分解到组织的各相关层面。组织管理层应将战略部署到适宜的流程和组织结构中。对组织战略、方针和计划向组织中人员和所有其他相关方进行有意义的、及时的、持续的沟通是持续成功的必要条件。沟通过程应在纵向和横向都能有效运行,根据不同接受者的需求,在内容、语言、传递方式上有差异。(3)资源。ISO9004:2009 标准明确提出财务资源的管理;将合作伙伴作为资源看待并管理;对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扩展至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层面;对人力资源提出激励、学习;将知识、信息和技术作
14、为关键的资源;并强调获取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4)过程管理。ISO9004:2009 标准进一步强调“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指出组织应当确保主动管理所有的过程,包括外包过程以保证其对于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包括以下内容。不同的类型、规模和成熟程度的组织,具有不同的过程。每个过程中的活动均应由组织的规模和特点来决定。应通过建立和理解过程网络、过程顺序及相互作用来进行过程的系统管理。过程策划应考虑不同的方面,如输入和输出、资源和信息、活动和方法、测量和监视、分析和改进。规定过程的职责和权限“过程所有者”。(5)监视、测量、分析和评审。ISO9004:2009 标准在有关测量方面
15、,提出以下几点。组织管理者必须监视和定期分析组织不断变化和不确定的环境。要对组织的管理体系有短期和长期策划的观察,以监视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实现组织的持续成功。组织管理者应当在所有层次和相关职能上对照使命、愿景、方针和目标评审组织在实现其策划的结果上的进展。管理层应选择 KPI,以此作为战略决策的基础,KPI 应分解到组织内相关职能和层次,以支持高层目标的实现。在选择 KPI 时,组织应确保他们提供的信息是可测量的、精确的、可靠的和可以执行的。组织应使用有效的工具收集信息和数据,以用于绩效考核。在监视、测量、分析和评审中,还介绍了标杆管理,它是一种测量和分析的方法论,组织可以用来
16、研究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最佳实践,以帮助改进自己的绩效。(6)改进、创新和学习。ISO9004:2009 标准指出:“依据组织的环境,改进(当前产品、过程等)和创新(开发新产品、新过程等)对组织的持续成功而言是必需的。”提出以下几点。关于改进:包括工作在单个工位上的小进步,产品、过程、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的改进等方面,强调改进过程应遵循结构化方式,如 PDCA 的方法。组织应确保持续改进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提出创新可以适用于组织的所有层面,包括技术和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体系创新等方面。通过知识、技能、经验的学习和共享,组织可以促进其改进和创新过程。组织应致力于建立一个学习的文化氛围。
17、组织应当鼓励通过学习进行改进和创新。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全面质量管理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以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改进为主;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即提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发动各部门全员参加,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程序,使企业经营所有活动均处于受控制状态之中;在工作中将过去的以分工为主转变为以协调为主,使企业联系成为一个紧密的系统。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时,要求做到“三全一多”,即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及全面运用适宜的科学方法。1、全面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是相对于广义的质量概念而言的,它不仅要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也要对工作质量
18、、服务质量和过程质量进行管理,产品是由人设计、制造出来的,如果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质量和企业职工的工作质量不提高,很难保证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来。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以过程质量和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强调提高过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性。此外,不仅要对产品性能进行管理,也要对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时效性和适应性进行管理,即在进行产品质量管理的同时,还要进行产量、成本、生产率和交货期等的管理,保证低消耗、低成本和按期交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服务质量。不仅要对物进行管理,也要对人进行管理,对各个方面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管理。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所谓“全过程”是指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整个
19、过程,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和设计、生产制造、检验、包装、储运、销售和售后服务,直到产品使用寿命结束为止的全过程。为了使顾客得到满意的产品,并使产品能充分发挥使用价值,不仅要对产品的形成过程进行质量管理,还要对形成以后的过程乃至使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即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全面地管理起来,不仅要搞好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还要搞好设计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做到以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3、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是企业全体职工工作质量及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各环节和各项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与企业职工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领导素质密切相关。要提高
20、产品质量,需要企业各个岗位上的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使企业的每一个职工都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是质量管理部门或质量检验部门的事,不仅是设计、生产、供应、销售、服务过程中有关人员的事,而且也是企业中各部门所有人员的事。因为企业中各项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因此,全面质量管理不只是要求企业中全体人员在各自岗位的工作中参与质量管理工作,还要充分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参与质量管理小组(QC 小组)的活动,做到质量管理,人人有责。4、全面运用适宜的科学方法随着现代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产品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影响产
21、品质量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既有物质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生产技术因素,又有管理因素;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又有企业外部的因素。要把如此众多的影响因素系统地控制起来,统筹管理,单靠数理统计的方法是不可能全面的,必须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措施加以综合治理、科学决策,才能取得实效。全面、综合地运用多种适宜的科学方法进行质量管理,是现代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四、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最早见于 1961 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堡姆出版的 TotalQualityControl 一书,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充分满足用户要
22、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将质量控制扩展到产品寿命循环的全过程,强调全体员工都参与质量控制。首次提出了质量体系问题,提出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这是一个全新的见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在日本、美国、欧洲和其他许多国家广泛传播,并在各国的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日本在 20 世纪 50 年代引进了美国的质量管理方法,并有所发展,著名的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根据日本企业的实践把全面质量管理描述为“全公司的质量控制”(CWQC
23、),他认为,CWQC 在于整个公司从上层管理人员到全体职工都参加质量管理。不仅研究、设计和制造部门参加质量管理,而且销售、材料供应部门和诸如计划、会计、劳动、人事等管理部门及行政办事机构也参加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IS08402:1994 中给全面质量管理下了一个国际化的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在这一定义中: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这个概念涉及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社会受益”是指满足“社会要求”。质量不仅仅指产品质量,也包括经营;质量可以是有意识形成的,也可以是
24、无意中形成的(污染或有害效果)。过程除生产过程外,还包括服务、经营等其他过程。“顾客”已超出一般“顾客”的范畴,顾客可以是最终消费者、使用者、受益人或需方,它包括企业活动能影响到的所有人,无论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企业外部的。日本戴明质量奖评审委员会于 1998 年 6 月对 TQM 的定义进行了修订。修订后 TQM 的定义为:TQM 是由整个组织从事的、在效率和效益两方面达到组织目标的系统活动。它使组织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和价格上提供给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在这一定义中:“TQM”活动是指组织中所有部门的所有人员在所有水平上的参与,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和使用最少的管理资源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
25、组织目标”是指通过持续稳定地满足顾客要求来保证长期的、适当的利润,同时还包括雇员、社会、供应商和股东不断提高的收益。这一目标是以质量保证为核心,财务、采购、环境、安全部门积极采用下制定出来的。“系统活动”是指组织为达到自身的目标,有强有力的领导和指导,有明确的中长期目标、战略及适当的质量政策和策略。“提供”是指组织所从事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的活动,包括调查、研究、计划、开发、设计、产品准备、购买、制造、安装、检查、订货、销售、市场,售后服务、维修、回收及产品淘汰等。“顾客”是指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使用者、消费者和受益者。“产品和服务”是指制造性产品、成制品、零部件、材料、系统、软件、能源、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服装 项目 质量管理 体系 建立 运行 方案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