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pdf
《语文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pdf(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3 个字,会写 5 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理解词义。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4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2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教学难点:掌握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和“壤、浃”等字的字形和写法。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或图片,激情导人1教师播放或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学生认真观看。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
2、到了什么?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了。生: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也要饿死了。3教师小结导人: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5齐读课题,理解课题,认识人物。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认真读课文,
3、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可同桌或小组共同完成。3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解疑。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自学反馈,交流互动1分段指名轮读课文。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音。3教师强调字词难点。字音:“壤”声母是r,读第三声。字形:“壤”右半部分笔画多,书写时各个笔画要对齐写紧凑,注意有下方有三个横。形近字:禹()旺()壤()汤()陕()寓()汪()嚷()烫()浃()词义: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息壤:是传说中天帝的一件宝物,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它便会迅速扩大,
4、驱走洪水,露出陆地。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害。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领。形容汗出得很多。4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5提出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6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上古时代,鲧与禹父子两代人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受洪灾之苦,想尽办法,历尽艰辛治理洪水。鲧借助神力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用以赶退洪水,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禹继承父亲鲧的遗志,率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最终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治服了洪水。)四、理清脉络,练习概括1快速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
5、意。2指名反馈分段情况,概括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写交代故事的起因,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人们受尽洪水的折磨,苦苦诉求天帝,可天帝毫不理会。第二部分(第24 自然段):写鲧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偷息壤驱赶洪水,被天帝派火神杀死。第三部分(第510 自然段):写大禹继承你志,带领人们疏通河道,经过十三年的苦战治服了洪水。五、学习课文,了解鲧治水1齐读课文第1 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人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a理解“哀求”与“祈求”,想象人
6、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人们遭受洪水灾害时的悲惨与无助。哀求:哀告请求。祈求:诚恳地、恳切地希望或请求。b理解“毫不理会”,感受天帝的冷酷、无情。“理会”在词典中有五种含义:懂得,领会,如:“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会。”注意(多用于否定),如:“人家说了半天,他也没有理会。”理睬,过问(多用于否定)。如:“他在旁边站了半天,谁也没有理会他。”理论,交涉;照料,处理。在文中应该选第几项?(第项)c教师小结:面对遭受苦难的人们,面对无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鲧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强烈的同情心驱使着他要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2默读课文第24 自然段,思考鲧治水的方法与结果。3指名反馈,集体交流。鲧治水
7、的方法。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息壤便伸展开来,赶退了洪水,露出了地面,人们回到陆地上重建家园。朗读课文第 3 自然段,再次了解鲧治水的方法与过程。教师小结、过渡:鲧怀着一颗同情心,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借助神力赶退了洪水,但最终的结果又是如何呢?鲧治水的结果。天帝发现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洪水重新泛滥,人们再次陷入灾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 自然段,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无情。六、课堂小结1学生自由交流对天神鲧的认识与了解,感受其精神品质。2教师小结:面对人们身陷洪灾的悲惨遭遇,天神鲧毅然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
8、神力驱赶洪水,但最终惨遭杀害,但他的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的精神却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七、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看拼音。写词语。d yx r nag w nag y nag g n t nag h n li ji bai()()()()()3形近字组词。禹()旺()壤()汤()陕()寓()汪()嚷()烫()浃()4抄写课后词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结果。2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们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9、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教学重点:理解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教学难点:体会这个故事揭示的意义表现了我国远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歌颂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教学准备:有关大禹的介绍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1说说天神鲧用了什么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最终的结果如何?2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议、补充。3教师小结:善良的鲧冒险偷取天帝的宝物息壤,想借助神力,用息壤驱赶洪水,这是一个充满危险但十分快捷的方法。但很快就被天帝发现惨遭杀害,无情的天帝夺回了息壤,使人们再次身陷洪灾。为拯救人类而献身的鲧死后,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4指名反馈,介绍鲧死
10、后的表现。(尸体三年不腐,某一天,随着一声巨响,肚子裂开,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5教师描述导人:这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6介绍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长到10 多岁了,跑出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觉悟
11、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感动了老百姓,人们都踊跃参加治水工程,大禹带领治水大军相继疏通了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汉水、颍水等大小几百条河流,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使水有水道,陆有大路,老百姓都回到自己家乡,重建家园,男耕女织,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时,大禹才回到嵩山和亲人团聚。涂山氏一手搀着老婆婆,一手拉着小夏启,迎接大禹,乡亲们也敲锣打鼓地欢迎大禹这位治水英雄。二、继续学文,了解禹治水1认真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结果如何。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治水方法: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
12、法来消除水灾。治水结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3教师导言:治服洪水谈何容易,十三年的苦战中,大禹付出多少的努力啊。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三部分内容,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4学生独立阅读,品析语句。5四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阅读理解与感受。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针对重、难点处引导深人品折,从中了解大禹所作的努力,体会其精神品质。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理解“走遍”“山南海北”,体会大禹在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为了摸清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
13、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付出了艰辛和努力。理解“摸清”,体会大禹之所“走遍山南海北是为了弄清洪水形成的原因,并从中寻求清理的办法。理解“引洪水入大海”,出示地形图,了解要想消除水灾,只能将洪水引流进大海,从中体会大禹的智慧。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理解“亲自”一词,体会大禹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理解“成千上万”,体会受灾百姓之多,他们积极响应大禹的号召,投身于治洪行动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在百姓心中的威望。理解“挖槊开山,疏通柯道”,观看地形图,了解要想让洪水流入大海,就应当在洪水与大海之间挖出水渠,打通挡住洪水的山峰,从而疏通河道让洪水流走。从中再次体会大禹的智慧。
14、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展开想象,理解“汗流浃背”“磨出了血泡”“毒虫猛兽的袭击”“冻得坚硬的土地”,体会环境的恶劣,以及大禹为开凿龙门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理解“仍然不停地干着”“毫不在乎”“三过家门而不人”,体会大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有感情地朗读以上句子。体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例围绕一个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15、。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理解“由南到北,由西到东”,体会大禹带领人们所疏通的河道之长,治理水灾的地域之广。理解“十三年”,体会治理水灾的时间长。理解“苦战”,体会治洪工程犹如一场艰苦的战役,体会治理洪水之艰辛。理解“终于”,体会疏通河道、治服洪水是多么不易,多么艰辛。有感情地朗读句子。7教师小结: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战,凶猛肆虐的洪水终于被治服了,顺着河道乖乖地流人大海,天下太平了,一心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大禹也被推举为治理天下的君王。8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三、对比鲧禹治水,再悟精神品质1鲧禹治水的原因:都有一颗善良的
16、心,同情身陷洪灾的人们的悲惨遭遇,一心想拯救人类,让他他们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2鲧禹治水所用的不同方法:鲧是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借助神力治水;大禹则通过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人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3鲧禹共同的精神: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地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精神。鲧为治水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为治水不怕辛苦,不畏艰险,三过家门而不入。四、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像“鲧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鲧偷取息壤”“息壤的神奇”“大禹的出世”“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寄寓了他们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17、。五、课堂小结1教师小结:在这篇神话传说中,人们通过天帝的冷酷表现了自然灾害的无情。但灾难无情人却有情,善良的天神鲧偷取宝物拯救人类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美好愿望;而大禹率领百姓挖渠丌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却有着现实的意义。从中也告诉我们,虽然灾难可怕,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运用智慧,通过努力是可以战胜灾难的。2出示洪水被治服后的太平景象,学生欣赏感悟。3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大禹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人物。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鲧禹治水的故事讲述给家长听。大卫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 6 个字,学会 5 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赋税、胸脯”等词,积累词语。2合作探究,整体
18、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3初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会认 6 个字,学会 5 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赋税、胸脯”等词语。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教学难点:初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2查阅资料,了解圣经的故事。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教师导语:远在上古时代,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大禹就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与顽强的意志带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他的伟大壮举与奉献精神令世代炎黄子孙敬仰不已。今天,我们要来阅读的是外国的一个民间传说,从中去认识一位名叫大卫的人物。2教师板书课题:大卫。3引导交流资料,认
19、识著作。教师:通过预习,大家知道大卫这个民间传说的作者及出处吗?学生自由介绍。作者是美国作家、历史学家亨德里克?房龙。出自圣经的故事,并加以改写。根据资料,认识圣经的故事一书。圣经的故事是房龙为美国青少年了解圣经知识而撰写的通俗读物。他简明扼要地解答了圣经是怎样一部书,包含哪些内容,作者是谁,成书于何时,与犹太氏族的关系,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希腊罗马文明与基督教的关系,耶稣是怎样一个人等一些令青少年感兴趣的问题。4教师设置悬念,导读:今天,大卫这一个圣经故事将为我们讲述些什么呢?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注音读准字音。2标出自然段序号,学习并掌握本课
20、的生字新词,和同桌互相纠错,交流在读和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联系上下义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铜盔赋税仓皇逃窜气势汹汹万夫不当之勇长途跋涉大惊失色瑟瑟发抖4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在小组内互相说说。5圈出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读读有关描写他们的语句,说说这些人物留给自己的印象。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1检查生字新词。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读一读。评议正音,全班齐读。提出识记或书写难点,教师重点强调。“卵”左右结构,左右部分大小较一致,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笔顺,而左右两部分中间的点画不能丢。指名按自然段轮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及时评议,纠错正音。2理解、交流词
21、语的意思。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地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赋税:国家向百姓收取的田赋和各种捐税的总称。瑟瑟发抖:瑟瑟,形容颤抖。这里形容发抖的样子。万夫不当之勇:当,抵挡。指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猛。大惊失色:失色,脸色变得苍白,失去了本色。形容极为惊恐的状态。仓皇逃窜:慌慌张张地逃跑。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三千年前的以色列,有一名叫大卫的牧羊少年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正直勇敢。在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的紧急关头,大卫拿弹弓和鹅卵石杀死了非得士巨人歌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大卫成了
22、拯救民族的英雄。几年后,他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4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指名反馈,教师引导。)第一部分(第l3 自然段):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介绍大卫是一位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正直勇敢的少年。第二部分(第411自然段):写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到以色列的军营叫阵,大卫向扫罗王请求出去和他交战。大卫并用弹弓射死了歌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故事的经过)第三部分(第12 自然段):写大卫成了拯救民族的英雄。几年以后,他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故事的结果)四、初识人物,了解特点1教师指名反馈: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有:大卫、歌利亚、扫罗
23、王,其中大卫是文章的主要人物。)2自由交流三个人物留给自己的印象。大卫:热爱祖国、聪明机智、正直勇敢。歌利亚:目中无人、气焰嚣张、有勇无谋。扫罗王:关心子民、讲求诚信。3教师引导: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精神品质都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的细致刻画展现出来的。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文中描写三个人物的语句,再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对故事中三个人物的认识。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人物的表现,深人体会大卫的精神品质。六、布置作业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与“词语采集”中的词语。2熟
24、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练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抓住细节,体会大卫的热爱祖国、聪明机智、正直勇敢的美好品质,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2品析文中的比喻句,想象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及效果。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抓住细节,体会大卫的热爱祖国、聪明机智、正直勇敢的美好品质。教学难点:品析文中的比喻句,想象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及效果。教学准备1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2查阅圣经的故事。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铜盔出嫁胸脯鹅卵石武艺超群气势汹汹毫不畏惧2组织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故事中的三
25、位人物,其中你们最喜欢的是谁?(生答:大卫。)3教师导人:这节课,我们就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来谈谈自己喜欢大卫的理由。二、品读细节,了解人物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内容,找出描写大卫的相关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以此说明自己喜欢大卫的理由。2四人一小组,在组内展开介绍、交流。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在耶路撒冷南边伯利恒的一个山坡上,坐着一位少年,脸颊透红,两膝间夹着一把琴。他一边弹琴,一边唱歌。手指在琴弦上熟练地跳动着,琴声像清清的溪水从他手指旁流淌,流过山坡,流进草地,优美动听的歌声在原野上飘荡,身边,一群羊正在低头吃草。“脸颊透红”:通过对大卫的外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大卫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出版社 小学 六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