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2014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pdf





《(全)2014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2014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pdf(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全书总备一一、教材分析新修订的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升和毫升;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简单周期;观察物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运动与身体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整理与复习这九个单元。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附录 混合运算。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
2、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垂线与平行线,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表并学习进行简单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
3、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活动,初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简单周期”、“运动与身体变化”和“怎样滚得远?”,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
4、系实际2 初步形成 1 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 升有多少。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 1 毫升的容量观念。2、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
5、行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五人”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3、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4、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
6、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 1 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5、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
7、理信息更为清晰,确实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6、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7、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3 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8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8、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的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 度、60度和 90度的角。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能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相互垂直的线段,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通过测量,使学生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进一步认识垂直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观察,让学生认只到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全书总备二(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掌握升和毫升的
9、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测量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2、使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调商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O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3、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想像与推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教学生尝试着画视图进一步巩固空间观念。4、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10、培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5、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掌握类似于求两积和(差)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6、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7、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通过对比、估计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4 握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
11、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8、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联系生活实际,懂得数学知识(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
12、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地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学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培养一定的操作技能,发展空间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3、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4、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5、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6、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
13、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
14、,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5 附录 混合运算第一课时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07108页。【教学要求】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教具准备】光盘【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答列式:28 与 32 的和是多少?60 减去 17 的差是多少?16 乘 5 的积是多少?6 和 8 相乘得多少?列式解答:出示:每本笔记本5 元,买 3 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二、教学新课教学例题
15、 1。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 本笔记本和 1 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分析: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提问:15+20中的 15 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 呢?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学习梯等式的书写格式教学例 2。出示问题:小红买2 盒水彩笔,付了 50 元,应找回多少元?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5、2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
16、?为什么?总结运算顺序。6 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三、组织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 题。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完成“想想做做”第4 题。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3、5、6 题第二课时
17、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110页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脱式计算,并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知道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脱式计算,并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7 出示例题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学生说出已知商品的价格,重点帮学生分析售货员阿姨说的那句话。提问:根据“一盒钢笔有10 枝,一共是 80 元”能求
18、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一枝钢笔的价钱。提问:这幅图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买一枝钢笔和一个钉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你会列综合算式计算吗?试试看。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解答例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了解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适时指导。提问:谁来说说,你怎么列式的?学生每说出一种方法后,教师提问学生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8010+12(2)12+8010 谈话:上面两道算式,都应该先算什么,请同学们在先算的算式下面画一条横线,再跟同组同学交流一下,然后计算。提问:谁来把你的计算过程告诉大家,你先算的什么?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提问:8010 算
19、出来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答:一共应付 20 元。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先算什么?2教学“试一试”。让学生自己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教师板书:188010 8010 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3概括运算顺序。讲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都是含有除法的混合运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学的“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同学们想一想,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8 引导学生说出,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三、巩固提高1完成习题第 1 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计算过程,教师辅导个别学生。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再订正。小
20、结: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清楚先算什么,然后再动笔算,必要时可在要先计算的算式下面画一条横线。2、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各是怎样规定的?3、3、完成习题进行练习。评讲纠错四、布置课堂作业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11112 页。【教学要求】通过讲座和交流,使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让学生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难点】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答: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结果。60303 42220 6374 203040 1608030 5242070提问:以上几题综
21、合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9 出示例题图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并解答。指名说说解题思路。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题:引导学生看图。出示问题:用50 元钱买 1 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请同学们先分步算一算,再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并分别说说每道算式求出的是什么?你如果要列综合算式必须要先求出什么才行?能不能这样列式50205为什么?应该怎么办?请同学们算出结果提问:在这道算式中有哪几种运算?我们是先算什么的?在这样的算式中为了要先算减法,我们是怎样做的?追问:加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教学“试一试”:出示题目,请同学们独立
22、算一算,指名板演。提问: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之处?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算式中有小括号时,应先算什么?(板书)三、组织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 题。同学们说一说,算一算,指名板演。完成“想想做做”第3 题。提问: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计算。说说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完成“想想做做”第4 题。出示图,提问:什么是一套衣服?同学们独立完成,要求列出综合算式。指名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四、布置作业想想做做 2、5.第三课时 练习10【教学内容】教材第113 页,练习第 15 题。【教学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教
23、学过程】一、基础练习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板书课题)口算9003 6120423 50408005 6309 70+904+36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运算顺序。出示:28012010 28012010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出示:3065 3065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出示:(120150)90 17(7829)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提问:刚刚计算的几道题可以分成几类?应该怎样计算?完成练习第 2 题。出示:48018060 315301757-2480(18060)(31
24、5)30 175(7-2)请同学们分组分别进行计算。比一比。提问: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三、实际应用完成练习第 4题。出示题目。提问:看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来计算。指名请同学们说说解题思路,并相应地简洁说综合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四、布置作业 练习 3、5第四课时 练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13114 页,练习第 610 题,思考题。11【教学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混合运
25、算,完成练习上的练习。(板书课题)口算:72090 4842 45050 284213484021 3602 6517 568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874921(9070)80 10051332(4717)二、灵活运用完成练习第 6 题。出示题目:请同学们一组一组地算一算。比较: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关系?小结:通过这组题的计算,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相同。组织同学们分组举例,并证实以上的结论。完成练习第 7 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比较。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每题比较时的思考过程。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新苏教版 四年级 上册 数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