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20221160508).pdf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2022116050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20221160508).pdf(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测量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教材第23 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 至第 2 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 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具准备:情景图,蜡笔,尺子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的情境,在测量中发现它们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从中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
2、米时怎么办呢?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1)采用小组(建议 4 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
3、证?”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长:不到 21 厘米、差 2 个小格。宽:不到 15 厘米、差 2 个小格。厚:不到 1 厘米、只有 6 个小格。小结: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 毫米。3、建立 1 毫米的概念。-2-(1)认识学生尺上的1 毫米有多长。(2)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 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3)闭上眼睛想一想1 毫米
4、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 厘米和 1 毫米,你发现了什么?生 1: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就是 1 个小格,长是 1 毫米。1 厘米 10 毫米生 2:从学生尺中,我能发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 厘米=10毫米。4、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汇报交流:1 厘米 10 毫米板书:1 厘米=10毫米5、举例说明 1 毫米的长度。手比划一下 1 毫米的长度,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 1 毫米。”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完成数学课本第3 页的做一做。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1、2 题。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
5、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长了什么本领?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1 厘米=10 毫米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 分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2、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步理解分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教学重点:1、体验 1 分米的长度。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3、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1、体验 1 分米的长度。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3、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让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1、
6、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2、全班交流。-3-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师:看样子,米和厘米用在这里都不合适,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小棒)这根小棒有多长呢?你能试着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吗?(学生汇报)2、量一量。(1)看来同学们的估测结果各不相同,那么这根小棒究竟有多长呢,你能想出有什么好的办法知道它的长度吗?(用尺子量)(2)动手实践。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师一样长的小棒,赶快行动量一量吧。3、学生汇报测量结果。4、让学生观察尺子,
7、尺子上0 刻度到刻度 10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 1 分米。板书:1 分米=10厘米5、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 分米。6、用手比划 1 分米有多长。7、闭上眼睛想一想1 分米有多长。8、认识几分米。(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2)出示教具让学生认识几分米。9、用分米量。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量完后学生汇报交流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练习一的第 3 题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条裤子长 9 分米()(2)一张床长 5 分米()(3)小明高 14 分米()(4)一支毛笔长
8、2 分米也就是 20 厘米()3、填空:5 分米=()厘米=()毫米 30毫米=()分米40 毫米=()厘米=()分米 2米=()厘米四、课堂作业:1、口算:183=3400-300=120+400=217=67=455=2、填空:3 厘米=()毫米()厘米=5 分米 6分米=()厘米100 毫米=()厘米()分米=4 米 60毫米=()厘米3 厘米 5 毫米=()毫米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分米的认识1 分米=10 厘米 1米=10分米课后反思:-4-第三课时:毫米、分米的换算教学内容:毫米、分米的换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简单的单
9、位换算。2、通过观察测量和猜测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3、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会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过程:一、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楼房高135 厘米小红身高60 厘米小刀长15 米黑板长18 厘米铅笔长4 米二、按要求画线段。1、画一条 35 厘米长的线段。2、画一条比 35 厘米短 10 厘米的线段。3、画一条 1 分米长的线段。三、提问: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单位?请大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 米=()分米1 分米=()厘米1 厘
10、米=()毫米-5-教师小结: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四、完成教科书 P6 第 4 题。(1)1 米-2 分米=()分米提问:米和分米都是什么单位?那1 米减 2 分米该怎样算呢?(2)14 厘米+26 厘米=()分米提问:这一道题又该怎样思考呢?这道题和刚才的题有什么区别呢?五、学生独立练习。24 厘米+56 厘米=()毫米=()厘米35 厘米+25 厘米=()厘米=()分米78 厘米-38 厘米=()厘米=()分米82 厘米-42 厘米=()毫米=()厘米1 米-7 分米=()分米1 厘米-6 毫米=()毫米六、完成教科书 P6 第 5 题第 7 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讲评。
11、板书设计: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单位换算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00 厘米=1000 毫米课后反思:-6-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 P7 P8“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知道1 千米(公里)=1000米。教学难点:会简单的
12、单位换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1、走 100 米的路大约需要 200 步。2、沿学校 200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 分钟。刚才同学们汇报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从遂宁到成都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引出千米)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初步建立 1 千米的概念。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 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
13、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 千米有多长?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 千米(公里)=1000米。2、进一步建立 1 千米的表象。联系实际:1 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 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 千米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3、估计 1 千米的距离。(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 千米?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2)、引导: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 千米,1 千米究竟有多长?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 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5、进一步估计:(出
14、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师: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 1 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6、了解用途、体会价值。(1)引导学生举例。师: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板书: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7-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2)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看:A、(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 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9 千米是多少
15、米啊?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板书:9 千米=9000米)B、(电脑出示汽车速度表)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 千米。C、(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 千米。D、(电脑出示温州至杭州高速图)温州到杭州高速公路连线全长约410 千米。E、(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 题和第 4 题。四、课堂作业:填上正确的长度单位。飞机每小时行 1800()自行车每小时行15()学
16、校操场的跑道长400()北京到南京的铁路长1157()武汉长江大桥长 1670()李林每小时走 5()汽车每小时行 60()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感觉如何?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1 千米(Km)=1000米 1千米=1公里(Km)课后反思:第五课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学内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材P8例 5 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千米与米、米与千米的进率及换算。-8-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换算及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
17、吗?回忆: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 千米=()米 3米=()分米 7分米=()厘米60 毫米=()厘米 300厘米=()米 1000米=()千米并让学生说说 7 分米=70厘米,60 毫米=6厘米是怎么想的。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题目:3 千米=()米(1)教师问:3 千米等于多少米?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组协作共同完成)(2)汇报讨论结果:3 千米=3000米,1 千米是 1000米,3 千米是 3 个 1000 米,就是 3000米。教师在这里可以多让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只要说对了其它方法也可以。接着,教师可以出示下列练习题,以便学
18、生巩固新学的知识。9 千米=()米4 千米=()米2 千米=()米5 千米=()米以上这些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出示题目:5000 米=()千米(1)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2)引导观察:两个小题中等号二边的长度单位起了什么变化?数字是怎么样变化的?3、反馈练习:完成课本第 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完成练习二第 3 题: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2、完成练习二第 4 题,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小组讨论,对学生提出的出行方式及所需的时间的不同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3、作业:练习二第 5 题,这题可
19、以有不同的路线,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课后交流。4、第 6题为完成作业的同学准备,提示学生早上8 时出发到中午 12点一共有几个小时,汽车就行驶了几个小时(共行驶了4 个小时)汽车一小时行80 千米,四个 80 千米是 320 千米,所以中午 12 点可以到达。四、课堂作业:(1)、9 千米=()米 1000米=()千米7 米=()分米 20分米=()米8000 米=()千米 300毫米=()厘米3 米=()厘米 400厘米=()米(2)、21 千米-9 千米=()千米 18千米-8 千米=()千米2 千米+5千米=()千米 6000米+2000米=()千米-9-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我们学
20、习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板书设计:1000米=1千米(公里)课后反思:第六课时:吨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 P11页的例 6 和、P12页的例 7。教学目标:1、知道 1 吨1000 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 吨的质量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建立 1 吨的质量概念。1 吨1000 千克,会对吨
21、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 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 千克)(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 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 40千克的水?(3)学生排队尝试。(4)这样的一桶水是 10 千克,4 桶这样的水是 40 千克,100
22、桶这样的水是 1000千克,也就是 1 吨。(5)谁听清楚了 1 吨就是()千克?(板书 1 吨=1000千克)(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 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 吨的印象。(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2)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3)如果按每个同学25 千克计算,4 个同学有()千克,()个同学就有 1000 千克重,也就是 1 吨。(4)让 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 名学生的群体。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都是1 吨,你能用吨来-10-说一
23、句话吗?一头牛重 500千克,2 头牛重 1000千克,也就是 1 吨。一袋水泥重 50千克,20 袋水泥重 1000千克,也就是 1 吨。一桶油重 200千克,5 桶油重 1000千克,就是 1吨。一头猪重 100千克,10 头猪重 1000千克,也就是 1吨。(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课件出示:蓝鲸大象大型机床万吨货轮一车皮的煤一大堆木材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一般用吨来作单位名称。4、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2)汇报交流。(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让学生
24、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1 一题和第 2 题。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2 题和练习三中的第3 题和第 4 题。四、课堂作业:1、把合适的体重和相对应的动物连起来。熊猫狗大象鲸鱼50 吨80 千克6 千克4 吨2、在一辆载重 2 吨的货车上,装 6 台重 300 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为什么?3、用两辆载重 2 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吨的认识1 千克=()克1 吨=()千克课后反思:-11-第七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 14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
25、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1 米、1 千米的长度。2、复习质量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 1 克、1 千克、1 吨有多重。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一)自学课本第14 页的内容。1、学生自学。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教案 2022022116050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