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期末复习教案.pdf
《数学期末复习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期末复习教案.pdf(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期末复习教案数学期末复习教案1 一、班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50 人,其中男生22 人,女生 28 人。从本学期的教学情况看,大部分的学生学都是留守儿童,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极需培养,空间观念不够强。上课时不肯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有待加强。针对这些情况,在复习中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二、复习内容及要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2、。2、分数乘法:复习分数乘法和意义和计算方法,记熟单位“1”的判断方法,巩固训练简便计算;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能快速确定一个数的倒数。3、分数除法:复习巩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强化训练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复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巩固化简比和求比值,让每个学生都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4、百分数:复习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写法,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复习巩固求率、折扣、纳税、利息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
3、法进行简单的计算。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三、复习目标通过总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概念、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
4、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2、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4、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5、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
5、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6、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四、复习重点分数、百分数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题。圆的概念和周长、面积的计算。五、复习难点从学生平时的作业和单元检测情况来看最大的问题是分数、百分数稍复杂的除法应用题,其次是分数和百分数、圆的概念。六、复习措施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提
6、高复习能力。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习效果。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习效果。4、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5、加强与实际的联系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讲练结合精心设计练习,把有营养的知识方法做成有味道的数学问题和
7、练习吸引学生去探究7、分层指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习题分层,指导分层,充分体现问题练习的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在复习中都自己新的收获。七、具体安排:1、12 1、16 复习一、二单元并进行检测。1、19 1、23 复习三、四单元并进行检测。1、26 1、30 复习五、六、单元并进行检测。2、2 2、6 综合性练习数学期末复习教案2 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末尾有 0 的除法笔算方法。知道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等于0。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再交流比较不同的算法,得到
8、简便的方法。并能规范书写、正确笔算。教学重难点:商中间、末尾有0 的除法笔算过程方法,0 的书写。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图片出示)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幅图,图上都有些什么?让学生说说,说明3 只兔子去采蘑菇,3 只猴去采桃子。2、(出示问题)平均每只兔能采几个蘑菇?地上有几个蘑菇?让学生列出算式:63=2(个)(出示问题)平均每只猴能采几个桃?树上有几个桃子?一个桃子都没有,我们用哪个数表示?0。那每只猴子能采到几个桃?0 个请学生列出算式:03=0 3、那如果有4 只猴子去采呢?怎样算?04=0 那 07 等于几呢?09、013呢?(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归纳出结论。0 除以任何不是0
9、 的数都等于0(强调除数不为0)二、教学笔算1、复习 0 在记数中的占位作用27、207、270 这三个数一样吗?哪里不同?有0、无 0 或 0 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相同吗?2、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怎样列式?请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说明隐含条件:一个星期是7 天。2107=3、结果是多少呢?你能自己算一下吗?让学生独立计算4、交流算法,让学生起来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进行板书记载并做总结评价,对于好方法给予表扬。5、用竖式计算根据前面我们学习的除法笔算方法,这道题目是这样笔算的,6、教学一般写法我们看到最后把0 移下来后,商0,再乘与除数又等于0,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可以简单
10、的写:板书一般写法。说明:商的末尾如果是商0,那只要直接商0,不用再去乘除数。被除数的末尾是0,也不用移下来。练习:36094217 7、教学试一试出示题目,先估计商是比100 小还是比 100 大?并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你能把这两题笔算出结果吗?让学生独立进行笔算。8、组织交流让学生上台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教师进行适当的板演讲解、评价。(1)306 除以 3,当用 0 去除 3 时,商几?写在商的哪一位上,再怎样算?(强调被除数中间商0 一定要写,商0后,0 不用再去乘除数)把6 移下来继续除。(2)312 除以 3,当把 1 移下来去除3 时,商 0,0 不用去乘除数,再把2 移下来,与
11、1 合起来变成12 去除 3 9、总结笔算方法和注意点三、巩固练习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想想做做4 板书设计:商中间、末尾有0 的除法数学期末复习教案3 教材第 136 页复习第 24、25 题。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2、使学生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明确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求平均数的方法。一、揭示课题今天是最后一节复习课。我们要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二、复习复式统计表1、出示本年级3
12、 个班人数统计表,学生调查后填写。_小学四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_年_月人性别数班级合计男生女生总计一班二班三班(1)哪个班男生多?哪个班女生多?哪个班总人数多?(2)哪个班男女生人数差最大,哪个班男女生人数最接近?(3)三个班共有多少人?2、师说明编复式统计表时,先要写表的名称及日期。表中表头分哪几项要设计好。三、复习求平均数1、怎样求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如果题里总数是未知的,就要先求出总数。总份数有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根据条件,找出总份数。2、练习:(1)在一次射击练习中,小刚投中的环数是9、8、8、9、10、10,小明投中的环数分别是10、7、7、8,两人谁的表现更好?(
13、2)学校气象小组一天中测得的气温分别是:16、24、28、32、35、26、21、18,求今天的平均气温。学生练习说一说第一题怎样比较两人谁的表现好?第 2题要求平均气温总度数如何求?次数是多少?3、练习:做期末复习第24 题、第 25 题。第 24 题。(1)学生先填合计数。再计算平均每月下雨多少天?(2)讲解:题中已知每个季度下雨的天数,要求的却是平均每月下雨的天数,因此应该除以12 而不是除以4。第 25 题。(1)这是一个什么统计表?第一组 7 个同学,第二组8 个同学的体重分别是多少?(2)要比较哪个组同学的平均体重重一些,应该算什么?怎样计算?学生算第一组、第二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注
14、意算总重量时不要加错。比较:哪个组同学平均体重重一些?重多少?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五、布置作业1、先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再回答问题:红旗镇图书馆少儿书籍借阅情况统计表。20 xx 年 4 月人日数期种类总计18 日 19 日 20 日 21 日 22 日 23 日 24日合计连环画 81615602432 童话书 720141695856 科幻书 10784125060(1)哪一天借阅连环画的人最多?(2)哪一天接待少儿读者最多,有多少名?(3)从 18 日24 日共接待多少名少儿读者?2、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5 分钟,每分钟走的米数分别是 60 米、49 米、46 米、44 米、5
15、1 米,4、明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先估计一下小明速度的范围,再计算。)3、文具店有两种牌子的钢笔,5 天内雄鹰牌的销量分别是 24 支、18 支、23 支、24 支、21 支,中华牌6 天的销量分别是 16 支、12 支、17 支、11 支、10 支、12 支。哪一种牌子的钢笔平均每天的销量大?下一次文具店进货时,应选用什么牌子的钢笔?数学期末复习教案4(1)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16、: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谈话。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数量关系,这些数量关系在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已经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总结。今天我们来学习常见的几种数量关系。二、新授。1、揭示课题:来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2、教学例 1。(题略)(1)分别出示例1 的 3 道题。分别出示每道题。用幻灯投影每道题的题意图。要求全班学生默读并想一想各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求什么?(2)学生默读题目后,把3 道题独立地解答出来。(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铅笔 3 支用:83=24(分)=2 角 4 分篮球 2 个用:282=
17、56(元)鱼 4 千克用:34=12(元)答:(略)(4)提问:同学们观察这3 道题所说的事情都是哪一方面的?3 道题中的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3 道题中的要求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说出这3 道题都是说购买商品的事,都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多少,求一共用多少钱。教师进而指着3道题的第一个条件。告诉学生“每件商品的价钱”。我们叫它单价。(板书:单价)接着指第二个条件,告诉学生“买了多少”,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我们叫它总价。(板书:总价)再问:单价是什么意思?总价是什么意思?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引导学生回答后,根据这3 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
18、出:单价数量=总价再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每道题中的单价是多少?数量是多少?总价是多少?指名学生回答。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都要遇到买商品的事,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这种数量关系后,买东西时只要看商品的单价和我们买的数量,就可以用单价乘以数量求出要付的总价了。3、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25 页“做一做”的题目。读题。理解题意:符合例1 所说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说已知条件是单价和数量,去求总价的实际计算的问题。指名学生口述例举的问题,并解答。(2)讲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每个保温瓶20 元,买 3 个用:每千克猪肝16 元,买 5 千克用:每千克大葱2 元,买 12 千克用
19、:每套同样的童装50 元,买 4 套用:(2)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略。1、教学例 2。(题略)(1)教学例2 的第一道题。出示例 2 的第一道题。幻灯投影:第一道题的图,在每筐苹果边加画苹果树一棵。教师讲解每筐苹果是从相对应的苹果树上采摘下来的,平均每棵采摘25 千克。全班学生看题、图后独立解答。(2)教
20、学例2 的第二道题。出示例 2 的第二道题。幻灯投影出菜园的一排菜畦、教师讲述菜畦的意思,每畦可收菠菜150 千克。学生独立解答。(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板书算式。2、棵苹果收。253=75(千克)3、畦产菠菜:1504=600(千克)答:(略)(4)提问:刚才例 2 的两道题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都是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都是讲平均产量。即单产量。两道题中的问题都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都是求总产量。教师归纳、例2 的两道题中的“每棵树收苹果的重量”和“每哇收菠菜的重量”,我们叫它单产量。(板书: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莱的重量”,我们
21、叫它总产量。(板书:总产量)(5)再问: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怎样求总产量?指名学生回答后总结出:单产量数量=总产量(6)小结:我们掌握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这个关系式,平常在解答求总产量的应用题时只要找出单产量和数量,然后用单产量乘以数量就求出总产量了。4、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26 页“做一做”的题目。问:谁能举出已知条件是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实际计算问题呢?指名学生口述实例,并解答。(2)试练。解答下列各题后,再分别指出每道题的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各是什么?每吨甘蔗可以产糖120 千克,5 吨甘蔗可以产糖多少千克?菜园每畦马铃薯收140 千克,4畦收马铃薯多少千克?每吨海水可晒盐2
22、 千克,1000 吨海水可晒盐多少千克?二、课堂综合练习。请指出下面各题分别属于哪一种数量关系?每道题中的两个已知数分别是什么量?问题是什么量?(学生回答后,再解答出来。)1、每双童袜2 元,买同样的6 双应付多少元?2、每只母鸡平均每月下蛋20 个,5 只母鸡每月共下蛋多少个?3、蔬菜小组每平方米平均收大白菜25 千克,一畦8 平方米的菜地能收大白菜多少千克?4、排球每个25 元,学校买回4 个用了多少钱?三、课堂作业。做练习六的第14 题。(3)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 页上的内容,练习六的策59题。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
23、关系中,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408055030020 xx50 154243015083202 2、先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解答。(1)每个熊猫玩具15 元钱,幼儿园买回5 个要用多少钱?(2)每棵柑树平均收柑75 千克,8 棵柑树共收柑多少千克?二、新授。1、教学例 3。(1)出示例3 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学生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汽车每分行750 米
24、,4 分行:7504=3000(米)小强每分步行66 米,5 分步行:665=330(米)(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呢?这两题都是知道每分走的米数和走了多少分,求一共走多少米路。像这两道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那样,都是每小时(或每分。每天)行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板书:速度);像第二个条件那样,都是知道小时数(或分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算出一共行多少路,我们叫它路程(板书:路程)。(3)再问:速度是什么意思呢?时间是什么意思呢?路程是什么意思呢?(4)再问:根据例3 中两道题,看出已知速度、时间怎样求路程呢?引导学生回答之后,根据例3 中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
25、系,总结出:速度时间=路程(5)谁能说一说上面每道题里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小结:我们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这种数量关系,只要知道了速度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路程了。2、巩固练习。(1)指出下面每题中的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小华每分走60 米,6 分能走多少米?轮船每小时行驶35 千米,2 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声音在空间每秒传播400 米,7 秒能传到多少米远的地方?(2)完成教科书第27 页的”做一做“题目。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3 所说的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启发学生可以编出:步行、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的速度、时间和所行路程的实际计算问题。(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期末 复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