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pdf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pdf(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二、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关心天气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朗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另一个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
2、,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奥秘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本单元由 4 课组成。1 我们周围的土壤 2 了解土壤 3肥沃的土地 4土壤的保护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 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识”这个问题,将他们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出来,并与他们在本单元中即将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对植物完成一个阶段性的认识
3、。本单元的重点是进行一次“种油菜”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作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孩子们真正去“种”的一个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一个阶段的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要了解种子、花的结构和作用;学会使用镊子进行解剖和制作标本的简单方法:完成种子和花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探究实验;连续记录下油菜生长各阶段变化的详细情况并进行资料汇总,总结规律,使学生对继续探究植物世界的奥秘充满浓厚的兴趣。种植活动是本单元最重要的一条主线,伴随着这个活动,学生们将会遇到许多有趣的问题,井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本单元共分为4 课。1植物和我们2果实和种子 3 根和茎 4叶和花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是以生活中
4、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这一单元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并且,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本单元分为6 课。1认识固体 2把固体放到水里3认识液体 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6认识船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指引观测天气,包括
5、“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指出天气现象存在规律性,季节的气候特征影响动植物的生存方式。本单元分为 6 课。1 今天天气怎么样2气温是多少3 雨下得有多大4今天刮什么风 5.气候与季节三、教学目标1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把整体分为部分有顺序的进行观察的方法,观察物体的形态构造和变化,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采用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和多种观察的方法来观察物体。2实验能力:继续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3通过养蚕的体验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通过观察、实验、
6、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方面的科学态度,并进行学科学、用科学教育。四、教学措施:1、现场考察:科学课就是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学秘密。2、实验:科学课就是通过各种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各种科学秘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3、养殖种植:通过种植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4、科学游戏: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学秘密。五、教学进度周 次教学内容1 我们周围的土壤1 我们周围的土壤2 了解土壤2 肥沃的土壤3 土壤的保护3 植物和我们4 果实和种子4 果实和种子5 根和茎5 叶和花6 认识固体
7、6 认识固体7 把固体放到水里7 认识液体8 认识液体9 把液体倒进水里去9 使沉入水里的物体浮起来10 今天天气怎么样10 气温是多少11 雨下得有多大11 今天刮什么风12 气候与季节12 自由研究13 观察14 测量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知识与技能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 1 谈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挖土。你们知道,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吗?2 谈话: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还有什
8、么感兴趣的问题?3 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根据现有条件,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二、实地考察土壤并采集土壤样品 1 根据实际情况分小组活动。学生挖开土层,观察在土层下看到了什么,并记录。2 小组交流: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3 注意观察土壤中“居民”的生活,它们都在干什么?4 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三、感性认识,提出设想,深入研究 1 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2 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活动过程:(1)让学生
9、取一些采回的土样放在纸上。(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3)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写在活动记录上。(科学教材第62 页)3 组织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结果。谈话: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推荐一名同学把本组发现和疑问告诉大家。了解土壤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知识与技能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
10、一样;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教学过程设计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1 观看录像,提问: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2 出示几盒录像中出现的土壤标本,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3 教师小结:说得很好!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 1 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2 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三、感知土壤、分离结构 1 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
11、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2 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四、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 1 教师提供给学生可研究的干燥的砂、黏土的土样,让学生使用多感官进行检测。(检测土样的活动就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材料,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来认识一个事物)活动过程:(1)让学生取每一种土样的一小堆放在纸上。(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3)通过以下问题,鼓励学生描述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观察和水的沙子、黏土。谈话:如果弄湿每一种土样,他们又会有哪些发现?活动过程:(1)组织学生讨论,到目前为止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当天气下
12、雨时,泥土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在海滩或沙盘里,湿的沙子感觉上像什么?湿的黏土感觉上像什么?你曾经用黏土制作过什么东西么?你是如何制作的?(2)学生描述湿的沙子、黏土和腐殖质的感觉和外形。(3)学生比较干燥的和湿的土样,讨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五、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能 1 谈话:如果下雨时,这两种土保水性能、渗水性能情况是什么样?猜一猜,并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做出自己的猜想,一般都认为沙的保水性能差。)2 提问:你有什么方法证明吗?3 提供给学生一组对比实验器材,控制好条件进行实验操作。活动过程:(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实验设计。(
13、实验装置相同;土壤的量相同;水的量相同)(2)在此基础让学生预测,当水倒入土壤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3)学生领取材料实验。(4)让小组学生叙述看到的现象,比较盛水的容器里经过土壤过滤的数量,水多则说明土壤的保水性能差,渗水性能好,水少则相反。六、学以致用,加以拓展 1 (提供一堆家乡土)活动:学生要用自己的方法来确定混合物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然后判断出神秘混合物的种类。2 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它们的研究。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讨论:家乡的土壤中什么成分比较多?你用了什么方法发现了这种成分?你认为家乡土壤里还有其它什么成分?3 拓展活动:调查家乡的主要农作物。活动过程:(1)自己的资料和经验开一
14、个信息发布会,交流讨论土壤里生长了哪些植物?(2)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或作品及调查结果贴在“土壤研究结果”大白纸。(3)尝试选择土壤种类,种植一些植物。肥沃的土壤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谈话: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2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柯南,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二、探索土壤(一)室外活动:带领学生采集土层。1讨论:我们将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2
15、活动: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二)室内活动。1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1)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2)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3)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2探索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谈话:在有的小组同学挖到的土层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小动物。这种动物身体细长、很软,它没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时候会爬出地面,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2)教师出示昆虫饲养盒,里面是自己几个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开垦痕迹的土壤。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教师小结:像这样颜色发黑、潮湿肥沃、蚯蚓喜欢生活的土,我们称之为含有腐殖
16、质的腐殖土。什么是腐殖质呢?学生读一读课本第11 页左下角的一段话。(3)讨论:有人说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这是为什么呢?(4)小结:蚯蚓在土壤里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3做肥料袋。(1)谈话: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蚯蚓对土壤有什么影响?你们愿意亲手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吗?(2)讨论如何设计实验。(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启发对比实验的做法)(3)学生动手制作肥料袋。同桌为一对比小组,依据讨论结果做肥料袋。教师巡视,适当地给以必要的指导。(4)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残留物,填写观察和制作记录。(5)
17、教师提示:三、延伸活动:管理肥料袋谈话: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土壤的保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土壤和人类的关系;用各种形式宣传保护土壤,保护耕地;能够将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识表达出来。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1谈话: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壤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2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那么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3学生将自己准备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填写好书本第 65 页的记录表
18、。二、交流讨论,了解土壤的破坏情况及危害1提问:土壤为我们做了这么多,那么我们又对土壤做了些什么呢?2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及实验,自由发表意见。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图片加以讲解或进行对比实验。4提问: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破坏土壤的现象,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自己有没有破坏土壤的行为呢?5提问:破坏土壤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这样无止境地破坏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是将是怎样的情景?三、共同探讨,交流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1 谈话:土壤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能为保护她做些什么呢?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以什么方式保护土壤
19、?3组织全班交流。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1、植物和我们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调查、讨论,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难点:在分析吃植物的某一部分时,对植物各部分的名称有所认识。三、教学准备一些植物或图片、课前收集植物对人类的贡献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一、认识植物对人类的多方面贡献。1、讲述: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生命的物体,包括哪些?2、提问:在动物和植物中,你认为谁和我们人类的关系最密切?3、学生回答。4、讲述:大部分同学认为植物同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说一说吗?5、小组讨论。
20、(可以结合书上插图或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二、认识植物的局部。1、讲述:在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都谈到了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植物,你能说说平常都吃哪些植物吗?2、根据学生发言,把植物的名称写在黑板上或贴出相应图片。3、以橘子为例,提问:橘子是大家爱吃的水果,我们是不是把整个橘子都吃下去呢?那吃橘子的哪一部分?三、认识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称。1、讲述:刚才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有可能被我们食用,它们含有不同的营养,而这六个部分正是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请看 p17,这是一株番茄的植物图,在它的生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实,其他植物一
21、般也有这些部分。你能说出一些吗?2、请你在活动记录上画一株你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四、课外调查调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来源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难点: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三、教学准备一些带种子的植物、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放大镜四、教学过程一、认识种子
22、和果实1、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那你知道植物宝宝藏在哪里吗?2、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它长在哪里呢?今天老师请大家把自己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的家一起带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种子在哪里。二、认识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1、讲述: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种植植物时,一般是先把它的种子埋在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但也有很多植物不需要人们帮它们播种,而是自己有一种特殊的传播种子的方法。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吗?2、讲述:蒲公英的种子借助风力来传播的,你还知道其他种子的旅行方式吗?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三、认识种子的构造1、讲述:植物繁衍后代离不开种子,
23、那种子里有些什么能让它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发给学生每人一颗种子,用手摸一摸,你能想想这颗种子里会有些什么吗?请你画下来。3、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并把画展示给大家看。四、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1、当我们把种子种到土里后,怎样才能让它生根发芽呢?你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2、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小组讨论,可以参考书上的实验。3、交流实验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回家做或者在班上集中做。五、学生提出与种子萌发有关的问题。1、第二课时上,看几号瓶的种子发芽了,为什么其余瓶里的种子没有长出小芽?2、讨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六、教师发种子,
24、学生课后种植一种植物。根和茎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2、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难点:认识茎的作用。三、教学准备带根的各种植物、烧瓶、水、油、棉花、小刀四、教学过程一、区分直根和须根。1、出示大蒜和菠菜。你认识这两种植物吗?2、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3、讲述:像菠菜这样,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小于主根的,我们叫它是直根。像大蒜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周围长出很多粗细相似须毛状的根,我们叫它是须根。二、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1、讲述:根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
25、有哪些作用吗?2、学生回答。3、提问:你能设计一个证明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吗?4、小组讨论。汇报实验方案。注意几个条件的控制。三、了解茎有各种形态。1、刚才我们认识了植物的根多种多样,那么它们的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看书上图片,提问: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2、小组讨论。3、汇报并填写习作第三题。结合学生了解的知识,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四、认识茎的作用。1、讲述: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什么的呢?2、学生交流。3、出示实验装置,讲述:前几天,老师把这根竹子插入红水中,现在将它取出,看一看,它的叶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后小结。五、课外作业试一试把胡萝卜“头”切下来,摆在浅水盘里,放在阳光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三年级 科学 下册 教案 全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