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word单元教案.pdf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word单元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word单元教案.pdf(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认识平均分(1)教学内容:第 42-43 页例 1、例 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
2、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1.教学例 1。(1)初步认识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 个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孙悟空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孩子们,你们说说,把这6 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听了孙悟空的话,小猴子们很着急,想不出办法了。操作:小朋友,我们来帮帮小猴子的忙,好吗?请大家拿出6 个圆片,代表6 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再说说是怎
3、样分的。交流:你是怎样分的?观察:分成两堆,有 3 种不同的分法。你能按每份个数的情况,把这3 种分法分成两类吗?交流:这 3 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 3 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 3 个和3 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2)加深认识。引导:这 6 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同桌小朋友先讨论讨论,然后用圆片摆出你们的分法: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
4、多,就是平均分。2做“想想做做”第1 题。小朋友看“想想做做”第1 题,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理由。说明: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二、动手操作,学习分法1教学例 2 谈话:孙悟空看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直夸大家很聪明。它说:有8 个桃,每个小朋友分 2 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出示例题,摆出8 个桃)小朋友,你觉得怎样分这8 个桃,就能看到分给几个小朋友了呢?要求:请小朋友在图里分一分,看看能分给几个小朋友。交流: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追问: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回顾:请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同桌讨论一下。交流: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指出:刚才平均分的分
5、法是这样的:按每2 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4 份。2.教学“试一试”。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提问:12根小棒,每 2 根一份地分,每次拿出几根小棒,能看出怎样的结果?每 3 根、每 4 根一份地分呢?小朋友能分吗?自己动手分一分,每次分完后看分成几份,并且记录下来:每()根一份,分成()份。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渲示分的过程,明确每份分了几根,结果是分成了几份,并板书。引导:小朋友来看小棒,想每次分法:第一次每(2)根一份,结果分成(6 份);第二次每(3)根一份,结果分成(4 份);第三次每(4)根一份,结果分成(3 份)。你觉得这里平均分是怎样分的,结果
6、能知道什么?板书: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份 让学生一齐说一说: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小结:(指黑板上小棒、板书)刚才学习的是怎样平均分。大家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明白了这种分法先看每份是几个,知道了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三、组织练习,巩固内化 1.做“想想做做”第2 题。让学生明确要求,先圈一圈,再填空。交流分法和结果。逐题说说每几个一份,结果分成了几份有错的订正。提问:这里的平均分都是怎样分的?强调: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2操作平均分。让学生摆出 6 个圆片。要求按每 2 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交流分法和结果,并结合演示)
7、要求按每 3 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交流分法和结果,并结合演示)说明:刚才大家的分法,就是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结果知道分成了几份。3做“想想做做”第3 题。让学生看图、读题。提问:请看图上,每人分3 个,图里是怎样拿气球的?(每次拿出 3 个气球给 1 个小朋友)填空:小朋友想一想,像这样每 3 个一份地分,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把结果填在()里;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图里圈一圈,再填一填。交流结果:这里把15 个气球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四、回顾内容,课堂小结引导: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呢?通过学习有哪些体会?小结:今天学习了平均分。通过小朋友摆学具,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
8、多,就叫平均分。还通过分桃、分学具,知道了平均分的一种分法: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可以看分成了几份。同时,小朋友体会到,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是认识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的好方法。板书设计:认识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份机动课:练习教学内容:补充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掌握平均分中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的分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学生独立完成练习1、说说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并在里打。(1)(2)2、先圈一圈再填空(1)8 个,每 2 个一份,分成了()份。(2)8 个,每()个一份,分成了()份。3、先摆一摆,再填空。(1)有
9、12 个,每 2 个一份,可以分成()份。(2)有 12 个,每 3 个一份,可以分成()份。(3)有 12 个,每()个一份,可以分成()份。4、画一画(1)10个,每 2 个一份。(2)16个,每 4 个一份。三、拓展练习1、把 16 个三角形平均分,有几种分法。四、完成练习册,批改练习四、针对错误进行评讲。第二课时认识平均分(2)教学内容:第 44-45 页例 3、“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 题,“动手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按几份平均分”,掌握“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内涵。
10、2使学生联系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表达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和小正方形若干。教学过程:一、操作回顾,揭示课题1操作回顾。我们已经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现在就来用平均分的方法分一分。(1)请拿出 8 根小棒,每 2 根
11、一份分一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交流:8 根小棒怎样分的,分成了几份?结合交流演示按每2 根一份地分,并画圈表示分法和结果:(2)追问:这是平均分吗?这里的平均分是按什么来分的,结果知道了什么?指出:这里的平均分是按每2 根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板书: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分成几份 2谈话揭题。像上面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这里的平均分是知道每2根一份,要每次拿 2 根摆成一份,结果分成4 份,这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那平均分还可以怎样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板书课题)小朋友要注意两种分法不同的地方。二、动手实践1.教学例 3。(1)学生
12、操作、交流。出示例题,让学生了解题意。引导:这里把 8 个桃平均分给 2 个小朋友,问每个小朋友分几个。现在请大家先拿出 8 个圆片代替 8 个桃;再拿出 2 根小棒横着摆代表2 个小朋友。追问:摆 2 根小棒表示什么意思?现在大家动手分一分8 个桃,按照平均分给 2 个小朋友来分 把桃分完,看每个小朋友能分得几个,在书上()里填一填。桃平均分给 2 个小朋友,就是平均分成几份?先摆2 根小棒表示要按什么平均分?(按 2 份平均分)说明:8 个桃平均分给 2 个小朋友,就是要平均分成2 份所以先摆小棒或画圈确定分 2 份,再按 2 份平均分。小朋友按 2 份平均分的分法有一些不同,有的每份先分
13、 1 个,有的每份先分2 个再把剩下的这样分完;也有的每份一次分4 个,刚好分完。过程不同,但都是按 2 份分,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导:想一想,每次摆的时候为什么都要把每份个数分得一样多呢?演示、操作,统一方法:刚才小朋友的分法,都是按2 份分,做到了每份同样多。现在请小朋友再跟老师一起分一分:8 个桃要按 2 份平均分,先确定分的份数是 2 份;为了保证每份分得同样多,可以这样分:每份先分1 个,接着每份再分 1 个现在正好分完。提问:8 个桃按 2 份平均分,结果知道了什么?(3)回顾小结。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分法,把8 个桃按几份平均分的?我们是怎样分的,结果知道了什么?说明:今天把 8
14、 个桃平均分是这样分的:按指定的 2 份平均分,分完后看到每份分得 4 个。启发: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分法,和前面学的“按每几个一份地分”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说明:今天学习的平均分,先确定好平均分成几份,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分得几个;前面学习的平均分,是先确定好每几个一份,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2教学“试一试”。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提问:12根小棒,平均分成2 份,想一想要确定好几份来分,能看出怎样的结果?平均分成3 份、4 份呢?小朋友能分吗?请小朋友先想好每次分成几份,再动手分一分,分完后看每份几根,并且记录下来:平均分成()份,每份()根。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15、。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演示分的过程(教师画圈或横线表示份数),明确各是按几份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几根,并板书。引导:小朋友来看小棒,想每次分法:第一次按2 份平均分,结果每份是(6 根);第二次按 3 份平均分,结果每份是(4 根);第三次按 4 份平均分结果每份是(3 根)。你觉得这里平均分都是按什么分的,结果能知道什么?板书: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个 让学生一齐说一说: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几个。小结:(指黑板上小棒、板书)刚才学习的是平均分另一种分法。大家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明白了今天是先看清要平均分成几份,然后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看每份几个。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1做“想想做做
16、”第1 题。指导学生看懂分的方法,说说要平均分成几份,为什么每份先分 1 个,接着怎样分;再连线分一分,分完为止,然后填一填。交流连线结果,逐题说说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每份几个:提问:这里平均分先看什么,都是按什么分的?小结:这里的平均分,都是先看要平均分成几份,按几份平均分,结果能知道每份几个。2做“想想做做”第2 题。让学生理解题意。提问:分胡萝卜给几只小兔,要求按几份平均分?提醒学生可以连一连,也可以用学具表示8 根胡萝卜分一分。再把分得的结果说一说、填一填。3做“想想做做”第3 题。明确题意后,要求学生先看着图在脑子里分一分,想想每只松鼠分得几个,再连一连、分一分、填一填,看自己想的结果
17、对不对?提问:这是按几份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几个?4 做“想想做做”第4 题。(1)出示题目,组织操作。15 个能平均分成几份?先同桌时论,(可以想几个几是15)想好了一起交流。交流:能平均分成几份?(板书:平均分成3 份、5 份、15 份)你准备按几份平均分?先想一想,再选一个平均分的份数,用圆片分一分。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分的。(2)组织交流深化分法。根据学生交流分法,教师演示分法:先确定平均分几份。再分一分。分完后让学生说说:15 个平均分成()份,每份()个。说明:刚才小朋友用今天的分法平均分,分得真好!都是:先看要平均分成几份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几个。(3)观察拓展。小朋友,如果换
18、个方法看,用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想15 平均分成 3份的,可以看成是按每几个一份分的。结果是平均分成3 份?(先用手势表示每5 个一份地分,并指分成3 份的结果,初步体验不同分法)指出:小朋友,我们从平均分 15 个的结果里,可以看出分法虽然不同,但也是有联系的。究竟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呢?请小朋友先想想,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就能更加清楚不同分法各是怎样分的。四、完成“动手做”1用 8 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请小朋友拿出 8 个小正方形,你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同桌商量怎样拼,动手做一做,看看你有几种拼法。交流拼法,教师演示两种拼法:拼成一排的,拼成两排的。(注意引导学生明白 42
19、的两种拼法位置不同,但却是完全一样的图形)启发:请看拼成的图想一想,怎样很快想到能拼成2 排每排 4 个?(引导用二四得八或 24=8 想)说明:用几个几是 8想乘法口诀或算式,再把8 个平均分,就能想到怎样拼。比如,二四得八,或者2X4=8,就想到按 2 排平均分,一排可以摆4 个;也可以想到按每 4 个摆一排,可以摆成2 排。2 用 12 个、l8 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用 12 个、18个能拼成长方形吗?你选一种个数,用你的方法想一想、拼一拼,再和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等会我们一起交流怎样拼的,各有几种拼法。交流拼法,教师展示给学生观察,启发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3 拼正方形。提问:用这样的小
20、正方形拼正方形的话,你最少用凡个就能拼成正方形?让学生用 4 个小正方形拼正方形。五、回顾过程,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的“平均分”你学到了什么?能说说今天平均分的方法是按什么平均分,结果是什么吗?和前面学习的平均分方法不同在哪里呢?你是通过什么活动学会平均分的方法的?小结:今天仍然学习平均分。小朋友还是通过动手操作分桃、分学具,学会了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看清要平均分成几份,按几份平均分,结果得到每份几个。用学具摆一摆、想一想,是学习数学的好帮手,小朋友要学会用学具学数学。板书设计:认识平均分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分成几份。机动课:练习教学内容:补充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掌
21、握平均分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的分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学生独立完成基本练习1、8 条鱼平均分给 2 只小猫吃,每只猫吃()条。2、9 个萝卜平均分给3 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得()个。3、(1)12个,平均分成3 份,每份是()个。(2)12个,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个。4、10 条鱼,平均放在 2 个鱼缸里,每个鱼缸放()条。5、9 个纽扣平均钉在3 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个。6、16 个,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是()个。7、12 个,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个。三、拓展练习你会把 18 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块?在纸上画出分法。四、完成补充习题册。
22、五、针对错误进行评讲。第三课时认识平均分(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647 页例 4、“想想做做”第16 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进一步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和“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能区分平均分的不同分法,能根据平均分的同一情境从不同角度说明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2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表达等活动,比较平均分的两种分法,加深认识平均分的不同过程和结果,感受不同分法的内在联系,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比较的能力。3 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了解现实情境中具有数学现象和数学内容,体会事物之间存在联系与区别;培养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比较、认识平均
23、分不同分法的特点。教学难点:根据同一情境从不同角度说明分法。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棒、圆片各若干。教学过程:一、复习感知,初步比较 1.谈话引入。回忆前两节课的内容,我们主要学习和研究的是什么知识?分得怎样的结果才是平均分?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平均分。(板书课题)2.操作激活。出示 8 根小棒,要求:把它们每2 根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把它们平均分成 4 份,看看每份有几根?学生用小棒按要永操作平均分,同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操作两种分法。交流:刚才各是怎样分的?请小朋友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 小结归纳。说明:一种是按每几根一份地分,看分成几份;另一种是
24、按几份平均分,看每份几根。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平均分”。二、动手操作,比较分法1教学例 4。引导:老师这里有 12支铅笔,你能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把 12 支铅笔平均分吗?请小朋友用 12 根小棒代替铅笔,想想可以怎样平均分,再分一分。分的时候看明白你是怎样分的。(学生操作)2初次尝试。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用小棒代替铅笔分一分,结合学生黑板上出现的实际分法进行教学:如出现:(1)交流:这是平均分吗?你能介绍自己是怎样分的吗?小朋友听明白他是怎样分的了吗?那来说说他怎样分的。(2)提问:有没有分好后与他摆出的结果相同,但却是不同分法的呢?那你怎样分的?你来用不同的分
25、法说说怎样得出这个相同结果的。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你又是怎样分的?(3)比较:现在平均分摆出的结果一样,但他俩的分法不同在哪里呢?大家先同桌交流一下,再把不同的分法告诉大家。学生交流,明确摆出的结果相同,但分的过程一种是把12 支铅笔,每 3支一份地分,结果分成了4 份;另一种是把 12 支铅笔,按 4 份平均分,结果每份 3 支。(4)小结:小朋友现在看到,虽然平均分摆出的结果相同,但分的过程却不一样:一种是“每 3 支一份地分”,看出可以分成 4 份;一种是“按 4 份平均分”,看出每份 3 支。不管哪种分法,结果都是每份铅笔的支数相同,因此都是“平均分”。3再次尝试。引导:12支铅笔平均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表内除法一 苏教版 数学 年级 上册 第四 单元 除法 word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