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5春四年级下册数学电子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2015春四年级下册数学电子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5春四年级下册数学电子教案.pdf(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课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课时1 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难点:(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创设情境,生
2、成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旧知复习:(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2、引入新授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 个问题:4、(1)负责
3、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 和 25 1、教学乘法交换律:(1)探究、发现问题:教师提问:425 和 25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2)举例验证: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 6030=3060)(3)概括规律:a、总结定律: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
4、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b、定律命名: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c、用字母表示定律: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 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板书公式:ab=ba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 与 b 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教师谈话:用
5、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变化,运算符号不能错)2、教学乘法结合律:(1)发现问题:教师谈话引出: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要几步?怎样列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小组讨论: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比较选择的算法是否相同,组长作好不同算法记录。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两种算法:(255)2 25(52)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明确(255)2=25(52)(2)举例验证:让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填到课本26 页,汇报板书学生举的例子。教师出示: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154)10 15(410)(1258)5 12
6、5(85)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明确是相等关系。(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让学生观察以上所有算式,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总结思路,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讨论这个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最后汇报交流,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 c)让学生说说运用乘法结合律时注意的问题。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比较教师提问:比较所学的四个定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三、巩固应用:四、回顾整理:后汇报。教师出示: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
7、加(乘),和(积)不变。完成做一做后两道这一课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后同学们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简便地把题目计算出来教学后记教学课题乘法分配律教学课时1 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2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复习引入二、新授课探究前几节我们学习的乘
8、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出示主题图: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2、汇报: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4+2)25 =625 =150(人)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425+225 =100+50 三、巩固练习四、拓展=150(人)3、观察这两个算是有什么特点?4、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5、汇报:两个数的和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6、小结: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7、用
9、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P27 做一做乘法分配律是否也适用于减法?验证:18x5-5x8 (18-8)x5 265 105-265 5 265(105-5)结论:适用教学后记教学课题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教学课时1 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2难点:会通过拆数,变式等方法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复习导入。二、探究新知1、谈话:
10、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呢?(乘法分配律)你能把它用字母表示出来吗?乘法分配律还有没有别的形式呢?谁来说一下?2、导入:嗯,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但是大家知道吗,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来进行简便计算,想学学吗?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出示例 9 1、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了 5 副羽毛球拍,花了330 元。还买了25 筒羽毛球,每筒32 元。(“一打”是12 个。)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怎样列式?谁来说说自己列的式子?(板书并问学生各个数字代表什么)2、竖式计算三、巩固强化四、全课总结。3、能不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呢?1225 =(3 4)25 12
11、25=3(_ _)=(10+2)25=3 _ =_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或者运算符号。(40+7)12=()()()()()()29 56+5631=()()()()()2、用简便的方法计算。(1)104 25 (2)15(20+3)(3)387+627 (4)523+527 3、P30 做一做前两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谁来小结一下?教学后记教学课题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课时1 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2、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具体情境的学习,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
12、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2难点: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复习铺垫1、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463 175125 362(150162)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2、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有关知识,今二、学习新知三、实践应用四、全课总结天上课之前想在咱班来一次计算的竞赛,想参加吗?这样,我们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先派一名代表到前面进行比
13、赛。280 75 280(7 5)7200(254)7200254 师:我出题的时候可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其实第二组题也能像第一组一样简便,你们想知道方法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计算)1、出示例(2):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了5 副羽毛球拍,花了330 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2、怎样列式?方法一:33052 方法二:330(52)=662 =33010 =33(元)=33(元)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330 52=330(52)4、像这样两个算式相等的例子你还能举出来吗?能举完吗?5、猜想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可能存在着什么规律吗?一个数连续除
14、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6、这条规律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280(7 5)7200254 7、应用规律你有什么感受?小结:应用规律可以使计算变得既简便又有趣。1、下列各组算式相等吗?6802 5 680(25)390395 390 25 360(36 2)360362 81018 81092 、左右两个算式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2、怎么样算简便就怎样算480(5 48)2000 125 8 8100 581 54045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教学后记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教学内
15、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和性质(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
16、变化的规律。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五、【教学措施】说明与建议1、简化小数的意义的叙述。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淡化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2、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十进分数,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困难,为此教材除了在正式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如,长度单位)来帮
17、助学生理解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改变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扩大,倍”“缩小,倍”的说法。“扩大,倍”与“缩小,倍”在小学数学阶段约定俗成的理解是: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但是一些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数 a 扩大 n 倍,应是 a+na倍,而不是na。也有人认为:“倍”只适用于数的扩大,不适用于数的缩小。考虑到上述问题以及与中学的衔接,我们在本套教材中进行了尝试性的改变。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将“扩大,倍”“缩小,倍”修改为“扩大到,倍”“缩小到,分之一。教学课题小数的意义教学课时1
18、 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在生活情境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2、通过探究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内在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3、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对应思想和分类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些数量不一定都能用整数表示,例如商品的价钱,就不一定都是整元钱,
19、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往往不能正好得整数的结果,常常用小数表示 我们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你能以元作单位,把下面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吗?(1)1 角=()元=()元(2)3 角=()元=()元(3)9 分=()元=()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二、学习新课师: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商品标价不够整元可以用小数外。在量屋子的高度时,它不够整米时,以米作单位也常用小数表示。1、教学小数的意义。(1)教学一位小数把刚才的题目稍作更改:(出示米尺)把一条长1 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 份,这样1 份是米,用小数表示是()米。板书:1 分米 3 分米 7 分米 1/10 米 3/10 米 7
20、/10 米 0.1 米 0.3 米 0.7 米小结:把 1 米平均分成10 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一位,表示十分之几。小练:如果8 分米呢?以米为单位,怎么写成分数和小数?9 分米呢?(2)教学两位小数把刚才的题目再做更改:(出示放大的1分米)题目和上面哪里不一样?答案一样吗?把一条长 1 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0 份,这样1 份是米,用小数表示是()米。板书:1cm 4cm 8cm 1/100m 4/100m 8/100m 0.01m 0.04m 0.08m 小结:把 1 米平均分成100 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二
21、位,表示百分之几。小练:如果28 厘米呢?以米为单位怎么写成分数和小数?70 厘米呢?(3)教学三位小数把一条长 1 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00 份,这样1 份是米,用小数表示是()米。板书:1 毫米 13 毫米 123 毫米 1/1000 米 13/1000 米 123/1000 米 0.001 米 0.013 米 0.123 米小结:把 1 米平均分成1000 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三位,表示千分之几。小练:256 毫米呢?999 毫米呢?指名学生出题,全班化成分数和小数。(4)师:我们还可以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下去,可以得到四位、五位.小数。启发学生根
22、据前面3 个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把 1 米平均分成10 份,1 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成100 份,1 份或几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分成1000 份,1 份或几份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2、小结:像上面这些分数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等。(阅读课本)3、P34 做一做4、强化概念启发性提问:十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两位小数表示几
23、分之几?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千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三、巩固练习:练习九1 4 题。教学后记教学课题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课时1 主备教师教学目标会正确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会正确读、写小数2难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1、0.2 是()位小数,它表示()分之();0.15 是()位小数,它表示()分之();0.008 是()位小数,它表示()分之()。2 0.4 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07 的计
24、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138 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二、新知学习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师:前面我们看到的一些小数如0.2、0.15 等,这些小数的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其实小数点的左边也可以是其它的数,如1.8 米、5.63 米、12.378 等。这样的小数可以分成两部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小数部分,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的小数 部分中间被小数点隔开。教师同时在黑板上写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的表头,如: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1.8 5.63 12.378 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
25、少?师:0.2 表示十分之二,它表示有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是它的计数单位;0.05 表示百分之五,它表示有五个百分之,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06 表示千分之六,它表示有六个干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那么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十分之、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还有万分之一等。“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哪个最大?”“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 1?”“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师:小数的这些计数单位十分之、百分之、千分之、万分之等,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样的,都是10。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2015 四年级 下册 数学 电子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