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版.pdf(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选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四)一、单项选择题1不久前,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3 种新核素,其中一种新核素的名称是铪-185()。关于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一种新元素B原子核内有185 个质子C原子核内有185 个中子D是铪-180()的一种新的同位素2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pH增大的是()。A.Hcl B.C.D.3浓度均为0.1 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A.B.C.D.4.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2、A烧杯中有铜无铁B烧杯中有铁无铜C烧杯中铁、铜都有D烧杯中铁、铜都无5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HF是弱酸的是()。常湿下 NaF溶液的 pH 大于 7;用 HF 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HF 与 NaCl不能发生反应;常温下O.lmol/L 的 HF溶液的 pH 为 2.3 HF 能与 Na2C03溶液反应,产生C02 气体HF与水能以任意比混溶Imol/L 的 HF 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ABc.D6下列化合物中可发生银镜反应的是()。A丙烷B丙醇C丙醛D 丙酮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用煤气灯加热,分解产物类型不同的一组是()。8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
3、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1和 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A 1:1 B2:1 C 3:1 D1:3 9 为了使变暗的古代油画恢复原来的白色,则需要()。A用气体漂白B用稀擦洗C使用漂白D 使用氯水擦洗10 下列气体可用PdCl2溶液检出的是()。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苯环骨架振动的红外吸收峰大约出现于处B物理干扰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主要干扰.-优选C紫外光谱中若在220280 nmX 围内无吸收,则该化合物必然不含醛基D 液一固分配色谱适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12 教师素质的核心是()。A职业品质B教育观念C知识结构D能力结构13 在课上,教师不仅描述化学事实,而且加以
4、深入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A讲述法B讲解法C讲演法D谈话法14 科学探究的核心是()。A科学问题B科学解释C科学证据D科学假设15.化学教材不包括()。A化学教科书B电子教材C学生探究活动指南D 音像教材16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A接受式学习B探索学习C研究性学习D自主学习17.命题是考试能否达到期望目的耍求的关键所在,试题具有导向性,试题题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复习方法,经常使用客观性试题并比重过大,学生会()。A注重猜重点,押考题B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习惯c 答卷费时速度慢D提高文字表达能力18
5、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A就是教学的重点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C不是教学的重点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19“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澡堂为中心”体现的教学方法是()。A自主学习B“填鸭式”教学C启发式教学D研究性教学20 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是指(A化学实验科学化B化学实验清洁化C 化学实验微型化D化学实验简便化二、简答题1、实验导人是化学课堂导人的基本类型。请以“钠的氧化物N a,0,”内容为例,设计一个实验导入过程2 简要介绍化学课堂导人的功能。三、诊断题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了下列试题,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下:【试题】实验室里需用48
6、0 mL O.l mol/L 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 500 mL 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称取 7.68 g 硫酸铜,加入500 mL 水B 称取 12.0 g 胆矾配成500mT溶液C称取 8.0g 硫酸铜,加入500 mL 水D 称取 12.5 g 胆矾配成500 mL 溶液【考试结果】部分学生按下述思路解题而错选答案A 或 B。由于要配置480 ml,0.1 mol/L 的硫酸铜溶液,因此需要溶质的质量为:(1)若溶质为硫酸铜 则 0.48x160 x0.1=7.68 g,因此选择A选项;(2)若溶质为.-优选因此选择 B 选项。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7、1、本题正确答案为,解题思路是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四、案例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在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过程。结构主义学习认为:获得认识的过程是一个生成(或建构)过程;结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头脑中存在着原有的认知结构,新概念进入头脑之后,要同原有认知结构的相关点发生联系,经过同化、顺应、转变、建构等过程,形成新知识。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原有的心理结构加以了解后进行教学。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建立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学生的知识点时一个个地建立起来的,而第二个知识点是
8、在第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建立的。(摘自周长杰结构主叉教学理论与化学教学,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2)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举一个中学化学中课程改革中采用上述理念的实例2、按照结构主义理论,化学教学过程的实施可以分为哪几个环节。3、谈谈结构主义教学理沧指导下的教学特点。五、教学设计题请对以下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所必须的基本分析,具体包括:(1)相关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析:(2)教学对象分析:(3)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分析:(4)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分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 第六章 氧族元素环境保护第一节“氧族元素”(第一课时).-优选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
9、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五)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分子中属于抗磁性的是()。A.B.CO c.D.NO 2、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时,不需要使用惰性电极的是()。B.C.D.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B铁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C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I+H20 D溶于溶液中:4、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D.4000 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 M 中的少量02:通过灼热的Cu0 粉末,收集气体B除去 co:中的少量HCI:通人溶液,收集气体C除去溶液中的少量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D除去 KC1溶
10、液中的少量: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6F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AB.C D 全部7.25时,若pH=a 的 10 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pH=b 的 l 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的pH 与强碱的pH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A.a+b=14 B.a+b=13 C.a+b=1 5 D.a+b=7 8当 M 与 Y 反应时,溶液中有另一配位剂L 存在,aM(L)=l 时表示()。A、M 与 L 没有副反应B.M 与 L 的副反应相当严重C.M 的副反应较小DM 与 L 的副反应较大9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5时,pH=13 的 1
1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 0 2B标准状况下2.24 L Cl,与过量的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2C室温下,21.0 g 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D.78 g 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210把 11.5 g 钠投入过量水中得到ag 溶液,把 12g 镁投入过量盐酸中,得到bg 溶液,若,a 和 b 的质量关系是()。A.ab Ba=B.=C.D.7pH 玻璃电极的响应机理与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A氢离子在玻璃膜表面还原而传递电子B氢离子进人玻璃膜的缺陷而形成双电层结构C氢离子穿透玻璃膜使膜内外氢离子产生浓度差而形成双电层结构D 氢离子在
12、玻璃膜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而形成双电层结构8下列物质与水作用生成H:的是()。A.BC.D.9向某晶体的水溶液加入含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当滴加儿滴溴水后,混合液出现红色,那么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该晶体中一定含有B.的氧化性比的氧化性强C.与 S 不能形成红色的化合物D.被 Br2氧化成.-优选10下列化合物中既能与,反应析出结晶,又能与,显色的是()。11、在 1000K 下,反应A(s)+B(g)一 C(g)的,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12存教育活动中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改革的关键、突破口为()。A课程设计B课程编制c课程改革
13、D课程评价13.科学方法是理解科学知识,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A科学思想方法B料学文化体系C科学对象D科学过程14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A教学问题B教师问题C升学问题D课程问题15下列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的是()。A观察能力B实验能力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16下列 FH来表示测量结果正确反映所欲测量的特点和功能的程度的是()。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17、课程必须处理好的基本关系包括()。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B知识和能力c 内容和形式D 以上三项18.推动、指导、支配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是化学学习的()。A兴趣B能力C动机D行为19.在化学教
14、学中,STS教育内容的呈现主要形式有()。A二种B三种C四种D五种20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时最常用的工具和手段,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学语言应具有的特点()。A科学性B逻辑性C启发性D人文性二、简答题1以高中化学必修1“铁的化合物”为例,对本课内容进行板书设计。2谈谈化学课堂板书设计的类型及设计要求三、诊断题.-优选标准状况下往100 mL 0.2 mol/L 的,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的,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有5 0%的被氧化。则通入的氯气的体积是多少?上面是某学校化学测试中的一道题,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考试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及原因。2.对本题给出正确的解答。四、案例分析题下面为十二中探索“促进
15、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个教学案例: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探究性作业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3说明必修化学课堂模块采用探究学习的必要性。五教学设计题通过“从碳酸饮料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活动为主题,设计简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优选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七)一、单项选择题1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难。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A用木材作燃料B.用液氢替代汽油C开发风能D开发地热能2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f()A石灰窑的白色粉尘污染B塑料垃圾污染C建筑垃圾污染D一种光化学污染3 将含有等
16、体积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浓,溶液的装置,充分作用后,最后得到的气体是()。C.NO 4已知的溶度积为5,则其饱和溶液的pH为()。A3.65 B.3.95 C10.05 D10.35 5 下列反应能实现的是()。A六水合氯化铝受热失水得到无水氯化铝B硼酸与氨水发生酸碱中和C铝酸钠与NH4C1反应生成铝酸铵D三氯化铊与硫化钠反应生成6据报道,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碳膜片,其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如图所示 这种碳膜片状如蜂巢,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尊元向外延展而成下列有关碳膜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碳膜片属于单质B碳膜片与是同一种物质C碳膜片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D
17、 碳膜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和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7葡萄糖不具备的性质有()A酯化反应B银镜反应C还原反应D水解反应8在的醋酸中加入少量的后,其变化结果是()。酸性增强,pH 减小醋酸的浓度减小ABC D9第二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所具有的电子层结构是()。10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的量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C.pH在 5.67.0 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优选11.用控制电位法进行电解时,电解完成的标志为()。A电解电流达最大值B 电解电流均为零C电解电流达某恒定的最
18、小值D.工作电极的阴极的电位达最负值或阳极电位达最正值12.根据化学实验的实施形式,中学化学实验可以分为()A两大类B 三大类c四大类D 五大类13()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A.智力B性格C 能力D 气质14.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A巩固知识B领会知识c检查知识D运用知识1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包括()。A.2 个一级主题15 个二级主题B.3 个一级主题16 个二级主题C.4个一级主题17 个二级主题D.5 个一级主题18 个二级主题16.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嗣,激发学生的灵气B 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X扬学生的个性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
19、生的发展D 以上三项都是17下列不属于化学课堂导人功能的是()。A激发学习兴趣B.社会导人c建立认知冲突D衔接新旧知识18 按照()探究教学可以分为实验探究、调查探究、讨论探究。A探究的任务和性质B 探究的环节C探究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D探究所依托的经验类型19()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常规手段和主要方法。A成长记录袋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c 纸笔考试D 作业评价20课堂教学四要素不包括()。A教师B学生C内容D教学评价二、简答题1写出实验室常用制备氯气的方程式及实验步骤。2淡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的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三、诊断题下面是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的考试题,部分学生的考试结
20、果如下:【试题】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离子方程式如下:(l)中 R 元素的化合价是。(2)R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考试结果】60%的学生的答案为(1)R 的化合价为6-n;(2)R 最外层电子数为5。试根据上述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正确答案为,解题思路是。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优选四、案例分析题以下是某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时所运用的活动记录表:【方法导引】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使用分类、比较和实验等研究方法【要求】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安全提示】1 为了安全,取用钠的量尽可能少(绿豆大小)!必要时给反应容器加盖玻璃片2 观察实验现象时,与反应容
21、器保持一定距离。3你想做的实验需要教师批准后才能动手操作!探究金属钠的化学性质的活动记录表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该活动记录在评价方面具有哪些功能?2.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有哪些类型?3 说明教学过程中多元化评价方式的使用策略,举例说明五、教学设计题通过“铁钉在不同环境下的锈蚀情况”的活动为主题,设计简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优选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八)一、单项选择题l、下列关于气体的制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碳酸钠粉末可以制备B、用铁片和稀反应制取时,为加快产生的速率可改用浓C、加热分解固体,将所得的气体进行适当处理可获得D、用。固体和用,固体制。的装置完
22、全相同2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向煮沸的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制备胶体B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溶液,振荡,分液分离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c称取,用 100 mL 蒸馏水溶解,配制溶液D用氢氧化铜粉末检测尿糖3.由于碘是卤素中原子半径较大的元素,可能呈现金属性。下列事实能够说明这个结论的()。4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环境中大量共存的是()。A在的溶液中:B在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C在 pH=l 的溶液中:D在 pH=13 的溶液中:5向刚切开的马铃薯表面滴几滴碘水。其表面立即显蓝色,说明马铃薯中含有()A维生素B 淀粉c蛋白质D.纤维素6在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扩大容器体积,关于
23、平衡移动的方向及反应混合物颜色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向,变浅B逆向,变深C不移动变浅D不移动,不变.-优选7右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关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 X是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C.是有机物D.与 X 反应生成和属于置换反应8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A反应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B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c 反应后,静置,反应液分为两层D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9若要检测一组氨基酸混合物,则需使用的分离技术是()。A气相色谱法B毛细管电泳C 液固吸附色谱D 液液色谱10下列哪组物
24、质可配制成缓冲溶液()。11.下列各图常用来说明甲烷的分子结构哪一种与其真实存在状况相差较大()A I BCD12提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罗杰斯B布鲁纳C桑代克D 杜威13化学敦学论的研究对象是()。A化学教材B化学教学实践c化学教师D 化学教学系统14 1632 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A 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教育学D 新教育大纲15 下列不属于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性质的是()。A知识的启蒙性B学生的主体性C模块的选择性D 教师的主动性16化学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指()。A知识、技能与素养B 知识、能力与方法C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25、值观D.学习、探索与实验17 科学方法是理解科学知识,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A科学思想方法B.科学文化体系c科学对象D科学过程18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A班、课、室B 师、生、课C师、生、时D.班、课、时19学习活动组织与评价设计包括()。A设计教学策略B 设计教学媒体C设计评价方式D以上三项20下列不属于即时表现评价的是()。A提问交流评价B课堂练习评价C课堂实验操作评价D 作业评价二、简答题.-优选材料物质的分类(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分类是我们工作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种方法,本节课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分类进行类比学习分类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资格证 高中化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