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习题解答.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习题解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习题解答.pdf(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习题解答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单项选择题答案 1B 2D 3A 4C 5A 6D 7C 8B 9D 10B 11C 12A 13D 14A 15C 16B 17A 18B 19D 20C 21B 22D 23C 24A 25D 26B 27A 28C 29D 30C 31B 32A 33B 34C 35A 36A 37C 38B 填空题答案 1(1)ARPANET (2)分组交换 2远程联机系统 3(1)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通信网络 (3)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4(1)共享资源 (2)互联 (3)自治计算机系统 5(1)硬件 (2)软件 (3)数据 6(1)资源
2、子网 (2)通信子网 7(1)主机 (2)终端 8(1)通信控制处理机 (2)通信线路 (3)传输 (4)转发 9(1)网络体系结构 (2)开放系统互连或OSI 10(1)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或NII (2)信息高速公路 11(1)主从关系 (2)连网 (3)独立 12(1)结点 (2)通信线路 (3)网络结构 13(1)广播式 (2)点-点式 14(1)局域网 (2)城域网 (3)广域网 15(1)数据交换 (2)语法 (3)语义 (4)时序 16(1)相邻层 (2)交换信息 17(1)体系结构 (2)服务定义 (3)协议规则说明 18(1)下层 (2)上层 19(1)星型拓扑 (2)环型拓扑
3、(3)树型拓扑 (4)网状拓扑 20,(1)原语 (2)协议数据单元 21(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3)网络层 (4)传输层 (5)应用层 222路由选择 23(1)通信子网 (2)传输介质 24(1)报文 (2)分组 (3)帧 25(1)应用层 (2)传输层 (3)互联层 (4)主机-网络层 26(1)应用层 (2)传输层 (3)网络层 27(1)TCP 协议 (2)UDP协议 28(1)面向连接 (2)无连接 29(1)TCP协议 (2)UDP协议 (3)TCP协议和 UDP协议 30(1)Telnet(2)FTP(3)SMTP 31(1)抽象 (2)功能 32(1)易于实现 (2
4、)有利于标准化 33(1)几何关系 (2)结构关系 (3)点 (4)线 34(1)分组交换 (2)公用分组交换网 35(1)表示层 (2)会话层 36(1)TCP/IP协议 (2)早 37(1)通信子网 (2)路由器 38(1)长度 (2)分组 39(1)网络拓扑 (2)网络性能 (3)系统可靠性 (4)通信费用 40(1)源 (2)目的 (3)路由选择 41(1)协议数据单元或PDU (2)协议控制信息或PCI (3)服务数据单元或SDU 问答题答案 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答:计算机网络发展可以划分为4 个阶段。这4 个阶段分别是:(1)技术准备阶段
5、完成数据通信技术与计算机通信网络方面的研究,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做好技术准备与理论基础。(2)网络互联阶段 美国的ARPANET 的建立与分组交换技术的提出,为计算机网络特别是 Internet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网络标准化阶段 出现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问题,OSI 参考模型的出现对网络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Internet发展阶段 Internet作为世界性的信息网络深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准备。2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些主要特征?答:资源共享观点将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
6、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以下主要特征:3 (1)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计算机资源主要指计算机硬件、软件与数据。网络用户既可以使用本地计算机资源,又可以通过网络访问连网的远程计算机资源,还可以调用网络中几台计算机共同完成某项任务。(2)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自治计算机”。互联的计算机之间可以没有明确的主从关系,每台计算机既可以连网工作又可以脱网独立工作,连网计算机既可以为本地用户提供服务又可以为远程网络用户提供服务。(3)连网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共同的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是由多
7、台计算机互联而成,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需要不断交换数据。要保证网络中计算机能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必须要求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在交换数据时遵守事先约定的协议。3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答:计算机网络要完成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两大基本功能,因此从逻辑功能上可分成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两部分。资源子网由主机系统、终端、终端控制器、连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资源子网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早期的主机系统主要是指大型机、中型机与小型机,它通过通信线路与通信控制处理机相连接。终端是用户访问网络的界面。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
8、。通信子网负责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通信控制处理机既作为与资源子网的主机、终端连接的接口,又作为通信子网中的分组存储转发结点使用。通信线路为通信控制处理机与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控制处理机与主机之间提供通信信道。4网络拓扑的定义是什么?点-点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网络拓扑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拓扑设计是建设计算机网络的第一步,也是实现各种网络协议的基础,它对网络性能、系统可靠性与通信费用都有重要影响。点-点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构型有4 种类型:(1)星型拓扑 结点通过点-点通信线路与中心结点连接
9、,中心结点控制全网的通信,任何两结点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结点。星型拓扑构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便于管理,但网络的中心结点是全网可靠性的瓶颈,中心结点的故障可能造成全网瘫痪。(2)环型拓扑 结点通过点-点通信线路连接成闭合环路。环中数据将沿一个方向逐站传送。环型拓扑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但环中每个结点与结点之间的通信线路都会成为网络可靠性的瓶颈。为了保证环的正常工作,需要较复杂的环维护处理。环结点的加入和撤出过程都比较复杂。(3)树型拓扑 树型拓扑可以看成是星型拓扑的扩展。结点按层次进行连接,信息交换主要在上、下结点之间进行,同层结点之间一般不进行数据交换或数据交换量较小。(4)网状拓扑 结
10、点之间的连接是任意的。网状拓扑的主要优点是系统可靠性高,但是4结构复杂,必须采用路由选择算法与流量控制方法。目前,实际存在与使用的广域网基本上都采用网状拓扑。5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根据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3 种类型:(1)局域网 局域网用于将有限范围内(例如一个实验室、一幢大楼、一个校园)的各种计算机、终端与外部设备互联成网。局域网按照采用的技术、应用范围和协议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共享局域网与交换局域向。(2)城域网 城域网是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城域网设计的目标是满足几十千米范围内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求,以实现大量用户之间的数据
11、、语音、图形与视频等多种信息的传输功能。(3)广域网 广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广域网的通信子网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网络互联起来。6请解释网络协议、接口和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答:协议是指为进行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构成协议的3 个要素是:语法、语义和时序。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语义是需要发出的控制信息、完成的动作和做出的响应;时序是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接口是同一结点中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同一结点的相邻层之间存在着明确规定的接口,低层向高层
12、通过接口提供服务。只要接口条件不变和低层功能不变,低层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与技术变化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网络协议对计算机网络是不可缺少的,对于结构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协议来说,最好的组织方式是采用层次结构模型。网络体系结构对计算机网络应实现的功能进行精确的定义,而这些功能通过哪种硬件与软件去完成是具体的实现问题。7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答: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具有以下好处:(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需要知道低层是如何实现的,只知道该层通过层间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务。(2)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只要这层提供的接口保持不
13、变,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层。(3)整个系统被分解为若干个易于处理的部分,这种结构使得复杂系统的实现和维护容易控制。(4)每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都有精确的说明,这样做有利于实现标准化。8ISO 在制定 OSI 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原则是什么?答:ISO 在制定 OSI 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原则是:5 (1)网中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3)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4)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5)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9OSI 参考模型由哪几层构成?它们各有什么主要功能?答:OSI
14、参考模型由以下7 层组成:(1)物理层 物理层是OSI 参考模型的最低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负责处理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控数据出错率。(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是OSI 参考模型的第2 层。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并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3)网络层 网络层是OSI 参考模型的第3 层。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为数据在结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链路,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以及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联等功能。(4)传输层 传输层是OSI 参考模
15、型的第4 层。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端服务,处理数据包错误、数据包次序等传输问题。(5)会话层 会话层是OSI 参考模型的第5 层。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维护两个结点之间的传输链接,以便确保点点传输过程不中断。(6)表示层 表示层是OSI 参考模型的第6 层。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是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等功能。(7)应用层 应用层是OSI 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是为应用软件提供很多种服务。10请描述在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答: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当源结点的应用进程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
16、,应用层为数据加上本层控制报头后,组织成应用层的数据服务单元,然后再传输到表示层;表示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表示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依此类推,数据传送到传输层;传输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后构成传输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报文);报文传送到网络层时,由于网络层数据单元的长度有限制,传输层长报文将被分成多个较短的数据字段,加上网络层的控制报头后构成网络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分组);网络层的分组传送到数据链路层时,加上数据链路层的控制信息后构成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帧);数据链路层的帧传送到物理层后,物理层将以比特流的方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当比特流
17、到达目的结点时,再从物理层开始逐层上传,每层对各层的控制报头进行处理,将用户数据上交高层,最终将源结点的应用进程的数据发送给目的结点的应用进程。6 11请比较OSI 参考模型与TCP/IP 参考模型的异同点。答:OSI 参考模型与TCP/IP 参考模型的设计目标都是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ISO 本来计划通过OSI参考模型与协议的研究来促进网络标准化,但是事实上这一目标没有达到。TCP/IP 协议利用正确的策略并抓住有利的时机,伴随Internet的发展而成为目前公认的工业标准。由于要照顾各方面的因素,OSI参考模型变得大而全并且效率很低。但是,OSI 参考模型的很多研究结果、方法与概念
18、对今后网络的发展仍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TCP/IP 协议虽然应用相当广泛,但是TCP/IP 参考模型的研究却很薄弱。12TCP/IP 参考模型由哪几层构成?它们各有什么主要功能?答:TCP/IP 参考模型由以下4 层组成:(1)主机-网络层 主机-网络层是TCP/IP 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它负责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 IP 数据报。TCP/IP 参考模型允许主机连入网络时使用多种现成的协议,例如局域网协议或其他协议。(2)互联层 互联层是TCP/IP 参考模型的第2 层,它负责将源主机的报文分组发送到目的主机,源主机可以与目的主机不在同一网络中。(3)传输层 传输层是TCP/IP 参考模型的第3
19、层,它负责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的对等实体之间建立用于会话的端-端连接。传输层定义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传输协议:TCP协议与UDP协议。(4)应用层 应用层是TCP/IP 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应用层包括了所有的高层协议,并且不断有新协议加入应用层。13TCP 协议和 UDP协议的区别是什么?答:TC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它允许将一台主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传送到目的主机。TCP 协议将应用层的字节流分成多个字节段,然后将这些字节段传送到目的主机。TCP协议要完成流量控制功能,协调收发双方的发送与接收速度。TCP协议主要用于要求分组顺序到达的传输中。UD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它主要用于不
20、要求分组顺序到达的传输中,分组传输顺序检查与排序由应用层完成。第 2 章 数据通信与广域网技术 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C 3D 4B 5C 6D 7A 8B 9D 10C 11B 12A 13D 14A 15B 16C 17A 18C 19D 20B 21C 22B 23D 24A 25C 26A 27D 28B 29C 30B 31A 32D 33A 34A 35D 36C 737B 38A 39C 40D 41B 42C 43A 44D 45C 46D 47A 48B 49D 50D 51A 填空题答案 1(1)数据 (2)信息 (3)比特序列 2(1)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编码或ASCH码
21、(2)7 (3)128 3信号 4模拟信号 5(1)电平 (2)数字信号 6(1)串行通信 (2)并行通信 7(1)二进制代码 (2)低位 (3)高位 8(1)单工通信 (2)半双工通信 (3)全双工通信 9(1)同步 (2)时间 10(1)位同步 (2)字符同步 11(1)外同步法 (2)内同步法 12(1)同步时钟 (2)时钟编码 13(1)双绞线 (2)电磁干扰 14(1)屏蔽双绞线 (2)非屏蔽双绞线 15(1)外部保护层 (2)双绞线 (3)屏蔽层 16(1)内导体 (2)外屏蔽层 (3)绝缘层 17(1)基带同轴电缆 (2)宽带同轴电缆 18(1)单模 (2)多模 (3)单模 (4
22、)多模 19,(1)低 (2)宽 (3)低 (4)高 20(1)波长 (2)频率 21(1)高 (2)高 22(1)低频 (2)特高频 (3)服务 23(1)蜂房无线通信 (2)大区 (3)小区 24(1)绕射 (2)可视 25(1)远 (2)无关 (3)大 (4)限制 (5)宽 26(1)0 (2)1 27(1)数据通信 (2)模拟数据 (3)数字数据 28(1)模拟通信 (2)数字信号 29(1)调制 (2)解调 (3)调制解调器或modem 30(1)振幅键控 (2)移频键控 (3)移相键控 31(1)振幅 (2)角频率 (3)相位值 832(1)交接点 (2)偏移 33(1)数字数据
23、(2)电平跳变 (3)时钟信号 34(1)采样 (2)量化 (3)编码 35(1)基带传输 (2)数字 (3)频带传输 (4)模拟 36带宽 37数据传输速率 38(1)每秒钟或单位时间 (2)比特数 (3)比特/秒或bps 39(1)1000或 103 (2)1000或 103 (3)1000或 10340(1)电话线 (2)计算机 41(1)数字终端设备 (2)电话线 42(1)线路交换 (2)数据报 (3)虚电路 43(1)物理线路 (2)线路建立 (3)数据传输 (4)线路释放 44,(1)不需要 (2)独立 45(1)可以 (2)可能 (3)源地址 (4)目的地址 46(1)数据报
24、(2)线路交换 47(1)虚电路建立 (2)数据传输 (3)虚电路拆除 48(1)分组交换 (2)信元交换 49(1)长度 (2)53 (3)5 (4)48 50(1)虚通路 (2)虚通道 (3)虚通路 (4)虚通道 51(1)ATM 交换机 (2)ATM主机 52不一致或不同 53(1)热噪声 (2)冲击噪声 (3)冲击噪声 54(1)误码率 (2)可靠性 55(1)奇偶校验码 (2)循环冗余编码或CRC校验码 56(1)停止等待 (2)拉回 (3)选择重发 57(1)数据帧 (2)应答帧 58(1)连续 (2)出错帧 59(1)高 (2)出错帧 60(1)高 (2)差错控制 61(1)永久
25、 (2)交换 62(1)反码 (2)原码 63(1)虚通路标识符或VPI (2)虚通道标识符或VCI 64(1)整体 (2)任意 (3)起始位 (4)终止位 问答题答案 1请举例说明信息、数据与信号之间的关系。9 答:数据通信中被传输的二进制代码称为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数据涉及对事物的表示形式,信息涉及对数据所表示内容的解释。数据通信的任务是要传输二进制代码的比特序列,而不需要解释代码所表示的内容。例如,二进制编码按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排列,英文单词“NETWORK”的ASCII 码编码的二进制比特序列应该是“1001110 1000101 1010100 1010111 1001111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 计算机网络 应用技术 教程 习题 解答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