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课时-1-第一单元红灯停绿灯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演唱歌曲,用歌声表现不同情绪的歌曲,感受并理解不同音乐中所描述的不同动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通过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进一步感受声音的高低与强弱。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唱歌曲咏鹅,感受中国古诗的韵味,体验音乐中“鹅”的音乐形象。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红眼睛绿眼睛,做到能在心中默唱歌曲。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教学过程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
2、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生: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2、师: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可以通行。3、听音乐,做游戏。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课时-2-找一名同学手拿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生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起绿牌子。4、跟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3、做游戏。跟老师一边唱一边举牌子。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行走。二、看图表、作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1、请一位同学做警察举牌子,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师做警察举牌子,学生们默唱或放声唱。2、看图表,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足球场上,如果球员违反了比赛的规则,裁判就要对球员亮红牌,禁止他继续参加比赛。在生活中,违反了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同样是需要禁止的。教师请同学们做裁判,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作出裁判。教师将红绿纸牌换成画有吸烟、鸣喇叭、走人行横道、废品扔到垃圾箱等图案的标志,请学生们自己判断,哪些行为是应禁
4、止的,需要亮红灯;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的,需要亮绿灯。然后请同学们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或行为表现出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胖胖。教学目的1、学唱歌曲小胖胖。2、自行设计表演动作。3、了解领唱与齐唱这两种演唱形式。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上节课做的游戏。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课时-3-二、教师演唱歌曲小胖胖。1、教师演唱,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对小胖胖的行为作出判断,举红牌或举绿牌。2、教师将歌曲中“领唱”与“齐唱”两部分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并同时表演两种不同的角色。学生判断歌曲中有几个人物(叙述者与听众)?3、教师演唱,学生分两组分别表演叙述者与听众两个不同的角色。三、学生跟着教
5、师一起唱。1、学生跟老师学唱歌曲。2、学生一边唱一边自行设计表演动作。3、学生分两组对唱并表演。四、领唱与齐唱1、教师唱“领唱”部分,学生唱“齐唱”部分。2、学生唱“领唱”部分,教师唱“齐唱”部分。3、学生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领唱、齐唱、对唱等。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四份休止符,有节奏的念儿歌做个好娃娃,用打击乐器领奏、合奏。教学目标1、感受和认识四份休止符。2、按节奏念儿歌。3、演奏打击乐器。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课时-4-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游戏二、学念儿歌。1、教师一拍一拍的有节奏的出示绿牌、红牌,指导学生看见绿牌念“ga”,看见红牌念”m”,模仿鸭子交出声或不叫出声。
6、2、请学生将鸭子的声音换成其它动物的叫声,如青蛙、小鸡、猪、猫等继续按教师的节奏发声或不发声。3、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有节奏的出示红牌或绿牌。4、学生跟教师学念儿歌。三、认识四分休止符1、音乐中的声音用音符表示,如:一拍x,两拍 x 。音乐中的静默用休止符表示,如:一拍休止0 2、再用“x”替代绿牌,用“0”替代红牌,看着节奏谱,念儿歌。四、打击乐器演奏1、请学生用一件打击乐器替代一种动物的叫声,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判断。如:碰铃与小黑鸡,双向筒与小青蛙,铃鼓与小白猪,三角铁与小花鸡,响板与小黄鸭等,可以有多种方案。2、边念儿歌边用打击乐器伴奏。3、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念儿歌,一部分学生担任齐
7、奏与领奏。4、换一种节奏演奏打击乐器。如:xx x 0 0 xx xx xx x x x xx 0 5、请同学自己设计节奏并表演。五、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1、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2、找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课时-5-3、演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在四分休止符出准确休止。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学唱小蚂蚁,跳邀请舞。教学目标1、学唱小蚂蚁。2、边唱歌曲边跳邀请舞。教学过程一、复习小胖胖二、听教师演唱歌曲小蚂蚁,1、教师提问:小蚂蚁有什么特征?2、教师演唱歌曲 小蚂蚁,学生根据歌词回答,歌曲赞扬了小蚂蚁什么?3、教师演唱歌曲,学生用动作表演三、跟教师学唱歌曲。四、跳邀请舞。附录(教
8、学资料及资源):VCD、多媒体、钢琴、视频资料自我问答学生是否能够感受并且表达出歌曲的情绪变化。分析出歌词中所表达的内容与含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课时-6-第二单元春天来了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以歌唱春天的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开发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美感,学会有表情的演唱歌曲。2 过程与方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乐观生活态度。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 歌曲小雨沙沙沙 2 沙锤教学目标:1 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并能用语言、动作、图画等表达对乐曲的感受。2 认识沙锤的
9、特性,能用沙锤为歌曲小雨沙沙沙伴奏。3 培养学生能正确的感知美,理解音乐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重点:1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 培养学生有表情的歌唱,并在学唱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律动感。教学难点:1 为歌曲创编歌词。2 学生探索沙锤的不同节奏型的演奏。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课时-7-教学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自制沙锤。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1 听音乐,老师和学生一起做律动。2 师生问好。二、创设情境 1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瞧,她是谁?(多媒体课件:春姑娘)春姑娘一到,大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10、?你观察过吗?2 教师朗诵一段描写春天的散文。(多媒体课件:春天景色)3 教师:你能用最美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来描述春天的景色吗?4 教师:让我们跳着舞到音乐中去寻找春天吧。(听音乐跟老师表演 春天在哪里)三、学唱歌曲 1 教师:春天太美了,大家都这么高兴,地里的种子耐不住寂寞了,他想钻出头,可是怎么也钻出来,怎么办?谁能帮得了他?(学生答:小雨)2 教师:春天的小雨是什么样子的?下春雨时会有什么样的声音?你能模仿吗?3 教师:小雨沙沙沙的下着,他落在了花园里、鱼池里、田野里都有什么变化?4 老师代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5 启发学生:春雨还会落在什么地方呢?会有什么变化?6 听录音范唱。要求:听出
11、完全相同的两句。7 教唱歌曲。四、复习巩固 1 教师:你觉得“小雨沙沙沙”这个地方怎样唱比较好?为什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课时-8-2 用自制的沙锤为歌曲伴奏。教师:你还可以怎样为歌曲伴奏?3 分别扮演花儿、鱼儿和苗儿即兴歌表演。五、活动 1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片为故事五彩的春天编对话。2 请你代表植物、动物对春雨说一句感激的话吧。3 动手一起装扮美丽的春天。4 给这幅画起一个名字。六、小结 1 教师:通过自己的劳动,我们把春天打扮的多美啊。2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吧。(听音乐走出教室)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 欣赏管弦乐曲春天悄悄来临。2 活动春光好。教学目
12、标:1 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2 通过音乐活动春光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3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学重点: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学难点:通过音乐活动春光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课时-9-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1.在预先不告诉学生曲名的情况下,播放管弦乐曲春天悄悄来临 2.让学生为该曲命名。3.告诉学生曲名。4.启发学生用语言、动作、图画等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5.用课本上的插图来引入音乐活动春光好。6.介绍有关“春游”、“春耕”的常识。7.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如何用
13、声音、语言、动作来表现“春游”和“春耕”。8.用多种打击乐器模仿“春游”和“春耕”的音响。9.结合课本上的插图鼓励学生创编以“春游”和“春耕”为主题的音乐游戏。10.用声音、语言、动作等表现“春游”和“春耕”游戏中的情节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2.歌曲云。3.附点二分音符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云。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课时-10-2.认识附点二分音符。3.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附点二分音符,歌曲演唱中的一字多音和音准。教学难点:感受歌曲形象,表现歌曲情境。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1.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2.听歌
14、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3.用课本的插图引入歌曲云的教学.4.教师范唱。5.让学生跟教师模唱曲谱。6.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的内容。7.用听唱法教唱歌曲。8.教师用钢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9.学生完整的齐唱歌词。10.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随着歌声即兴做动作。11.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12 用课本的插图引入认识附点二分音符。13.教师出示节奏卡片:x x x x x x x x 14.教师用课本的插图上的动物叫声示范读出上述节奏。15.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动物的叫声,边拍手边读出上述节奏。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课时-11-16.要求学生指出歌曲云中的附点二分音符。第四课时
15、教学内容:1.聆听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2.用打击乐器表现春天音乐会。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2 培养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3 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天音乐会,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教学重点:欣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难点:学生用声音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天音乐会是否贴切教具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2.打击乐器。教学过程:1 复习歌曲云,并备唱该曲。2 用课本的插图引入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3 师朗读歌词。4 学生朗读歌词。5 教师节和歌词讲解春天的自然常识。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课时-12-6 完
16、整聆听春天音乐会。7 启发学生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雨、春雷、春风、春水来临时的景象。8 复听春天音乐会,并用打击乐器为之伴奏。9 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演唱歌曲,用歌声表现不同情绪的歌曲,感受并理解不同音乐中所描述的不同动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通过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进一步感受声音的高低与强弱。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唱歌曲咏鹅,感受中国古诗的韵味,体验音乐中“鹅”的音乐形象。课时分配:五课时第一课时小动物唱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动物唱歌,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 和 p。2、过
17、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认识音乐力度记号,并能够正确运用到音乐之中。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的长短,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声音的强弱。教学重点: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动物唱歌。教学难点:能认识并运动力度的强弱记号进行演唱。教学方法:范唱法、识谱法、跟唱法教学准备: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课时-13-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并播放这些小动物的叫声,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导出今天学唱的新歌小动物唱歌。二、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1、教师播放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比较哪个声音强?哪个弱?2、教师
18、示范:大声的唱歌、小声的说话,引导学生感受强弱声音。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生活还有哪些声音能表示声音的强弱。4、认识强弱记号“f”“p”。5、引导学生依照课本找出属于强的声音和弱的声音,并模仿出来。三、学唱新歌1、教师播放歌曲小动物唱歌,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2、教师按节奏朗读歌词,并引导学生分句朗读,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3、教师介绍歌曲的节拍、节奏,简单介绍弱起小节的唱法。4、教师范唱,要求学生参照课本体会歌曲中的强弱变化部分。5、教师弹琴,分句教唱,并引导学生模仿所唱小动物的典型动作。6、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要求歌曲中的强弱对比要明显。7、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歌词:请你将小
19、猫和小狗的叫声,换成你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并演唱出来。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小动物唱歌(复习唱歌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感受声音的强弱,能正确地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之中。2、过程与方法:通过歌表演小动物唱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歌表演等形式,增强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教学重点:将声音的强弱正确地运用到歌曲中。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表演和创造能力。教学方法:引导法、学生互动合作法教学准备: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1、教师出示大鼓和碰铃这两种乐器,感受乐器的声音力度:谁发出的声音强?谁发出的声音弱?2、在音乐
20、中“强”用什么表示?“弱”用什么表示?3、播放课件:A:小女孩敲击碰铃。B:信念晚会上人们静候新年的钟声。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课时-14-教师提问:谁发出的声音强?谁发出的声音弱?在音乐中怎样表示?二、深化歌曲1、教师伴奏,带领学生一起有表情,加动作的演唱歌曲小动物唱歌。2、引导学生通过看课本找出歌谱中出现的“f”和“p”,并能细致的运用到歌曲演唱中去。三、学生表演活动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咏鹅口哨与小狗(新授欣赏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歌曲咏鹅,通过欣赏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欢快活泼情绪。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和欣赏,体味古诗词的韵味,并能感受到乐曲描绘的音乐形象。3、
2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唱和欣赏,体会乐曲中所表达的不同音乐想象,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不同的歌声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咏鹅,欣赏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欢快活泼情绪。教学难点:体味古诗词韵味,感受乐曲描绘的音乐形象特点。教学方法:听唱法、教师引导法、欣赏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码视频展示台、风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1、学生随音乐起立,跟老师做律动。2、教师微笑着面对全体学生:同学们好,我们快乐的音乐四十分钟又开始了。二、学生活动利用自然音源,创造声音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欣赏完之后,告诉老师,在这幅画面中出现了哪些声音?(学生争先恐后地说:风声、水声、
22、小鸟唱歌、鹅叫,)师:我们能不能自己来创造这些声音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用我们身边的物品来创造、模仿出这些声音。师:老师这儿有好多漂亮的图片(教师准备:荷花、荷叶、小鸟、鹅、小树等图片),同学们想不想用这些图片贴出漂亮的图画来呢?三、学唱歌曲师:老师听说大家都能背诵好多好多的古诗了,那么,同学们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会想起哪一首古诗来呢?谁能来告诉老师?(老师找一个学生起来背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课时-15-诵咏鹅)师:读的真好!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诗中描绘了鹅在水中游水好戏、悠闲自在的情景。1、学生跟老师来朗诵诗词。2、跟着音乐一起来朗读。(播放Flash 动画)
23、3、学习歌曲。师:音乐与古诗是相结合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这首唐诗谱写的歌曲咏鹅。4、放范唱录音,学生听歌曲的情绪优美的。5、(出示歌谱)教师简单地讲解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复记号,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6、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生跟范唱音乐模仿口型,默唱歌曲。7、学生跟音乐轻声的演唱歌曲。8、让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四、欣赏乐曲1、教师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要求学生听的过程中找出口哨和小狗叫声。2、二听乐曲,提出问题:主人与小狗在做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如何表达乐曲中的情绪?3、对比咏鹅,能找出它们两者的不同之处吗?五、课堂小结将今天学习的歌曲咏鹅唱给爸爸
24、妈妈听。第四课时小毛驴爬山坡(新授唱歌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毛驴爬山坡。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体会音乐中描绘小毛驴的情绪,感受音乐旋律的起伏与描述小毛驴爬山坡的情景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唱,鼓励学生用身边合适的工具对歌曲进行节奏伴奏,能随歌曲演唱有节奏的拍打节奏。教学重点:学会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毛驴爬山坡。教学难点:通过学唱,掌握歌曲的诙谐俏皮的演唱风格,并能随音乐自己组织形式各样的伴奏进行伴乐。教学方法:范唱聆听法、模唱法教学准备:风琴、多媒体课件、数码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课时-16-一、导入新课教师带领学生观看
25、动画片 阿凡提,引出今天要学唱的小动物小毛驴。二、学唱新歌1、教师播放范唱,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情绪。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熟悉歌词内容所表达的意思。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要求学生咬字要清楚。4、教师伴奏,和学生一起演唱全曲,并从之指导纠正。三、学生音乐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进行节奏创编。2、教师带领学生边唱边打节奏。四、课堂小结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教学内容1.歌曲:乃约乃勇敢的鄂伦春保护小羊2.欣赏:杵歌快乐的罗嗦3.歌表演:幸福拍手歌4.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教学要求1.学唱歌曲乃哟乃、勇敢的鄂伦春、保护小羊。2.欣赏杵歌,随音乐做舂米动作。3感受快乐的罗梭的情绪。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下册 音乐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