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全册教案.pdf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全册教案.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全册教案主题一回望 20 世纪的战争风云课题 1.不堪回首的人类灾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和平鸽的由来,知道鸽子是和平的象征,知道和平是全世界人民最美好的心愿。2.萌发爱好和平的情感。3.学会收集资料。教学准备:师生收集有关和平鸽的资料。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鸽子的图片并提问学生:“你喜欢鸽子吗?为什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 页上方的文字。教师提问学生:“人们在什么样的庆典上放飞鸽子,为什么要放飞鸽子?放飞鸽子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意愿?今天我们就学习本单元的第一主题 白鸽引出的话题。”教师小结:“鸽子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它因为美丽和温驯而受到人们的喜
2、爱。鸽子既可以供人们欣赏,又可以用于通信,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信鸽。鸽子还是和平的使者,是盛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之一。如1988年第 25 届奥运会和1990 年在我国举办的亚运会等盛会的开幕式上,都有数万只美丽的鸽子展翅飞翔,表明了世界人民向往和平、友谊、团结的美好愿望。”2、阅读与讨论。学生介绍有关和平鸽的资料,教师适时引导。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听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并介绍,1986 年为世界和平年。出示国际和平年的徽标,并提问:“这个徽标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案,象征这什么?”3.问题与探究:为什么要用鸽子何橄榄枝代表和平呢?教师出示第二张图片 毕加索,并体温:“你知道他时谁吗?能介绍一下吗?”教师了
3、适当补充。毕加索(1881-1973)是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人物。它是西班牙人,自幼就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才能,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教师提问:“我想让大家猜一猜,毕加索与和平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出示毕加索创作的和平鸽的绘画作品。教师引导:“那么。毕加索为什么要创作这幅作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平鸽的由来一文。”4.阅读与思考。就教科书和师生搜集的资料,讨论人们通过和平鸽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也可以补充有关橄榄枝的知识。5.教师总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2.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史实
4、。3.萌发反对战争、尊重生命、爱好和平的情感。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2.阅读与思考。教师提问:“为什么 1914 1918 年的战争会成为世界大战?”在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教师简单讲解,并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 页右下方的文字,理解其含义。3.阅读与讲解。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做讲解。应将重点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具体史实上,如战争的时间、参战国、人口等数据,帮助学生理解“世界大战的意义”。2 4.阅读与探究。教师提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们中国发生了哪些大事呢?”让学生仔细阅读教科书第 3 页下方的内容,联系以前学习过的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内容展开讨论。5.教师总结,
5、布置家庭作业。课题 2.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教学目标: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灾难。2.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史实。3.了解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英勇斗争,萌发反对侵略战争的正义感。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教师朗读教科书第4 页上方的课文,请学生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2.阅读与讨论一。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5 页“安妮的日记”,并引导学生讨论。要点:安妮的遭遇是个别的吗?安妮听说的集体毒死和枪毙犹太人的事情是真的吗?安妮在日记中对德国法西斯表达了怎样的想法?3.阅读与讨论二。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7 页“永生的卓娅”的故事,了解卓娅的英勇事迹。4.教师总结本课
6、题的学习,布置家庭作业:写一篇感想。课题 3.不忘过去,放飞和平的心愿教学目标:1.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平鸽所代表的人类的美好愿望。2.巩固和提高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能力。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教师启发:“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有了许多了解,也一定产生了许多感受和想法。”请自愿的学生发言。2.讨论与总结。教师说明,并对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让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8 页右上方的文字,以及乐乐的话,要求学生按照乐乐的建议,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事记。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发言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加以整理,供学生参与。教师应允许学生在保证主要事件准确的前提下有所侧重。3.小组创作
7、。教师朗读教科书第9 页小文的话,然后请学生朗读第9 页“我渴望和平鸽在世界各地飞翔”,并请他们也将自己对和平的愿望写出来。将学生分成小组,完成各自的任务。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全班朗读自已的和平愿望,教师加以点评。5.教师总结。教师朗读教科书第9 页下方教师的话,布置家庭作业。主题二 迈向和平的世界主题 1.携起手来,为了和平与安全教学目标:1.了解联合国的宗旨及联合国的组织结构。2.知道安理会的职责。3.知道中国是联合国的始创国和常任领事国之一。4.知道在维和部队中我国战士所作出的贡献。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搜集资料,了解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都发挥哪些作用。2.教师就联合国的基本情况做一些专
8、门准备。教学活动及过程:3 1.导入。教师说明:“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一战和二战的内容。战争是不堪回首的,它带给人类和历史的创痛是巨大的,爱好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追求和平是全世界共同的主题。经过人们的长期努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个以和平、合作、安全为宗旨的国际组织应运而生。”(教师板书课题)2.阅读与讨论。教师朗读教科书第10 页上方的课文,然后让学生阅读下面阅读标识框中的文字,引导学生讨论并且给予适当的补充和说明。3.探究与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1 页的内容,然后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中国参加过维和部队吗?参与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4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课
9、题 2.相聚在五环旗下教学目标1知道奥运会是为和平、团结、友谊、公正而举行的世界盛会。2知道五环旗的意义。3知道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教学准备1师生搜集奥运会匹克运动会有关和平等方面内容的照片、资料。2检查并且落实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五环旗,并提问学生:“谁知道五环代表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相聚在五环旗下。”2阅读与讨论。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215 页的内容,并根据教科书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要点:你知道奥林匹克圣火代表什么吗?在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为什么要将橄榄枝花环送给各国运动员?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都体现了一种什么追求?你能发现奥运
10、会的变化吗?为什么说奥运会是国际大家庭的盛会?3思考与制作。将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为宣传2008 年北京奥运会制作一份小报。4展示与交流。各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设计的小报。5教师总结有关奥运会的知识,肯定学生的设计,布置家庭作业。课题 3.闪光的红十字教学目标1知道红十字会的宗旨和工作内容。2了解南丁格尔的事迹。教学准备搜集红十字会组织在国内、国际各种战争和自然灾害中所从事的救援及所起到的作用。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在追求和平的事业中,还有一个以维护人类和平、减少各种战争和灾难带给人们的痛苦为最高宗旨的组织,你知道它是什么组织吗?”2阅读与交流。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6
11、页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要点:红十字会是一个什么组织?红十字会的宗旨是什么?你听说过红十字会组织做过哪些事情?请举例说明。教师可结合从广播、报纸、电视上了解到的情况启发学生,同时让学生展示更多的资料来说明红十字会是一个从事救护伤病员、救助难民、赈济灾民等人道主义救援活动的组织。3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7 页南丁格尔的事迹,引导学生以自由形式讨论。4 要点:南丁格尔的选择表明了什么?他将伤病员的死亡率由50%下降到 2.2%,靠的是什么?为什么人们将她尊崇为民族英雄?人们将她的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永久地纪念她,这说明了什么?南丁格尔的事迹中体现了什么精神?告诉学生,中国也有南丁
12、格尔奖,人们想那些在护士行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护士们颁发南丁格尔奖,以表达对她们的感激。就在前几年,中国大地上十分流行“白衣天使”这一称呼,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学生讨论。要点:当整个国家面临突如其来的“非典”威胁时,中国千千万万普通的护士坚定地站在危险的第一线,面对生与死的考验,用自己的生命与健康,为度过危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感激她们,称呼他们为“白衣天使”。4教师总结。课题 2.给世界儿童一个家1知道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儿童生活在饥饿与贫困之中。2知道儿童基金会是一个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儿童保健、福利和教育的组织。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教师提问学生:“除了战争和疾病,还有什么会影响儿童的健
13、康成长?你们是否听说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让学生自由发言。2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 页的文字及照片。教师可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资料所展示的事实。3全班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 页的内容,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儿童基金会这一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最初成立时的宗旨是什么?会徽的图形是什么?会徽表达了什么样的意义?现在主要进行什么活动?曾经做过哪些事?资金从何而来?4思考与作业。教师朗读教科书第21 页右下放豆博士的话,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想。5教师总结。请几个学生朗读自己的感想,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布置家庭作业。课题
14、 3.让世界充满爱教学目标1理解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和帮助的价值。2感受人类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怀。3养成为他人着想和付出的态度。教学准备教师可以与学校少先队联系,配合少先队展开手拉手之类的活动。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强调教科书中呈现的是两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因为它们都非常真实,反映的都是普通人的感情。2阅读与思考。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2 页的文章。先请几个学生谈一谈自己的阅读体会,然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要点:感受和体会人们在援助行动中普遍的、没有国界的同情心和爱心:不分年龄、不分贫富、不分性别、不分健康与残疾。3阅读与思考。请学生阅读“瑞恩的井”一文。让学
15、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讨论。要点:对瑞恩的故事有什么感想?是什么力量驱使瑞恩做遮掩的事?瑞恩为了实现他的愿望付出了什么?4教师总结。5 第五单元地球真美丽导入课教学目标1感知地球是浩瀚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知道地球上海陆分布的概况。知道地球是我们已知的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而且也是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家园。2通过我国宇航员乘坐“神舟”5 号和 6 号飞船遨游太空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通过识图,形象地感知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太阳系、地球仪和我国宇航员乘坐“神舟”5 号和 6 号飞船遨游太空的图片和资料。教学活动及过
16、程1导入。“我们知道,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这就是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有着无数闪烁的星星。尤其是在夏季晴朗的夜晚,夜空中有一条比较密集的星带穿过,这就是著名的银河。在银河系之中,有一个太阳系,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太阳系里围绕着太阳不停旋转着的一颗行星。迄今为止。地球是宇宙中已知星球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2演示与讲解。教师演示地球仪,但本节课并不详细地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仪以及地球的自转、公转,只是简单演示,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印象。教师提示:“我们人类所生活的地球大体上就是这样的形状,而且地球是不停转动的。”虽然只是简单的演示,但教师一定要注意地球仪的摆放和转动要科学、合理。地球仪的支架必须朝着
17、教室中实际的北方;转动地球仪时,一定要自西向东转动。3阅读与讨论。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4 页的课文,然后自由讨论。4探究与讲解。“从太空中观察,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在地球上观察,广阔的天空是蔚蓝色的,浩瀚的海洋也是蔚蓝色的。那么,是天空把海水映蓝的呢,还是海水把天空映蓝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加以引导:“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地球的表面绝大部分被海洋所覆盖,地球的外表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所包裹,所以地球才呈现出美丽的蔚蓝色。”5讲述与演示。“平时,我们只是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知道地球某一地区的情况,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地球实在是太大了。只是当人们乘坐航天飞机或是飞船进入太空时
18、,才能够看清楚地球的全貌。乘坐“神舟”5 号飞船进入太空的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这样描述他所看到的地球:,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从杨利伟在太空拍摄的DV 中国人眼中的太空中,我们看到了浩瀚的宇宙、蓝色的地球和地球皑皑冰川”教师和学生出事报刊上有关杨利伟遨游太空的资料。6观察与讨论。阅读教科书第2425 页的图画,请学生发表意见:自己从这张图上读到了什么信息,知道了什么内容?7总结。“这节课,我们对人类所生活的地球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知道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还知道了地球上有陆地个海洋,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都被海洋覆盖着:知道地球是我们已知的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
19、,而且也是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家园,所以地球总是那么生机勃勃。”主题一共同的家园课堂 1认识我们的星球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上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家园。6 2了解并初步认识世界政区图和两半球图,知道世界上陆地和海洋分布的概况。3进一步培养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动物、植物、人物和各种地理事物的图片,并确定每一张图片内容所呈现的地区。2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3地球仪。如果可能,按照小组数目做准备。4了解魏格纳学说的有关内容。教学活动及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地球是我们已知的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
20、,而且也是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家园,所以地球总是那么生机勃勃。现在,让我们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为所准备的各种动物、植物、人物和各种地理事物的图片找家。请大家把图片贴到这幅地图的相应位置上。”2制作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给动物、植物、人物和各种地理事物找家”的活动。可以按照动物、植物、人物山脉、河流等将学生分组。学生完成后,全班一起检查贴得是否正确,教师指出错误并且纠正,然后,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地球上不仅有人类,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生命。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各种动物、植物共同的家园。”3阅读与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6 页的课文,讨论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以及他们为什么会有这
21、样的认识。启发学生联系古代人的生活方式、所使用的工具,以及以前学习过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知识进行分析。4观察与演示。阅读教科书第26 页的插图和豆博士的叙述。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给一个地球仪。驾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寻找答案。教师演示地球仪正确的转动方式,并且借助地球仪解答学生的疑问。5教师总结。第二课时1导入,“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对地球有一个比较形象的了解。”2阅读与探究。阅读教科书第27 页的第一段课文。阅读教科书第27 页的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和右下方的文字。读图要求:(1)看看地图上面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2)找一找地图上面有哪些大洲、大洋。3 全班交流。各小
22、组发表读图结果。教师要保证学生能正确地说出一些基本的知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最大和最小的洲,最大和最小的洋,我国位于哪个洲,我国东临哪个洋。4拓展学习。阅读教科书第29 页的“魏格纳的胆识”一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前的准备向学生做简单的介绍。5教师总结本课题的学习,布置家庭作业。课题 2.不同的环境,不一样的生活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和环境。2了解在不同的环境状况,人们有着不一样的生活。教学活动及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阅读教科书第30 页第一段的课文。7 2交流与讲解。根据上次课所分配的探究任务,以及课后的准备,各小组汇报探究的成果。教师结合教科书第30 页的世界地图及学
23、生的汇报,穿插讲授有关知识。知识要点:(1)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光照射的角度、强弱都会有差别,所以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温度、气候是不一样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五带。(2)从地球中间的赤道向南、向北,在南、北回归之间的地区属于热带;那里阳关直射,终年炎热。(3)从北回归线向北,北极圈以南的地区属于北温带;从南回归线向南,南极圈以北的地区属于南温带。温带地区基本上是四季分明的。(4)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是北寒带;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是南寒带,那里非常寒冷,永远是冰天雪地。(5)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四季分明的北温带。教师在讲授五带时,让学生同时观察地球仪或世界地图,并且正确地找出相应的地区。3
24、教师总结。4第二课时1导入。“我们知道,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生活的人们,由于环境的差异,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地球上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不同地形环境,不同地形和气候环境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差异呢?”2交流与讲解。有关小组根据所分配的任务汇报对地球不同地区的探究成果。教师讲解和澄清有关知识。知识要点:(1)生活在北寒的因纽特人,由于这一地区终年气候寒冷,没有什么植物生长,他们都穿着厚厚的毛皮服装,用冰雪建造房屋,只能以饲养驯鹿和狩猎为生。(2)生活在北温带的蒙古人有着强壮的体魄,他们居住在蒙古包里,在辽阔的草原上游牧;北美洲的加拿大人、美国人的服装,亚洲日本人的和服、朝鲜人富有鲜
25、明特色的民族服装,欧洲西部巴伐利亚人的民族服装等以及这一带人们居住的房屋,都与温带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是相适应的。这一广阔的地区适宜从事农牧业。(3)生活在热带亚洲的东南亚人的筒裙、印度妇女身披的沙丽、阿拉伯人屋等,适应于热带炎热的阳光和炎热的气候。3.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生活的人们由于气候环境的差异,地形环境的不同,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人类在地球的各个区域生存,从事着不同的生产劳动,以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适应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反映了人类的智慧。”课题 3.神奇的“三极”教学目标1.知道人类对生活的探究、对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的探究是永无止境的,无数探险者以他们坚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品德 社会 六年级 下全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