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全册综合实践教案(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二年级全册综合实践教案(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全册综合实践教案(1).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周-第一节我的家一,活动目的:1,增进对家人的了解,初步形成家庭角色意识;2,知道温馨的家庭需要共同营造互相关心.家庭成员之间需要二,活动分析:我爱我家 有我的一家,想一想,做一做 三个活动单元组成.三个活动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感受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也培养孩子关爱家人并增进对家人的了解.同时,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家庭是个温馨的港湾,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需要所有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培养学生家庭角色意识和责任感.要以学生的家庭生活为基础进行活动.通过收集家庭活动的照片,了解父母的喜好,回忆父母的关爱,以及自己力所能及的为父母做些事情等活动,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感受自己的
2、家庭,从而萌发对父母的感激,尊敬之情.培养学生平和,感恩的生活态度.三,课时建议2 课时四,活动过程1,看一看:书中有一幅全家福的图片,教师可以借此引出活动.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和家人在一起活动的照片,鼓励学生向大家介绍相片上的家人以及照片中所呈现的某个幸福的场景.学生个别展示和介绍后,评评谁的介绍最清楚最吸引人,然后在小组内展示照片.每个孩子都愿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幸福感,学生有个体差异,学生对家庭了解得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2 父母喜好调查表,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在家中完成,和父母一起翻看自己的相册.活动中交流家人的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关心父母长
3、辈,看看自己对家人了解多少.第二节一,活动目的:1,增进对家人的了解,初步形成家庭角色意识;2,知道温馨的家庭需要共同营造互相关心.家庭成员之间需要二、活动过程1,想一想:可以以电影片段,儿歌等形式激发学生情感.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通过具体事例谈谈家人是怎样照顾自己的.增进情感体验.2.做一做:家庭的幸福快乐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努力,你是家里的一员,你能做些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不让父母操心;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动做个好帮手.可以根据情况,指导学生选择主体试演情景剧.鼓励学生在家里要行动起来,做妈妈的好帮手.自我监督,进行纪录.建议活动一周后,一定要进行活动情况小结.以后可以定期小结.3.我
4、能为家人做些什么事情呢?第 2 周第一节打电话一,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了解打电话的方法并能独自打电话.2,培养独自生活的能力和文明礼貌的品德.二,活动分析:电话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学生通过了解电话的种类,交流打电话的经历,掌握打电话的正确方法,学习紧急情况如何打应急电话,从而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本次活动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活动,通过观察提供的电话图片,了解电话的种类.还可以让同学们说一说,见过或者使用过哪种电话.第二个活动,根据提示,介绍自己打电话的经历和打电话的方法.这个环节可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模拟打电话的活动.第三个活动,主要解决打电话时的规范用语,要使用普通话和礼貌用语.还
5、要注意通话时语言要尽量简练.第四个活动,可以安排一个小型的情景活动,会很受学生欢迎的.参与式活动可以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第五个活动,在帮助并指导学生制作电话簿的同时培养学生做事的条理性.三,课时建议:2 课时四,活动过程1,看一看:观察图片,可以问同学们,你见过这些电话吗你会使用哪一部电话第一个问题学生举手示意就可以了,第二个问题学生需要个别回答.对于可视电话,教师作基本介绍就可以了.2,说一说:组织同桌或小组活动,同学间互相模拟打电话的过程,进行角色对话.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然后分析一例打电话的情况,引导学生注意做到听清楚,说明白,不罗嗦,有礼貌.最后归纳出打电话的正确程序.
6、掌握了打电话的基本要领后,让学生离开角色的限制,练习自由打电话.可以同桌练习,也可以自选伙伴练习.如果拿起电话机,当听到 嘟,嘟,嘟短促的 忙音 时,应放下稍等候再拨号.如果听到翁的拨号音 时,便可以拨号.拨完号码后,如果听到 忙音,说明对方电话占线,仍要稍等再打.打电话前,先想好要说什么,再拨电话.内容要简短清楚,还要有礼貌.扩展练习.设计可能遇到的通话情况,例如,对方不在,该怎么请人转告等等.第二节打电话一,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了解打电话的方法并能独自打电话.2,培养独自生活的能力和文明礼貌的品德.二、活动过程1写一写,在模拟打电话活动的基础上,归纳出打电话时的基本礼貌用语,接电话时我们
7、应该说,您好!;打错电话时我们应该说,对不起,我打错了!打完电话后应该和对方说,再见!.2想一想,可以组织情景剧,遇到突发事件该怎么打电话.教师的组织要热烈而有序.教师有兴趣的话,不妨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扮演一个角色.5,做一做,指导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电话簿,第一页写应急电话;第二页写父母等监护人的电话;第三页开始写老师,同学等的电话号码.总之分类写电话号码以方便查找.活动参考资料:电话的发明者叫贝尔.他原是苏格兰人,生于 1847年.24岁时移居美国,不久加入美国籍.1873 年他已是波士顿大学语言生理学的教授.一次,他企图通过一根电报线来同时传递几个信息.他先试制成 谐和电报 在
8、一根导线上连接由带电芦苇组成的两个竖琴模样的集合.每根芦苇在导线的那一头都有同频率的对应者.贝尔把两个 竖琴挂在磁性薄膜上.这薄膜是模仿人耳的一种装置.有一天,贝尔的助手托马斯.沃森摆弄夹住了的芦苇,而贝尔却从导线上听到了邻室传来的拨动的弦音.他记下了事实,从而导致进一步试验.试验过程中,贝尔遇到不少困难.但他是个虚心好学的人,因而在向别人求教时,得到过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与帮助,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约瑟夫.亨利,爱迪生等.1876年 3 月 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在实验室里的沃森助手听到召唤,像发疯一样,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他一路
9、大叫着: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这样,人类有了最初的电话,揭开了一页崭新的交往史.1877 年,第一份用电话发出的新闻电讯稿被发送到波士顿 世界报,标志着电话为公众所采用.1878年,贝尔电话公司正式成立.第 3 周第一课时爱心行动活动目标让学生懂得社会上还有需要帮助的人,明白每个人都应帮助有困难的人,知道怎么去帮助他们,并积极地行动起来,从中体会助人的快乐。活动准备调查了解本村中有哪些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需要帮助的有哪些。活动过程一、课前体验初步感知1呈现下列情景。情景一:遭遇特大洪灾的地区,房屋倒塌,庄稼损毁。小朋友们没有了校园,没有了书包,甚至没有了亲人,惊恐、无助的双眸
10、望着远方。情景二:家在贫困山区的小凡,父亲因故去世,母亲重病卧床。小凡不但无钱上学,每天还要照顾母亲。他拿着借来的旧书蹲在墙根边,望着小伙伴们上学去的身影,只能深深地叹息。2学生谈感受。3教师:面对这些生活困难的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帮助他们。在你的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吗;如果有,你准备怎么做?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活动一 爱心大搜索学生把自己帮助他人的事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在纸上,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将这些“爱心”纸贴在教室内。活动二 成立爱心小分队1交流: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有困难的人,学生交流后汇报。2举办“爱心小分队”成立仪式。(1)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组合成小组,推举一名小队长,小组根
11、据各自的任务命名。如爱心基金募捐小分队、助残小分队、帮困小分队等。(2)各小组举起队旗,排好队伍。班长宣布“爱心小分队”正式成立。活动三 爱心策划各队讨论确定本小队的爱心行动计划:确定活动目标、帮助对象、活动形式、活动时间。让学生懂得要有计划、有组织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1、教师:社会上需要关心与帮助的人有很多,我们的力量是单薄的,我们应该向社会宣传,让全社会的人都积极行动起来。2、爱心倡议:爱心宣传小分队提议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爱心倡议,争取更多的人来支持我们的爱心行动。3、积极行动,奉献爱心教师:同学们,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把爱传递到每个需要爱的
12、地方。相信大家在爱心行动中一定会有很多收获,你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快乐与幸福!第二课时活动目标通过活动,指导学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尊老爱幼、济困济贫、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的精神。活动准备列举你帮助的人。活动过程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增强氛围。2教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1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学生讨论班级应该成立的爱心小队。可以成立如下小队。(1)助残小队(2)帮困小队(每班均有低保户,选出一例特殊家庭)(3)敬老小队(学校附近有一家敬老院)(4)爱心宣传小队(学校附近是繁华
13、的步行街,可利用课余时间上街宣传、募捐)2学生自愿报名,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喜好选择不同的爱心小分队,选出各小队的队长。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包括个人的和集体的计划)1讨论爱心小队的目标、原则以及具体的行动计划。2以“帮困小队”为例,制定如下行动计划。我们的爱心行动计划帮助对象:(低保户成员之一,父母离异,妈妈常年卧床不起)帮助内容:(1)把募集的资金捐给他,帮他缴学费、买文具。(2)给他补习功课,提高成绩。(3)经常派小志愿者去照顾他生病的妈妈,帮他做家务。3、小论坛教师:平时,我们会看到一些行乞的人,他们有的是残疾青年,有的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对于这些人,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吗?为什么?(通过此环节
14、的活动让学生明白,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安全,谨防上当受骗)4、实践活动准备(1)、各小队上交活动计划,包括队员的具体工作安排。(2)、教师向学生强调几个问题:班主任、校外辅导员、家长委员会成员到各个小队带队。第 4 周-第-节风的传说活动目标:1知道风的用途,能够说出风对人类生活的利弊。2通过查找资料知道风力,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风力的大小。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风车,培养动手能力。4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了解人类是怎样适应和利用大自然的。重点:启发学生从小探索如何利用风力是非常有意义的。难点:学生寻找风的足迹,并对风的认识与研究的。风是学生平时常见的。如何引导学生对平时
15、常见的事物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流程:(一)导入采用谜语导人法:可把文中的小谜语放在课前导人。“水见皱眉头,村见摇摇头。花见点点头,云见就溜走。”(打一种自然现象)学生猜谜,导入活动。(二)活动的组织1“瞧一瞧”:寻找风的足迹。这项活动让学生“想办法找一找风在哪里?”或“用什么方法能看见风”?学生已经知道许多大自然中风的现象,他们一般会迫不及待地发言,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讲话的机会要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把要讲的话讲出来,然后由各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2风的作用:通过问题“风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来引导学生对风的用途及灾害进行探究。让学生说出风的各种用途:玩风车、煽扇子、航海等,还可说出人类利用风力的事
16、例。风力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自然能源之一。由于水面漂浮在行进时摩擦力小于地面物体行进时的摩擦力,再因水面宽阔风的吹动较小类似陆地建筑物和树木的阻碍,所以用风帆行船是最早对风能的应用。以后人类创造了旋翼、风轮,才学会利用风力产生旋转的运动。这种旋转的运动能带动机械进行磨面粉、抽水、发电等工作。在开阔的海面、沿海或大面积的草原地带,风力强又随时都有,风的能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同时,大风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大风有什么危害?并记录在书中。第二节风的传说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风车,培养动手能力。2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了解人类是怎样适应和利用大自然的。重点:启
17、发学生从小探索如何利用风力是非常有意义的。难点:学生寻找风的足迹,并对风的认识与研究的。风是学生平时常见的。如何引导学生对平时常见的事物进行科学探究。一、过程:1“做一做”。这一部分是让学生查找资料,对风力的大小做进一步了解。学生能用自己看到的现象或形式在表格中记录风力的级别及现象。2“玩一玩”。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小风车。活动要求师生事先做好制作材料和工具的准备工作:准备卡纸、剪刀、胶水、图订等。老师指导学生剪裁、挖孔、开维、卷、粘制成小风车,插在铅笔杆上试转。老师还可引导学生讨论制作各种不同样子的风车,让学生心灵手巧。在制作活动中。教师应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工具和保持教室
18、清洁卫生。3 活动参考资料风是空气在水平方向的定向流动现象。因为接受太阳光照射及其他条件的不同,各地气温、气压高低不一,冷而密的空气气压比较高,暖而稀的和含有较多水蒸气的空气气压较低,空气总是从气压高处向气压低处流动,形成的这种水平方向的定向空气流动就是风。风的种类:风的形成地区、范围不同,可分为山风、谷风、季风、海陆风、台风等。在沿海地区,白天,凤常常从海洋上吹到陆地上来,叫做海风。到了夜里或清晨。风又从陆地吹向海洋,叫做防风。这是因为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陆地上的气温升高得快,气压降低,而海水增温慢,海口上的气温低,气压高一些,风就从海洋吹向陆地。日落以后,陆地上散热快,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19、而这时海水把白天蓄积的热量慢慢散发出来,海面上的气温比陆地高一些气压也低一些,风就从陆地吹向海洋。在山区,白天的风经常从山谷吹向山腰和山顶,叫做谷风。晚上的风经常从山顶和山腰吹向山谷,叫做出风。这是由于白天阳光照在山坡上,贴近山坡的空气温度升高得快,气压低,山谷里用到的阳光少,气温低,气压高,空气就沿着山坡由山谷向山顶流动。夜间,太阳下山,山顶和山腰冷得快,而积聚在山谷里的空气还是暖的,这时靠近山腰和山顶的冷空气就向山谷流去。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大气漩涡,靠近赤道的海洋。由于太阳照射,海水蒸发聚集了大量的暖湿空气,不断上升,四周较冷的空气就迅速流过来补充,又由于受地球自转的影响,空气的
20、流动向右偏转,形成较强的过时针方向旋转的空气漩涡。再加上北半球赤道附近的东北风和南半球跨过赤道而来的西南凤互相撞击的影响,空气漩涡逆转越强,范围也越来越大,结果发展成台风。台风中心的风可达 12 级以上,并常常伴随暴雨,造成很大的破坏,因此台风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风的作用:风与作物的生长很有关系。在作物开花的时侯,微风能把花粉传播开来,使作物受粉,长出饱满的籽实;徽风又能吹走作物周围的潮湿空气,使作物叶子的水分蒸发得快些,促进作物体内液体的流动,有利于养料的输送,因而有利于作物的生长。风力是一种普遍的自然动力,我国劳动人很早就知道利用风力。1700 多年前,帆船就已发明,300 多年前已有
21、应用排水风车的记载。现在人们仍在利用风力簸扬谷物,推动帆船,还可以利用风力发电。风力:风的强度。常用风级表示。风级: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影响程度而走出的等任级。常用以估计风力激大小。一般自 0 级到混级共分 13 个区等级。后几经修改,增加到 18 个等级。板书:风的传说风的用途风力制作小风车第 5 周、第一节树木和我们之间目标:1、初步认识树木与人类的关系,知道保护树木的重要性。2、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重点:认识树木和人类的关系难点:爱护花草树木、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一、导入:老师创设树林清晨的情境,然后让学生边体会边讨论,说说身临其境的感受。二、活动组织:
22、1、观察:让学生感受了清晨的树林之后,再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片,看一看小鸟的话,谈一谈看图片中情境后的感受。2、查一查:通过学生交流资料,知道树木的作用,可以请学生分组讨论树木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再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从一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树木可以提供木材,树木可以释放氧气,可以涵养水分防止水土流失,可以降低噪音,可以净化空气,可以减少灰尘,可以调节温度,可以抵御风灾等。第二节树木和我们目标:1、初步认识树木与人类的关系,知道保护树木的重要性。2、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重点:认识树木和人类的关系难点:爱护花草树木、一、过程1、说一说:在学生阅读资料后,老师可以告诉学
23、生,我国是个森林资源匮乏的国家,我们应该保护树木资源,然后让学生讨论:如果不加强对树木的保护,减少对树木的砍伐,没有森林的环境将是什么样子?让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树木的重要性。、2 讨论总结:让同学们说一说,知道哪些保护树木的方法,启发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自己的方法写在书上。三、总结。板书:树木和我们之间树木到哪里去了树木的作用怎么保护树木第 6 周、第一节我与动物交朋友活动目标:1指导学生走近动物世界,体会“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的道理。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增强对生命关爱的情感。3通过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重点:掌握收集珍稀动物的
24、方法,了解什么是濒临灭绝的动物。难点:了解珍稀的意义,从而产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课时:2 课时活动流程:(一)导人先请学生汇报本组或个人收集资料的情况,请他们说一说:根据你收集到的资料,你知道有哪些珍稀动物?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可以出示这些珍稀动物的图片,让没有收集到资料的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珍稀动物。(二)活动的组织1、“看一看”:在导人活动之后,再让学生观察书中图里的动物。在学生汇报以后,请他们讨论一下,为什么称这些动物为珍稀动物?有些珍稀动物如果学生没有涉及到,教师可以适当予以补充,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珍稀动物的宝贵价值以及它们和人类的关系。2、“说一说”: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介
25、绍给大家,并说出喜欢的理由,让学生抓住动物的特点来说。接下来的活动让学生先小组交流讨论:你还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并把它填写在表格中。此项活动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珍稀动物。在学生初步了解了珍稀动物之后,请学生讨论:你知道有哪些行为是危害珍稀动物的?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讨论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我们要关爱生命,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3、“读一读”:这里文中给了学生一段阅读文字,介绍了新的野生动物的情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的野生动物,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第二节我和动物交朋友目标: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增强对生命关爱的情感。2通过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培养学生的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综合 实践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