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案(集合15篇)_1.docx





《《囚绿记》教案(集合15篇)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囚绿记》教案(集合15篇)_1.docx(8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囚绿记教案(集合15篇)囚绿记教案1 【导入课文】 我们的世界五彩缤纷,由于文化传统和民族习俗的不同,每一种颜色被人们赐予不同的象征意义。 红色象征喜庆、吉利、革命、成功。 黄色象征丰饶、华丽、富贵、尊崇。 紫色象征珍贵、高雅、奇妙、浪漫。 白色象征纯洁、神圣,也象征恐怖与死亡。 那么绿呢? 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它是生命的赞歌。 绿色是春天的象征,代表着和平与希望。 今日学习囚绿记,在这篇课文中,“绿”是指什么?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作者与绿是什么关系?他又为什么要“囚绿”?文章为什么以“囚绿记”为题?这些都是我们要争辩的。 先看作者的介绍。(幻灯片,略) 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绿”是全文描写的对
2、象,作者围绕“绿”开放思路,“囚绿”是其中一个环节,请用“绿”式动宾结构,理出本文的写作思路,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本文的层次结构 1喜绿(1-4) 2赏绿(5-7) 3囚绿(6-12) 4放绿(13) 5怀绿(14) 这篇文章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它的每一个层次的开放,都或隐或显地表达了某种感觉、感受和感情,这种抒情的因素是伴随着写景状物并贯穿课文始终的,因此要体会在不同段落里作者情感的不同表现。下面我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在每一个环节,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一部分有没有表达作者情感因素的语句?(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我便是兴奋这片绿影;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所以第一部分怎么概
3、括作者的心情:喜悦。 其次部分有哪些语句表达作者的情感?怀念,兴奋,开心,留恋,爱 其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多?兴奋 其次呢?怀念 第三部分:这个部分的情感比较简洁,(同学读,争辩)既有可怜、惋惜、爱抚、善意的一面,又有自私、生气、魔念的一面。 第四部分:珍重 祝福 第五部分:怀念 作者情感的变化都是缘自对绿的宠爱,他对绿的囚系也是由于要亲近绿。这种对绿的宠爱是文章感情的基调。 那么作者为什么这么宠爱绿?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启发我们思考? 第5段: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欢快。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这是从绿本身来说的,绿是生命力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是
4、欢快的源泉。 那么从作者主观上来说,有没有什么缘由?文中有没有表现作者当时的境况的语句?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生疏的 既然如此,他就需要有精神的陪伴,需要劝慰,需要有人和他沟通,和他“对语” 课文既然划分为喜绿、赏绿、囚绿、放绿、怀绿五个层次,可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为“囚绿记”? 1、从表现主题的角度看,“囚绿”这一层最能表现“绿”的性格特点,那就是“永久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这种执著地追求自由的精神。 2、从时代背景方面看,当时中国已经爆发了抗日战斗,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占我国领土,中华民族亟需发扬常春藤的不屈服于外来压迫的精神和士气。 3、从文
5、章内容方面看,囚绿这一层内容最丰富,绿枝条生命变化和作者心情的起伏都最简洁,表达方式也最多样,在文章中重量最重。 4、从结构上看,这一部分是文中的转折,叙事有了波澜起伏。假如只写作者宠爱绿而无甚变化,则流于平铺直叙。 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哪些性格特点? (1)文章第7段,绿枝条是奇妙的事物,它伸开松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有着纤细的脉络,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的绿影给人带来喜悦和满足,它是大自然对人的赏赐。 (2)它又有柔弱的一面,一旦失去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惹人怜爱。 (3)它又有倔强、执著的性格,它的尖
6、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它永久向着阳光生长,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这些性格特点是不是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绿枝条的特点?不是,这些特点既有现实的一面,又有作者想象和美化的一面,具有人格化的特征,作者是把它当作人来写的。 学习课文中的状物描写 (第7段,朗读) (1)形态:松软的卷须 折叠着的嫩叶 纤细的脉络 (2)动态:伸开、攀住、舒开 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3)颜色(变化):变青,变老 那么状物是不是目的?不是,目的是什么?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状物的目的都是为了抒情。通过这种状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对绿色之爱,对绿色的留恋。但这不是直接抒情,而是间接抒情,是寓情于景的写法
7、。文章中有没有直接抒情,最集中的直接抒情在哪一段?第5段(略),这就是直抒胸臆的写法。 第11段作者把不放走绿枝条归咎于心中的“魔念”,你认为魔念指的是什么? 魔念是指作者心中自私、偏执的心理,心中假如有了魔念,就会做出违反常理的事来。有的人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每个人心中都可能有魔念,我们要不断地克服魔念,才能慢慢成长为一个纯粹的人。 文章对成语“涸辙之鲋”“揠苗助长”的运用有什么特点 作者将“涸辙之鲋”压缩成“涸辙”,用来修饰“鱼”,又暗含“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的典故。 “揠苗助长”本是贬义词,在这里用作褒义,表达了作者对常春藤生长的期盼特殊急迫的心情。 成语活用是指依据实际需要,以成
8、语原型为基础而实行的变通用法。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是成语的扩充;“旁观者未必清”“眼见未必为实”是成语的反用;当前广告中的“静静无蚊(闻)”(某蚊香广告)、“随心所浴(欲)” (某热水器广告)等是成语的改字。但成语的任意活用会造成语言的混乱,成语更不能误用。 【课外练习】 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一种植物,力求写出事物的特征。(100字左右) 囚绿记教案2 教学目标: 1. 学问与力气: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中“绿”的象征意义的分析,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以及如何分析象征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
9、势力、坚韧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绿”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于“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能灵敏运用总结象征意义的方法分析文章。 媒体使用: 投影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课件中的一幅图“绿”,请同学设想在不怜悯况下观“绿”后的感受,例如夏季、冬季、欢快时、忧烦时等,在我的身后有幅绿,当你看到它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生自由发言)让同学熟识到我们对物的感情,常有环境和情境的限制,从而使其明白了解作品的主旨与作者的感受,确定要关注写作的背景和情境。 2.引出课题 二、释题启疑 1.“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了起来
10、。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 2.同学自读 要求: 自由朗读,找出“囚绿”的相关章节,并思考囚绿之前、之后又写了什么?划出关键词句,思考为什么囚绿。 三、字词梳理 1.读准字音 陆蠡( l ) 涸辙( h ) 猗郁(y ) 蕈菌( xn)( jn ) 揠苗助长( y ) 瞥见( pi ) 嫩芽(nn ) 婆娑(su ) 囚系( qi ) 急不暇择( xi ) 纤细(xin ) 了截(ji ) 移徙(x ) 淅沥(x )(l) 葱郁( cng )(lng ) 2.辨析字形字音 暇(xi ) 揠(y ) 缘(yun ) 遐(xi ) 偃(yn ) 椽(chun ) 瑕(xi ) 堰(yn ) 喙(hu
11、) 3.理解词义 涸辙的鱼: 比方境况危险。 急不暇择:在紧急的状况下来不及选择。 揠苗助长:比方违反事物进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囚系: 1.拘禁;拘押。 2.指囚犯。 4.全文结构 明确:寻绿(1-4) 观绿(5-7 ) 囚绿(8-12)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 其次课时 一、默读课文,感受“绿”的象征意义。 老师提问:作者是这样描述北平的公寓的“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窗是朝东的”“令人感到酷热”,这并不是一间让人感到舒适的房间,然而作者却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它,缘由是什么? 明确:窗外长着常春藤,投射进来一片绿影。 老师提问
12、:就是这片绿影深深吸引住了“我”,作者是怎样形容当时的心情的? 明确:喜悦而又满足 老师提问:最终和绿色朝夕相伴了,观绿成了每天必修的功课,看着常春藤“松软 的卷须”“舒开折叠的嫩叶”“纤细的脉络、嫩芽”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怀念、兴奋、开心、留恋、急不暇择 老师提问:作者如此爱绿的缘由是什么? 明确:“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欢快” 老师提问:作者不满足于远远的观赏,为了和它更接近,更亲热,将柔条牵进了屋里,这时的绿在作者眼里象征着什么呢? 明确:爱、幸福、青春 老师提问:被囚后的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浆液丰富的柔条伸长、攀缘、舒放,长得更快, 尖端
13、朝着窗外。失去青苍,变成柔绿、嫩黄、细瘦、娇弱 老师提问:在这些句子中,你最有感受的是哪一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明确:引出执着、坚韧、向往自由、光明的象征意义。 老师提问:常春藤的衰败,让作者内疚,用于准备在离开的那天“放绿”,他将“绿”成为“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结合写作背景: 1937年7月,卢沟桥大事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本文写于1938年,即抗日战斗爆发一年后,当时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被迫与宽阔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生气、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于是他回顾了一年前在北京寓所将窗前
14、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明确:“绿”象征着抗日军民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老师总结“绿”的象征意义: 一般象征意义:生命、希望、慰安、欢快 深层象征意义:爱、幸福、青春 更深层象征意义:执着、坚韧、向往自由、光明 最高象征意义:抗日军民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二、归纳主旨: 本文通过写作者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过程,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三、分析文章表现手法。 文章主要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联系可知,“绿”在此文中象征了生命、希望,象征了向往光明、自由,象征了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 作者的释绿,象征作者最终还是善待生命的,同时也包涵着这种坚韧抗争的性格和永向光
15、明的执著必将会换来自身命运的解放。 这既是在日寇铁骑下中华民族命运和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作者陆蠡个人的精神写照。正可谓“文如其人”。 【阅读材料:陆蠡是1919年初秋走出故居的,从今他就永久没有回来。 有家不归的人,确定有他自己的追求。 是1941年的夏天,丧偶五年多后的陆蠡在上海“孤岛”再婚。婚宴上,人们第一次观看他穿了新袍子,手里提着酒壶不怎么娴熟地为来宾斟酒。他原来是不喝酒的,可是他却丢下一句使人一想起来便不禁要流泪的话:“等抗战胜利了,我们要买大缸大缸的酒,排在门口,任过路的人任凭痛饮!”八年抗战,最终如他瞻望的那样迎来了胜利,可是陆蠡却在他婚后的两个月后突然地失踪了。 陆蠡的伴侣巴金
16、、黄源、柯灵、许杰等四处打听他的下落,登了广告寻人。听说他进了南京的监狱,天气冷了,怕他受冻,伴侣又把棉袍子寄去,结果退了回来,退件的理由是:查无此人。 有家不归的人,他到哪里去了?后来,我们才知道,他负责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患病了日本宪兵的大搜查并被抓去了两名员工,为了讨回一个“公道”,他竟上门说理去了,一去从今不返。(1942年被捕,受尽酷刑,日本人问:“你爱国吗?”“我爱”“你认为日本能战胜中国吗?”“不能!”最终被熬煎吐血而死。据说,唯一的罪名就是口气强硬。)他的伴侣吴朗西说过这样一句话:“他的共性是死硬的,在任何强暴的前面是不会低头的。陆蠡太傻了,然而他的可爱,感召我至深的,就是这一
17、股傻气、正气。”陆蠡的死,想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四、总结全课: 作者以一株常春藤这样的自然之物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的生命之歌。绿色,在视觉上给你以美感,颜色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宁静。这就是一般人都宠爱绿、爱绿的缘由。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遍”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赐予了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那就是生命,是希望,是慰安,是欢快,是光明,是自由,是永不屈服了黑暗的“黄金的心”。正如陆蠡自己所说:“世界上,应出名贵的东西”。这珍贵的,应是人的心灵。 五、课外拓展: 关于象征的表现手法: 1.概念:指借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以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 种富有特殊意
18、义的事理的表现手法。 2.效果 :运用象征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以使简洁深刻 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 3.适用范围:作品的大部分甚至通篇使用 在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都具有固定的象征意义,如: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的象征。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梧桐:凄凉、哀痛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明月相思。“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 青松坚贞。“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落花消逝。“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但假如我们不了解某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如何依据课文内容去推断呢? 1.确定象征物
19、 2.找出突出描绘象征物特征的句子并加以概括 3.联想(结合写作背景等) 4.形成象征意义 练习 1.礁石 2.帆 艾 青 俄 莱蒙托夫 一个浪,一个浪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无休止地扑过来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它到遥远的异地找什么?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把什么抛弃在家乡? 它的脸上和身上 咆哮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象刀砍过的一样 桅杆弓着身在嘎吱作响 但它照旧站在那里 唉!它不是要查找幸福,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亮的碧流, 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担忧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 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六、作业: 预习作业:诗经两首 选做作业:写片
20、断文章,“我眼中的绿” 囚绿记教案3 学问与力气 1了解散文的相关学问,包括叙事散文的基本特点,以及“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现手法。 2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3了解如何运用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写作中进行仿照。 过程与方法 1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同学能够精确、快速地理解本文的内涵。 2.组织同学分组争辩对“绿”的熟识、感受和理解。 3设计问题,结合同学对“绿”的理解,引导同学体会本文作者对“绿”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抒发的对不屈服于黑暗、坚韧抗争的精神的赞美。 4结合作者的身世,引导同学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囚绿记 教案 集合 15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