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宋词》教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南宋词教案篇1:南宋词教案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 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言词者必言宋词,宋词成于北宋,精于南宋,到了南宋,宋词的风格就朝着多样化的方向进展,力图突破北宋的框架而“极其工”、“极其变”了。 二、鉴赏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同学简介李清照 2、老师补充 李清照(约1084-
2、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经受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开心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快的心情和轻松闲适的生活。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孤独和对爱情的向往。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肤浅。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
3、处的苦痛感慨,但激扬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擅长抒情造境。她擅长把猛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擅长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造语浅显新奇。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擅长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3、同学对比解释,了解词的内容。 4、你认为这首词是她早年还是晚年的作品? 5、那么你认为那个卷帘人是谁呢? 6、那么大家想象一下,李清照当时是以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去问丫鬟的?她为什么要这样问?而丫鬟
4、又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回答仆人的? 明确:李清照的问表现出她对昨夜雨后花儿的关怀,担忧经过风雨的摧残花儿是否还照旧,而丫鬟的回答似乎漫不经心,这令李清照很无望,所以她订正她的丫鬟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那么你认为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呢? 明确:对奇妙事物的珍惜。 8、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小结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早期的以篇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词中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爱花、惜花的细腻感情,制造了鲜亮、漂亮的艺术形象。此词写惜春敏感心理,并无深意,全凭超群的表现技巧和漂亮的艺术形象取胜。 9、技巧鉴赏: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拟人。“绿肥红瘦”中的“肥”和“瘦”用以拟写雨后海棠
5、花的花和叶。形象生动。 借代。“绿肥红瘦”中的“绿”和“红”是叶和花的颜色,用以代指海棠的花和叶,特别贴切。 设问。“知否”问得寻常,答以“绿肥红瘦”,妙语天成,奇异无比。 反复。“知否,知否”。 隐喻。“海棠花”应是(变成了)绿肥红瘦。或者以红比方女人,绿比方男人也很贴切,从古代的男女地位看:男尊女卑。这个思想性更强。 三、鉴赏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同学整体背诵。 2、同学对比解释,了解词的内容。 3、本词作于什么季节?如何突出节令特征? 明确:写于重阳节,初秋天气,白昼还很长,夜里天气已变凉,西风吹卷着窗帘,菊花怒放。作者正是抓住气温变化大、西风吹来、菊花盛开等现象突出秋天节令特点。
6、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试在词中找) 明确:借长日、半夜、黄昏时自己独拘束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5、词人运用哪些景物来烘托心情? 明确: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 6、词人还运用了哪些人物行动来渲染心情? 明确:独坐、孤眠、自斟。 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小结 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孤寂的心情。补充资料: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观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赛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
7、,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终三句。 四、鉴赏满江红?怒发冲冠 1、同学整体背诵。 2、同学简介作者,老师补充 作者:岳飞(11031142 南宋抗金名将 ,军事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习武,喜读兵书、左传。北宋末年,曾从军抗辽。靖康元年(1126),复投军于赵构大元帅府抗金,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后隶属副元帅宗泽,在黄河南北屡败金军。二年,北宋亡,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岳飞上书反对宋室南迁,力请高宗赵构北渡亲征,恢复中原,被革职。 背景:这首词大约作于宋高宗
8、绍兴初年。当时由于宽阔军民奋起防卫反击,金兵连连受挫,战斗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南宋方面的变化,驱除敌寇收复失地的可能性正在消逝。词中所表达的那种对敌人的无比生气和仇恨,对还我山河振兴宋朝布满信念的壮志豪情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宠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3、同学对比书下解释,了解词的大意。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词中表达了抗金救国的坚决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念,体现了大无畏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 上片:抒写作者渴望卫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 下片:申述作者雪耻报仇、重
9、整乾坤的豪情壮志。 4、名句鉴赏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整理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白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特殊奇异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迫期望早日为
10、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哀痛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下片一开头就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迫地期望,胸怀壮志,就由于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待从头,整理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念,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整理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5、满江红?怒发冲冠小结 这首词情辞慷慨,悲壮激扬,既是战斗的誓言,又像是进军的号角,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英雄性格和雪耻报仇的坚决的信念,具有极大的鼓舞
11、作用,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五、作业布置背熟这三首词。 其次课时 一、组织教学 古代词人的创作是自然、真挚的情感的流露,因此,题材往往来自于生活的四周。自然界的万物便是他们的题材库。尤其是能寄予他们的思想性格的自然景物,更是他们常用来言志的题材。 二、鉴赏卜算子?咏梅 1、同学一齐背卜算子?咏梅。 2、同学介绍陆游,老师补充 陆游(1125-1209),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最著名的大诗人,存诗九千余首 、爱国思想是他诗中的主旋律。他也是重要的词人。其词的风格为俊爽流利、沉郁雄放。 3、同学对比解释,了解词的内容。 【注】在驿站的外面,在断桥旁边,无人过问的梅花孤独地伸展
12、花瓣。黄昏时候,你已经受不起孤独与忧愁,哪里还能再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 你无意苦苦争夺在春天里争妍斗艳,你任凭百紫千红去嫉妒恨怨。即使凋谢后被踏成泥土,碾作尘埃,沁人心脾的暗香却永久不会消散! 上片写梅花孤独孤独与备受摧残的境况。下片通过梅花来写自己的高尚节操。 4、你认为词篇中哪些是关键的词语? 明确:孤独、愁、风和雨、妒、辗作尘、香如故。 5、概括词中所表现出的梅的品质。 生特长所“驿外断桥边”(无人护特,更无人欣赏) 点明梅花所在的地点。“驿外”、“断桥”烘托环境的荒芜,与梅花的冰姿玉质是不相适应的。这样的环境可以使读者联想到作者一生被投闲置散和无所用世。接句“孤独开无主”,说明梅花被
13、弃置在荒芜冷漠的环境里,既,所以免不了要产生“无主”的孤独。这里,读者自然会联想到诗人被弃置林下而无所作为。“已是黄昏独自愁”,象征诗人已进入暮年,他的抗金复国的政治主见无人理睬,孤独之感油然而生。“更着风和雨”,象征着诗人由于爱国获罪并屡遭迫害。 生长环境“无意苦争春”, 说明诗人并非有意与投降派争官夺宠,而是由于自己怀有崇高的品质与远大的抱负,所以“一任群芳妒”,即不怕投降派的妒恨与打击。 以上主要用的是“拟人”的手法,诗人赐予梅花以人的感情颜色,如“孤独”、“愁”。“无意”、“苦争”等等,这些抽象的感情活动,都不是无知的花木所能感受得到或能做到的,而是在梅花身上寄予着诗人猛烈的感情和意志
14、。最终,“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二句,又具有“拟物”的特征。诗人用梅花的特性来比方个人品德的高尚、节操的坚贞和爱国之心的至死不变。 6、卜算子?咏梅小结 这是一首咏物词。表面看,这首词歌咏的是梅花,实际上,它是通过运用象征手法和比拟手法,用梅花来表现词人自己的坚贞品质和高尚情操。 作者以爱国获罪,在漫长的一生之中屡遭打击。但他矢志不移,始终坚持抗金报国的远大理想,表现出一种崇高民族气节。这首词就是诗人这一节操的形象化的反映。 三、鉴赏扬州慢?淮左名都 1、同学背诵。 2、简介作者。 姜夔(约1155约1221) 南宋文学家,精通音乐。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因屡试
15、不第,一生未仕,乃往来鄂、赣、皖、苏、闽间,出入仕宦家,与诗人词客交游。死于杭州。诗初学黄庭坚,后改学晚唐,诗旨清爽,饶有韵味,有白人道人诗集;词为婉约派,清妙秀远,追求高雅,有白石道人歌曲。 3、简介背景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生疏。然而,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立即触发起一种山河裂开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之久。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写下了这首扬州慢。 4、同学对比书下解释,了解词的内容。 大家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情感
16、上有种什么样的感觉?(指名或集体回答) 明确:悲(悲凉、凄凉、凄冷等) 你是从哪些地方(字、词、句)读出这种感受的? 明确: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二十四桥为谁生”等。 刚才你所撷取的这些词语,诗人是从哪些感官来描写的呢?(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景(色)、声 假如用词作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此时所见的扬州城,它应当是?(指名或集体回答) 明确:空城(废池) 诗人为何“解鞍少驻初程”?他心目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6)是什么缘由使从前繁华的扬州城变成了一座“空城”的呢? 明确:“胡马窥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四十年(1160
17、)、四十一年(1161)和孝宗隆兴二年(1164)金兵屡次南侵之事。尤其是绍兴四十一年(1161)那一回。金主完颜亮亲率金兵攻占扬州,在瓜洲望江亭对其下属说:“朕不久入浙,誓不返国”,并改亭名为“不归亭”。 5、找一找扬州慢?淮左名都中所用的典故,说说它的来历和作用。 四、鉴赏鬲溪梅令 1、同学齐读。 2、同学对比书下解释,了解词的内容。 3、此词实为怀念合肥情侣之作。在这首词中,词人灵心独运,用想象营造出一如梦如幻、恍惚迷离的意境,极富朦胧之美。 五、作业布置 背诵这三首词 篇2:宋词教案 宋词二首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我们一起回顾我们学过的宋词。找六位同学分别背诵李煜的相见欢、
18、李清照的醉花阴、辛弃疾的破阵子、晏殊的浣溪沙、李煜的虞美人、温庭筠的望江南。其中脍炙人口的句子有哪些? “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味道在心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上作品除辛词外多为婉约风格,而婉约与豪放的代表词人柳永与苏轼也有不少流传千古的佳句,今日我们通过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来进一步感受婉约与豪放词风的魅力。 二、同学沟通关于作者的资料,沟通时避开照本宣科,避开资料式的介绍。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却
19、仕途坎坷,景元年(1034),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词作极佳,流传甚广。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峻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评说柳永,不管你怎样看待,也得承认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风流才子。李白有才气,苏轼也风流。若要有才气,也风流,且把才气与风流玩得出神入化,游刃有余,生怕李白与苏轼是难以望及柳永的项背的。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伎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
20、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伎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祀,每年清明节,歌伎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苏轼的一生也极为坎坷。我们来看一下苏轼的绝命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诗是他死前两个月看到李公麟为他作的画像后的即兴之作。从中我们能了解到苏轼一生的概况:辗转于贬谪的苦痛之中,历经三个贬谪之地:黄州、惠州、儋州。 虽说两人人生结局都是让人扼腕痛心的,但他们的人生历程大不相同,或者说人生态度各不相同,因此两人的词风也就迥然相异了。让我们在朗读词作中感受两人的精神境界与思想情感。 三、朗读。 1.老师范读。(示范情感把握
21、:凤栖梧尽量读出一种缠绵哀婉的感觉;江城子密州出猎尽量读出一种豪情满怀、坚决执著的感觉。示范节奏把握:凤栖梧读时要柔缓抒情,渐次突出沉重的无奈与伤感;江城子密州出猎读出铿锵的顿挫感和紧急的变化感。) 2.同学散读。(要求同学先默读扫清字词障碍、读娴熟。) 3.同学齐读,落实老师示范的要求,为分析作预备。 四、分析。 1.你认为两首词中能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词分别是什么? 凤栖梧中的“春愁”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出猎”。即两首词的内容分别是写春愁和出猎的。 2.我们先看凤栖梧中的“春愁”,何处可见其愁? (1)孤独:“伫倚”即长时间地倚靠。“伫倚”,则见出仆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而“无言谁会”句
22、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2)借酒消愁:下片写仆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又是一种徒增苦恼的做法。 (3)生动形象的誓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衣带渐宽”的消瘦,“消得人憔悴”的煎熬,“不悔”“消得”的忠贞与执著,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著态度。 3.同学再读,试着背诵。 4.接下来再看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出猎一事的呢? 出猎装束: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英姿 出猎场面: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壮美 出猎豪情:
23、亲射虎,看孙郎。英武 出猎用意: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壮怀 5.我们没提到的句子又该怎样理解? (1)老夫聊发少年狂。 (2)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从这些词句中读出的是不如意的惆怅,不得重用的失落,“老夫”的戏谑,“鬓微霜”的慨叹,“何日遣冯唐”的期盼。 6.为什么词人的情感如此简洁呢?(介绍背景) 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力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境况,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能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4、天狼”,喻指辽和西夏。此处用典,在做到言简意赅的同时,更能把读者的视野无限地扩展,让人产生许多的联想,生动形象,使文章更有张力。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整个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见,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但“何日”却给人遥遥无期之感,怎不让词人焦虑、压抑? 7.我们结合自己的读书阅历和生活经受读这两首词,你还能读出什么? 读出一种人生态度: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曾引用凤栖梧这首词的结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说明古今成大事业、高校问者必经之境界,比方一种执著追求,不惜牺牲的精神。这一首爱情诗又不仅仅是一首爱情诗。
25、读出一种爱国情怀:苏轼一生命运多舛,多次被贬谪,然而他在力所能准时又修建了利民的“苏堤”,在不被重用时仍有一腔热血欲征战沙场。苏轼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全才,这是他的资本,是他高傲的资本,是他可以愤世嫉俗的资本,然而在这种境遇下能百折不挠,能以一种永久向上的阳光姿态面对人生,这一点又有几人能及?这种心怀祖国,不忘报国的情怀又有几人能及? 可以说,无论是婉约的柳永还是豪放的苏轼都是真人:柳永坦然、决然抛弃了官场的污浊;苏轼坦然表现对朝廷的期盼。他们二位当之无愧为活出自我的楷模,由于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敢于、甘于为自己的所想而执著付出。 篇3:欧阳修南歌子宋词原文及鉴赏 欧阳修南歌子宋词原文及鉴赏
26、 南歌子 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欧阳修词作鉴赏 这首词以雅俗相间的语言、富有动态性和形象性描写,塑造了一个娇憨活泼、纯洁可爱的新娘子形象,表现了她的音容笑貌、心理活动,以及她与爱侣之间的一往情深。 上片写新娘子细心梳妆的情形。起首二句,词人写其发饰之美,妙用名词,对仗精致。次三句通过对女子连续性动作、神态和语言的简洁描述,表现新娘子娇羞、爱美的情态、心理以及她与郎君的两情依依、亲热无间。 下片写这位新嫁娘写字绣花,虽系写实,然却富于情味。过片首句中的“久”字用得极工,特殊
27、精确地表现了她与丈夫形影不离的亲热关系。接下来一句中的“初”字与前句中的“久”字相对,表新娘郎君怀里撒娇时间之长。结尾三句,写新娘耽于闺房之戏,与夫君亲热笑闹、相互依偎太久,以至于耽搁了针线活,只好停下绣针,拿起彩笔,问丈夫“鸳鸯”二字怎样写。此三句活灵敏现地表现出新娘子的娇憨及夫妻情笃的情景。笑问“怨鸯”两字,流露出新娘与郎君永久相爱、情同怨鸯的奇妙愿望。 这首词内容上重点描写新娘子新郎面前的娇憨状态,表现技巧上接受民间小词习见的白描和口语,活泼轻灵地塑造人物形象,读来令人耳目一新。读罢全词,一个神态逼真、形神兼备的可爱女子形象长期地停留读者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篇4:蝶恋花.别范南伯宋词解
28、读 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剗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艣。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照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解读: 夜雨对床,是兄弟、挚友之间,久别重逢,或即将离别时常有的亲热忱景。如白居易招张司业宿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苏轼东府雨中别子由诗:“对床空悠悠,夜雨今萧瑟。”便是这种情景的意境再现。“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剗地东流去。”这里把“夜雨对床”的情感又增加了新的内容,不但写出了夜雨灯前的意境,而且从夜雨联想到春江水涨,又从春江水涨联想到明朝行舟就要趁着水涨解缆而去。想到这里又未免报怨这春雨促成了离恨,挚友就要随着东流的江水乘船离
29、去了。不待明朝江上送别,今宵夜雨已使人觉得愁情满怀。以上是通过开头三句写出离别前夕的惜别心情。“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艣。”这二句却是预写江上送别的留恋感情:江岸上松软的柳枝更增加了依依惜别之情;纵然惜别还是不能把好友留住,就象这弱柳不能把行舟系住一样。接下去笔锋一转,替好友写惜别。“为君愁绝听鸣艣。”这一句写得千回百转,回肠荡气,把真挚的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君愁绝”就是替你愁极的意思。这是转过一层去写那就要登舟离去的好友别后的心境。此去水程,一路上听着声声柔橹(“鸣艣”即鸣橹,指摇橹时发出的吱呦声),渐行渐远,会更加感到离别之苦,确定是愁不自胜的。词的上片从别前夜雨对床写起,已觉伤
30、情;次写江上送别欲留不住;再写想象中的伴侣一路之上的愁情,更加细腻入微。如此层层叙出,一层比一层挚婉,一层比一层感人。那真挚的友情就象潺潺的溪水一样,从内心深处自然地流淌出来了。 词转下片“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照旧当年路。”这是在话别时又回忆起当年的南徐旧事。南徐即南徐州。东晋南渡侨置南徐州于京口,后遂称京口(今江苏镇江)为南徐。芳草渡或许是当时京口冶游之地。赵嘏诗:“马嘶芳草渡,门掩百花塘。”诗中种种意象颇能唤起这一类的联想。特别是“想得寻春,照旧当年路”这一句中的“寻春”二字是暗指狎妓,那么“芳草渡”自然是群妓聚居的地方了。词人与范南伯当年同游南徐,在这里曾留下他们放荡不羁的青年时代
31、的脚印。作者在满江红词中,也曾写过“麴尘香雾,西湖南陌”这些类似的回忆。作者青年时代的此种狂放行径,从另一侧面,却能反映出他那不拘小节的豪放气概,所以不能把这句词的含意理解得过于拘滞。这里不过是借“芳草渡”当年狎妓,来回顾南徐旧事而已。“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江上执手话别之后,挚友就要登舟离去了。当行舟转过遮断视线的丛山时,他频频回首不忍离别,抑回首之处也正是自己日后孤独地回忆今日离别的伤情之地。但那重重无情的高山还是会把视线遮断,“乱山只碍离人目”,从今以后再也望不见好友的身影了。词的下片从执手话别中叙出往日旧事与别后的相思,表现手法特殊奇异。作者打破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分界,
32、把万千思绪呈现在同一空间之内,如此集中地表现出离别时的简洁心理,着实令人赞美不已。 杨炎正词的风格步武稼轩,并能得其神髓。这首蝶恋花别范南伯讽诵数过之后,确有辛词风味,那就是能寓浑厚的情感于雄健的笔力之中,在辛派词人中是不多见的。文如其人,词品取决于人品;人品磊落,词品方能浑厚雄健。尽管这首词中写了“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照旧当年路”这些文字片断,但从中照旧能使人体会到作者当年的英发之气。这使我们联想起苏轼念奴娇中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那段精采的描写。假如没有“小乔初嫁”的衬托,也就显示不出公瑾当年的“雄姿英发”的神采。我们正应当通过这一艺术法则,来理解这首蝶恋花词以曲笔
33、传情的特点,从中探寻出杨炎正词能神似稼轩的关键所在。 篇5: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李清照宋词 作者:宋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1,人间帘幕垂2。凉生枕簟3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4夜何其5? 翠贴莲6蓬小,金销藕7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8 【解释】 1 星河转:指时间消逝。典:谢眺“北窗轻幔催,西户月光入”;徐彦博“星转银河夕,花移玉树春”。 2 帘幕垂:形容到了睡觉的时间。典: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瘦长”。 3 簟:读音为“讯”,席子。典:李清照醉花阴“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4 聊问:全词词眼,意为姑且问,明知故问,无可奈何丈夫已死,无人回答。 5 其:读音为“基
34、”,典: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此句点名卧后清宵的漫长。 6 翠贴、金销:用金翠的藕莲花样作衣上的妆饰,为下句“旧时衣”的形容词。“翠贴”、“金销”,即贴翠、销金,均为服饰工艺。在衣服上用细线缝连花饰,不见针脚叫“贴”;以金饰物叫“销金”,此指衣上花饰用金箔或金线制成。莲:怜。 7 藕:偶。 8 旧:结尾三句连用三个“旧”字,抒发出了词人对丈夫离去的哀思情感,可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赏析】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月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以对句作景语起,但非寻常景象,而有深情熔铸其中。“星河转”谓银河转动,一“转”字
35、说明时间流淌,而且是颇长的一个跨度;人能关怀至此,则其中夜无眠可知。“帘幕垂”言闺房中密帘遮护。帘幕“垂”而已,此中人情事如何,尚未可知。“星河转”而冠以“天上”,是寻常言语,“帘幕垂”表说是“人间”的,却显不同寻常。“天上、人间”对举,就有“人天远隔”的含意,重量立即沉重起来,似乎其中有沉哀欲诉,词一起笔就先声夺人。此词直述夫妻死别之悲怆,字面上虽似宁静无波,内中则暗流汹涌。 前两句蓄势“凉生枕簟泪痕滋”一句。至直泻无余。枕簟生凉,不单是说秋夜天气,而是将孤寂凄苦之情移于物象。“泪痕滋”,所谓“悲从中来,不行断绝”,至此不得不哀痛暂歇,人亦劳瘁。“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原本是和衣而卧,到此解
36、衣欲睡。但要睡的时间已经是很晚了,开首的“星河转”已有示意,这里“聊问夜何其”更明言之。“夜何其”,其(j),语助辞。“夜何其”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半);夜如何其?夜绣(向)晨”,意思是夜肤浅已近早晨。“聊问”是自己心下估量,此句状写词人情态。情状已出,心事亦露,词转入下片。 下片直接抒情“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为过片,接应上片结句“罗衣”,描绘衣上的花绣。因解衣欲睡,看到衣上花绣,又生出一番思绪来,“翠贴”、“金销”皆倒装,是贴翠和销金的两种工艺,即以翠羽贴成莲蓬样,以金线嵌绣莲叶纹。这是贵妇人的衣裳,词人始终带着,穿着。而今重见,夜深孤独之际,不由想起悠悠往事。“旧时天气
37、旧时衣”,这是一句极寻常的口语,唯有身历沧桑之变者才能领悟其中所包含的许多内容,许多感情。“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句的“旧家时”也就是“旧时”。秋凉天气如旧,金翠罗衣如旧,穿这罗衣的人也是由从前生活过来的旧人,只有人的“情怀”不似旧时了!寻常言语,反复诵读,只觉字字悲咽。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熬炼精致,日常口语和谐入诗。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讲解】 此首写闺思。 星河,是天河的别称。星河转移,时间悄悄消逝。而人间,灯静帘垂。“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瘦长”(李商隐无题),这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心情世界。但词人并不明言“情
38、”的内涵,只说“凉生枕簟”。李清照醉花阴也有“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描写。这微小的,弥散性的凉意,透露了词人独守空闺的孤寂情怀。作为封建社会的妇女,她必需把这种情怀淡化、雅化,故曰“凉生”,“凉初透”,这是一个缓慢的,浸润的过程,不是激烈的、爆发式的,但它更绵长,肤浅,无处不在。情不能堪时,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其(j),语助辞。“夜何其”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未半)”。轻轻一问,点明白卧后清宵的漫长。 下片紧承罗衣从衣饰的角度写闺思。莲、藕,都是民歌常用的意象,它与怜、偶谐音,用来表现爱情生活,引起对男女情爱的联想。销金贴翠,指用金、翠装饰衣上的花色,极言其美艳;莲小
39、藕叶稀,又示意别易会难,爱情生活的短暂。结末笼括上下片:天气一如畴昔,服饰仍是旧时,只有情怀大不似从前了。 相对不变的是气节、衣物;易变的是时事、人情,只有在“不变”的对比下,才更显出“变”的猛烈。词人没有明说变化的内容,但联系词人所处的南北宋之交的社会*,与此相关的,词人夫死家破的乱离生活,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篇6:长春版宋词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基本学问,当堂背诵课文。 3.把握词的文眼,感受词作者的情感,鼓舞同学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教学重点 词眼赏析。 教学难点 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熟识词人面对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课时支配 2课
40、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到柳永,你能想到他的哪些名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种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孤独、迷茫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倦地查找美、享受美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家乡渺邈,归思难收”,这是天际沦落人的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凤栖梧。 二、复习宋词的常识。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确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确定的。 别名: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 形式:有词牌
41、,有标题,一般都是两段(片),句子长短不一。 分类:按字数小令、中调、长调。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 派别: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秦观等);豪放(苏轼、辛弃疾等)。 三、老师范读两首宋词,指导同学朗读,留意把握宋词中蕴涵的情感。 四、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亲热,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
42、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伎因擅长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而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慢词。在他之前,慢词只是个别人试作,还不怎么流行。由于他的提倡,使得慢词广为流行,形成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局面。长调的运用,扩大了词的容量,使词的表现手法得到丰富和进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擅长铺叙,柳词“铺叙展衍,备足无遗”(李之仪姑溪词跋)。望海潮和雨霖铃都是善用铺叙手法的范例。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进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
43、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五、题解。 凤栖梧为蝶恋花之别称。此词系怀人之作。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2.重点字词解释。 (1)危楼:高楼。 (2)黯黯:迷漫不明。 (3)拟把:预备。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4)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5)强:牵强。强乐:强颜欢快。 (6)衣带渐宽:指人慢慢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六、讲解。 1.词中哪些字、词(意象)或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刻骨的相思和哀愁的感情? “伫倚危楼”“草色”“残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44、得人憔悴。” 2.品尝意象。 草色残照愁、离情别恨; 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招隐士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古道。饮马长城窟行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明月思亲、思故、思乡; 例: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凭阑登高凭吊怀古、思乡怀人; 松兰梅竹坚贞高洁的品德; 杨柳惜别; 杜鹃沦落失意、哀怨凄悲; 猿啼羁旅苦况。 3.作者为了抒发春愁之情,他描写了哪些景物? 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黄昏春望图。 4.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有何特点? 伫倚危楼极目远眺。 5
45、.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景”和“情”联系起来的呢? 春愁、凄美、伤感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6.面对孤寂无奈,作者想用什么来排解心中相思的苦痛?结果如何?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 结果:借酒消愁愁更愁(“强乐还无味”)。 7.“春愁”令人如此苦痛难熬,作者后悔了吗?词中哪些句子说明白这个问题? 不后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思考探究一:柳句源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柳句与原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同:都表达了相思之苦,写相思使人消瘦。 异:原句写恩爱夫妻间相思,柳句写情人间相思;原句只写想瘦了人,柳句则说想瘦了也不后悔。 思考探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的精神。结合现实,这两句还可以表达什么? 例:对理想、学业、事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决信念。 七、布置作业。 欣赏、品尝、探究:以“我欣赏(宠爱)由于”为格式赏析。 如:我欣赏“伫倚危楼风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