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4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4篇.doc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4篇一班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熟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用左、右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经受观看、操作和活动的过程,初步把握推断左、右位置的方法。3.在玩耍活动中,体会位置与生活的亲热联系,感受熟识左右的必要性。教学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把握推断左、右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预备:主题图、课件、卡片、图片、胶棒或胶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学习左右的必要性1.由上下楼引入教学 老师:为了平安,避开我们上下楼冲撞在一起,学校要求我们都要“靠右行走”。(出示下图) 你知道他们应当靠哪边走吗?
2、 2.出示课题 老师:只要我们熟识了左和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同学生疏的生活情景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同学感受到学习左右的必要性,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二)活动中感知,熟识左与右1.借助左右手熟识左右(1)熟识右手。老师:你们已经是一班级的学校生了,上课发言要先举手。我们发言时,举的是哪只手?请你举起来。(同学举手。) 老师:那你们能告知老师,你举的是哪只手吗? 老师:在举手发言时,我们通常都是举右手,老师看看你们局的是不是都是右手呢?(老师巡察订正,订正后放下右手。) (2)做动作记右手。 拍一拍:让同学用自己的右手轻轻
3、拍一下桌子。 握握手:让同同学出右手,相邻的两个同学握握手。并说明我们在握手的时候也要用右手。敬队礼:同学仿照老师行队礼。 (3)熟识左手。 老师:我们已经熟识右手了,另外一只手就是左手。快把左手举起来,看一看,这就是我们的左手。用左手把铅笔盒摆正。 (4)借助生活习惯动作区分左、右手。 老师:想一想,平常我们用右手做什么?(举手、写字、拿筷子、握手、敬队礼.) 老师:请你仿照写字的动作。右手写字时,左手在做什么呢?右手拿筷子时,左手在做什么呢? 老师:请你再说一说,两只小手可以做什么? (5)借助儿歌强化熟识左、右手。 老师和同学一起听下面的音乐边说边做动作。 我伸出左手去 我伸出左手去,我
4、收回左手来,我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我伸出双手去,我收回双手来,我伸出双手摆一摆,双手收回来。 (6)借助左、右手熟识左、右面。 老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伴侣,它们协作起来可以关怀我们做很多事情。你身上还有这样的“左与右”的好伴侣吗?快来找一找,边指边说。 (左腿右腿、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 老师:与右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右面,有右眼、右耳、右胳膊、右腿、右脚等。与左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左面,有左眼、左耳、左胳膊、左腿、左脚等。 老师:下面我们做一个玩耍,请你听口令做动作。 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怕你的左肩,拍拍你
5、的右肩。 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个层次的活动体验,让同学将左右与身体对应起来,借助生活习惯动作,关怀同学真正建立左右的标准,从而进行推断。) 2.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1)找邻居。 老师:我们的身体上有左右的好伴侣,我们座位我左右也有我们的好邻居。坐在你左边的邻居是谁?和他握握手。右边的邻居是谁?和他招招手。 同学可以一组一组地做,老师观看,发觉问题,予以订正。 (2) 整理书桌。 老师:请把铅笔盒摆在书桌的上面,数学书放在书桌的左面。 (3)建立课堂习惯。 老师:起立发言时,我们都应当站在书桌的右侧。 老师:下面请大家起立,站到书桌的右侧。你站对了吗? (设计意图
6、: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活动,从身体的左右扩展到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加深同学对左右的理解。) (三)操作中辨别,加深对左右的理解1.摆一摆 同学拿出下面的图片和水果(香蕉、苹果、桃子、南瓜)卡片,听老师要求动手摆一摆。 要求:(1)香蕉摆在南瓜的右边; (2)苹果摆在西瓜的左边; (3)桃子摆在香蕉的右边。 同学摆完,老师观看,发觉问题,予以订正。然后用课件像同学们呈现。(课件左右第5页,如下图。) 2.完成教科书的第13页第6题 同学先独立尝试,集体沟通后再利用课件演示。(课件左右第7页,如下图。)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道练习题,使同学在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左右的理解。小蚂蚁吃南瓜的题目,是一道答
7、案不唯一的开放题,同学通过独立尝试与集体沟通,体会路线的多样性,并且利用上下、左右来叙述物体的位置和行走路线。) (四)解决中运用,感受有用性 老师再次出示开头上课时呈现的上楼梯图片。如下图。 老师:刚开头上课的时,这两位同学要上楼,靠右行走。指一指,他们应当靠哪边行走呢?老师:只要我们靠着自己右手这边走,就是靠右行。我们平常在走路、开头时,都要依据交通规章的要求靠右行驶,这样才会平安、有序。看来左右不但在我们身体上有,教室中有,生活中也有。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学问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热联系,感受数学学问的有用性。) (五)全课小结 老师:同学们今日不但熟识了左右,而且
8、还能利用左右的学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是太棒了!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六)布置作业 老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关于左右的学问吗?请你自己去观看一下!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同学借助于熟知的生活事例学习数学,使同学初步会用学到的数学学问解释四周的事物,从而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一班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新人教版一班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设计 通过现实的问题情景,使同学能够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并能利用10以内加减法正确解答。 (二)过程与方法 使同学经
9、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从问题的角度查找相关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找问题的审题方法,同时进行数学问题结构的渗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现实情境引导同学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看四周世界,发觉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提出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同学首先能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逐步深化分析题目,从而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培育同学在观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气。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同学能够看懂数学问题并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使其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学会从问题的角度查找与问题有关
10、的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分析方法、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四、教学预备 课件、信封、写有条件的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 (一)在读懂题意后,找准和问题相关的信息 1出示图,引导同学观看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找到几个条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 同学列式63=9(个)老师要追问如下问题: 解答正确吗?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 2出示图: (1)看图读懂题意,独立解答。 (2)沟通争辩: 同学列出算式:8-4=4,10-4=6之后,老师要追问。 师:你觉得哪个算式正确?为什么?图上的确有10只鸡,你为什么要用8去
11、减? 做种让同学发觉:两只大鸡和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是多余条件。 (3)小结反思: 在解决问题时,确定要依据问题去选择那些和问题有关的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不同层次的练习,引导同学从图中提取信息,通过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使同学进一步感受到解决问题必需要找准有用的信息,深化同学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二)在具体情境中发觉并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图: (1)观看情境图,先关注图中所给的文字信息。(供应两个已知信息只需提出问题) 提问:有关沙堆,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同学语言完整、流利、有序地找到图中所给的两个条件并提出一个问题。当同学解答出 8-3=5(
12、个),老师要追问。 师:这样解答正确吗?说一说看法。 同学可以有不同的检查方法。(可以再做一遍,也可以用加法检查) 【设计意图】在观看图的基础上引导同学流利地、有序地、完整地表达题意,有助于关怀同学理解题意,从而为正确选择方法打好基础。 (2)从图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独立思考、与同学沟通汇报 只供应了一个信息,需要自己在图中找另一个信息再提问题(小黄桶); 两个信息都隐藏在图中(小伴侣、铲子)。 要求同学列式计算。 (3)小结反思: 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所以要想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必需找到两个相关的条件。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认真深化的观看,层层深化,体会到
13、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提高同学审题、分析力气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气。 2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合理搭配,解决问题 师:我下班要去趟超市,要买的东西还有问题就写在信封上了。 看看1号信封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1号信封:一双拖鞋和一双袜子一共多少元? 师:条件就在信封里:单拖鞋:3元/双;棉拖鞋:5元/双 同学独立完成并呈现同学的作品,引发争论。 沟通辨析 辨析:同学发觉依据给出的条件不能解答,由于解决问题缺少条件,不知道一双袜子多少元。 依据问题,补充条件。袜子:4元/双。列式解答3+4=7(元) 5+4=9(元) 辨析:为什么有两个不同的算式? 小结:提出的问题不同,选
14、择的条件就不同。 【设计意图】同学通过对问题与条件的分析,发觉缺条件。体会到不是给了条件就确定能解决问题,还要看所给的条件与问题是否匹配。 (2)建立联系,解决问题 出示2号信封。内有信息:8元钱能买几瓶酸奶? 条件:矿泉水2元/瓶;橙汁5元/瓶;可乐3元/瓶。 同学发觉:条件与问题不对应。 师:这些条件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引导同学修改问题:8元钱能买几瓶饮料? 【设计意图】在不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将问题与条件进行搭配,使条件与问题建立联系。进一步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3)在读算式的过程中,引发思考、形成力气 我的饮料已经买好了,你能从算式
15、中解读出我买饮料的状况吗? 出示算式:2+5 3+5 2+3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这么多购买方案,无论哪种方案,我们要读懂它,其实还是看问题与条件的关系。 还可以怎么买?由同学提出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算式、推断算式是否合适、你还什么想法等一系列活动,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培育同学分析力气和灵敏的解决问题的力气。 (三)在总结反思中,感悟方法 在这节课学习中你遇到什么问题? 当条件和问题不对接时我们怎么办? 当要解决的问题缺少条件是怎么办? 当同学写出算式之后,怎么解读这个算式? 师:在学习中大家要将遇到的问题、困难当成阅历,在不断地积累阅历的过程中我们变得聪慧了。 一班
16、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使同学初步熟识个位、十位及它们的计数单位;能正确写出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活动,培育同学认真观看、乐观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同学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同学宠爱数学的情感。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同学在把握了110各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初步熟识个位、十位和它们的计数单位,及写数的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熟识个位、十位,把握写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个位、十位计数单位的理解。 四、教学预备 课件、数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17、(一)复习 1数一数。 从1数到20。从6数到12。 2读一读,随着课件出示同学读数。 3揭示课题。今日连续学习1120各数的学问。 【设计意图】复习已学的学问,激活已有的阅历,为同学学习新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计数器熟识个位和十位及它们的计数单位 1尝试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 (1)老师介绍计数器。 师:计数器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其次档叫十位;十位上有一个珠子就表示一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有几个一。 (2)同学尝试在计数器上拨数。 20、13、15、18、16、12、11、17、19和14。(同学任选两个数) 3.同学沟通在计数器上拨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计数器熟
18、识个位和十位及它们的计数单位。 (三)体会位值的意义并把握写数的方法。 1玩耍:我来说你来拨。 这个数个位上有7颗珠子,十位上有1颗珠子,它是由7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 预设: 同学争辩哪种正确表示数的方法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2借助小棒图和计数器相对比,再次关怀同学熟识个位和十位以及对位值的意义。 十位上有一颗珠子表示一个十,个位上有七颗珠子表示七个一,合起来就是十七。 师:这个数怎么写呢 随着同学的回答老师总结:先在十位上写1,表示1个十,再跟个位上写7,表示7个一。写作:17 3连续玩耍:我来说你来拨。 师:这是数个位上有一个珠子,十位上也有一个珠子,这个数会是谁? 同学猜数并说说自己是
19、怎么猜的。 出图关怀同学理解问题,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同学独立写数。 同学利用计数器和小棒争辩“11”个位与十位的“1”表示的意思是否相同。还是这个数(11)假如现在请你在11上任意去掉一个珠子会是谁呢? 4连续玩耍:我来说你来拨 师:这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有一个珠子,个位上任凭拨,这个数会是多少? 反馈时同学把数独处写出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5连续玩耍:我来说你来拨 出示刚才同学拨的19这个数,这次要拨的数是在这个数的基础上个位上再添上一个珠子,这个数是多少? 同学边拨边说,并写出这个数。 出示有图关怀同学理解。 同学小结写数方法。 【设计意图】依据一班级同学的年龄特点,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拨数
20、玩耍调动同学乐观性,关怀同学理解个位和十位以及它们的计数单位,让同学体会位值的意义,同时让同学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情感。 (四)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基本练习。 同学独立完成教材第75页“做一做”第1、2题。 同学独立完成教材第77页第8题 2拓展提升(猜数玩耍)。 用不同的形式提示你的小伙伴,让他猜出卡片上的数。 【设计意图】练习分为两层,意在让同学在练习中巩固对所学数位的理解,同时把握写数的方法。 一班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初步熟识钟面,会看钟面的时间。 2、培育同学的观看力气和动手操作力气,进展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3、建立时间观念,使同学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数学 教学 设计 14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