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原文及翻译赏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画》原文及翻译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原文及翻译赏析.doc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画原文及翻译赏析画原文及翻译赏析 画原文及翻译赏析1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 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
2、者则非邪? “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宝贵,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 世岂有万尺竹哉? “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
3、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 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译文: 竹子刚生时,只是一寸长的嫩芽,可是却节、叶俱全。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挺直的几丈高的巨竹,从来都是有节有叶的。可是现在
4、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的接起来,一叶一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所以说画竹,确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着笔凝神而视,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画的竹子了。这时快速地跟着自己的所见去画,去捕获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跃起、鹘鸟降落一样快速。这是与可教给我的。我不能做到,但心里却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应当这样做,却不能做到,熟识和行动不统一,理解道理和实际操作不能全都,这都是学习不够的毛病。所以,常常是对事情心里了解而不能娴熟地去做,平常自以为很清楚,但事到临头却突然不明白了,莫非只有画竹才是如此吗!子由写了墨竹赋给与可,说:“庖丁,是宰牛的,可是(他讲的道理)却为养生的人所接受;轮扁,是
5、制造车轮的,可是(他的阅历)却被读书人所运用。现在,您在画竹上所寄予的思想情感,我以为是有道者的熟识,莫非不是吗?“子由从来不画画,所以,只知道大致的意思而已。而像我呢,不只是理解与可的绘画理论,还学得了他的绘画方法。 起初,与可对自己的墨竹画并不看重。各地拿着丝绢前来求画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地找上门来。与可很厌烦,把丝绢抛在地上骂道:“我要拿这些丝绢去做袜子!“致使士大夫把这当成话柄相传。后来,与可自洋州回京师,我去徐州任知州,与可跟我说:“我近来告知士大夫们说:我们墨竹画派近在彭城,你们可以去那里求画。这回袜子材料应当集中到你那里了。“信尾还写了一首诗,其中说道:“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
6、尺长。“我向与可说:“竹子长万尺,应当用二百五十匹绢,我知道您是懒怠做画,只是想要得到这些绢而已!“与可无言可对,就说:“我说错了,世上哪里有万尺长的竹子呢?“我对这做出了解释,回答他的诗说:“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道:“苏公真善辩啊!若有二百五十匹绢,我就要买田还乡养老了。“随着把他所画的筼筜谷偃竹赠给了我,说:“这竹子只不过数尺,却有万尺的气概。“筼筜谷在洋州,与可曾经让我作洋州三十咏诗,筼筜谷就是其中的一首。我的诗说:“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那天正和他的妻子在谷中游赏,烧笋当晚饭吃,打开信封看到诗,禁不住大笑,把嘴里的饭喷
7、了满桌子。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死于陈州。那一年的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晾书画,见到这幅墨竹图,便停止了晾书,失声痛哭起来。以前曹操祭祀桥公文中有车过坟前就会腹痛的话,而我也记载下来过去和与可开玩笑的话,可以看出我和与可之间的亲热、深厚的情意。 解释: 萌:嫩芽。 蜩(tio)腹:蝉的肚皮。蛇蚶:蛇腹下的横鳞。 遂:完成。 庖丁:厨师。庄子养生说:庖丁解牛的技艺高妙,由于他能洞悉牛的骨骼肌理,运刀自如,十九年解了数千只牛,其刀刃还同新磨的一样,毫无损伤。文惠君听了庖丁的介绍后,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轮扁(pin),斫(zhu)轮者也:庄子天道载: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斫轮
8、,轮扁停下工具,说桓公所读的书都是古人的糟粕,桓公责问其由。轮扁说:臣斫轮“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却无法用口传授给别人。斫:雕斫。 缣素:供书画用的白色细绢。 墨竹一派:善画墨竹的人,指苏轼。 袜材当萃于子矣:谓求画的细绢当聚集到你处。 鹅溪:在今四川盐亭县西北,四周产名绢,称鹅溪绢,宋人多用以作书画材料。 箨(tu)龙:指竹笋。陈州:治所在今河南淮阳。湖州:今浙江吴兴,时苏轼任湖州知州。 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建安七年,曹操军过浚仪,遣使以太牢祀旧友桥玄。祀文说:“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
9、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苏轼以此典比方自己与文与可的情意笃厚。 赏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不过是一篇绘画题记,却写出了文同超群的画论、超群的画技和高尚的画品,写出了作者自己与文同的友情之深,情感之厚;文章看去好像随笔挥写,却是形散神凝,“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行不止“。 作为一篇绘画题记,大多要描述画面的形象,叙说画家作画的过程,交代保藏者的得画经受,总之,不外以鉴赏、考订为主要内容。而苏轼这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却不是一般的绘画题记,它实际上是一篇纪念文章,是表现对于一位诗人而兼书画家的伴侣、亲戚的追怀、悼念,因此就不能不打破一般绘画题记的常规写法。作者所要
10、追怀、悼念的不是一般的伴侣、亲戚,而是一位诗人而兼书画家的伴侣、亲戚。况且这追怀、悼念又是因逝者的一幅筼筜谷偃竹的绘画而引起的,所以最好的追怀、悼念,就莫过于充分指出和确定逝者在艺术上的杰出的制造和成就。这篇文章一开头也就从介绍文同对于画竹的艺术见降落笔。 文同主见画竹之前,必需先对于竹子有深化细致的观看了解,再经过反复的酝酿、构思,心目当中隐然形成成熟的完整的竹子形象,然后研墨伸纸作画,手不停挥,一气呵成,一幅画竹便创作出来了。这种从生活体验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也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是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的。 文章劈头的一段谈论,提出特别精彩的画竹主见。“胸有成竹“的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但谈论
11、又不能发挥过多,否则便离开了追怀、悼念逝者的主题。所以下面紧接着指出:“与可之教予如此。“点明被追怀、悼念的筼筜谷偃竹的作者文同。是文同这么告知苏轼的。苏轼也是诗人而兼书画家,他和文同建立了深厚情意,不只由于是伴侣、亲戚,也不只由于彼此的政治倾向全都,还由于他们有着共同的艺术爱好,他们写文章赠答,用诗唱歌和,而且在画竹方面属于同一流派。文同关于画竹的主见,实际上也是苏轼的主见。苏轼曾在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古铜剑诗中描写他在友人家喝酒后作画的过程,同时还在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诗中认为写诗要像追赶逃犯那样紧急,快速把眼前景色描绘下来,略有迟缓,景色一消逝,就没法描画了。这如同画竹
12、的“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一样,必需擅长捕获形象,并且准时加以表现。其实绘画作诗,原理原来相同,都讲求形象的气韵生动,而不追求外在体貌的形似。我们以前讲过,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诗中也指出绘画上留意外形相像,这就等于小孩子一般的见识。假如写诗也这么要求,那么,这个人就确定不懂得诗。画竹的钩勒法,“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就是力求形似,而水墨画法的主见“胸有成竹“,然后挥而就,则是力求神似,通过竹子的完整形象表现出竹子的神态来。 苏轼很虚心,他说这些艺术见解是文同告知他的。而且,苏轼还叙述了实际是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的关系,并且提到一般的熟识论原理上来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这是上文“
13、胸有成竹“一段谈论的补充与深化,也是一位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各方面都有着极深造诣的艺术家的甘苦之言。苏轼从自己的方面指出由于“不学“而“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那言外之意,还是在确定文同的艺术理论的同时,进一步确定其艺术实践的“操之“甚“熟“,因而得心应手、挥洒如意。文章总是紧扣着追怀、悼念文同这一主旨。所以下面又引用一段旁人赞扬文同的话来加以印证。“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墨竹赋是苏辙为文同所画的墨竹而写赠文同的一篇赋。赋中以“客“的口吻,举了两个古
14、代技艺超群的的事例来说明文同的精于画墨竹是表观了他懂得事物进展的普遍法则。在这篇墨竹赋中,苏辙用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来比方文同,认为文同具有超群的画竹才能,但画竹只是作为寄予,他实际是了解、把握了事物规律的人。苏轼引用苏辙这几句话,是把文同画竹的得心应手、挥洒如意提到“有道“的高度来熟识,而不停留在绘画技巧本身。不过,苏轼还指出:“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由于苏辙不会作画,所以他只能从一般意义上来评论,而苏轼自己也是画家,他除了通过画竹了解文同是“有道“的人以外,还能把握文同画竹的方法。这里,用“并得其法“一句收结了前面关于画竹的谈论。 文章的第一段,高度评价
15、文同的画竹主见和画竹实践。下面由“并得其法“引出文章的其次段,叙写作者与文同关于画竹的书信、诗歌往来的故事,进而高度评价文同的画品、画德,并且归到筼筜谷偃竹的题目上来。 文章的其次段开头说的几句是说文同对自己的画竹,开头并不很看重,人有请求,就答应为之作画。其后四周八方拿着绢绸请求作画的人脚踩着脚,越来越多,文同便厌烦了,把绢绸投掷在地,说是用来做袜子,表示极端轻视。文人官僚之间把他这件事当作谈话的资料。苏轼通过求画人的“足相蹑于其门“,写出文同画竹的为人们所宠爱和宝贵,又通过文同把缣素“投诸地而骂“,写出文同的不愿自居于画匠,以画竹作世俗应酬,沽名钓誉。文同不愿轻易为人画竹,却同苏轼开玩笑,
16、要人们去找苏轼画竹。这样一来,做袜子的材料绢绸就集中到苏轼那里去了。这当然是开玩笑的话,但由此却可以看出文同与苏轼之间关系的亲热,而且说明白苏轼对文同的精于画墨竹的确是“并得其法“的。苏轼略举文同信后附诗的两句,也完全证明白这一点。鹅溪绢,是鹅溪出产的绢绸。鹅溪在四川盐亭县,那里出产的绢绸洁白、均匀、细致,很适宜于作画。扫取,是挥写而成的意思。寒梢,指经冬不凋的长长的竹枝。 这两句诗体现了文同的墨竹画法:竹子是一挥而就的,即“扫取“,画在短短的一段绢绸上,却具有直节云霄之势,所谓“万尺长“。文章至此点山筼筜谷偃竹这幅绘画。两位诗人而兼书画家的伴侣,亲戚之间,为了二百五十匹绢绸的进行讨价还价式的
17、调笑,实际上是彼此心照不宣地谈论着画竹的艺术。“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与“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其精神实质完全全都,都说明白生活与创作的.源与流关系,说明白艺术美不同于自然美,说明白诗人画家在自己的作品里对现实客观事物所进行的提炼、集中、夸张、渲染。筼筜谷偃竹这幅绘画就是如此,所谓“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由于提到了筼筜谷,自然需要对这个地方作一交代。但苏轼不是孤立地进行介绍,而是由此又描述了文同的一件趣事、雅事。文同在洋州喜好种植花木,修建园亭,曾就各处景物逐一题咏,写了守居园池杂题诗共三十首。苏轼也逐一和了诗,这就是洋州三十咏,苏轼诗集作和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其
18、中其次十四首题为筼筜谷,即这里所引的诗,诗中扣着筼筜谷产竹,描写文同爱山爱竹并宠爱吃竹笋。汉川,即指洋州,因洋州在汉水上游。箨,是笋壳。竹子一名龙孙,所以称竹笋为箨龙。渭,指陕西的渭水。史记贷殖列传曾记载“渭川千亩竹“,那里的人因而很富有,相当于“干户侯“。这里借用“渭滨干亩“,来表示洋州盛产竹子。全诗意思是洋州那么多高高的竹子,像蓬草一样遍地都是,斧头逮着竹笋就砍,想来是太守清贫贪馋,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这也是开玩笑的话,所以文同打开信封读完这首诗,那时他正和妻子在筼筜谷烧竹笋进晚餐,不由得大笑起来,口中的饭喷了一桌子。这一段简短的描述,特别形象,生动,刻画了文同豁达、爽朗的思想
19、性格,也表现了苏轼同他的亲热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是突出了文同的品德。作知州而“清贫“,以竹笋为食,是写其廉洁,携妻子游山,自备晚炊,是写其旷放,而“渭滨千亩在胸中“,则又照应前面的“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谈论,以诙谐的笔调,通过文同的趣人趣事、雅人雅事,写出他的画竹理论主见。 文章的其次段写到筼筜谷偃竹的题目。下面第三段则以交代文章的写作缘由作为全篇的结束。文同于元丰元年(1078)十月被任命为湖州知州,湖州,治所在今浙江吴兴县。文同去湖州上任,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病逝于陈州的宛丘驿。这年七月七日、继文同任湖州知州的苏轼晾晒书画,看到了文同送给他的筼筜谷偃竹,感伤故旧不禁痛哭失声。他
20、放下画卷,便写下这篇记念文章。“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曹孟德,即曹操。桥公,指桥玄。曹操年轻时,桥玄对他多有鼓舞关怀,后来他们的情意日益加深,曾商定无论谁死了,活着的人路过墓地而不用鸡酒祭祀,那么车过三步就要闹肚子疼。这不过是说着玩的话,但显示了二人关系的不同寻常。苏轼引用这个典故,来说明他在这篇文章中记述当年与文同的“戏笑之言“,也为的显示他们之间的“亲厚无间“,那么,作者对逝者的追怀之深切、悼念之沉痛也就充分表现出来了。 画原文及翻译赏析2 原文: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唐代杜甫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
21、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从前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唿风。 译文及解释: 译文 开国以来善画鞍马的画家中,画技最精
22、妙传神只数江都王。 曹将军画马出名已有三十载,人间又见古代真正神马“乘黄”。 他曾描绘玄宗先帝的“照夜白”,画得象池龙腾飞十日声如雷。 皇宫内库珍藏的殷红玛瑙盘,婕妤传下御旨才人将它取来。 将军接受赐盘叩拜皇恩回归,轻纨细绮相继赐来快速如飞。 贵戚们谁得到曹将军亲笔迹,谁就觉得府第屏障增加光辉。 当年唐太宗着名宝马“拳毛?”。近代郭子仪家中好驹“狮子花”。 而今新画之中就有这两匹马,使得识马的人久久感慨赞夸。 这都是战骑以一胜万的好马,开放画绢如见奔马扬起风沙。 其余七匹也都是特殊而奇绝,远远看去象寒空中飘动烟雪。 霜蹄骏马蹴踏在长楸大道间,专职马倌和役卒肃立排成列。 可爱的九匹马神姿争俊竞雄
23、,仰头阔视显得高雅肤浅稳重。 请问有谁真心宠爱神姿骏马?后世韦讽前代支遁名传天下。 想当年玄宗皇上巡幸新丰宫,车驾上羽旗拂天浩荡朝向东。 腾飞跳动精良好马有三万匹,匹匹与画图中马的筋骨雷同。 譬如河宗献宝之后穆王归天,唐玄宗再也不能去射蛟江中。 你没观看金粟堆前松柏林里,良马去尽徒见林鸟啼雨唿风。 解释 照夜白:马名。 龙池:在唐宫内。 支遁:东晋名僧,养马数匹,有人说道人养马不清高,答:“贫道爱其神骏。”此处比方韦讽极爱曹霸的画马。“自从献宝朝河宗”:此句意指玄帝已经去世。 金粟堆:玄宗的陵墓,在今陕西省蒲城县东。 赏析: 这首诗是广德二年(764),杜甫在阆州录事参军韦讽宅观看他保藏的曹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文 翻译 赏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