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8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8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白话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茁壮、葱翠、形态各异 教学时注意字型的写法,可采用换部首的方法记字 2。能以“一片叶子”的口吻联系说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以往教学中以渐渐渗透,在本课中结合教师讲解。 3。 通过朗读和看图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通过多种形式的
2、朗读,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字新词,体会叶子的外在之美 难点:理解“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透过语言文字,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茁壮、葱翠、形态各异 2。 能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 一。导入,引入课题 1。 师:在生活中,我们会见到很多树,我们的注意力很可能被树上的花吸引了,我们不是经常赞美梨花、桃花吗?我们还可能关注树上的果实,津津有味地品尝过梨子
3、、桃子、苹果。可我们忽略了树叶。的确,树叶太多了,太平凡了,可它们很美,作用很大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是:做一片美的叶子。 2。大家看到这个题目,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学生自由讨论(1)叶子美在哪里?(2)怎样做一片美的叶子? 让我们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两个问题 二、精讲精练 板块一:明确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茁壮、葱翠、形态各异 2。 能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磁带,揭示要求 (1)仔细听录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 (3)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把课文分三部分 板块二:自主学习 (1)任务一 全文共有几个
4、自然段? 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怎么分? 交流讨论一:讨论交流 (2)任务二 出示生字词教学 形态各异 奉献 乳汁 整体 位置 输送 茁壮 之间 葱翠 师生互动:正音、辨析字形 J交流讨论、 联系上下文,文中插图理解词语 (3)指导书写 茁:注意“出”的笔顺是:竖折、竖、长竖、竖折、竖 输:“车”旁的笔顺是:横、撇折、竖、提 奉:半包围结构。 异:上“巳” 置:上两竖,下三横 三、训练反馈: 一。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乳 r l 整 zheng zeng 葱 cong chong 奉 feng fen 二。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词。 异( ) 计( ) 问( ) 各( ) 导( ) 汁( )
5、 间( ) 备(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二 本单元的课文包括四篇精读课文、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除了古诗三首介绍了天门山、西湖、洞庭湖三处景色之外,其他三篇课文都是介绍了一处景色,分别是西沙群岛、小兴安岭、海滨小城。这些都是我国有名的景点,其山水、阴晴无不令人着迷;其丰富的物产,迷人的景色无不令我们叹为观止。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国的地大物博,河山壮美。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版块的内容。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写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饮湖
6、上初晴后雨通过描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富饶的西沙群岛本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海滨小城作者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述了海滨小城的美景,突出了这座海滨小城的整洁与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描述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和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1、认识43个字,会写51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潋滟、空蒙、西子、相宜、成群结队、各种各
7、样”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望天门山。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地大物博的特点。 4、初步学会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湖光山色的美。了解西沙群岛、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的物产和景色,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词语。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技巧。 3、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壮美河山。 17、古诗三首34课时 18、富饶的西沙群岛23课时 19、海滨小城23课时 20、美丽的小兴安岭23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45课时 学习古诗,要引导学生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内容。如望天门山要看到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读饮
8、湖上初晴后雨,则知道西湖在阴、晴天气中的不同风姿。品望洞庭湖则要看到洞庭湖的湖面风光,学习其他三篇文章,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各个地方的物产。引导学生搜索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我国山河风光的壮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17、古诗三首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古诗教学应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旅行。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对文字、音乐、绘画的赏析,锤炼学生的艺术思维。在声情并茂的描述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引导孩子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古诗的神韵,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前准备1.
9、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预习古诗,制作生字卡。(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3、朗读伴奏音乐。(教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会写5个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境。 学前准备1.积累李白的诗歌,预习古诗。(学生) 2、制作望天门山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1.师画简笔画,高高的山,并叙述天门山的来历。 2、板书课题和作者。 1.学生观赏老师画画,并倾听故事。 2、齐读课题。 1.请默写一首你学过的李白的诗。 _ _ 二、了
10、解作者,初识古诗(用时:10分钟)1.老师介绍李白。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指导书写:断、楚、至、孤、帆。 3、学生听范读,画出节奏,比赛朗读。 4、初步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 2.辨字组词。 至()断() 到()继()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时:10分钟)1.借助书本解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2、想一想每句诗里的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1.学生自主学习,并在书上批注。 2、学生交流收获和疑问,并说说诗句里用的好的词语。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中断:_ 回:_ 相对出
11、:_ 孤帆:_ 四、交流分析,理解悟情(用时:15分钟)1.课件出示第一句思考: (1)这句写了什么山,哪里的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从画面中你感受到天门山怎样?又感受到水怎么样? (2)哪些字给你感受最深? 2、课件出示第二句,思考: 这一句主要写了什么?水流到这里发生了什么?通过“回”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指导学生朗读。 4、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四句。 5、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学生读诗句,结合解释和教师展示的课件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2、学生自主交流,体会和感受。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_ _
12、 _ _ 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13、2、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你们是属于哪个民族,哪一朵花呢? 3、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况。 5、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要去哪呢?我们也跟
14、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三、趣味识字 1、出示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全体读、) 2、游戏巩固生字。 贴字游戏: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智慧树上。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3、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四、整体朗读感知 思考:民族小学的美体现在哪里?你喜欢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 五、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朗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5、2、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 3、四人小组交流: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朗读课文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4、引导体会:“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5、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6、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7、学习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六、加深体会,比赛朗
16、读。 1、学了课文,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指导体验朗读: 景色美:通过看图体会朗读。 衣着美:指名一学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饰展现在同学面前,接受大家的赞美后,用高兴、自豪的语调朗读。 行为美:结合“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子和学生平时的礼仪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光荣的语调朗读。 朗读美:如何读得连小动物都被吸引住了。 2、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参加朗读比赛,先在小组进行,再选出代表参加。 七、课后积累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
17、来。 八、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学习生活,课余生活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我们将开展一次活动,那么,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该怎样记录呢? 可以用文字叙述,就像写简短的日记;可以填表格;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揠苗助长,学会本课8个生字以及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寓意。 教学重、难点: 体悟寓意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右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个词(板书:“寓言”),认得吗?谁来读?有谁知道“寓言”是什么? 小结:
18、“寓”在这里是“寄托”的。意思,“寓言”简单的来说,就是寄托着一个大道理的小故事。我们一起来把它响亮地读一遍。 2、继续和老师一起往下写(板书:“两则”),连起来会读吗?齐读“寓言两则”,它是什么意思呢? 对,“则”是个量词,有“条、个”的意思,“寓言两则”就是寓言两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则寓言。这个成语呀就是它的题目,谁能响亮地读一读? (出示: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寓言,了解大意。 1、揠苗助长讲了一个怎样的小故事呢,我们就来读课文。要求有3个: 第一、标自然段的序号; 第二、读准生字的读音; 第三、读通顺课文。 2、检查朗读,了解故事。 (1)、大家读得很认真。课文
19、中有几个很难读的词,老师想先听听大家读得怎样。(依次出示下列词,读出意思) “巴望”:是什么意思?你能读好它吗? “焦急”:第二个词我们二年级时就学过了,一起读,与它意思相近的是“着急” “筋疲力尽”:这第三个词可最难读了,谁来读?它是什么意思呢?哪个字就是“没有了”的意思? “兴致勃勃”:这个词该怎么读?和它意思最相近的词就是“兴高采烈” “纳闷”:最后这个词谁来读,什么意思?你能读出它的意思吗? (2)、词语读得很不错,课文读得怎样呢?哪四位同学自告奋勇地来读,每人只要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帮他们读故事的题目。(指名4人各读一小节) (3)、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很高兴。因为你们已经有了自己
20、的读书方法,很会学习。老师还想看看:有哪些同学更棒,已经能猜猜“揠苗助长”的意思了? 小结:对,“揠苗”就是拔苗,“揠”就是拔的意思。刚才我们说的就是这个成语的本来的意思! (4)、那它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就让我们来填一填吧!(完成填空后齐读) 出示:宋国有个农夫,因为巴望禾苗,就把禾苗,结果。 小结:这就是故事的大概,它讲明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因而课文就可以依此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第二部分呢?第三部分呢? 三、感受农夫,品读课文。 1、再读课文,感受农夫。 接下来,我们就要进一步深入课文,感受农夫的形象,来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秀8篇 三年级 上册 语文 第一 教案 优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