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优秀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优秀4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优秀4篇】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篇一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理解这首词的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4、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评析“醉”字,体会词人才华难展、志不得伸的心情以及渴望天下百姓都能
2、安居乐业的伟大情怀。 教学过程: 一、比较引入,简介体裁。 1、板书课题:清平乐 村居,正音:乐(yu)音,朗读课题。 2、比较:这个课题和以前学过的古诗的题目有什么区别? 3、理解题意。 4、简介体裁词。 二、初读全词,读通读顺。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欣赏,画出生字,练读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通读顺。 3、检查初读情况,指名学生朗读。重点正音:卧剥 三、诵读全词,品味语言。 (一)、读出节奏。 1、每个词牌的词都有其固定的节奏,在朗读时,我们要很好地遵循它们的节奏,这样可以把这些词读得更美。清平乐 村居的节奏是这样的: 清平乐(yu)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
3、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练读情况,教师点评,重点评析朗读的节奏。 (二)、读出韵脚。 词和诗一样,都按一定的规律押韵,但词的押韵比诗灵活,它可以换韵。所以在朗读时,就朗朗上口。 1、出示新的朗读提示: 清平乐(yu)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思考讨论画线字的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读好韵脚。 (三)、读好平仄。 古人在朗读文章时,除了遵循四声的规律外,还讲
4、究平仄。简单来说,在朗读时,平声音超微拉长一些,仄声音稍微短促一些。 1、出示朗读提示: 清平乐(yu)村居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 四、赏读全词,想象意境。 过渡:古人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词,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情景? (一)、景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 1、词中景:茅屋、小溪、青草。 2、脑中景:除了词中的这些景物外,你觉得还可能会有哪些景物? 3、谈谈学生对这些景物的印象。 (二)、词中人农村温馨
5、幸福的一家人 1、这首词描写了几个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2、读了这首词,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家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重点1:醉里吴音相媚好,关键词:醉里、相媚好 重点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重点3:溪头卧剥莲蓬,关键词:卧 3、通过这个“卧”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孩子?你想起了哪些学过的诗句? 4、指导感情朗读。 5、展开想象,口语交际。 读着 (诗句),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 (三)、词外人作者 1、其实,这首词中还有一个人,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2、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醉里吴音相媚好”和“最喜最喜小儿无赖”。 3、作者的心情怎样? (四)、感情诵读,读出环境
6、的恬静安宁,读出农家的幸福温馨,读出作者的沉醉喜悦。 五、品读词眼,感受情怀。 1、默读全词,寻找词眼。 2、品读词眼,鉴赏“醉”字。 在这首词中,“醉”有哪些意思? a、酒醉。白发翁媪生活美满自得。 b、心醉或陶醉、沉醉。 被农村优美恬静的环境而陶醉。 被农家幸福温馨的生活而陶醉。 3、介绍辛弃疾生平及志向,再赏“醉”字。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时,家乡就已被金兵占领。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他二十一岁就参加了抗金义军,投身到国家统一的大业之中。他还写文章上书朝廷,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同时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
7、。可是他的主张不仅没有被当权者采纳和施行,还常常遭到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辛弃疾只有将自己的一腔忠愤倾吐在文学创作之中,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这首小令,就是作者晚年遭受投降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 4、读了辛弃疾的介绍,你对“醉”字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c、心碎。 为沦陷区百姓的痛苦遭遇而心碎。看到眼前的安详农家,他更想起了沦陷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更加激起了对他们的同情。 为自己的志向得不到伸展而心碎。作者一生的志向就是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可是他屡遭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而现在国家统一更是遥遥无期。自己虽
8、有抱负才能,却无从施展。这种痛苦的心情只有在酒醉中或梦里才会有些许的慰藉。 5、扩展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烽角连营。” 6、感情朗读,体会词人的伟大情怀。 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附一: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展开想象,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记叙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能背诵和默写。 2、过程与方法: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重点难点: 1、给文配画感悟词
9、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实录)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南宋爱国将领、著名词人辛弃疾描绘的乡村图景,领略乡村特有的清丽宁静。谁愿意读读课题? (生自由读,师指名读。) 师:读了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首诗有两个题目。 生:我对刘丹同学的回答有意见,没有两个题目,宋词是一种可以配曲子唱的词,前面的那个“清平乐”是词牌,后面的“村居”才是词的题目。 师:你懂得真多!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吗? 生:我昨天预习时也不明白,后来上网查阅资料,才明白。老师,词牌还有很多呢:“醉花阴”、“浣溪纱”、“虞美人”也是的,
10、对了,还有李白“明月几时有”的那个叫“水调歌头”! 师:同学们,刘丹已经懂得如何主动学习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确实,宋词和唐诗、元曲等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它有自己特殊的形式,可以配乐演唱,有点象我们现在的歌词。那么“村居”写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读 (学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大胆站起来读读? (指名读) 师:读得真响亮,同学想给你提点小意见,接受吗? 生:翁媪(wengao)读错了! 生:我觉得词和诗一样,要读出节奏来,郭洋的节奏不清楚。 师:你来示范一下好吗? 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1、。 师:真好,诗词只有把节奏读正确,才有独特的音韵美,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首词,你的脑海里有了怎样的几幅画面? 生:我看到了低低的茅檐下,有老爷爷、老奶奶在聊天。 生:我看到那户人家的大儿子在田里锄豆。 生:还有一幅画面,二儿子在全神贯注地编织鸡笼。 师:“全神贯注”用得好! 生:最有意思的是小儿子趴在溪头剥莲蓬。 师:同学们读懂了词意,才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这些画面有景有人,生趣盎然,你最喜欢哪一幅呢?能否用你喜欢的方式把画面情境表现出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到学习中。) 师:能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吗? 生:老师,我最喜欢“茅檐低小,溪
12、上青青草。”我用画画的方法表现:夏天的乡村,草木丰茂。一条小溪在青翠的小草间蜿蜒而过,溪水淙淙流着,好象唱歌给出溪边的小草听。溪边有一座茅屋,屋檐低低的,还晒着几个大红辣椒。(众人笑)是的,我去过农村,见过的。 生:老师,我和同桌合作,想演演那对翁媪。(“老伴啊,今天我喝多了!高兴啊,你看豆子眼见一天天大起来,到秋天我们就要准备大袋子喽!”“老头子,我也开心,我们就喝个痛快” 师:真不错,演戏有天赋,老师仿佛走进了乡村,听到了老人间朴实无华的对话。 生:老师,我喜欢“大儿锄豆溪东”这幅画面,我把它改成了小散文:太阳快落山了,晚风习习,大儿子阿虎还干劲十足呢!你看。田间的杂草在他锋利的锄刀下乖乖
13、投降了。豆苗呢,在淡红的晚霞下跳起舞,好象在感谢阿虎。阿虎笑了,汗珠一滴一滴落进泥土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语言真美,将来也是个大词人! 生:我喜欢“剥莲图”,我用朗读欣赏法学的。 (生声情并茂朗读后,评点:我觉得“卧”用得最好,把小孩子的天真烂漫、自由自在游戏的情景写出来了。) 师:同学们,你们或者读或者写或者画或者演,不管采用怎样的方式,都用一颗和词人一样热爱农村生活的心,不知不觉间把词的意境表现出来了。最后,让我们把这首词永远留在脑海中好吗? (学生自由背诵。)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也是本册的最后一课文。
14、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恬淡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认读“翁媪”、“卧剥”、“莲蓬”等三个词语。 2、能根据课本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翁媪”、“无赖”、“相媚好”的意思。借助课本插图,把握词的大体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想象词描写的田园风光的情境,感受乡村生活的静谧美好。体会词人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诵读诗文,读出诗的韵味。 2、词画结合,通过想象等策略,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四)、教学难点 理解“相媚好”、“无赖”、
15、“卧剥”等词语的意思,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二、设计理念 1、诵读古诗词,让学生从中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实施多元评价,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 (一)、了解词人 板书:辛弃疾。了解辛弃疾吗?(小结学生回答并适度补充:辛弃疾不仅是位著名的词人,他还是位勇敢的将军。在辛弃疾生活的年代,金兵占领了国家的北方,辛弃疾参加了抵抗金兵的军队。但后来,他被投降派陷害,下放到南方的上饶农村,在这期间,他写了好几首描写农村风光的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课文就是写在那个时候。) (设计理念:课堂是
16、向两头开放的,学生带着问题或者带着信息走进课堂,这既可以检测学生的预习,又可以为全词的教学提供必要的背景介绍。) (二)、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简介词的标题,并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标题。(归纳朗读好词的标题要点:词牌和题目之间有适当的停顿;语速不要太快。) 3、看到“村居”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或想象中的村居。) 4、过渡:那么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读全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几个难读的词语的读音。读准词语读音后将词语带进句子读。翁媪重在读好后鼻音
17、;卧剥重点读好多音字;莲蓬重在了解为押韵的需要而改变声调。) 3、指名学生读全词。 (设计理念:把词的每个字的字音读正确,是诗词诵读的前提条件。字音教学要有所侧重,懂得因“字”施教。字音教学不是孤立的,要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 (四)、读好词的节奏 1、句子“醉里吴音相媚好”划分正确和错误的两种节奏,让学生在比较中初步了解诗词节奏划分的一把规律。 2、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词,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重点指向节奏的把握。) 3、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标题,男生读一句,女生接读一句。 4、学生个别展示读。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是知 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从而初步掌握诗
18、词节奏划分的技能。这一教学过程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 (五)、读出感悟,体验词境 1、默读全词,圈画出能看出翁媪感情的字词。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词眼“醉”。 2、齐读带“醉”所在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翁媪的意思。 3、提出主问题:翁媪为什么会陶醉呢? 4、学生读、思、交流。 (1)、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除豆苗里的草,体会大儿子的勤劳。 (2)、二儿子在编织鸡笼,体会二儿子的能干。 (3)、引导学生看插图,想象小儿子剥莲蓬的样子,体会小儿子的可爱与顽皮。联系语境了解词语“无赖”的感*彩。 (4)、分角色扮演,翁媪对话,体会翁媪内心的快乐与幸福。 小结: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五口之家。(板书
19、:一醉人和睦。) (设计理念:诗词教学其实就是“还原“,将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形象,引导学生把文字还原为”画“,或者是“话”(人物的对话)。还原的过程就是大体理解诗意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训练的过程。) (5)、品读因风景优美而陶醉。引导学生将写景的文字还原为画面,感悟村居的风景宁静而优美。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读出风景的美。(板书:二醉风景美。) (6)、给村居图取名字。 (7)、思考:作者作为一个曾经上马杀敌的将领,为什么不去描写抗金的将士,而要去描写这样一个静谧美好的村居生活呢?(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感情,向往宁静恬淡的村居生活。) (设计理念:诗歌重形象,没有形象就没有审美。诗歌重情感,没有情
20、感,就没有艺术。沟通想象和情感的是想象,想象把把形象还原为画面,从而“入境”,入境才能体会诗歌蕴含的感情,所谓入境入情。) (六)、吟诵、背诵 1、过渡:看到这么美的村居图,陶醉的不仅是翁媪,是作者,还有我们,大家想不想把这首词读得更好? 2、回忆电视中吟诵的镜头,师生小结吟诵的特点:有节奏,有韵味,摇头晃脑。 3、学生吟诵展示并进行吟诵接力。 4、学生自由背诵。 5、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指名让学生看着插图,将插图还原为词。(背诵) 6、全班一起背诵。 (设计理念:由于古诗词的语言非常讲究声音快慢缓急、抑扬顿挫,吟诵就是根据作品音节安排的特点来读,这种形式能充分显示出作品原有的音乐性特点
21、。) (七)、小结全文,拓展迁移 1、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和谐幸福的五口之间,一道欣赏了一幅静谧美好的村居图。 2、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辛弃疾的词更是宋词中的精品,下课后我们要从网上找辛弃疾的词来读。 推荐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作业设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选择) (1)、改写清平乐村居,要求把词中所描绘的画面写具体,写出词的意境美,题目自拟。 (2)、欣赏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欣赏作者词的魅力,走进作者内心,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延伸诗人其他作品,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一堂课上好后,学生带着许多新的问题或者新的任务离开课堂,课堂教学结尾变成了问号式,省略号式,这不仅仅是任务的延伸,更是情感的延续,也是学习的延续。) 总结: 篇四 美丽的农村风光是历代文人墨客心中的最爱,在他们的笔下,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不同时期的农村美景,老师这儿有一首名为村居的诗,它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同学们,你们品读品读,感受一下它与我们今天所学的清平乐村居有哪些相似之处。 出示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注:醉:陶醉;纸鸢(yun):风筝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