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案【优秀7篇】.docx
《《圆的认识》教案【优秀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认识》教案【优秀7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圆的认识教案【优秀7篇】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 2、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画圆 教学难点:准确认识、掌握圆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学具: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学生自带一个轮
2、廓为圆的物体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认识我吗?了解我吗?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吗?看来认识一个人、一件事物,都应通过观察接触研究归纳,才能达到真正认识! 讨论套圈儿游戏的规则引出圆 (宣布上课!) 一情景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圆在生活中太常见了!许多物体的形状与圆有关。你能举个例子吗? 古人最早是从日月的形状认识圆的,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喜欢用日月来形容一些圆的东西,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以及各种平面图案的设计中,由于用到了圆而格外漂亮!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圆! 课件演示最后抽象出数学的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
3、圆到底是怎样一种图形,有什么特点,以至于生活中如此常见、数学家如此夸赞它呢?你们想了解它吗? 首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圆已经有了哪些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确定教学起点) 二操作交流、充分感知基础上自主建构 (一)动手动脑,体验和感悟 大家知道怎样画圆吗? 1、圆规画圆 渗透画圆步骤和圆心、半径作用和定义,介绍字母表示方法。 2、描轮廓画圆 引出直径,通过如何确定圆心渗透直径定义及特点 3、没圆规也找不到圆形物体,怎样画圆? 自制圆规:铅笔、细绳等; 电脑画圆1:几何画板演示渗透圆的定义,并再次渗透圆心作用; 电脑画圆2:几何画板演示(用正多边形逼近圆)渗透极限思想,为后续学习设伏;
4、 画家画圆的方法、正方形包络的方法 小结:看来,画圆有许多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选择! (二)合作交流,提升和建构 1、请各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和其他材料(包括老师的电脑),对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做一总结!并把你们总结的成果记录下来! 2、汇报交流 哪一组汇报你们对圆心的认识? 汇报对半径的认识 汇报对直径的认识 3、小结: 两千年前,我国的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给圆下了一个定义一中同长也。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介绍圆的数学符号: 三巩固应用、拓展孕伏 基本练习:(根据学生情况机动处理)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5
5、118页。 目标预设 知识技能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领悟画圆的方法,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能结合自学、交流、探索等活动,准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情感态度使学生初步体会圆的神奇及其所包蕴的美学价值。 教学过程 一、现象激趣,引入探究 1交流: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无所不在。 2结合波纹、向日葵等事物,进一步带领学生领略圆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探
6、究欲望。 二、分层探究,体悟特征 画圆剪圆首次感知。 (1)学生尝试画圆。通过交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并将“画指定半径的圆”这一要求巧妙地孕伏其中。 (2)剪圆。既帮助学生感知圆的特征,又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准备素材。 2认识概念初尝成功。 结合学生的原有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交流、操作等活动。自主建构起对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为探究活动做好认知层面的铺垫。 开放探究体验特征。 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初步明确探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圆片和教师提供的相关支持性材料,共同研究圆的特征,并将研究过程中的发现记录下来。
7、教师以合作者、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学生的研究活动。对有困难的研究小组提供支持。并收集学生中有价值的发现,以备交流。 2交流展示共享发现。 将学生探索过程中生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发现汇集成“我们的发现”,并引导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深化理解,直至建构起对于圆的完整、系统的认识。 二、实践拓展,文化渗透 1基本练习。 (1)判断:图中的哪一条线段是圆的半径或直径? (2)口答:根据半径求出直径。根据直径求出半径。 (说明:本项练习没有单独设置。而是结合上面的“交流展示”环节,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穿插。) 2史料链接。 介绍我国数学史上关于圆的研究记载,比如“圆,一中同长也”(墨经)、“圆出于方,方
8、出于矩”(周髀算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周髀算经),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此外,教师结合相应史料的介绍,比如“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将一些联想题、开放题自然穿插其中,既渗透了数学历史、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像能力。 3解释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比如“水纹为什么是圆形的”,“盛开的向日葵为什么是圆形的”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生活。 4圆与人文。 借助多媒体,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比如“圆与桥梁设计”、“圆与中国剪纸”、“圆与中国结”、“圆与中外建筑”、“圆与著
9、名标志设计”等,引导学生感受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体会圆的美学与人文价值。 教学反思 数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我们着眼“过程”与“凝聚”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数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她的认识己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如今,与其说数学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毋宁说她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因而对于圆的特征的认识,我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小步子教学,即在亦步亦趋的“师生问答”中展开,而是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
10、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中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2承认“数学是一种过程”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基于此,教学伊始,我们选择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人,引发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
11、关于圆的记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最后,我们更是借助“解释自然的圆”和“欣赏人文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不断积累感受、提升认识,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 圆的认识教案 篇三 教案点评: 采用游戏引入的形式,寓教于乐,即感知了圆的形成过程,渗透了集合思想,初步领悟了画圆的要领,同时密切了师生情感,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一)。根据几何知识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看、想、说、画、议等形式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实践活动。不但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了圆,同时还发展了空间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
12、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教师用投影出示下面的图形 1.教师提问: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 2.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 (二)教师演示 一个小球,小球上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1.教师提问:你们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球画出了一个圆
13、) 2.小结引入:(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img alt=关于圆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src= 二、探究新知 (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
14、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 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 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
15、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 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 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
16、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反馈练习。 1.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2.填表。 r(米) 0.241.422.6 d(米) 0.861.04 (四)圆的画法。 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圆规来画圆。 1.学生自学 2.教师示范画圆。 3.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4.学生练习 (五)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师板
17、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六)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5.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 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 .( ) 7.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 8.两条半径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 五、课后作业 (一)按下面的要求,用圆规画
18、圆。 1.半径2厘米。 2.半径2.5厘米。 3.直径8厘米。 (二)怎样测量没有圆心的圆的直径? 六、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白纸,圆规。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示四驱车,问这是什么? 2,(课件)出示汽车的图片,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圆的认识 优秀7篇 认识 教案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