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说课稿(精选5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认识钟表》说课稿(精选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钟表》说课稿(精选5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认识钟表说课稿(精选5篇)认识钟表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时间学习,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看钟表时间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是二年级进一步学习半时的认识和三年级秒的认识的开始,掌握认识钟表和整时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教学的本质在于帮助、激励、引导,本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注重联系实际,力争做到“思想、方法、知识、能力”的有机统一。根据教材的地位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并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通过观察
2、、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了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这样的目标设计使我更多的关注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为整时的认读方法。教学难点为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上的时间。课前准备了教学课件、钟面模型、钟面模型零件等大量教具。 二、说教法 教师是数学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思想,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钟面特点的环节主要采用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钟面上都有些什么,逐步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形成表象认知。在例题学习环节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讨论出钟面上的三个时刻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探究认读整时的方法。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记忆和模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后,我为了加深学生对钟面的进一步认识,设计了学生自己制作钟面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自己的
4、同伴,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最大的帮助。 四、说流程 1、上课伊始,我就抓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心理特点,创设情景猜谜语,为后期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通过回忆“在哪里见过钟表”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我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设计了三个层次,首先让学生观察钟面,充分交流,全班汇报,了解钟面上有什么,从而形成表象,再通过动手制作钟面加深对钟面的了解;其次,让学生通过对三个时刻的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归纳出认读整时的具体方法;
5、最后,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巩固认读整时的方法,安排了学生动手拨时钟的练习。 3、巩固练习、运用新知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让学生合理灵活的选择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安排了本课的基础练习课本86页练习的第一题连线,和提高练习课本85页的做一做,最后让学生体会接近整时的“快8时”和“10时多一点”的发散练习。层层递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4、总结评价、回顾新知,通过“你有什么收获”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系统回顾,明确本课的知识重点和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 我注重系统直观的板书,及时的体现了知识点,便于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梳理
6、。 总之,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仅是课前教师设计的好,还要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问题,巧妙处理,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所收获。 认识钟表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材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西师大版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5106页例1,例2及相关课堂活动。认识钟表的知识教学,属于新授课,授课时数为1课时。认识钟表是学生在一年级已认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有关钟表的知识。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时 .shubao 和分;初步建立1时、1分的时间观念,知道1时60分。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钟面的知识,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结合生活经验,体验1分钟的长短;知道1时
7、=60分。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认识钟面及建构时间单位之间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习时间,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利用好每一秒;对自己的生活能做好合理的时间安排。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时=60分,体验1分的长短。 教学难点:建构时间换算的过程。 教学设想:通过现实情境引入对钟表的认识,在提供的教学资源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建构活动,再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体现出数学学习的本质来源和数学教学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的新理念。用学会的钟表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有关时间的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8、 四、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每两个学生一个,纸质钟面一个,跳绳,秒表。 五、说教法和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以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体验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和活动的感知中愉快学习。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做一做、跳一跳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口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有序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多。 1、把全班分成男女生两组,哪组表现好
9、就前进一大格。比一比,哪组最厉害! 2课件展示:钟表的滴答声,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3、媒体演示: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场景。场景中有一个显示8时8分的画面。 (二)合作探索活动 1提问。 关于钟面,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2观察钟面,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观察出示钟面。 (1)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学生或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秒针,(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引导学生看一看自己的钟面,指一指秒针是哪根。) (3)教师: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秒针外,还有些什么?(数字和格子) (4)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及其关系。 3分别说一说。 分针走1小格和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各是多少? 4
10、拨一拨,看一看,说一说。 当分针走1圈,时针正好走多远?一大格是多少小格?思考讨论:1时等于多少分? 板书:1时=60分。 老师介绍:如何用字母表示时、分?(时可用字母h表示,分用min表示)并引导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这些字母。 5完成第106页的填空内容。 (三)联系生活,构建1分的时间概念。 教学例2。 教师:同学们知道1分的时间有多长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学生活动: (1)1分大约击掌多少次? (2)1分大约跳多少下? 汇报交流活动情况。 (四)活动拓展。 (1)做课件上的练习题。 (2)完成教科书第109页第3题。你能在1分内完成吗? (3)回家后体验1时有多长,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
11、了铺垫。 (五)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每一分钟,做好时间的小主人! (六)作业。 数学书109页第3题、4题。 七、说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贴钟面 1时=60分 1h=60min 八、结束语 因为我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我会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谢谢大家! 认识钟表说课稿 篇三 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时间的
12、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一般来说,他们的活动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设计思路 本课从导入到实践活动,学生都是在以非常熟悉的“我的一天”来设计的。注重了学生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了有效教学的理论。进行这一知识的教学,体现以生活为依托,以实践为第一。在教学中,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让他们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找寻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发展,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使40分钟的课堂变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应。 学生的学法: 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要结
13、合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才能把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其主动掌握时间的基础知识,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也参与了有效学习的过程。 我的设计理念: 一、感受数学生活化的魅力。 由于时间在生活当中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程度的感知,所以我从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入手引入正题,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去认识钟表,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由生活经验上升到知识体系。 二、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我让学生应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安排表,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能力应用于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实践探究中,学生
14、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三、感受数学中的情感。 数学并不是枯燥的,它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生活,这也是在有效教学中“全人”发展的特征体现。在本课中我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妈妈的作息时间,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心灵的震撼。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话,也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感恩教育。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和电子表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地读、写整时时刻。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数感。 3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
15、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具、学具:教学课件、钟表和钟表模型 教学流程 本课我主要由五个教学环节来完成 一、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创设情景,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出主题图设题提问。 提问:你能说出你自己的作息时间吗?你怎么知道的呢?(看挂钟或电子表。)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电子表面。 (1)观察钟面和电子表面: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观察的对象,可以观察钟面,也可以观察电子表面,互相讨论、交流意见,教师参与共同研究。
16、 (2)学生交流、反馈(得出以下几种答案)。 钟面:有112个数字(点击闪烁)。有2根指针,长针和短针。(身体又细又长的叫分针;身体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电子表:由数字表示时间。中间有2个点会闪烁。 (开放式的课堂,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学生自主、有效的获取知识,学生掌握知识也就更加扎实。) 2认识整时。 (1)课件依次出现“我的一天的生活”。 观察画面,说一说我接下来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交流。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描述任何事物时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学生的评价客观、真实。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 (2)认识钟面上整时刻。 观察钟面,你有什么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钟表 认识 钟表 说课稿 精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