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优秀教案【优秀5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独坐敬亭山》优秀教案【优秀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坐敬亭山》优秀教案【优秀5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独坐敬亭山优秀教案【优秀5篇】教学目标 篇一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解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同学通过自身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独坐、敬亭山、烟渚、日暮、野旷、渔灯、风簇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我国古诗的感情。 思想教育:培养热爱我国古诗的感情。 重、难
2、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诗人的资料、古诗的有关图片、插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喜欢哪首古诗?谁来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再学三首,这三首诗想像奇特,你们一定会喜欢。(板书课题:古 诗三首)这节课,我们先学第一首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指读全诗。(正音) 交流自
3、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
4、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学生说)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 熟背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齐读)作者孟浩然。要求我们和学上一首诗一样,借助解释, 利用字典,自己理解古诗内容,并在议论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学古诗 1范读全诗。(整体感知内容) 2指名学生读。 (检查学生的音准情况。) 3指导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解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诗句没有解释的还可以理解。 (3)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可以发挥想像) (4)提出疑难。 (加强自学能力训练,
5、讨论时间10分钟左右) 三、整理汇报自学情况 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靠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学生可能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新的愁苦?教师要点拨一下:此时作者身在异乡,不免会引起一种思乡之愁。 野旷:野,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放大了的挂图。 (结合图意理解诗的后两句)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清幽的月光照 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
6、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临, 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 (又是一些新愁) 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善导,使学生理解诗人表达的感情以突破重点。 四、指导朗读 1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诗人情感,突破难点加强能力的训练,同时培养欣赏美的情趣。) 2指导停顿,诗中表达情感。 3配乐朗读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已学过古诗三首的前两首诗,哪位同学会背?(指名背)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三首舟夜书所见。 (板书题目) 二、解题,简介作者 1解释提问
7、:“舟”是什么意思?“舟夜”呢?“所见”是什么意思?“书”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书字不易理 解,引导学生选字义。) 舟:船。舟夜:夜间在船上。书:写、记。所见:见到的东西。 诗题是什么意思?(记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从题目你能想到诗的内容吗? 2作者简介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查慎行(16501727年)。它是浙江海宁人。早年从军西南,又遍游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许 多诗是通过旅行见闻来描写山川风景的。 三、布置自学 1朗读两遍,读准字音。 2逐句读,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结合看图想像诗句意思。 3同桌相互讲讲对诗句的理解。 四、指名朗读,试讲,教师精讲点拨,掌握全诗内容 1指名朗读。 2出
8、示写有诗句的翻版,逐句翻出,引导学生试着讲解字、词、句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讲解情况指导订正。 “月黑见渔灯”月黑:就是没有月亮,一片漆黑。见:通“现”。渔灯:渔船上的灯火。这句话是说漆黑的夜晚,一盏 渔灯闪现在河面上。 “弧光一点萤”弧光:孤零零的灯光。萤:萤火虫。这句话是说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 (指点:这是因为天地一片漆黑,渔灯的光亮虽然微弱,却使人看了觉得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微微风簇浪”簇: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 “散作满河星”散:散开。作:变作,变成。这句话是说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
9、颗星星,在 河面闪动。(指点:这是因为渔灯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河面在微风中起了细浪,灯光的倒影也随着微波荡漾。) 五、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1教师朗读诗句,相机出示投影图片,或用电脑显示诗所描绘的情境。 2这首诗的前两行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后两行写了什么景色?(前两行写了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一盏 渔灯闪烁着一点萤火虫似的光亮。后两行写了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映“散作满天星”的景象。) 3启发想像诗情画意: (l)闭上眼睛想像:在这没有月亮的晚上,诗人坐在船上看到一只小渔船,那盏渔灯闪烁着一点萤火虫似的光亮,多 么美妙啊!这时,一阵微风吹来,风儿簇拥着波浪,灯火在浪中聚集、荡漾
10、、散开,一点光亮变成许多的光亮,就像许 多闪烁的星星,多么神奇啊! (2)朗读全诗。 4教师小结: 漆黑的夜晚,河面上的神奇变化,这些都是诗人亲眼见到的。诗人观察得多么细致,想象多么丰富!诗人从“孤光一点 萤”到“散作满天星”好像让我们感到月黑的夜晚,一只小渔船点着孤零零的一盏渔灯,仿佛萤火虫的光亮,那情景多 么宁静!微风吹来,河上荡起波浪,映在水中的一点光亮,随波散开,那水波荡漾,光亮闪烁的景象又是多么动人!诗 人观察仔细,运用了“一点萤”、“满河星”这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把他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了出来,我们读 了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也要像诗人那样,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六、指导朗读,背诵
11、全诗 1教师范读。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2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七、作业 熟背三首古诗,记住古诗句意思。 板书设计: 19 古诗三首 鸟飞 独坐敬亭山 云闲 看不厌 宿建德江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愁 鱼灯 舟夜书所见 风簇浪 散河星 美 课后小记: 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诗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寥的情感。 重点难点: 领悟诗意,感悟诗情(难点)。 教学过程: 一、感受李白 同
12、学们知道李白吧?李白的诗你能背几首? 从上面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形象丰满的李白,他是思乡的游子,是豪迈的侠客,是重情重义的真汉子,今天我们还要再学一首李白的诗,你将会看到又一个不同的李白。 二、初读古诗 1、齐读课题独坐敬亭山。 有谁知道敬亭山?你来说说。(图片敬亭山)是啊,敬亭山又被称为“江南诗山”。自李白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等许多名人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这座“江南诗山”,也因而饮誉海内外。 2、再读课题:敬亭山前面加了个“独坐”,应该怎样读?你为什么这么读? (你读得很慢,
13、因为哦,是因为伤感;你读得很轻,因为哦,很孤独;你怎么读这么重?哦,是在感叹!) 3、读课文: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按自己的节奏自由读两遍。开始 好!谁来试试! (读得多好啊!字正腔圆。)谁再来?同学们从他们的朗读里听出了什么感觉?(好孤独!好无奈!好伤感!好寂寥!恩,很有体会!)我们一起来读读。 4、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得出你很善于思索!) 三、细品诗意 1、李白到底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这首诗(齐读课题)独坐敬亭山。“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里分明写了好几样景物,为何李白要说“独自坐在”敬亭山呢?请在诗中划一
14、划,找一找你所感悟到的词语。 好,你找到了什么词语?(“飞尽”是指)是啊,所有的鸟都飞走了,敬亭山静悄悄了。你呢?(“独去闲”是指),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丝鸟鸣;辽阔的上空不见一朵白云这是一座怎样的敬亭山?(我和你的感觉一样)(是啊,好一座寂静清幽的敬亭山!) 3、读读这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久久地坐着,久久地看着,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谁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4、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在李白的眼里,还有云么?还有鸟么?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句话是说 是啊,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看来看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独坐敬亭山 优秀5篇 优秀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