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13篇_1.docx
《《论语》读书笔记13篇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读书笔记13篇_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语读书笔记13篇论语读书笔记 篇1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十二章,这一课中写出了学习要虚心好学,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高尚品德。 在这一课中,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讲了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教我们要有老狡猾实的学习态度,要时常复习学过的学问;教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在这一课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是:“温故而知新”“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两句话分别写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让我们知道如何改正自己学习的方式和方法,让我们知道学习的乐趣。 学习是可以让我们增长学问,让我们的学习变成玩耍,使自己在欢快中欢快玩耍,欢快学习。 对于时间飞速的消逝,让我们体会到了
2、惜时如金的人生感悟,勉励同学要确定加倍珍惜时间,让我们想到了一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写出了时间的消逝,同时告知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让时间从自己身边溜走。 学完这一课,让我感悟很深,道德修养每个人都有,但在学习上,每个人的学习方式、方法,要正确人熟识自己学习的方法,改正自己的方法,使自己不正确的学习方法。 读完这一课后,是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应当虚心好学、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要恳切守信,在自己的行为好学习上加以改正。 十二章多么让人受益啊,在这里让我们学会了学习,教会了我们做人,让我们使自己在学习上布满欢快,让我们改正了自己不正确的学习方式,使自己的学习成果更加理想了。 论语读书
3、笔记 篇2 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子,洒进宽敞的教室,暖暖的。沐浴着日光,我翻开了论语的第一张,开启了一场思想和心灵之旅。 再读论语,这一次,经受了更多的生活磨练后,我对书中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体会,也深深地被孔子及其弟子的才智和古代的礼仪道德所吸引。阅读着一句句布满才智的言语,我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感受最多的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行为吗?这个世界纷纷扰扰,简洁多变,谁也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谁也不是镜子里的另一个你,不会有人完全读懂你,欣赏你,甚至还会误会你,损害你,可我们为此而生气、郁闷,真的值得吗?在大千世界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没必要因大众而随
4、波逐流;也没有不要为别人的看法和评价而转变原本优秀的自己。人是为自己而活,不是为了别人,始终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就永久无法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够了,何必由于别人的不理解而生气、郁闷呢? 前几日消遣圈内一位著名演员、歌手乔任梁因抑郁症而自杀身亡,这深深地震撼了我,我久久不敢信任一颗陨星就这样坠落。从前的他阳光、帅气、有才华,是消遣圈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他是父母最大的高傲,可再优秀的他也被脆弱的心灵所战胜,他承受不住巨大的舆论,他痛恨别人看不到自己的努力,他难受别人对他不理解。最终,他选择提前离开这个压迫得他无法呼吸的世界,在痛惜这个年轻生命的同时,我们也应当为此深切地
5、思考:为何舆论会使一个年轻的生命走上绝路?这实在让人痛心。 世间布满了不解或误会,有时候,仅仅依靠人自身的意志做抵抗是不够的。由于“病毒”无孔不入所以经常性的给自己打“预防针”,并且应随着“病毒”的升级而更新换代,是自己变得更强,百毒不侵。 如今的我们风华正茂,处于人生中的花季,但也处于一个心灵脆弱的时期。我们会由于别人的不解而闷闷不乐,也会由于别人的误会而难受落泪。别人的不知都是正常的,毕竟我们无法看透别人的内心,我们要做的就是放平心态,努力做好自己,解释清楚,没必要为之生气,这样,别人的行为就与自己无关了。 这个世界是杂乱多变的,当我再次受到别人的不解或误会时,我想我不会再生气,而是放平心
6、态,提升自己,做最优秀的自己,然后笑着感叹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读书笔记 篇3 论语中有一话说是这样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这样一句话,在我的家里有一本逆流而上的鱼一本书它上面写的是一句:己所不欲,就施于人。的话。他是这样写的:我不宠爱的,你确定也不宠爱,所以我不会给你,他不情愿做我确定也不愿更多相关范文论语读后感300字论语中有一话说是这样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这样一句话,在我的家里有一本逆流而上的鱼一本书它上面写的是一句:己所不欲,就施于人。的话。他是这样写的:我不宠爱的,你确定也不宠爱,所以我不会给你,他不情愿做我确定也不情愿做,所以你不会牵强我去做这件事情。
7、对呀!我不宠爱的东西你怎么会宠爱呢?我不宠爱青菜你确定也不宠爱!我不宠爱流行歌曲,那你也确定不宠爱?我不能克服一种困难那你确定也不行?我知他说的不愿定都对,但是最让我感到了不起的是,那个写书人的士气!是那种敢于面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士气!我家的那本书,虽然比起论语来差的很多,但我学会了很多他的东西,那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 人生在世,总有许多不平。有一首歌其中有这么一句歌词,以前只不过哼哼而已。暑假在家,仔细阅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虽然不是大彻大悟,但是心灵也有所触动。 论语曾经是我在念中师的时候阅读过的一本书,它是一本记录了2500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当时,
8、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得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却曾想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今日,竟然有一位女学者用自己的眼光,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来阅读和理解,这的确是特殊吸引人的一点。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但是,一度人们更情愿称他为孔夫子,代表了迂腐和固执。可是现在,于丹老师将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理解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把这样一本难以理解的古代典籍,结合现代的实例,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从中也更能悟出道理。 于丹老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实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实、温和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
9、没有温度,只有颜色。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欢快生活。主要叙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运用很多故事告知了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我分几个方面来理解: 论语说的是人,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暂,孔老夫子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不断地教育我们,怎样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总体概括为:精神富足、心理健康、乐观生活、和他人和谐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君子是孔子人学的理想人格,是士子们道德修养所努力的方向,它对社会大多数人而言,带有悬格的性质。一个人,一个生活于平均化的日常生活状态中的一
10、般人,应当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是孔子为人之道的主要内涵。如前所述,孔子的仁爱是一种开放于具体的人际关系当中的差等之爱,而在传统的人际关系当中,最重要的关系主要有夫妇、父子、长幼、伴侣和君臣等五个方面。在今日我看来我们老师教育同学上要急躁,把同学当作伴侣来对待,我们经常是这样说,也这样想。但事实上,我们许多时候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老师会在课堂上生气发火,这是我们还没有学会急躁的佐证。老师在课堂上失去理智,感情冲动,除了损害了孩子的感情以外,别无他用;老师的喋喋不休,除了让孩子耳根的茧子更厚以外,没有其他功能,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呢?我想无非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好好成长,如此而
11、已。 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呢?回答是确定的。我们可不行以这样尝试一下?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原谅他,提示他,毕竟学习是孩子的事,他没做好,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关怀;当课堂秩序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我们应当考虑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呀?准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把孩子们吸引过来;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原谅他,帮他找出没有完成作业的缘由,关怀他下次完成作业,使孩子体验准时完成作业的成功感;当孩子犯了错误,急躁一点,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去跟孩子谈,帮他熟识自己的错误,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论语读书笔记 篇4 论语一部布满深刻哲理的著作,但又是那么贴近我们的
12、生活。每周五我们的语文老师都会开展一节阅读课,特地讲解并诵读论语,一则一则急躁地教我们,告知我们背后的故事。渐渐的,我们的语文老师和我印象中的孔子形象重合,老师和孔子一样因材施教,不由于某某学习不好就对他态度不好,一视同仁。由于老师我第一次走进论语,论语从而成了我现在最爱读的一本书。孔子的儒家思想始终连续到今日,“仁和礼”的思想已经深化到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中。早在孔子之前,就有人提出“仁”的看法,但都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广博而深刻的内涵。论语赐予了“仁”新的内涵,但在书中,孔子给“仁”下来太多丰富而又模糊的意义,所以试图用一两则语录来诠释“仁”是不行能的,而是要纵观全书,才能对“仁”有些许皮毛
13、的领悟。 老师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有一次监考,我坐在其次排,她没带表,于是问第一排一个同学:“同学,请问现在几点了?”同学漫不经心地回答之后,她照旧说:“好的,感谢。”感觉老师对论语很感爱好。我们经常能观看她在早读课上和我们一起大声诵读论语,她对论语理解很透彻,总能结合实际生活解析,让我们感觉两千多年前孔子所说的话照旧那么和气可亲、那么明晰深刻,赐予我们很多启发。 老师每上一则就要求背诵,这段时间通过对论语的背诵,使我对孔子各个方面有了深化的理解。孔子作为宏大的教育家,实行“有教无类”,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他教育同学从不分贫富,只要拿十条干肉作学费,他没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
14、贵族的权利,他开创了私人教育的先河。从这一点来看,他不愧为是个宏大的教育家。他对学习和思考的论述特殊精辟,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糊涂;只思考不学习,便会怀疑不解。说明“学”与“思”结合才是学习的正确途径。 我最宠爱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这句话所要表达中的一样,可我们现在的社会,却连这一句话都做不到,工作中很多人不懂装懂导致了多少失误甚至惨剧。 读完论语让我豁然开朗,有如明媚的阳光照进橱窗,驱散了我内心的阴霾。我们要把这些道理牢记在心,时刻做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仁”是一种品德,首先是内在,是以感知而得到的,它是有实践性的,能
15、在现实生活中体现,我们能随时随地的行善,又何乐而不为? 论语读书笔记 篇5 世界上的真理永久是最朴实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就好像春天永久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知大家的东西永久是最简洁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同学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同学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 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规律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一种教育。 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力气,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
16、是一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确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 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一种庄重、理性和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一种审美理想的化身。 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分散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气。只有当天地之气分散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一种力气,我们假如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气,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特殊平和,而他的内心却特别庄重。由于其中有一种力气信念的力气。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信念的人。 宋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
17、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仰慕。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同学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四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实的、温和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 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一个字就是“仁”。 孔子的同学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洁。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欢快
18、生活。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线下学习成长! 论语读书笔记 篇6 论语别裁一书是由南怀瑾先生的讲课记录整理所得,南先生作为一代国学大师,他对论语的理解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虽有别于正宗儒者,但论语年月久远且内涵丰富,谁又能断言自己的理解就确定正确呢。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条理清晰,道理明白,特别易于消化。且南先生有扎实的国学功底,几十年间又孜孜不倦,博闻强记,从不惮学科门槛,追究学问务必求真求知,更本着做学问的精神,尽心思索,并不从善如流。因而读南先生的书竟使我有些庆幸之前不曾在这些学问上下过功夫,因而未曾被各类谬误迷惑太深。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19、,不亦君子乎?” 每每看到这话,就回想起幼时,在课堂上跟着老师一丝不苟认真地读孔圣人经典的情景。我是谨慎而听话的,大部分同学也如是,于是老师翻译,我们记录,课堂一片祥和。考试时解释“子曰”,大家也是千篇一律的答案。 读了南怀瑾老师的论语别裁开篇的“学而”前几页,才发觉这三句耳熟能详,曾经不以为然的“子曰”,其实我从前压根就没有理解过其真正含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做学问,要随时随地有思想,随时随地有见习,随时随地有体验,随时随地能够反省,就是学问。开头做反省时并不简洁,慢慢的有了一些进步,便会有会心的爱好,就会“不亦说乎”而兴奋了。做学问是件清苦的事,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了解,但是孔子说只
20、要有学问,自然有知己。因此他接着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孤独凄凉的时候,有一个知己来了,那是特殊兴奋的事情。而这个“有朋自远方来”的“远”字,是形容知己之难得。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愠”,不怨天尤人。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句话记录的是孔子教育门人做学问的道理,同时也是孔子对当时社会弊病的教育。孔子教育同学做学问的目的是希望弟子们能学会领导一个有一千辆马车的地区,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做到做事尽心尽力,对百姓实行适当的经济政策,同时也要学会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做学问,是要
21、从人生的阅历当中去体会的,并不是死读书。一个人文章写得好坏,学问渊博与否与他是否有学问无关,做学问的道理是要在做人做事的积累当中慢慢感悟的。这才应当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会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伴侣交而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南先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与宋代儒家学者有着较大的出入。关键的分歧点在对“色”字的熟识上,宋儒们认为“色”即女色,“贤贤易色”就是指看到有道德的人立即就抛弃女色。这在南先生看来是对孔子的.误会,孔子在礼记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圣人对“饮食”和“男女”大欲是持认可态度的,因此这里的“色”绝不是指“女色
22、”这么简洁,而是指态度、形色,因此“贤贤易色”的意思应当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看到他肃然起敬,态度自然也随之而转变。 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学的经典,儒家思想的精粹,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受了无上的荣耀。从建国到现在,六十年过去了,近年来,“国学热”渐渐兴起,曾经抛下的经典,今朝又重捡起。人们开头重新解读祖先的遗产,圣哲的才智,国学大家们慢慢走入了我们的视线。我敬重每一位内心纯良的学者大师,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亦步亦趋追随高人的脚步。今日是这个声音,我们顶礼膜拜,明天有人出来反对,我们又趋之若鹜,唯其马首是瞻。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真正的学问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去熟识。作为大政治家、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读书笔记 13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