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读后感【优秀4篇】.docx
《《经典常谈》读后感【优秀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常谈》读后感【优秀4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典常谈读后感【优秀4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虎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4篇经典常谈读后感,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经典常谈读后感 篇一 经典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用文字保存下来的历史文化的遗产,它对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不能脱离对于本民族经典的学习。朱自清先生认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这段话表明了他对经典训练重要性的深刻见解,也正是这个基于原因,他编著了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这本书
2、写于1942年,朱自清先生用浅明而切实的文字,于十三篇文章中,要言不烦地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因此,七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 为启发人们对经典的兴趣,朱自清给想“漫游”经典的读者当向导,以亲切自然的随笔风格描述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等十三部经典的典故源流、“胜景佳境”,深入浅出、富于生趣。书中所作的是对影响我国传统文化至深至广的文化典籍的介绍,这些被列为经典的作品,千百年来,在继承和传播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自身的学术体系。朱自清介绍,以经典本身为主,以书为主,没有把“经
3、学”“史学”“诸子学”等作为全书叙述的纲领,这位读者揭示了一条简明的路。 经典常谈读后感 篇二 近来“国学”之风弥漫,传统文化的思潮也不断在社会上涌动,因在图书馆工作,看书、报、刊到是非常的便利,而且馆藏不能说是本本优秀,至少垃圾书刊肯定是凤毛麟角(即使有个把,也是采访馆员偶尔看花了眼不慎溜进来的,系统错误也是正常,大家应该都能理解,哈哈),所以看了不少国学、传统文化方面的书,不过原典倒是没有看,都是看的解释本,或是现代学人对国学、传统文化经典的解析,看后一方面觉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哲思敏锐、智慧超群,值得继续深入学习;另一方面又深感自己底蕴不够,全然没有阅读原典的勇气,后续如何深入也没有明确
4、的方向。恰巧在编辑“馆员推荐阅读书目”时发现了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一书,立刻捧来一读,读后感用一句诗来形容煞是妥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对我这样一个正处在传统文化典籍初学阶段的人来说,绝对起到了醍醐灌顶的指导作用。 先生在书中主要是对说文解字、周易、尚书等十三篇经典的渊源、流变做了详细说明,同时文中也自然提及了很多古文化常识。如在第一篇说文解字中,除对这一文字学的古典的内容、体例、作用做了说明,还对其渊源从仓颉造字的传说、到最早的字书史籀篇、再到秦始皇官定的字书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都做了详细介绍,同时还介绍很多文字学的常识,包括:造字和用字的条例、文字学发展的逻辑顺序、书体
5、演变的历史等内容。短短7页内容,使读者对不但了解了这一经典的概貌,还掌握了很多文字学的常识,也大大的激发了我阅读说文解字和了解中国书法的兴趣。在第二篇周易中提到其流变很有意思,文中讲:周易原只是当时一部切用的筮书,现在变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主要是战国末期,在阴阳家和道家的学说的影响下,儒家给周易的卦、爻辞做了种种新的解释。而这些新解释并非在忠实的、确切的解释卦、爻辞,只是借着卦、爻辞发挥他们的哲学。因此先生在文末做了结案陈词:“儒家的周易是哲学化了的;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类似的现象在第四篇诗经中也提到,即“诗言志”,因为孔子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所以后来
6、的儒生也都遵着孔子的路子,还来更演变出来了以史证诗的思想,又为诗增加了教化的作用。其后各篇也多遵循这样的阐述逻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先生书中的十三篇文章总计仅用了114页的篇幅,但是对于每个经典的介绍却是详略有致、内涵丰富,而且语言风趣、平实。难怪钱伯城先生在本书的导读中提到,该书同时适合三个层次的读者阅读,即:初学者、有一定文史知识基础的读者和已经学有所成的读者。而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此书大大缓解了我对研读国学经典的畏难情绪,而且对于现今乱麻般的诸多“经典解读”也具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先生此书的确是为广大初学传统文化经典的读者揭开了“经典”的面纱,使大家能够看清经典真正的“样貌”,为大家在
7、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扫除了很多心理上、方法上的障碍。 经典常谈读后感 篇三 朱自清先生曾在论大学国文选目一文中说:大学国文不但是一种语文训练,而且是一种文化训练。.。.。.文从字顺是语文训练的事,辞明理达便是文化训练的事。.。.。.所谓文化训练就是使学生对于物,对于我,对于今,对于古,更能明达。” 他认为应该把语文教育的目的确立在使学生了解本国固有文化并且提高学生欣赏文学的能力上,重视语文教育的思想性。认为语文教育既是语文训练,同时更是文化训练。这些表述虽然针对当时的大学教育而发,显然对当今语文教育业有着相似的启发意义。 而作为语文老师,我意识到,对于传统文化,我积淀太少。利用暑假时间,我
8、读完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用先生的话说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必须得惭愧地承认,即使本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对书中提到的有些经典书籍我也未曾认真读过。 读过先生的经典常谈,觉得似乎经典不是想象的那么枯燥无趣,只是我还没找到法门,没有真正走到经典的大路上去。当然,我也谨记先生教海: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茎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读了本书,我发现我关于部分经典的一些文学常识的认识是不准确的。比如,先生在介绍说文解字时提到的关于仓颜造字说的一些看法,之前我一直也知道凭仓颇一人之力,创造出整
9、个汉字体系是不可能的,那是神话传说,但我并没有探究这个传说的成因和其中深意,先生的解释让我觉得醒灌顶:抬出一个造字的圣人,实在是统一文字的预备工夫。” 原来对待传说,我们不光应该知道其然,更可以探究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自己发现读书的乐趣。他还指出,史箍是书记必读的意思,只是书名,不是人名,正好指出了我的错误认识。 经典常谈读后感 篇四 学校国文教室的黑板上常常写着如下一类的粉笔字:“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米传,穀梁传,左传。“学生看了,就抄在笔记薄本。 学期考试与入学考试,国文科常常出如下一类的测验题目:“史记何人所作资治通鉴何人所作?”“什么叫四书?什么叫四史?”“司马相如何代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典常谈 优秀4篇 经典 读后感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