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10篇).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10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10篇)三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教案 篇一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设计特色: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信息资料: 1、课文中
2、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
3、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
4、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
5、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你能
6、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
7、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恰”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其他情况? 二,学习古诗 1理解词语 把你自学的内容讲给大家听。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江畔
8、:江边。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蹊:小路。压枝低:把花枝压弯了腰。留连:舍不得离开。自在:自由自在。) 2理解诗句 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按照顺序) 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教师引导) 3感情朗读 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花,蝴蝶,黄莺) 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朗读这两句诗?(读,评)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感受春天的欣欣向荣。 4理解意境 三,拓展 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条小路,小路两旁繁花似锦,蝴蝶在飞舞,黄莺在歌唱,望着这一美景,我们真想把他画下来。(画画,展示) 四,课后作业 积累描写春景的古诗
9、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
10、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
11、教版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查词典的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养成习惯。 2、引导学生揣摩间架结构,努力把字写美观。 3、积累成语,了解这些成语集中体现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理解、欣赏、背诵滁州西涧。 4、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礼貌地约请别人。 5、学习“竖弯”、“竖弯钩”的写法。 教学内容 分析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第(一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处处留心。 1、请学生分角色读一读师生的对话。 2、谁来说说如何查词典? 3、请学生查“神秘”,并确定在文中的解释。 4、
12、查词典比赛:流线型、大腹便便、绅士。 二、写好钢笔字。 1、引导学生观察“章”、“罩”、“举”的间架结构。(上下结构)找出字的关键笔画悬针竖。 2、引导学生读“我的提醒”。 3、指导学生书写。 三、读背成语。 1、请同学们借助词典或成语词典读准字音、理解成语的意思。 2、谁能读准这8个成语。 3、交流已经读懂的成语的意思。 精妙绝伦:精细美妙,无与伦比。 炉火纯青:比喻品德修养、学问、技术或处事手段达到精纯完美的境地。 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像活的一样。 浑然天成:形容才德、文章等完美自然。 鬼哭神惊:杜甫称颂李白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找出8个成语的规律。(反映李白诗歌的艺术
13、成就。) 5、诵读、背诵。 四、读背滁州西涧 1、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 3、提出古诗中的不懂的字词,学生教师互助解疑。 滁州:现安徽省的滁县。 西涧:在滁县城西。 独怜:偏爱。 4、谁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鹂动听的鸣声,他却似乎不以为然。傍晚,因为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外渡口没有行人,惟有一只小船横泊在河里。 5、你觉得古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幽静) 6、指导学生朗读。 7、指名读、齐读。 8、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约请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创设情景,强化练习。 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
14、常常需要约请别人一起参与活动。那么,怎么去约请,约请是应注意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约请。 2、请同学们把这次约请的要求读一遍。 3、指导看图:顾老师正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4、如果你是三(1)中队的中队长,你会怎样去约请呢?请同桌先讨论,再分角色演练一下。 5、指名两位学生表演。(师生共同评议,明确训练要求) 6、我们约请别人时除了说话有礼貌,还应注意说清楚约请的原因,约请的内容和要求要讲具体。 7、现在请同桌之间再按要求表演一下。 8、指名学生表演。 9、同学们明天就是星期天了,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你不想约你的好朋友出去游玩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
15、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4、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对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多媒体,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类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
16、1、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无法解决,一会儿我们边讲边提(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出示生字 n di in xng 5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家”做为掌握某种专门活动的人的意义 过程方法 1、通过学习课文,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正侧面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朗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培养个性化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虚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
17、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揭题,板书课题 2、质疑:大作家是谁?小老师呢?为什么要拜小老师呢?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读字词,分节读课文,提出不解的词讨论。 3、能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吗?板书人物名称 三、整体把握课文 1、读课文,找出转换情节的两个关键词:临别时 事后 (加上“有一次”) 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分部分请同学读课文,说说各部分写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作业:抄写生字词;读熟课文;找找关于萧伯纳的资料 板书设计: 10 大作家的小老师 萧伯纳 娜塔莎 有一次
18、 临别时 事 后 第二课时 一、题目切入(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请你读一下课题(指名学生读题)。 作家就是作家,为何要加一个大字呢?说明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大作家”?(鲁迅、冰心、高尔基等) 出示:课文第一句话 谁能读好这句话。 2、你们叫过自己的老师为小老师吗?为什么加个“小”字呢? 出示:露珠小露珠 鬼小鬼 可爱小可爱 发现什么没有? “小”给你怎样的感觉?(更讨人喜欢。形象更可爱。) 3、娜塔莎讨人喜欢吗?请大家轻声读第一节,划出描写娜塔莎的可爱之处。 谁来读你画的句子?生读 出示:小姑娘的图。 是她吗?可爱吗?谁来把她读得再可爱一些? 4、一起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19、生齐读) 二、学习重点段落,走近萧伯纳 1、我记得上节课,我们还留了一个问题? 出示:大作家为什么要拜小老师呢?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你们一起浏览全文,看看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2、哪位同学先汇报一下自读收获。 3、一个小姑娘怎么会使萧伯纳明白道理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他们临别时的对话。 出示:第二节第一次对话内容。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 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所以你们认为萧伯纳是个怎样的人? (生自由说) 4、出示:有一天,萧伯纳接到一位小姑娘寄给他的信,信中说:“您是一位使我最折服的作家,为了表达我对您的敬仰,我打算用您的名字来命名我的小狮子狗。它是我过生日时候亲戚们送给我的。不知尊意如
20、何?”萧伯纳回信说:“亲爱的孩子,读了你的信,颇觉风趣盎然,我赞同你的打算。但是,最主要的一点,你务必和小狮子狗商量一番!” 这是个怎样的萧伯纳?(幽默) 出示: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这又是怎样的萧伯纳呢?(有童心) 5、现在你还认萧伯纳是在自夸,炫耀自己吗? 出示:他想原来他只是想用自己的显赫的身份给小姑娘和她的妈妈一个惊喜。目的是善的,但方式却有自夸之嫌,大家请看图 出示图片 注意动作,同学们,站起来模仿一下好吗,站起来,把自己当在萧伯纳,一起读一下第二节。 三、走近小姑娘 1、可是,小姑娘有没有像萧伯纳想像的哪样惊喜万分呢?那个词可知萧伯纳的确是没有想到。(生找出“出乎预料”) 他“预
21、料”的是什么?小姑娘也许会?(可以设计一个说话练习)结果呢?(生答)这就叫“出乎预料”。还有一个字也说明了这个意思,什么字?(竟) 出示:请你和图片 你觉得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 结合自己的理解读一下这句话。 口吻相同,语气也相同吗?请两位同学分角色地读一下这两个人的话语,注意,一定要把握人物的特点。生读、女生与男生(评价) 2、出示:第四节 什么叫“为之一震”? 他被什么震惊、震撼了? 他意识到了什么? 谁来读一下这句话! 四、思考 是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事后,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出示:第五节 1、谁来读一下这段内容。说了几句话?第一句:关键词是什么?第二句:关键词是什么? 板书:不能自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教案 精选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