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3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3篇七年级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重点和难点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课时1课时
2、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三个方面讲解: 1、农业成就: 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2、丝织业:汉朝丝织品已使用提花机。 3、冶铁: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对于这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 三、经济措施: 1、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
3、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关于两汉商业的繁荣情况,可将重点放在介绍长安、洛阳的繁盛,包括城市的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可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进行讲解。 四、讲完全课,教师可对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制作图表展示。对两汉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对于程度较好班级,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对于程度较差的班级,教师应提示、启发,引导其回答,最后进行小结。 五、作业:课后习题 附:板书设计 一、农业成就: 1、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 2、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二、丝织业:汉朝使用提花机。 三、冶铁:杜诗发明水排,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四、经济措施
4、: 1、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铸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七年级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2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要求 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
5、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课时1课时 课型活动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活动:成语故事表演 【找一找】 1.从课文或参考书中找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列出目录。 2.选出你们最喜欢的一则成语故事。 【演一演】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 (1)写故事稿。 (2)饰演故事中A、B、C角。 (3)尽量想办法准备一些辅助性的道具(注意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服装等,请参考课文插图)。 2.各小组代表在全班擂台赛上演讲各自准备的成语故事。 【议一议】 1.谈谈你参与活动的感想。 2.从你饰演的人物的立场、角
6、度谈谈对所演讲的历史故事的看法。 3.这则故事变为成语,流传至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评一评】各组最精彩的地方有哪些?(以鼓励为主,让所有的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七年级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在我国历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重点和难点 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7、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3)昭君出塞: 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4)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三、小结: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3)公元前1世纪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 4)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5)东汉明帝时,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四、作业:举例说明两汉与匈奴的关系。 附:板书设计 一、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 三、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四、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五、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