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第三章第一部分.pptx
《中国建筑史第三章第一部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第三章第一部分.ppt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页,共51页。在建筑方面(fngmin),明清到达了中国传统建筑最后一个高峰,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官式建筑由于斗拱比例缩小,出檐深度减少,柱比例细长,生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梁坊比例沉重,屋顶柔和的线条消失,因而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风格,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性增强。第二页,共51页。在明朝,中央集权发展到极点,宰相被废除,皇帝成为官僚之长。特务政治也发展到极至(j zh),东西厂、锦衣卫等特务组织十分发达。封建统治者大力提倡儒学,但此时的儒学早没有了先秦时的朝气,其消极因素越来越显现出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与生产技术的提高,国内外市场的扩大,资本主义在中国萌出了芽。第
2、三页,共51页。明末对农民严酷的剥削引起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清朝统治者南下夺取了革命的果实(gush),延续明之君主独裁。他们歧视汉人,对汉族实行民族同化政策,但怀柔与高压并行,鼓励醉心利碌的奴才思想,且大兴文字狱,使学术发展受到阻碍。在经历了短暂的“康乾盛世”后,国势陡转,八旗子弟的弓箭长矛终敌不过洋人的坚船利炮,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被迫终结,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第四页,共51页。明清时期,官式建筑已完全定型化、标准化,在清朝政府颁布了工部工程作法则例,另有营造法式、园冶。由于制砖技术的提高,此时期用砖建的房屋猛然增多,且城墙基本都以砖包砌,大式建筑也出现了砖建的“无梁殿”。的
3、由于各地区建筑的发展,使区域特色(ts)开始明显。在园林艺术方面,清代的园林有较高的成就。第五页,共51页。明清时期,城市数量迅速(xn s)增加,都市结构也趋复杂,全国各地均出现了因各种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军事据点、交通枢纽,而兴起的各类市镇,如景德镇、扬州、威海卫、厦门等。此时大小城市均有建砖城、护城河,级别分类省城、府城、州城、县城,皆各有规则。第六页,共51页。位于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北侧,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两代24位皇帝在此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地方。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紫微垣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4、故宫是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jiolu)。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第七页,共51页。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guhu)严整,极为壮观。第八页,共51页。第九页,共51页。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fn r si n)、英国白金
5、汉宫、美国白宫和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第十页,共51页。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jin zh min j)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间房,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第十一页,共51页。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
6、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yu yn)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第十二页,共51页。故宫建筑取坐北朝南的方向,施工前,立华表以确定(qudng)方位。表是直立的标竿,取长短相等的两表,观测早晚其日影长度相等的两点,将其连成一线,即为正东正西方向。一般建筑立木为表,工匠即依照所指方向开沟奠基。天安门之前,立雕饰石柱为华表,指示整座紫禁城的建筑方向,并与主体建筑风格协调,成为一种装饰。第十三页,共51页。1、平面布局以大殿(太和殿)为主体,取左右对称的法式排列诸殿堂、楼阁、台榭、廊庑、亭轩、门阙等建筑(jinzh)。2、殿堂建筑(jinzh)以木
7、构架支撑,都柱底下有石柱础,砖修墙体北、西、东三面维护,坐北朝南,上盖金黄色琉璃瓦屋顶。3、屋顶正脊两端的正脊吻及垂脊吻上有大型陶质兽头装饰,戗脊上饰有若干陶质蹲兽,歇山式屋顶(中和殿)有宝顶。第十四页,共51页。也叫大吻,即殿宇顶上正脊(zhn j)两端的吻兽,一般是龙头形,张大口衔住脊端,故又称吞脊兽。目前我国最大的吞脊兽,在故宫太和殿的殿顶上。第十五页,共51页。殿宇顶上除正脊外,还有垂脊。垂脊上的吻兽名称(mngchng)较多,除叫垂脊吻外,还叫屋脊走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等。第十六页,共51页。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有鳞有须有爪,能兴云作雨,在封建社会被看作是皇帝的象征。凤:
8、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凤。是封建时代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狮:古代人们认为它是兽中之王,是威武的象征。天马:意为神马。汉朝时,对来自西域良马的统称(tngchng)。海马:亦叫落龙子,海龙科动物,可入中药。天马和海马象征着皇家的威德可通天入海。第十七页,共51页。狻猊:古代传说中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押鱼:海中异兽,亦可兴云作雨。獬豸(xi zh):传说中能辨别是非曲直的一种独角猛兽。是皇帝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斗牛:亦叫蚪牛,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即虬、螭之类。虬有独角,螭无角。行什: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是压尾兽。第十八页,共51页。第十九页
9、,共51页。4、宫殿装饰色彩,屋顶多用金黄色,立柱门窗墙垣等处多用赤红色装饰,檐枋多施青蓝碧绿等色,衬以石雕(shdio)栏板及石阶之白玉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第二十页,共51页。故宫的建筑(jinzh)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jinzh)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jinzh)。第二十一页,共51页。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建筑 第三 第一 部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