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国际贸易第三章.pptx
《3国际贸易第三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国际贸易第三章.ppt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国际分工本章系统地分析了国际分工产生的基础,介绍了国际分工的新发展、制约国际分工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各种国际分工理论。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知道制约国际分工发展的各种因素,掌握国际分工学说的主要内容。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当代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发展条件国际分工理论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一、国际分工的概念与作用(一)概念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其表现形式是各国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二)作用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2国际分工促进国内分工的发展3国际分工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4国际
2、分工影响国际贸易格局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二、国际分工的概念与作用(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机器工业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英国成为国际分工的中心世界市场上出现大宗商品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9世纪中叶到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国际分工的中心国家扩大发达国家间出现部门分工亚、非、拉美垂直型分工加深生产和消费变成世界性的活动当代国际分工一、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和政治发生了重大变化。1.发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了电子、信息、服务、宇航、生物工程等新型产业,产业分工日益细化。2.发达国
3、家通过“工厂外迁”等方式,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使国际资本流动加速,跨国公司兴起,形成全球性的生产和流通体系。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殖民地体系瓦解,殖民地和落后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开始发展民族经济,需要国外的资本和技术。4.20世纪90年代以后,“冷战”结束,世界各国重视经济的发展和合作。5.市场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体制的主流,为各国市场的相互融合和分工提供了基础。6.世界贸易体制建立与加强。二、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一)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1.世界性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2.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3.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接受4.国际分工的参与度扩大(二)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1.垂直型国际分工(ve
4、rtical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分工。2.水平型国际分工(horizontal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3.混合型国际分工(mixed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是指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三)国际分工格局的主导与层次化1.发达国家处于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2.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层次化国际分工的发展条件一、自然条件(
5、一)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二)自然条件的制约作用在下降二、社会生产力(一)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二)决定国际分工的地位(三)影响国际分工的参与度(四)提高国际分工的层次三、人口与市场(一)人口分布(二)生产规模(三)市场发育度与规模四、交通与通信业五、资本流动六、国际生产关系七、经济体制与政策国际分工理论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又名国富论。10一、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年),英国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他处在英国从手工制造业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过
6、渡时期,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ofNations)(中译本为国富论)中,提出了国际分工理论。11分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分工能够促进全社会的普遍富裕分工产生的原因限制分工发展的因素国家之间如何分工12这种以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理论,被称为“地域分工理论”或“绝对成本学说”或者“绝对优势学说”。每单位酒所需劳动每单位毛呢所需劳动英国120100葡萄牙8012013酒毛呢英国2.2单位葡萄牙2.5单位问题:如果一个国家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上都不拥有绝对优势,是否能够参与国际分工和
7、国际贸易?14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1516 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年),英国人,是英国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也是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在该书中提出了按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的理论。171、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 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产生与“谷物法”。2、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
8、产相对优势最大的那种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劣势最小的那种产品,然后参与国际贸易,双方均可以获得利益。3、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18贸易模式为:优势国家出口优势较大的产品,进口优势较小的产品。劣势国家出口劣势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较大的商品。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原则是“两优取其最优,两劣取其次劣”。每单位酒所需劳动每单位毛呢所需劳动英国120100葡萄牙809019酒毛呢英国2.2葡萄牙2.125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马克思(1818-1883年),德国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在资本论等著述中,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作了考察与研究,提出从社会生产方式演变中分析国际
9、分工产生和发展的现象,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二重性。1.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基础2.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形成的条件3.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作用、格局和形式4.对已有分工理论的评析布哈林的国际分工理论布哈林于1915年撰写,1917年出版的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中,对国际分工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一)国际分工的含义(二)国际分工的形成前提1.自然前提2.社会前提(三)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形成(四)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意义与问题俄林的国际分工理论俄林 (Betil Gotthard Ohlin,1899-1979)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1933)1977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22俄林的国际分工理论l(一)生产要
10、素禀赋分工说的形成背景l(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精要l1.贸易的直接原因根基于商品的价格差异l2.货物价格的差别来源于国家间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l3.生产要素的比例决定具体产业的设立l4.按要素丰缺和比例进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分工l(三)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贡献与不足当代国际分工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深入以及国际分工的纵深发展,国际分工学说继续演进。(一)“里昂惕夫之谜”对俄林要素禀赋理论的挑战 (二)产业内分工说 (三)小岛清的国际分工理论 (四)劳尔普雷维什的国际分工理论 (五)迈克尔波特对传统国际分工理论的批评 (六)全球价值链与国际分工(一)“里昂惕夫之谜”对俄林要素禀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贸易 第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