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docx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乘法分配律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 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 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
2、。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使计算简便。 师:同意吗?(同意。)接下来我们做几道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其他同学快速判断。(生口算。) 设计意图:这样开门见山的导入,不但可以巩固旧知,为新课作铺垫,而且当学生快速口算到新课题时,会出现一种戛然而止的效果,出现问题情境,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二、探究发现 1、猜想。 师:同学们算得很快,看看下道题你们能不能很快算出来。(出示:(10+4)25。) 师:这道题算得怎么不如刚才的快啊? 生:它和前面的题目不一样。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它与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的题都是乘号,这道题既有乘号还有加号。 生:前面
3、的算式都是3个数相乘,这个算式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师:这道题含有不同运算符号了,有能口算出来的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10+4)25=1025+425。 师:为什么这样算哪? 生:我是根据乘法分配律算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 生:我是从书上知道的,我知道它的字母公式(a+b)c=ac+bc。 师:你自学能力很强,但对乘法分配律的内涵还不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乘法分配律好吗?(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2、验证。 师:同学们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如果可以这样计算的话,那可简便多了。到底能不能这样计算,我们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分别算出这两个算式
4、的结果,看看是否相同。(生活动计算。)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说明这两个算式关系是什么?(相等。) 小结:通过验证,这道题确实可以这样算,那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的算式都可以这样计算呢?通过这一个例子能下结论吗?(不能。)那怎么办?(再举几个例子。)好,下面请每个同学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 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写到这里,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有没有举出例子不能这样计算的?(没有。)一个例子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全班同学举了这么多例子,还有没写的用省略号表示。我们都得到了
5、同样的结论。下面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几组等式,看看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3、结论。 生: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知道吗?这就是乘法的第三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分配律的意义。) 师:如果老师用a、b、c表示两个加数和乘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a+b)c=ac+bc 师:回到第一题,看来利用乘法分配律,确实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接下来,我们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几道题。 设计意图:在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猜想验证结论。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
6、础。 三、练习应用 (生练习应用定律。) 师: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既可以从左边算式得到右边算式,又可以从右边算式得到左边算式。但遇到实际计算时,要因题而异。 四、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看到乘法分配律,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呢?(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除都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 反思: 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正确地进行表述。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较好地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主动探究,实
7、现亲身经历和体验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学习文本批判、质疑和重新发现的过程,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实现和发展过程。本节的教学中,我从口算导入新课,引出(10+4)25这样一个特殊的算式。接下来,让学生猜想它的简算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再让学生举例验证方法的普遍性,最后由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整个过程中,我不是把规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感悟发现,使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猜想验证结论联想。为学生的可
8、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多向互动,注重合作与交流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本课教学中立足通过师生多向互动,特别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与补充,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主动建构。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建构过程,正是学生个人的方法化为共同的学习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生命活力得到发展的过程。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迎春来”。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方案 篇二 设计说明 教材中本单元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且结合学生熟悉的问
9、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便于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引出运算定律。因此,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本教学设计注重体现以下三点: 1游戏激趣,设置悬念。 在游戏中学习,体现了玩中学,做中学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到玩中有乐,乐中有疑。上课伊始,通过游戏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计算比赛,通过对比赛结果的质疑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 2观察、比较,举例验证猜想。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我把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运用多种计算方法去感知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
10、进行验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家发现规律的过程,从而积累丰富的探究数学知识的经验。 3多角度练习,强化认识和理解。 小学数学练习题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形成,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等都离不开练习题。因此,在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上,我力求有针对性、有梯度地设题,同时也注重知识的延伸。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游戏激趣 1比赛热身。 师:同学们,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在学习新内容前,我们先进行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 师:请看大屏幕,左边的两组同学计算大屏幕上第(1)小题,右边的两组同学计算大屏幕上第(2)小题,看哪边的同学计算
11、得又对又快。 (1)937963 (2)9(3763) 2评出胜负。 师: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汇报计算过程。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可以看出右边的同学做得比较快,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吗? 预设 生:虽然这两道题的算式和运算顺序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可以用等号连接这两道算式,即9379639(3763)。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尤其是_,我们就先将他的这个发现命名为_猜想。 设计意图:借助数学热身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简算方法,猜测其中可能存在的数学规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习新知做好了情感铺垫。 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课件出示例7。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
12、次植树活动? (1)需要知道哪些条件?请在情境图里找一找。(出示情境图) (2)把相关信息组织起来编成一道实际问题,并口述出来。(我校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3)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板书。 引导各小组汇报解题方法,并说明这样解题的理由。 解法一(42)25 625 150(名) (42是求每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再乘25就求出了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解法二425225 10050 150(名) (425是求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负责挖坑、种树,225是求25个小组一共有多
13、少名同学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2观察算式,探究发现。(见课堂活动卡) (1)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吴正宪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6页例题3乘法分配律 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乘法运算定律的最后一个内容,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感性认识远远不够,且定律的叙述又比较繁琐。教材是按照提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植树”问题、列式解答、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从例题3的知识点看主要是乘法分配律及用字母表示的
14、2种情况,但从做一做中体现出了把乘法分配律从右往左运用的情况。通过课堂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发现归纳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能进行一些简算。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但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概况、归纳能力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乘法分配律又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求更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归纳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能进
15、行一些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究精神,同学间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发现与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 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干旱图片,使生感受到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课件出示问题(一):一号井5吨/小时、二号井10吨/小时,两口井一共出水多少吨?请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师相机板书),说出算理并计算,发现两种方法表示的意义和结果相同,得出可以用“=”连接两个算式。接着请同学感受用那种方法计算更快? 3、课件出示问题(二):共有25个小组,每组4人挖坑、种树;2人
16、抬水、浇树,一共有几名同学参加植树?请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师相机板书),说出算理,猜测结果,计算验证得出结果相同,同样可以用“=”连接两个算式。请同学感受用那种方法计算更快?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新知 1、引出课题。通过观察得出2个等式都是由3个数组合而成的,这样的等式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新知乘法分配律。 板书:乘法分配律 2、发现和归纳乘法分配律 (1)请同学们观察这2个等式,等号左边、右边是怎么算的?请生算一算,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好吗? (2)请同学自己任意用三个数试着组成这样的算式,验证是否都具有这样的规律呢? (3)生举例并展示,共同验证并读一读式子。
17、 (3)具有这样特征的式子能举得完吗?讨论是否存在不符合这样规律的式子? (4)同桌互相试着说一说规律,请生汇报,总结得出乘法分配律,请生打开书P36读一读。 3、用字母a、b、c表示这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怎么表示呢?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4人小组讨论,请生汇报,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并读一读。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观察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简洁的表示出来。下面同学们敢接受考验吗? 四、分层练习,逐级达标 1、填一填:习题卡第一题 巩固乘法分配律并使学生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能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了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呢?习题卡中的例题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呢?请生选择方法,说一说理由。
18、 2、看一看:习题卡第二题 3、应用:请生完成书P38第7题。使学生感受学习乘法分配律的用处是使计算简便。 五、回顾课程,进行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学习了新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5+10)24=524+1024 (a+b)c=ac+bc 25(4+2)=254+252 a(b+c)=ab+ac 习题卡 填一填 1、(32+25)4=32()+25() 2、(64+12)5=()5+()5 3、(7+6)8=7868 4、(43+25)2= 5、36+76=(+) 看一看 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9+28)56=19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秀6篇 乘法 分配律 教学 设计方案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