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优秀的教学反思.docx
《五年级数学优秀的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优秀的教学反思.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数学优秀的教学反思五班级数学优秀的教学反思1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使我熟识到,只要教学中着眼于同学的进展,重视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让同学通过自己已有的阅历来构建新学问,那么,教学过程将会变的更精彩而富有活力。 1要紧扣教学目标,精确定位教学重难点。本节课中,我认为教学的重点是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难点是找出某个非零自然数的全部因数。而学校的数学骨干陈再锋老师更精准的定位不得不让我折服,他指出本节课的重点就是找因数的方法,一对一对的找;难点是找的过程中能有序思考,避开重复和遗漏。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课堂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作为老师,真该好好炼就这样一双火眼金睛,责无旁贷
2、! 2要紧密联系同同学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爱好。找因数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课题,单纯的让同学用乘法或者除法算式找出某些数的因数会让人提不起精神。对此,许承妙教育主任建议,可以用“同学排队”、“同学植树”等为例,在这些具体的情境中让同学自己去探究该怎么样排,在充分合作沟通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出乘法算式,老师只需稍加说明就能找出某个数的全部因数,从而把握找因数的.方法。这样不仅能使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地重复再现,而且还培育了同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气,能让同学体验到数学学问的价值所在。此后,我将时时牢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宗旨,并努力付诸于实践。 3要从关注自我表现转变为关注
3、每个同学的学习状态,包括学问把握状况、心情、情感态度等。我想这应当是老师成进步展的一个较高境界,需要每位老师不断地学习探究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真正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五班级数学优秀的教学反思2 课前,对这部分学问的教学担忧几点: 1、同学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缘由? 2、同学能不能发觉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同学会不会有看法?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同学埋头计算,自己巡察了一圈,个别同学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示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同学面对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
4、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告知我看估算结果的;多数同学知道,由于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 几个同学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同学恍然“哦!原来使这样啊!”于是一通都通。“试一试”自然没问题。计算法则耶使同学自己总结的。由于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很留意让同学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所以在这里只要在“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中添上“一共”就行了。最终黑板上只有五个字“算、看、数、点、化”。提示同学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今日的例2照旧利用下午其次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同学自己列竖式计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
5、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足”的留意点。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 从两天的作业看,同学出错不是方法上,都是算错,不进位、看错数,7746等。所以对这部分自己的评判是“过!”下周一上例3。课后没事,写“教学反思”,感受是:“这部分学问是在同学已把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虽然最初担忧同学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特殊留意让同学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觉留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当教学
6、,提示自己在教学中要留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学问教学,确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留意同学力气的培育,要留意双基的训练,每个学问点都要让同学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当进行。 2、同学的学情不一样,接受力气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特别钟,多关注后进生对学问的把握状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留意钻研教材,留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同学学习状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同学可能消逝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同学消逝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五班级数学优秀的教学反思3 折叠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学校数学五班级下册“数学与生活”部分的其次节内
7、容,是在同学把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开放图之后,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同学亲自动手,体验立体图形和*面开放图之间的关系,从而发挥同学的想象力,建立表象,进一步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为同学今后形成较强的探究力气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核心是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因此,我在教学中接受了互动探究式教学。即我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课件出示长方体与正方体开放图,让同学观看、想象它们各能折成什么立体图形?再出示三棱柱的开放图,让同学连续观看,它能折成什么立体图形?)立足于“导”,促使同学乐观主动地去探究学问,再让同学动手折叠“小房子”、“三棱柱”等立体图形,接着开放房子,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天窗和门,再通过我
8、与同学之间的对话与沟通,让同学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自觉地总结和把握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用到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中,我制造机会,让同学充分的自由,同学通过互动探究猎取新的学问、力气,阅历与意识。课堂上,我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乐观作用,同学自评、互评或老师评议让同学爱好盎然,乐于其中,充分发挥老师角色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使每位同学猎取不同的阅历与自信。 五班级数学优秀的教学反思4 在合数与质数的教学中,我跳出了教材的束缚,体现以“以人进展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敬重同学,信任同学,敢于放手让同学自己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能从已有的学问阅历的实际状态动身,通过操作、争辩、归纳,
9、经受了学问的发觉和探究过程,从中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一、同学参与面广,学习爱好浓。 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我们教学中要“让同学经受数学学问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留意面对全体同学,使同学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同学猛烈的求知欲望。如:让同学利用学具去摆拼,用“2、3、412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的方法去体验质数与合数的不同之处,以操作代替老师讲解,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快乐喧闹,同学学得轻松、学得结实,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从同学的角度动身,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同学。 课堂教学,同学是“主角”,老师只
10、是“配角”,教学中应把大量时间和空间留给同学,使每个同学都有学习、争辩、观看,思考的机会。在教学中我除了给同学动手拼摆的机会,还让同学把几个数(如2、3、4、5、6、7、8、9、10、11、12等)进行分类。尽管同学可能分类标准不一样,但他们都能把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分在一类,把含有2个以上的因数的.数放在一起。这样老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同学说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再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4 归纳合数与质数。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同学参与学问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育和提高同学猎取学问的力气。 三、点燃同学才智的火花,让同学真正活起来。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本节课的课后我设计
11、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还想争论质数、合数有关哪些方面的学问。这个学习任务既是给同学在课堂上一个探究的任务,也是给同学在课外留下一个拓展的空间。使每个同学都能依据自己不同的水*去探究属于自己的数学空间,从而让不同的同学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进展。 五班级数学优秀的教学反思5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对于以后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有很大的关怀,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时,是在同学已把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基础上进行教学,下面让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作一简洁的说明: 1、创设情境,通过老师讲生活小故事的方式引出,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运用情景引入和猜想的方式
12、吸引同学主动参与学习争论。这一情境是我在参考“猴王分饼”的基础上,刚好昨天真的是我小侄子过生日而引用过来的.。 2、发挥同学主体作用,引导同学自主探究。放手让同学操作、观看、比较。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分析等式含有的规律但在具体操作时我的引导不够到位,指向不够明确,同学显得有些拘谨,没放开。 3、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把学问转化为力气,我将例题“把分数化成指定分母作分母或指定分子作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进行整装,通过“希希想要吃到5块蛋糕,婷婷想要吃到6块蛋糕,我将龙龙的蛋糕*均分成了48块时,该怎么分才公正?”这一情境来进行教学。 课堂中消逝的不足也有很多,如:我依据课前设计的教案进行教
13、学,对于预想之外的问题引导的不够到位;在最终环节“分数接力赛”中,预设不足,没有考虑到课堂纪律以及竞赛的公正性和反馈的方式等;整堂课中老师还是有牵着同学走的现象。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多提宝贵看法,给我一个改正与提高的机会。 五班级数学优秀的教学反思6 我觉得本课设计最精彩之处在新授前“估一估”的环节。由于同学估量的结果都在25米左右,可实际计算出的*均值却与估量值有较大出入。正是由于这“出入”引起同学的熟识冲突,激发起他们猛烈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去查找其中的缘由,并“制造”出新的统计量。 本课最灵敏之处在于引入计算器。虽然许多老师认为在考试中同学是无法使用计算器的,而计算作为基本技能必需加以
14、强化训练,因此绝大多数老师不愿让同学带计算器进校内。可本课我大胆引入计算器,大大提高了课堂练习效率。由于求*均数并非今日的新知,且计算也并非今日的重点,引入计算器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在有限时间内更富实效。 本课教学中同学最精彩的.生成之处在于他们主动质疑并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当教学完例4,同学初步了解到中位数的含义及其求法时,立刻就有几名同学举手质疑“当有偶数个数据时如何求中位数”。这反映出同学考虑问题全面,也体现出同学主动探究的欲望猛烈。在稍后例5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启发研讨,自己查找到了偶数个数据中位数的求法。 五班级数学优秀的教学反思7 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其应用的广泛性。教育同
15、学运用学到的抽象学问,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正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从同学的生活实际动身,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阅历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看。公顷和*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五班级的同学来说,形成表象的确有些因难。所以在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感受1公顷、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我让大家猜想、想象身边哪些生疏场所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1*方千米?结合同学生疏的场地,如教室的面积一般是50*方米,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通过
16、同学的想像,加深同学对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的熟识。在使同学明确了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同学对1公顷形成了表象之后,让同学想象一下100块1公顷的土地,就是1*方千米,也就是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再估量各省的面积,阅读你知道吗,使同学加深对1*方千米的熟识。这样将数学学问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如此密不行分。 同时在课堂上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许多:如,课堂上同学虽然能尽量的去猜,去想象1公顷毕竟有多大,但还是没有实际直观的一个感受,假如可以让同学到实际的操场上去跑一圈,感受100米的长度,感受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这样同学建立1公顷的概念就更加清晰,有了
17、1公顷的表象,那么1*方千米就是100个1公顷,就更加简洁理解。信任同学在这样的参与过程中,学习的乐观性也会提高,充分理解数学的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书上涉及的单位换算大多是在整数的范围里,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多都不是整数,所以课上要留意数据的大小,可以有不同的数,关键是强调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要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公顷到*方米的进率是10000,小数点移动4位。*方千米到公顷进率是100,小数点移动2位,*方千米到*方米的进率是1000000,小数点移动6位。另外可以要求同学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面积是1()来描述各面积单位,信任同学在熟记之后,能关怀更好的
18、理解进率。 五班级数学优秀的教学反思8 长方体的熟识是五班级下册第2829页的内容。它是在同学把握了*面图形以准时对长方体有初步熟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同学熟识立体图形的开头,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培育同学的空间观念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周三,我在同组老师及史老师的关怀下,上了这节课,接受了区督导组的检查。虽然校长反馈的时候说领导们的评价比较高,可我觉得虽然有优点,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还是说好的吧! 一、我把握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这节课对长方体的熟识主要从三个方面开放:面、棱、顶点。在课堂上我首先关怀同学正确地熟识了面、棱、顶点的概念,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优秀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