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7篇_1.docx





《五年级《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7篇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7篇_1.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7篇同学们,你们捅过马蜂窝吗?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景?有什么感觉?今天我们和著名作家冯骥才一同感受他小时侯捅马蜂窝的情景。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整编的五年级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7篇,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帮助。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篇一 一、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爷爷家的后院,感受当时捅马蜂窝的情景。在这之前,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谈感受 中心话题: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地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在“我”捅马蜂窝的前后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从课文中什么
2、地方感受到的?画出有关的字、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1、(17自然段) 通过爷爷、奶奶的对话(奶奶的抱怨、爷爷的警告),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心情激动,跃跃欲试地想把马蜂窝捅下来。并付住于行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涌出”“强烈渴望”等词体会作者强烈的好奇心。通过“悄悄溜到”“脱下褂子”“遮住脸”“接绑”等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形象地感受作者跃跃欲试想要捅马蜂窝的心情。 板书:好奇渴望 2、(8-9自然段) 抓住“径直”“凶猛”“扑”“拼死”“不顾一切”等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捅马蜂窝的过程中“马蜂”是怎么想的?“我”又
3、想了些什么?“我”的心情由好奇、渴望变成了什么?(惊呆) 教师指导朗读。 板书:惊呆害怕 3、(10-16自然段) 爷爷与“我”的对话: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这句话,使心有余悸的“我”的心中激起了波澜,让“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小小的马蜂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从而使“我”的内心产生了罪孽感,心情沉重。并对勇于拼死、守护自己家园的马蜂产生敬佩! 教师指导朗读对话,要读出爷爷的语重心长,和“我”的疑惑不解。 板书:赞叹、心情沉重 4、(17-21自然段) 这种对马蜂的敬佩和对自身的罪孽感,让“我”对马蜂有了深深的牵挂,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这种感情? 教师指导朗读。 板书:舒
4、心 三、升华情感 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再到看到新马蜂窝筑成之后的开颜而笑中感悟到了什么? 四、作业 课后自主阅读儿童智慧黄蜂筑巢并完成书后的练习。 捅马蜂窝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词语表中的词语。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 4、体会童年时候的无知与莽撞源于天真无邪。 重点难点: 1、学习字词,积累词语表中的词语,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体会童年时候的无知与莽撞源于天真无邪。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在日常
5、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短语“捅马蜂窝”。比如:我把妈妈用1000多元钱买的化妆品拿去擦了,这下可捅马蜂窝了。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惹麻烦了)捅马蜂窝就是惹麻烦了,惹麻烦还可以用捅马蜂窝来形容,那么究竟是惹多大麻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捅马蜂窝一课。 1、出示课题:2捅马蜂窝齐读课题。 2、出示马蜂图及简介: 马蜂:学名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色横纹,尾部有毒刺。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 3、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这件事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板书:前、中、后) 4、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用“因为所以结果”的句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因为屋檐下的马
6、蜂窝给生活带来了不便,出于好奇,所以“我”偷偷捅了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蛰得发烧,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 二、分析对话,引出故事。 1、分角色朗读对话。 出示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要蛰死人的!” 2、马蜂真的该死吗?你赞成奶奶的看法还是赞成爷爷的看法?为什么? 3、“我”无意中听到这段对话,心理产生怎样的反应?找出相应的语句。 出示: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板书:渴望有趣 4、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了什么变化呢?翻开书,自由读文,划出描写作者感情的句子。
7、5、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什么心情?划一划关键词语。 老师适时板书:难以抑制迟疑胆怯惊呆生怕 三、分析情线,体会作者的天真无邪。 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了这么多心情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 1、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2、马蜂窝什么样子?请读读课文第一节填空。 出示:后院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3、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好奇) 对,有好奇心,才会有无限乐趣。正是由于好奇心,才有了“捅马蜂窝”的故事发生。 4、体会朗读
8、5、在捅之前,小作者有没有害怕或是别的什么心理?(迟疑、胆怯) 过渡:但最终好奇心战胜一切。这一捅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之相关的句子。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1)指名读。 (2)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马蜂?为什么? 从这只马蜂的动作,写出了它不顾一切的气势,从“决心相撞”写出了马蜂拼死一搏的决心。 (3)想一想,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 6、作者由于强烈的好奇,引发了一个冲动,结果被马蜂蜇了。事隔多日,他的伤好了,心情怎样呢? (1)出示: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的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我都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
9、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害怕) (2)齐读,体会作者的害怕心理及童趣。 四、归纳小结,了解写作方法 1、小结:从捅马蜂窝到挨蜂蜇,时间不长,作者却写得生动形象,令人惊心动魄。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平时观察细致,靠的是准确生动地用一些表示动作、行为、情态的词语,靠的是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法。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并学习一些细节描写的方法。 2、有感情朗读第5小节。 捅马蜂窝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品味语言,把握主旨。 能力目标:对话,朗读,合作。 情感目标: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重点 1、学习对话描写;2、品味课文生动自然而富有情趣的语言。 教学难点 正
10、确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 三步阅读法 教学时间 课时: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本 班 增 删 内 容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说说“曾经冒失的童年”提请学生思考:由于我们的幼稚,这些小小的冒失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为什么呢?; 2以读作为进入文本的路径,让学生走进文章,也走得作者的情感世界。一读(整体阅读)自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自语,语速放慢,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原来这篇文章写了作者童年时一件难以忘怀的极其有趣的事,刚才大家读了书,想一想老师的说法对吗?有没有什么不妥? 学生反应:“有趣”似乎不妥
11、,到底哪儿不妥一时还拿不准。教师:用“有趣”来形容中心事件不妥,为什么呢?我们将这个问题先放一放,那在这篇文章中,有没有写到“有趣”的事?学生:文章开头部分“爷爷的后院是儿时的乐园。”教师:“堆放杂物”“少有人去的地方”,却为何是“我”的乐园?学生:有树,有鸟儿、蝶儿、虫儿教师:那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的乐园呀!学生:好奇心,与大自然的亲近感使我觉得有无穷的乐趣。取蝉衣,挖蚯蚓,驱蜢虫教师:对,有好奇心,才会有无限乐趣。正是由于好奇心,才有了“捅马蜂窝”的故事发生。二读(分解阅读)朗读2至7节,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奶奶也要捅马蜂窝,为什么?哪里可以找到?学生:为了通风和安全的需要。在爷爷和奶
12、奶的对话中可以找到。(对话描写)教师:“我”无意中听到这段对话,心理产生怎样的反应?找出相应的语句。学生:“渴望”、“有趣”、“难以抑制”教师:而且奶奶的话中还教给我方法(头上蒙块布,竹竿一捅。)捅之前,有没有害怕或是别的什么心理?学生:“迟疑”、“胆怯”教师:但最终好奇心战胜一切。假如你是一个电影导演,让你将“捅马蜂窝”这部分拍摄下来,再现当时的情形,你该怎样拍?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设计镜头,模拟再现。活动汇报:一个全景(一个手持竹竿,头蒙小褂的小子正在紧张的使劲摇撼。)一个近景(“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一个特写(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扑过来,像一架燃料耗尽,
13、决心相撞的战斗机。)教师:“捅”是紧张、刺激、有趣的,那“捅”过之后呢?又进行了哪些描写呢?(继续关注文本) 第二课时 三读(精选阅读)带着问题选择阅读问题: 与爷爷的对话描写有什么作用? “我”对马蜂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为什么我会有沉重的“罪孽感”呢?问题解决:捅了马蜂窝之后,“我”对马蜂的看法是:马蜂不再只是一只令我好奇的小昆虫,而是会“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个一死”的英雄;马蜂虽然是一只小虫,但“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它能够视死如归,直至壮烈牺牲。“我”产生这样的看法,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自己的切身感受,在捅了马蜂窝之后,一只“不
14、顾一切而拼死的”马蜂狠狠地蜇了我。另一方面是爷爷的讲述。爷爷告诉“我”,那仰面朝天躺在地上的一只马蜂,就是因蜇“我”而死的。爷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那句话,让“我”对小小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听了爷爷的话,我明白马蜂不是害虫,你不惹它,它也不会蜇你,但是一旦你毁了它的家,它会不惜生命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个一死的。现在“我”毁了它们的生活,使它们成了一群无家可归的小生灵,所以“我”就有了一种沉重的“罪孽感”。教师:这种对马蜂的敬佩和对自身的罪孽感,让“我”对马蜂有了深深的牵挂,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这种感情?学生:“无家可归的一群”“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
15、空空的蜂窝粘上去”,“始终没能等来一只马蜂”“空空又是一年”。教师:这件事后便有了“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的教训。回到前面我们提到的问题,能用“有趣”简单地概括整个事件吗?显然不能,因为“我”为自己的冒失行为而后悔、内疚,希望马蜂能重回家园,弥补自己的过失。 3用辩论作为走出文本的跳板,让学生能跳出文章本身,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教师:结末的教训。有人认为,这个教训对我们很有意义,它教育我们不做伤害他人的事,要关爱一切生命,要有爱心,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有人认为,这个教训对我们没有意义,因为我们很难做到不伤害其他生命,比如踩死蚂蚁,比如咬伤我们的蛇我们会打死它,再说马蜂如果威胁我们的安全,我们
16、是应该捅窝的。结束:对于学生的辩论,老师不必多说,可用动画片狮子王中的一段台词作结。小狮子:我以为国王是可以随心所欲。狮子王:你错了,作为国王我们也不能随心所欲。小狮子:不能吗?;狮子王:辛巴,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身为国王,你不仅要去了解所有的生命,而且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小狮子:爸爸,我们不是吃羚羊吗?狮子王:我来告诉你,我们死后势必会变成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这个生命圈里,我们是相互关联的。第二次合作学习是围绕教学重点,使学生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这正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如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统一呢? 4、课文学习完了,你有什
17、么想说的吗?把你的感受写出来。小组交流:每位组员读自己所写的感受。;针对组员的内容进行修改、评价。小组集体汇报。 课堂小结 本文是冯骥才的一篇散文,他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忆。处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就象一种罪孽,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并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作业布置见课后练习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叙述“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目标:
18、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2、体会作者对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5分钟)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
19、的色彩。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 板书课题:捅马蜂窝 学生齐读课题。 2、绕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为什么捅马蜂窝?怎样捅马蜂窝?结果怎么样? 3、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冯骥才和马蜂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2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 2、教师巡视,相机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新词障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重点字音:蛰粘 教师提示:“怯”字读“qi”,不要读成“qu”;“嬉”字读“x”,不要读成“x”;“慌”字不要多一点
20、。 形容词“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该读成阴平,念作chn din din。 重点字形:疙瘩痊愈 纠缠的“缠”字,注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指名读,齐读,正音,自主识记。 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邦()去()荒()交() 绑()怯()慌()胶() 4、听写词语 纠缠褂子捣毁复仇罪孽前襟 (1)指名演板。 (2)相机指导书写。 (3)用黑板上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相机渗透对词语的识记理解。 5、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处。 6、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熟读课文(10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捅马蜂窝 年级 教学 设计 优秀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