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docx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加深前面知识的理解,为新知作铺垫) 下面各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谁是偶数,谁是奇数。 3和15 4和24 49和7 91和13 指名回答。 二、小组合作学习质数和合数的的概念。 全班分两组探讨并写出120各数的
2、因数。 1、观察各数因数的个数的特点。 2、板前填写师出示的表格。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3、师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的数叫做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们的数叫做合数。(板书:质数和合数) 4、举例。 你能举一些质数的例子吗? 你能举一些合数的例子吗? 练习:最小的质数是谁?最小的合数是谁?质数有多少个因数?合数至少有多少个因数? 5、探究“1”是质数还是合数。 刚才我们说了还有一类就是只有一个因数的。想一想:只有一个因数的数除了1还有其它的数吗?(没有了,)1是质数吗?为什么?是合数吗?为什么?(不是,因为它既不符合质数的特
3、点,也不符合合数的特点。) 引导学生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练习: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吗? 三、给自然数分类。 1、想一想 师:按照是不是2的倍数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把非零自然数分为哪几类? 生:质数,合数,1。 2、说一说。 既然知道了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那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关键看因数的个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如果有两个以上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 四、师生学习教材24页的例1。 老师:除了用找因数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 1、师引导学生找出30以内的
4、质数。 提问:这些数里有质数、合数和1,现在要保留30以内的质数,其他的数应该怎么办?(先划去1,)再划去什么?(再划去2以外的偶数)最后划去什么?(最后划去3、5的倍数,但3、5本身不划去)剩下的都是什么数?(剩下的就是30以内的质数。) (特殊记忆20以内的质数,因为它常用。) 2、小组探究100以内的质数。 3、汇报100以内的质数。师生共同整理100以内的质数表。 4、应用100以内质数表: 练习: (1)有的奇数都是质数吗?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五、思维训练。 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小于100的奇数,并且是17的倍数。求这两个数。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质数
5、和合数)什么叫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什么叫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你会判断质数和合数吗?判断的关键是什么?(看这个数因数的个数。) 反思:在设计质数与合数这一节课时,我用“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这一主线贯穿全课。并在每个新知的后面都设计了一个小练习。以便及时巩固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最后的思维训练,是给本节课学得很好的学生一个思维的提升。小结又针对全班学生做了新知的概括。 在学生找20以内各数的因数时,我应该注重探索,体现自主。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以最短的时间找出各数因数,并在我的引导下按因数的个数给各
6、数分类,最终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当多多提倡自主探索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急于看到结果。让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在学习新知识时根据已积累的知识经验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精选9 篇二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因数和倍数,能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认识质数和合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偶数和奇数;加深理解质因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能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7、;能应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一步掌握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的初步经验,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加深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回顾、整理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乐于思考的品质和与同伴互相交流、倾听等合作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进步,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整理、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教学难点: 应用概念正确判断、推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最近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揭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
8、的内容,今天开始主要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内容。(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练习,我们要进一多认识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判断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分解质因数,提高对数的特征的认识,加深对数的认识。 二、回顾与整理 1回顾讨论。 出示讨论题 (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你的认识。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3)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能分成哪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结合讨论适当
9、记录自己的认识或例子。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容积的含义,体会容积和体积的关系。 2、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感知建立升和毫升的容积观念。 3、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容积概念的探究与理解过程。 2、通过比较,明确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态度。 2、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建立容积的观念,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容积与体积的联系与
10、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故事情景 今天老师带来一位神通广大、变化多端的孙悟空,它可厉害呢,有72变。 二、复习导入 第一变 回忆 (1) 什么叫体积? (2) 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 (3) 体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三、探究新知 第二变 思考 1、教学容积概念。 运用你的预习知识,把魔方、电饭褒、雪梨、汽车的油箱这四种物品分成两类,你是怎样分的?说明理由。 生:空心的 能装东西的 师: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空心的,能装东西的物品? 生:举实例 (饭盒、矿泉水瓶、奶牛盒) 师:你想知道这些容器里面能装多少东西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容积和容积单位 (板书) 什么叫容积?从中
11、国文字的字面解释 容:容纳 积:体积。合起来:像电饭褒、汽车的油箱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它的容积。 练习 根据容积定义判断: (1)电饭褒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 计量容积一般可以用体积单位( ) (2)数学书P53页第一题。 突出:体积 (外面量数据) 容积(里面量数据)板书 2、教学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你带来的物品,看看能否找到有关容积的数学信息? 生:500毫升 18.9升 师:升、毫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容积单位。板书 生:净含量:250毫升 1升 师:表示什么意思?净含量:250毫升表示瓶子里水的体积是250毫升。而不是瓶子的容积是250毫升,也不是瓶子的体积
12、是250毫升 (选1升和1立方分米来对比,为实验作铺垫) 回应: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什么时候用容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用容积单位 板书 练习:(1)四人小组互相说说各自收集物品的容积。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物品,考考大家的眼力。出示:数学书P53第三题 3、教学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师:谁知道这两个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生:1000。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写的。 师:你对这个关系不表示怀疑吗?真理总是通过实践来证明的,想验证一下,你有方法吗? 由学生做实验:1升的冰红茶、500毫升的量杯、1立方分米的容器。 师:从实验中你证实了1升=1000毫升,还得出什么结
13、论? 生:1升=1立方分米。 如此类推:你还能推理出什么关系? 生:1毫升=1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升 练习:数学书P52做一做第一题和P53第四题 第三变:计算 4、教学容积的计算 出示例5,一种小汽车的油箱,里面长5d m ,宽4d m ,高2d m 。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指一名学生读题。(突出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计算方法相同) (1)分析理解题意:求“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是否具备?怎样算?结果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要改单位?求容积) (2)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四变:运用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咳两声,讲了一节课,老师口
14、干了,很想喝水。 师:谁知道一个正常人每天要喝多少水才合适才健康? 生:1500毫升、1000毫升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书里介绍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学书P52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渗透节约用水的教育。 小组活动: (要求组长分工要明确:不同的人负责倒水、记录、计算以及汇报,倒水要注意别溢出来,注意纪律。) (1)将一瓶约( )毫升的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 L,正常人一天喝多少杯才健康? 全班分享 五、总结质疑 今天学习了容积和容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发展思维 作业: 1 、到商店、超市调查标
15、有容积单位的商品及净含量,编一道有道容积计算的题目并解答。 2、调查一大桶约18升的矿泉水和一瓶500毫升矿泉水的单价,算一算,一大桶矿泉水相当于几瓶这样的小瓶矿泉水,买哪种比较合算?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教师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和加工,使教材变得生动,更贴近学生实际。例如课本上是在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后学习容积的计算的,而在后面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先观察自己手中的盒子(自备的墨水盒、饼干盒等)的空间形状,再动手操作量出盒子里面的长、宽、高,并计算出盒子的容积,这就变成了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16、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教学反思: 在练习题目中,涉及到新课的内容可以再次点出,再次让学生加深印象,这样就节约了时间。在常规课堂中,切忌概念的讲授花费很多时间,概念讲得越多,学生可能越糊涂。其实学生头脑里已经对新概念有所认识和体会,我们只需要把新概念与旧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讲清楚就行。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四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在学生探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时,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再通过比
17、较、整合,得出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努力,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2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促进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在课前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收获的多少可能不同,但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两张完全一样的方格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里玩一玩。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分数王国”里有哪些数呢?“小数王国”里呢? (生汇报) 师:“分数王国”的士兵和“小数王国”的士
18、兵吵了起来,它们在吵什么? 生:和0.06都说自己更大。 师:和0.06哪个数大?你能帮助它们吗?(板书课题“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 设计意图:用“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里的士兵吵架这个情境导入新课,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然后以比较“分数王国”里的与“小数王国”里的0.06哪个数大的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产生分数和小数互化的需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7页情境图。 师:比一比,“分数王国”里的与“小数王国”里的0.06哪个数大? (2)大胆猜测,探究比较方法。 方法一 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 1200.05,因为0.06
19、0.05,所以0.06。 方法二 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 006,因为,所以0.06。 课件展示学生没有想到的画图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 006 师小结:比较分数与小数的大小时,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 2“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分别有不同的尺子,你能帮助“翻译”吗? (1)认真读题,明确题目中的“翻译”指什么。 (2)鼓励学生根据“分数尺”和“小数尺”中呈现的例子说一说与0.125的互化过程。 (3)引导学生理解数线上的同一个点既能表示一个分数,也能表示一个小数。 3归纳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1)探究将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练习,并思考转化方法。 (
20、2)小组内交流方法。 (3)班内反馈。 要求学生说出转化方法,并讲明转化的原理。 师小结:分数化成小数,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4归纳“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把0.3,0.27,0.75,0.125化成分数。 练习,探究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师小结: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是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小数的小数点去掉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教学环节中,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比较、整合,从而得出分
21、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例1、22页做一做及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秀9篇 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