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七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七篇学校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练习使用语气词。 2、熟识11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 3、理解“流淌的画”的含义。 教学重点: 熟识11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 教学难点: 初步练习使用语气词,理解“流淌的画”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励(5分钟)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土地宽敞,有数不尽的美丽风景。今日我们就连续来学习第四单元祖国。(师板书单元主题:祖国)谁能来说说你都去过我们祖国的哪些地方?(指名生说)你觉得那里的景色美吗? 2、揭示课题: 师:老师真艳羡你们,你们去过的地方,有很多老师还没去过呢!我们的好伴侣丁丁和妈妈一起坐
2、着火车外出旅行,丁丁坐在火车上,看到窗外许多美丽的景色都变了,变成了一幅流淌的画(板书:流淌的画),渗透指导“流”的书写方法。请生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导学学探究(10分钟) 1、在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先看一下本节课我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呈现教学目标)大家有信念和我一起完成这些任务吗?(有) 2、过渡:现在请同学们轻轻把书翻第20页,拿起书,一边听老师读课文,留意“呜、啦、哪、啊、哦“这些语气词老师是怎样读的。 3、师读完后,指名生评价。 4、请大家也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习读一读这些语气词。 5、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流淌的画”指的是什么?(留意坐姿) 6、
3、读完后,指名填空。 我和妈妈在行驶的(火车)上,看到窗外美丽的(景色),妈妈说:它是一幅(流淌的画)。 7、生齐读,巩固流淌的画的含义。 三、定教释疑。(25分钟) 1、齐读课文,留意把课文读精确,不要拖音。 师:词宝宝听到大家读课文读得挺不错的,就嘉奖大家几个红苹果,快看。(呈现二类词图片)你能勇敢的站起来把它们读精确吗?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习生字。 师:你们太厉害了,那这些生字宝宝,你们也能读的一样棒吗?这些字宝宝就是我们本节课重点学习的生字。请小组长带领组员依据自学提示重的方法合作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4、引导同学在5分钟内,依据: (1)认:(读准字音,认清生字)(
4、2)用:(用字扩词、用词说句) (3)想:(分析结构、记忆字形)(4)写:(姿势正确、书写美观) 5、汇报自学结果。 (1)重点指导“流、哪、弄”的结构书写。 (2)同学练习书写生字各2个,师巡察。 6、同学们真棒,做对了这么多的难题,现在确定能把这首诗歌读得更好,是吗?老师对你们有信念。 (1)生读诗歌。 (2)师总结:是呀,祖国美丽如画,我们的校内也一样美丽如画,希望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个疼惜环境的好娃娃。 7、过渡: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念把题做正确吗?(有) 四、精练达标。(1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 Lidngrngchnngzng ()()() (二)选词填空: 啦
5、哪啊 1、妈妈,我回来()! 2、快来人(),有个小孩落水了! 3、多可爱的娃娃()! (三)选做题:在外面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流淌的?说一说。 流淌的()流淌的() 预习作业:读一读流淌的画,并练习背诵。 五、板书设计: 4、祖国 流淌的画 流哪弄 学校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熟识“图、梨”等8个生字,会写“波、浪”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宠爱和赞美之情。 3、宠爱秋天,情愿用自己宠爱的方式来表现对秋天的宠爱,情愿背诵课文。 课前预备: 1、秋天风光音乐片片断。 2、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1、复习识字 1今日我们就到田野、果园去
6、欣赏秋天美丽的风光。 2、直观感知:观看秋天风光音乐片片断。 3、引导回顾、表达:欣赏了秋天的风光,你想说什么? 4、总结同学感想,到如: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 5、出示课题并朗读,猜字谜(图):一个大镜框,冬天里面藏。 二、朗读感悟 1、初读感悟: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开候车,一句一句读,正音。 自己宠爱的句子多读几遍读给好伴侣听评价 朗读呈现:选自己宠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老师引读课文,感知全文。 多种形式朗读课后练习中的四句话,要读初感情。 2、再读入情,练习背诵 看图找句子练习朗读,指导背诵。 三、指导认字 1、默读课文,圈诞生字,自读正音。 2
7、、借助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同桌互读。 3、重点学习下列生字:笼、浪、梁、燃、勤、劳 4、沟通识字阅历 5、总结识字方法:梨树是木,灯笼有竹,波浪有水,高粱为米,燃烧要火,勤劳靠力。 6、玩字卡玩耍: 我说你拿 字卡词语接龙 抽字读句 四、课后活动 创作一幅秋天的画,配上一句漂亮的话。 其次课时 一、激情导入,再读课文 配乐师引读课文齐读课文背诵课文开火车,一人读一句 二、复习词语 1、看画面照相应的词卡,带大家读 图画 梨树 灯笼 波浪 高粱 燃烧 勤劳 2、竞赛读词语 3、摘苹果:老师摘苹果(词语),同学就背诵课文中带有该词的句子。 三、指导写字 1、字型分析、范写: 波、浪:都有三点水,左
8、窄右宽 灯、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灯:火字旁,捺变成点; 作:右边的上面一横长,下面的两横短。 字、苹:上下结构,上短下长 丽:上面一横是长横 劳:要与“旁”区分,这样记:用力背起一捆草,不在旁边看吵闹。 2、同学书空、描红 3、呈现、评价 四、拓展活动 1、合作沟通:自己创作的秋天的诗歌、儿歌、图画 2、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呈现、介绍自己的作品 3、推举有关秋天的读物课后阅读。 学校语文教案 篇3 一、设计说明 想象是制造力的翅膀!作为一保学校语文老师,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中,从不自觉到自觉的摸索中熟识到:要重视培育同学的相象力。 学校生对问题的敏感性,怀有想知道一切的渴望和好问态度达到了高潮
9、,但极强的现实感限制了他们想象力的进展。假如老师擅长营造一种刺激性的气氛,一种有利于发觉自我的学习环境,同学的想象力和制造力就能得到发挥。高班级同学,随着年龄和学问的增长,原来在神话时和正确地引导同学的制造爱好,我设计了语文活动课畅想21世纪。 这节活动课大致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预备酝酿阶段,主要让同学依据自己确立的小课题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想象小论文畅想21世纪;其次阶段为小组沟通评比阶段,每个小组推举1-2篇小论文进一步的修改,预备演说稿;第三阶段为演说阶段,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同学畅谈将来美景;第四阶段为活动延长阶段,分期分批在黑板和班级小报上刊登优秀小论文,并让同学依据自己把握的学问和
10、想象进行评价。 二、活动名称 1、活动名称:畅想21世纪 2、活动形式:演说会 3、适用处级:高班级 4、活动目的: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拓宽同学的学问面。充分发挥同学的想象力,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熬炼同学运用、表达语言文字的力气。 5、活动预备:同学阅读课外书,进行想象小论文。小组为单位预备演说内容。制作录音科学,转变着世界和相关图片。科幻片奇异的太空世界。黑板上写上“畅想21世纪”,教室四周张挂科幻图片、名人像,创设创新氛围。 6、活动过程: 提问激趣 从中国到美国,同学们有哪些方法? 录音、图片激趣 科学家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制造了许多东西,使20世纪有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请听录音科学
11、,转变着世界,并随录音出示相关图片。 录像激趣 50年后,1XX年后,科学技术将消逝怎样的奇迹?人类怎样生活?那时的房屋、交通、通讯是什么样的?我们头顶宽敞无垠的天空又将是什么样的?请看科幻片奇异的太空世界。 同学演说。 小结。 三、活动实录 师:(讲台上放一个地球仪)从中国到美国,同学们有哪些方法? 生:可以坐飞机去。生:可以乘轮船去。生:可以坐汽车去。 师:可是中国与美国之间隔着这么大个太平洋,怎样坐汽车呢? 生:(挠挠首)可以在太平洋上建一座很长的桥梁。 师:嗯,是个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缄默一会儿) 生:可以在海底建筑一座海底隧道,我们可以坐地铁会。 生:美国在地球的另一侧,可以穿过
12、地球打一条隧道,这样近多了。 师:同学们的.想象特殊丰富,科学家就是凭借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制造了许多东西,使20世纪的科学突飞猛进,请听录音科学,转变着世界。 (同学听着录音,看着图片,神情专注)。 师:50年后,1XX年后,科学技术将消逝怎样的奇迹?人类将怎样生活?那时的房屋、交通、通讯是什么样的?我们头顶宽敞无垠的天空又将会怎样呢?请看科幻片奇异的太空世界。 (同学看录像,不时发出赞美声)。 师:将来多奇妙!我们是将来的仆人,让我们电报谈更加绚烂的21世纪。首先请第一组的同学演说。 生:敬重的老师,友爱的同学,今日,我要畅想将来的房屋。(演说内容略) 生:我有补充,我想将来的房屋会自动调温,
13、夏天室内有一种柔绿的冷光身进来。这种光有香味,能杀菌、降温、冬天,满屋淡红,好像有暖烘烘的春意扑面而来。 生:将来的房屋,用防火材料建筑,这样就不用担忧火灾了。 生:将来的房屋,家家都有机器人保姆,会烧饭,会洗衣,还会陪我们玩。 师:嗯,多惊奇的想象!老师真想立即享受到这促奇妙的生活,同学们想不想? 众生齐:想。 师:下面请其次组同学演说。 生:我畅想21世纪的汽车(略) (演说完毕,同学喧闹鼓掌)。 生:我觉得那汽车真可以,不过还有一个缺点。 师:(惊异)哦? 生:21世纪的汽车应当无污染,无噪音,否则,我们要生活在乌烟瘴气中了。 生:我认为汽车应当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比如船型、子弹头型、小动
14、物型的,那么,街道就更美了。 师:嗯!说不定你们的想法变成明天世界一种新型汽车的萌芽设计思相想,祝你们成功。有请第三组同学演说。 生:老师,我想谈谈21世纪的农夫(略) 师:你的演说真让我感动,老师的父母也是农夫,他们辛辛苦苦种粮,却常常由于旱涝灾难而歉收,能为中国宽阔农夫免去“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老师感谢你。下面请第四组同学演说。 生:我畅想将来的学校。(略) 师:嗯,批改作业有“小型机器人”关心,以后老师可就轻松了(作玩笑状)。 生:将来的学校应有电脑书,那么,我们就不用背书包了,上什么课,拿出电脑书,一摁就行!生:我想学校还有吸尘装置,那么,大伙儿就不用扫地了。 生:随着计算机的联
15、网应用,我们的学校可能会在家里么大家想学就学,想玩就玩,该多好玩。(众生笑) 师(小结):今日的活动课取得了完满的成功,同学们对将来的想象特殊活跃,老师都感觉有点儿跟不上形势了。科的制造,人类的制造往往正是一个稚嫩的提问,一次天真的探寻,一个看似荒诞的幻想开头的。希望同学们了解更多的未知世界,乐观探究大自然的奥妙,让心中那颗科学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四、活动总结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化,活动课与其他学科课程紧密联系,相互渗透,互为转化,共同担负起培育新一代的重任。 这节活动课,我组织同学通过演说活动,把同学的阅读、表达、创新等综合力气的培育结合起来,同学在活动中乐观参与,兴致盎然,主体意
16、识、行为力气、情感态度方面得到综合进展,遵循了活动课的现实性、创新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等特点。以下作一点简洁的心得体会。 1、现实性 促进人的社会化是教育的基本职能,“活动教学”是促进同学社会 化的有效方法。我们要使同学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教育就得考虑如何适应“社会需求”。21世纪是“物质”加“才智”的时代,将来需要出方法的能手和技能。因此,培育同学的想象和创新精神是当今社会进展对人的素养的要求,是构建活动课的目的,畅想21世纪这一活动课以培育同学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为主要目的,体现现实性的特点。 2、创新意识的培育孕育于美育中 畅想21世纪这一活动课,通过对科学技术和对将来科学世界的幻
17、想,把同学的愿望、力气引向美的制造中、同学受到美熏陶和教育,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情操上的感染,萌发“我也要成为有用之人”的想法,培育了同学的创新意识。 3、开放性 演说者惊奇新颖的想象,使同学的活动由课内延长到课外,体现了活动时间的开放;同学活动不受教学 方案和学校围墙的限制,既可多课本中获得昔时信息,又可从瞬息万变的时代猎取即时信息,信息,体现了活动 内容的开放和思维的开放,可谓一箭双雕。 学校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按事情进展的先后挨次叙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 2、 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众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品质。 3、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的奇妙品德和良好的社会
18、风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 能按事情进展的先后挨次叙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理解人物品质。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依据事情进展的挨次,让同学以小标题的形式,呈现课文结构图,填重点词。 ( ) ( ) ( ) ( ) 预设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 师创设情境,同学体会当时的画面。 假如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做? 师指导读。 预设壮汉-(出示第五段)沟通文中写壮汉时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其次次比阅读 齐读第七段,思考:这一段开头前
19、两句的环境描写起什么作用?(渲染气氛)与第一段有什 么关系? 指名沟通。 指导朗读。 小结:是的,我们社会需要这种爱心的回归,需要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同学们 让我们用正义、用勇敢、用才智来呼唤道德的回归,呼唤爱心的永恒,人间处处有真情,只要心 有一份爱,这世界便会布满阳光,希望同学们都能拥有拾金不昧的好品质。 三、比拓展 出示钱被风刮跑以后 读完之后,与本篇课文进行比较,你想说些什么? 四、作业布置 1、缩写这个故事,150字。 第一步:缩写前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抓住要点和每段的主要内容。 其次步:缩写时要留意取材及连缀。 第三步:缩写完成后,还要与原文比较一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
20、,意思是否与原文全都, 语句是否连贯。 2、看结构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比阅读(3至7自然段) 1、出示自读提示: 默读课文4-6自然段请把有关表现众人拾金不昧的语句用“-”划出来,可以批注感受。 2、同学汇报沟通。 预设女服务员我和立明众乘客壮汉 预设一位女服务员跑过来大声喊:“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 从服务员的做法中,你体会到这是怎样的一位服务员?(这是一个负责的女服务员, 冷静泠静读,她的喊声布满了力气读,这是正义而喊声,再读。 预设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 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 学校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21、9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本课中的意思,能认读“惹、皱、脸”三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育同学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力气。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把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育同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力气。 教具预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绿色、红色、黄色、棕色) 2、那么,谁见过蓝色的树叶呢?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今日我们来学习第17 课,让我们从 课文中找到答案。老师板书课题:蓝树叶。 二、进入新课: 1、让同学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
22、诞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假如读得不正确,进行订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状况 3、老师检查同学自学状况: 1)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同学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借、吞、吐、趴、等、盒、削、眉、由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精确的地方准时提示。(最好让同学发觉问题,培育听的力气) 2)看投影,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宠爱、脸红 3)自己练习读 4)指名
23、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 5)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吞: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是一个“天”字,第一笔简洁写成撇,教学时应留意提示同学。 盒:这是一个形声字,上声下形,上边的“合”与“盒”字同音,下边是一个皿字底。 削:这是一个形声字,左声右形,右边是个立刀旁,用刀子削。 眉:同学简洁将“目”写成“日”,可引导同学想一想,“眉”的下边为什么是“目”。 4、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打手势告知老师。 2)指名分段读,听一听谁读的正确、流利,进行评价。 3)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找不到绿颜色笔,向旁边的林园园
24、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终李丽只好画了一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三、练习巩固: 1、小组为单位共同练习: 1)请你们小组共同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小组之间相互出题目考查,合作学习小组长留下进行监控。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小组之间进行竞赛,并引导同学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呈现学习成果。 2、老师指导同学书写生字: 1)让同学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其次题,观看每个生字的占格状况。 2)让同学说说眉、借、由的占格状况。 3)在书中 练习描写。 4)进行呈现,进行表
25、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抄写难字、提出问题。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中林园园熟识到自己没有关怀同学而感到惭愧这件事,使同学懂得同 学之间要助人为乐,相互关怀。 2、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了解人物的特点 3、进行朗读训练,培育同学有语气朗读的力气。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育同学有语气朗读的力气。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育同学有语气朗读的力气。 教具预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假如给你一片树叶,请你为它涂上颜色,你会涂什么颜色,为什么? (绿色、红色、黄色依据树叶在不同时间的颜色
26、不同而定。) 2、今日,我们课文中的仆人公李丽画了一片蓝树叶这是为什么呢。 3、齐读课题蓝树叶。并进行板书。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 找不到绿颜色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终李丽只好画了一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二)细读课文,深化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丽是怎样向林圆圆借绿铅笔的? 2、指名说一说: (第一次李丽小声问林圆圆可不行以借绿铅笔用一下,林圆圆说自己还没有画完;其次次李丽等她画完向她
27、借,她担忧李丽把她的笔尖弄断;第三次林圆圆一再嘱咐李丽要留意这留意那,李丽一再表示会当心,只画树叶和小草;第四次林圆圆皱着眉嫌李丽画得太多,这一次,李丽没有再接林圆圆的铅笔。) 3、整个借笔过程,课文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写具体的。自由读,找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体会。 4、依据所画内容,练习有语气的朗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李丽的话应读的比较温顺,是耐下心来尽可能依据林圆圆的意思办,尽量不给林圆圆添太多麻烦,她一心想画一片漂亮的绿树叶,所以在林圆圆显示出不愿借的状况下,李丽尽量迁就、忍耐;林圆圆不愿关怀别人,当李丽向她借
28、时,她是吞吞吐吐,想方法拖时间或找别的借口,面对同学,她不好意思不借,但心里又舍不得,于是小气的她就嘱咐这嘱咐那。读她的话,应读出那种不情愿、小气、挑剔的语气。) 3)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有表情的朗读。 4)全班范围内有语气朗读。 5)评一评谁的语气好,为什么? 5、当林圆圆看到李丽本上的蓝树叶时,不由得脸红了。此时她会怎样想? 后悔自己的小气。 从来都没见过蓝树叶,李丽把树叶画成蓝色,也是迫不得已。这都是自己造成的。 假如由于树叶是蓝色的影响李丽的成果,那自己真是应当负有确定的责任。 李丽是我的同桌,现在同桌有困难,我却推三阻四,真是不应当。 假如哪天我忘带彩笔,李丽也这样对待我,我心里会
29、是什么味道呢? (三)、联系实际,说说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做? 1、先让同学在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结合日常生活的所作所为。 老师小结: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类似的事,同学之间应当相互关怀,相互关怀,只有这样,才不会有蓝树叶的圆满。 三、有语气的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 3、进行全班呈现:分角色朗读,最终评价。 四、作业: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句。 板书: 探究活动 收集同学之间相互关怀的小故事,开一个“夸夸”的座谈会。 学校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熟识隔音符号。 1.单独板书隔音符号“,”。 2.叙述隔音符号的作用
30、,用隔音符号把易混音节隔开。a、o、e打头的音节,不用隔音符号简洁和前面的音节连读,必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3.指导拼读音节。 二、辨别同音词,组成词语。 三、词语搭配。 第一组,要组成动宾结构词组(对同学不讲术语)。表示动作的词要和后面的名词搭配恰当。 抽出 枝条 张开 双臂 背诵 单词 实现 理想 积累 学问 其次组,组成偏正结构词组,中心词与前面的形容词搭配要恰当。 青翠的松柏 好玩的海龟 灵敏的眼睛 晴朗的天空 明丽的羽毛 四、学写比方句。 “就像”“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好像”“还没观看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向 岸滩” “它们彬彬有礼,站在远处向我们点头
31、,像欢迎我们似的。” 前两个句子是打比方,表示甲事物与乙事物相像,“就像”表示很像,相像的程度最深;“好像”其次。打比方确定要相像,要恰切。 例句:老师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就像妈妈一样。 秋天的森林,好像一幅油画。 新年的早晨,同学们开心得像小鸟似的飞到学校。 其次课时 一、阅读。 (一)明确阅读要求。 1.理解词句,体会用词的精确。 2.知道妈妈是依据什么断定小海龟没有走远的。 (二)默读短文,留意带点的词语,先弄明白它的意思,然后再体会这些词语用得好在哪儿。 小伊芙急迫地对妈妈说 急迫 表示特殊着急,很急迫。在这里说明小伊芙迫切地要找到小海龟。 如用“着急地说”程度不如“急迫”。 引 “拉
32、着”的意思。在这里是说小伊芙“拉着”妈妈,把妈妈带到丢 失小海龟的地方。如用“带”,没有用“引”形象;如用“拉”, 又不能包含在前面带路的意思。 翻 起表示从下兜到上。 拨开 表示从左右两边分开。一个“翻起”,一个“拨开”,表示找得很仔细。 发觉 在这里不是一般的观看,或直接看到或一下子看到,而是先没观看,经过仔细查找才看到。 可进行比较: 小伊芙观看了小海龟。 小伊芙发觉了小海龟。 (三)妈妈依据什么断定小海龟没有走远? 启发:妈妈为什么要问小伊芙“小海龟丢失多久了”?当小伊芙说“也就五分钟吧”,妈妈为什么就确定地说“它不会走远的”? 依据有两方面:一是时间不长;二是小海龟走得慢。 (四)朗
33、读短文。 二、把错乱排列的句子排列好,再写下来。 (一)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想想每个自然段说的是什么。 (二)按事情进展挨次排列句序,自己读一读。 (三)指名说句序,按排好的挨次读一读。 (四)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第三课时 一、在课前布置同学观看一处景物的基础上,让同学说说自己观看了什么景物。 二、老师选择一两处同学生疏的、有特点的景物,指导同学口述。 1.有哪些景物?每个景物有什么特点?按怎样的挨次叙述最好? 2.指名口述。师生评议、修正、补充。特别强调用词要精确。 三、自己选择一处景物,练习口述。同座互说,相互评议。特别要留意用词是否精确。 四、把说的内容写一段话,做到内容具体,用词
34、精确,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学校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一三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苏教版学校语文六班级上册练习4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1教学第一部分。 (1)同学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 (2)同学依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学问来回答。 (3)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多不多?(使用广泛) (4)小结:像这样的句子叫俗语,它是为群众所宠爱并广泛使用的语句,有着具体的含义。 2教学其次部分。 (1)生读五个俗语,听说过吗?看看各自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说说意思。 (3)老师适当补充。作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本地也有俗语,请同学回忆生
35、活中知道的当地俗语。(沟通、争辩) (2)指名说一说,评议。 (3)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留意发觉和搜集俗语。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其次题。 1诵读词语,指导读准字音。 2争辩每条词语的或许意思。 3生练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明白这些都是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4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同学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5同学练习背诵。 三、教学第三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 3指导观看书写格式,指名说说书写时哪些字需要特别留意的?提示同学留意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 4练习描红,准时小结。留意行款布局。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留意解释时的态度,说话要通顺连贯。 教学难点:表达是否流畅、精确。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指名读题。 2关怀弄清本次口语训练的要求。 3指导: (1)读读题中所列的三种状况,思考应当怎样去解释。 (2)分组分问题练说。 (3)从三中状况中任选一种,认真阅读、领悟,并想清是向谁解释?解释什么?怎样解释? (4)推举代表表演。师生评议。 4反馈。 (1)指名说说被人误会时是怎样解释的? (2)说说本次口语交际训练后有什么收获? (3)评议小结:说话的与其和态度要得体,说话要通顺连贯,声音要嘹亮,速度要适中。 教后小记:3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