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7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7篇学校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课本第69页例2、3;练一练;作业本第31页。 教学目标: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把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地解比例。 教学重点:解比例的基本方法与依据。 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3、怎样检查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二、新授: 1、先请同学心里想好一个比例(数目简洁些),如2:3=4:6,只告知其他同学其中的三项,让大家猜一猜还有一个数字是什么? 2、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项。 3、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例2解比例: 3012=
2、45 解:30=1245依据是什么? =不先求积,先约分比较简便。 =18 5、例3解比例= 请同学独立尝试; 留意格式; 反馈练习。 6、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解比例:(练一练第1题第一竖行) 2、练一练第2题 3、补充:0.831.2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本第31页。 学校六班级数学教案用比例学问解答应用题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同学能够正确推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通过复习,能够使同学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娴熟的解答应用题 3通过复习,培育同学的分析力气、综合力气以及推断推理力气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同学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
3、正确、娴熟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同学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娴熟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确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确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伴侣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被减数确定,减数和差 谈话引入:我们今日运用正反比例的学问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用比例学问解应用题) 二、探讨新知 (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 修一条大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 1同学读题,独立解答 2同学反馈: 3分析: (1)为什么需
4、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依据留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仅需要判定运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还要留意找准题目中的对应关系 (二)反馈 1某车队运输一批救灾物品,原方案每小时行60千米,6.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7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三、巩固反馈 1一张大纸,假如裁成长36厘米,宽26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28张;假如裁成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多少张? 2某车间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假如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数的比不发生
5、变化,女工应当增加多少人? 3一项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假如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现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体,第一个圆柱的高是其次个圆柱高的其次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米,第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校六班级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分,把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使同学能正确推断正、反比例 教学重点 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分 教学难点 能正确推断正、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推断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单价确定,数量和总价
6、 2路程确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确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新授教学 (一)出示课题 老师明确: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推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这节课通过比较弄清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校六班级数学教案比、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的第l一3题,练习九的第l一3题。 教学目的: 1使同学明确。比例”和“比”、“比值”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2,使同学进一步提高对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和推断的理解和把握,培育同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气。 3加深对比例尺的熟识,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具预备:投影仪、投影片
7、、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和“比例” 1复习整理。 老师: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比例的学问,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分? 随着同学的回答,老师板书如下表。 指出: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2练习。 用小黑板出示下面的题让同学完成。 (1)六班级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六班级一斑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最简洁的整数比是( )。 (2)六班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3)六班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有24入,女生有( )
8、人。 二、复习解比例 1完成第35页的第2题。 指名回答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要依据什么性质。 接着以 : l :x为例,复习解比例的过程,使同学进一步明确:在解比例时,假如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变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解。 然后让同学完成第2题的其余习题。 三、复习正比例、反比例 用投影片逐一出示下面问题,让同学回答。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分? 同学回答,老师填写小黑板上的表。 然后老师出示下面两个表,让同学依据表中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的关系,推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
9、由。 使同学明确:要推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要看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商或积是不是确定,假如积确定说明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假如商确定说明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如其次个表,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上、下两个相对应的数的商确定,也就是说,这个三角形的高的 确定,因而高也确定,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与底边成正比 例。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九的第13题。 1第1题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在订正第(4)小题时,可以先让同学说说12的约数有哪?然后说出自己用选出的四个约数组成的比例是什么。老师把同学说出的比慎写出来。订正第(6)小题时,要留意检查同学是否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续一了。 2,第2题,除第(2)
10、、(7)小题老师要提示外,其余各题由同学自己推断,第(2)行驶的路程 小题,老师可以先说明 周长,再让同学推断。第(7)小题,可以先让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体重和身高,老师把数据登记来,再让同学推断。使同学知道:人的体重和身高有确定的关系,一般人的体重是随着身高而增加的,但体重和身高不成正比例关系。 3第3题,老师向同学说明:这题要求图上长方形的长、宽和地基的实际面积。 学校六班级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分,把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使同学能正确推断正、反比例 教学重点 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分 教学难点 能正确推断正、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
11、、复习预备 推断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单价确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确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确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新授教学 (一)出示课题 老师明确: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推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这节课通过比较弄清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教学例7(课件演示:正反比例的比较) 学校六班级数学教案解比例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同学把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重点 使同学把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 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2、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 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推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四)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二、新授教学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 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争辩:假如已知任何三项,可不行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同学沟通 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假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
13、外一个未知项 3老师明确: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假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教学例2 例2解比例 3815 1争辩: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同学沟通并明确 (1)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 815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依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3815 40 (三)教学例3 例3解比例 1组织同学独立解答 2同学汇报 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
14、关键是什么?(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四、巩固练习 (一)解下面的比例 1 2 3 (二)依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和8的比等于40与 的比 2 和 的比等于 和 的比 3等号左端的比是1.5 ,等号右端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 学校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操作,引导同学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2.激发同学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爱好,培育同学的分析、观看和概括力气,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关键:弄清圆
15、与转化后的近似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计算机、幻灯片。 学具:16等份和32等份的圆形、剪刀、刻度尺、一张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启发同学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微机演示) 2.微机显示一个圆,再把圆涂成红色。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看到圆想到什么?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叫什么?(圆的面积)出示课题。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请同学们思考。 评:通过对旧知的回忆,激起同学从旧学问探究新学问的爱好,并准备思想方向,有利于同学想象力气的培育。 二、新课教学 1.通过度量,猜想圆面积的大小。 用边长等于半径的小正方形透亮塑料片,直接度量圆面积, (如图)观看
16、后得出圆面积比4个小正方形小,好象又比3 个小正方形大一些。初步猜想:圆的面积相当于r2的3倍多 由此看出,要求圆的精确面积通过度量是无法得出的。我们在学习推导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时,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分割、拼合等方法,将它们转化成我们生疏的图形,今日我们能不能也用这样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评:这一探究性地设问,使同学产生悬念,引入深思。它与得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后的验证,前后呼应,融为一体。使同学对圆面积与r2的倍数关系,获得特别鲜亮的表象,而且有助于避开与圆周长的计算公式(c=2r)产生混淆。 2.同学操作。 (1)同学分别把16等份和32等份的圆形剪开,拼成两个近似的长方形。(微机
17、显示)老师提问: 拼成的图形是长方形吗?(是近似的长方形,由于它的上下两条边不是线段。) 圆和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形状变了,但面积相等) 把圆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区分?(32等份后拼成的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 假如把一个圆等分成64份、128份拼成的长方形会怎样呢?(微机显示)(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怎样用字母表示?(圆周长的一半,c/2=r),它的宽是圆的哪一部分?(半径r) 你能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吗? 评:指导同学自己动手,并通过微机演示,把一个圆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
18、样,可以培育同学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也可以渗透以直代曲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把圆16等份分割后拼插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四分之一(c/4=r/2),高等于圆半径的2倍(2r),所以s=r/22r=r2 (见图一) (3)把圆16等份分割后可拼插成近似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 相当于圆周长的1/4,高相当于圆半径的4倍,所以s=1/22r/4r=r2 (4)把圆分割后,可拼成近似的等腰梯形。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高等于圆半径的2倍,所以s=1/2r2r=r2 (见图三)。 3.小结:无论我们把圆拼成什么样的近似图形,都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r2,验证
19、了原来猜想的正确。说明在求圆的面积时,都要知道半径。 4.比较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找出联系和区分,加强记忆。两个公式都与有关,但圆周长等于直径长度的倍,而圆面积等于以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的,即r2等的倍。 5.自学例1。留意书写格书和运算挨次。 评:引导同学通过多次不同的试验,接受转化的方法,利用等积变形把圆面积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同时,利用计算机的演示,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关怀同学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进一步加深对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 三、看书质疑 四、巩固练习 1.看图计算圆的面积。 2.依据下面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r=6厘米
20、d =0.8厘米 r=1.5分米 3.一块圆形铁板的半径是3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4.要求一张圆形纸片的面积,需测量哪些有关数据?比比看谁先做完,谁想的方法多? (1)可测圆的半径,依据s=r2求出面积。 (2)可测圆的直径,依据s=(d/2)2求出面积。 (3)可测圆的周长,依据s=(c/2)2求出面积。 总评:这节课有两大特色: 一、始终把同学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有目的地培育同学猎取学问的力气。 学习是同学的内部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重视其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培育同学自己探究猎取学问的力气。这节课的教学,紧紧抓住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教学重点,敢于放手让同学自己动手操作
21、,归纳推理。通过同学多次不同的剪拼,接受假设、转化、想象等方法,利用等积变形把圆面积转化成其他的平面图形,逐步归纳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多层次的操作,多角度的思考,既沟通了新旧学问的联系,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同学的求知欲,同学学习爱好盎然,课堂气氛特别活跃,使同学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关心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计算机关心课堂教学,有其直观、形象而又生动的特点,它能使静态的画面动态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同时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节课恰当地运用了微机演示,充分调动了同学的学习爱好,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学校数学教案 篇3 单元教
22、材分析: 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行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可以提高人的推理力气和抽象力气。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学问的基础,同时也是进展同学抽象力气和规律思维力气的好素材。传统的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学问是本册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教材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究,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同学日常生活中最简洁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试验、猜想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同学渗透这些数学方法,并初步培育同学有挨次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简洁的排列最简洁的推理简洁的推理 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同学
23、通过观看、猜想、试验等活动,找出最简洁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 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分析及推理的力气。 3、 初步培育同学有挨次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 同学通过观看、猜想、试验等活动,找出最简洁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 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分析及推理的力气。 3、 初步培育同学有挨次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课时支配:2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数学广角(一) 教学内容: 课本P99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学会找出最简洁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分析及推理力气。 3、初步培育同学有挨次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预备: 数字
24、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实物、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日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数学活动课,你们宠爱吗? 出示课题:数学活动 2、我们先来做一个拼图玩耍:小伴侣每人的桌子上有三张图,请你任选两张拼一拼看看是什么?先和同桌说一说。 3、沟通反馈。用不同的图可以拼出不一样的效果,假如老师给你数字卡片,你能拼出什么数呢? 二、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1、 用1和2两张卡片摆数。 (1)自己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谁最爱动脑筋,谁的小手最巧。 (2)独立动手摆,然后在班内说一说自己用这两张卡片摆了那些数。呈现大家看。 2、用、1、2、3三张卡片摆数。 老师激励同学动脑摆一摆:从数字卡片中任选两张
25、卡片,你能组成什么数?可以与小组同学争辩,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同学拿出卡片,自己动手摆一摆。 引导学动脑,找规律去摆,我们比一比谁摆的数朵而不重复。 3、同学摆完后,小组沟通,组长把成员摆的数登记来,并总结摆数的方法。 4、小组汇报。师生总结,指明同学说一说。 三、小组合作,巩固进展 (1)三人做握手的玩耍。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几次。 (2)小组汇报,三人到台上有规律的握手,得出结论。(3次) 2、师:我这由三本练习本卖5角钱可以怎样付钱。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人民币,动手试一试。谁想来卖? 同学用不同的方法到台上来卖。 板书同学的方法。 3、衣服搭配 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图:请看这
26、里有几种搭配方式?试一试。 沟通反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玩的好玩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激趣导入,让同学在玩耍中产生爱好,在活动中找到启示。让同学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沟通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育同学有挨次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用实践活动培育同学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同学受到学习的乐趣。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但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而且巩固了所学的学问。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10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同学感受简洁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洁推理的阅历。 2、培育同学的推理力气。 3、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具学具: 动
27、物图片、语文、数学、自然等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玩耍一: 故事导入:森林王国要进行运动会,入场时要组织一个花束队,鸡大婶让蓝猫和非非预备一束花,鸡大婶说:“他们拿的分别是红花和蓝花。”蓝猫说:“我拿的不是红花。”鸡大婶说:“请同学们猜一猜,蓝猫和非非分别拿的是什么花?” 今日有许多这样的问题等着同学们去猜,大家要比一比谁最爱动脑筋。 二、玩耍二: (1)出示例2的第一组图让同学留意观看。 让同学猜一猜他们拿的是什么书? 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小组活动 4人一组,两名同学分别拿语文数和数学书,其中一名同学说:“我拿的不是什么书。”另外两名同学竞赛看谁猜得快。交换进行。 (3)
28、、同桌活动。 拿出预备好的动物卡,又一名同学操作,左(右)手拿的是(不是)什么,另一名同学猜,交换进行。 三、玩耍三: 1、找三名同学协作,创设真实情景,依据例题做一做,让同学猜一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小组活动 A、师 :把猜一猜的玩耍规章说一说。4人一组轮番进行,每人至少猜一次。 B、进行活动。老师不做任何规定,让同学撇开思维,自己去猜。 C、小组沟通,向全班汇报活动过程。 3、观看比较例3和例2有什么不同?同学回答后老师总结。 4、 巩固练习:师生一起做玩耍。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快乐,你们在玩耍中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故事导入新课等于抓住了儿童的天性,激起了他们玩的
29、乐趣和学习的乐观性。通过多种玩耍活动,既给了同学充分的时间活动,一起在活动中探究新知。放手让同学任凭玩,鼓舞他们玩出新意,老师捕获创新的火花,培育他们的求异思维。 学校数学教案 篇4 1、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奇异的扑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扑克好玩的争论,培育起同学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2、调动同学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确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情愿告知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 (老师补充,引发同学的惊奇心。) 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生:. 二
30、、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 小王=月亮 红=白天 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4、全部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全部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三。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
31、刻都在我们的身边消逝,只是我们大家没有留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看,做生活的有心人。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估算黄豆粒数 教学目标:学会估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利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黄豆,杯子,天公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黄豆。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黄豆有多少粒。 二、小组争辩,确定方案。 师:你们可以用课桌上的工具。(被子、天公正) 三、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四、汇报沟通 方案一:先数一杯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二:先测一把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计算即
32、可。 方案三:先测一百粒黄豆的重量,再称出总重量,再用除法计算即可。 五、小结: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都要做留心观看的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购物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育利用数学学问解决数学问题的力气。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的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一百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邻居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49元,但是邻居后来发觉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只好还
33、给邻居100元。 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究竟损失了多少元?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争辩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邻居之间实际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毕竟损失了97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通过好玩的数学题,引起同学对学习的爱好,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同学探究问题的乐观性,从而提高他们规律思考力气,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同学的思维方向,让同学学会擅长思考。 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同学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乐观性。 课前预
34、备:预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猜想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时间。 教学过程: 一、引例,引起同学的爱好。 提出一道关于数学的IQ题,让同学回答(答对有奖),然后开头慢慢深化课题,解答一些数学计算题。 二、结合生活,小组互动。 1、将同学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同学思考。 2、从日常生活动身,模拟一些题目,让同学进行抢答。 3、最终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嘉奖 三、课堂解说 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同学充分理解题目的意思以及解题方法,从而在做题中得到启发。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学问,让同学熟识数学的神奇,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爱好。 学校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
35、称一称的活动,让同学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同学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定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力气,培育同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够辨别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最大,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掂球玩耍”感受轻重 (一)玩耍 老师
36、介绍玩耍:玩耍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面往前扔,假如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 (二)老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同学到前面挑一挑老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同学并赐予关心,让其他同学看到掂的过程 (三)小结 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辨别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 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知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 (二)小组汇报 老师:哪
37、个组已经掂完了,情愿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 老师:看来你们的感觉特殊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推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情愿吗? (一)试验一 老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要求:确定不许动,只能看,观看观看 ,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确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3毕竟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同学动手掂) 4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 (二)试验二 老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预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38、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协商协商,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 2老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毕竟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老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毕竟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确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确定轻 (三)试验三 老师:假如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推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看,你们能推断吗?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推断?怎么不发表看法
39、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看已经不能推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老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同学消逝分歧) (2)咱们的看法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精确的推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方法呢? 学校数学教案 篇6 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 搭一搭 这课是北师版学校数学三班级上冊其次单元观看物体中的起始课,它主要考察同学从正面、左面、上面观看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看,观看物体的范围的变化。并能由观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它重在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引导同学慢慢发觉实物与他们观看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看到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依据正面、左面、上面观看到的平面图形还原(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看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2)、力气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沟通和动手操作的方式,增加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力气。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培育同学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 本课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