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准扶贫调研报告.docx
《关于精准扶贫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精准扶贫调研报告.docx(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精准扶贫调研报告关于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篇1 为了解把握各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状况,近期我室(办)组织人员赴5个县(区)、7个乡镇、13个“十三五”贫困村进行了调研。调研以问题为导向,实行个别访谈的方式,共访谈乡镇党委书记、村书记(主任)、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60余人次,获得了可供参考的第一手资料。现将调研状况报告如下: (一)村级扶贫项目实施存在多重隐患 一是审批时限偏长。村级扶贫项目审批大体依据“村民小组村两委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审批单位批复”的流程进行。各地扶贫项目基本在年初3-4月申报,批复一般在6-7月,部分交通、水利项目时间更后。调研发觉,近90%的村反映今年项目还没全部批下来或刚批
2、下来不久。 二是赶工期现象普遍。扶贫项目大多是集中上报、集中审批、集中实施、集中验收,特别是“十三五”贫困村,扶贫项目多、工期短,下半年赶工期现象比较普遍。另外,在审批、验收过程中由第三方预审复核,由于复核验收的项目多、时间紧,有的第三方公司存在应付了事、把关不严不细等问题。比如,有的村反映,第三方公司在项目预审复核报告上消逝与其他村张冠李戴的现象,而且一些项目6月批复10月就要验收,为了赶工期简洁消逝质量问题。 三是监管力气薄弱。访谈对象普遍反映,扶贫项目监管力气略显薄弱,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村民理事会缺乏资质、不懂技术,即便乡镇也是专业人员短缺,很难进行有效监管。市级层面要求驻村工作
3、队、第一书记“全程监督项目建设,紧盯整村推动项目建设质量,推动工程按时按质量完成”,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的村却把第一书记甩在一边,仅象征性参与监管,或只在验收时签个字,存在权责失衡现象。 四是资金配套不足。有的县反映,通组大路硬化标准为28万元/公里,加上路基垫层、征地拆迁等费用,资金缺口较大,特别是一些山区村,项目实施成本更高。多数村反映,扶贫项目资金“同城同价”,加上年初报预算,年中项目集中实施,沙石、水泥等相继涨价,特别是边远乡村运输等成本普遍高于中心村,通组路项目经常消逝流标现象。 (二)换届后村干部力气素养仍需加强 一是不擅长做新时期群众工作。有的村干部面对“空心房”拆除、“三沿六区
4、”整治等工作束手无策、不知所措。比如,于都县梓山镇龙口村在“三沿六区”整治工作中,多名村干部畏难退缩不敢担当,相继选择辞职,目前仅剩一名村支书在岗在位,工作全靠镇干部助阵。 二是工作连接不够顺畅。有的村换届后干部换动较大,一些新进干部对扶贫政策不生疏,工作开展不扎实。有的乡镇反映,换届后村书记、主任换动超过57%(不含转岗),一般村干部换动超过67%(不含转岗),有的新任干部还未进入角色。 三是不适应信息化办公需要。调研发觉,大部分村换届后村干部年龄结构仍偏大,缺少年轻血液,业务性工作主要依靠驻村工作队、乡镇驻村干部或扶贫信息录入员,现有村干部习惯于“吃老本”,对提高信息化办公力气爱好不大。
5、四是力气培训范围窄、力度小。村干部普遍反映参加培训机会不多。当前,市委组织部正在对全市村书记进行轮训,但各地对村干部的培训范围、力度不一,一般村干部只是象征性参加乡镇组织的培训,有的县只对新任村书记、主任进行培训,时间仅为1天,效果有限。 (三)资料台账照旧偏多 一是占用大量时间、精力。为削减基层负担,目前国家省市评估检查淡化了资料台账要求,督查频率也相对降低,但普遍反映台账资料超出国检规定、超过往年数量,甚至还提出更多“精致化”要求,县级督查大量增加却变相成为“资料督查”,使扶贫的绣花功夫被“误导”成了“纸上功夫”,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应付检查、填写表格等内业资料上,较大程度增加了驻村工作
6、队负担。有访谈对象反映,扶贫工作“50%时间填表+20%时间开会+15%时间赶路+15%时间抓落实”。 二是内容设计不够合理。调研发觉,有的表格资料县与县之间标准不统一,增加了市级层面工作量。访谈对象反映,很多要求填报的金融、光伏、健康扶贫等数据,行业部门数据更加精准,应当由行业部门供应;有的表格设计不合理,规律关系简洁,格式不统一,任凭性大,基础信息反复填报,重复性工作太多。 三是存在层层加码现象。一些资料台账国检、省检没有要求,市级层面也未部署,有的县仍要基层填报。有访谈对象反映,帮扶干部入户与贫困户的合影照片等佐证资料已经打印归档,但乡镇要求照片彩色打印,工作队只好重新购买设备进行彩打,
7、既铺张资金也耗费精力。 (四)驻村工作队超职责工作 一是把驻村工作队等帮扶力气当乡村干部使用。调研了解到,不少乡镇、村要求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参与村里其他日常工作,比如森林防火、交通整治、“空心房”拆除、“三沿六区”整治等工作,在确定程度上分散了精准扶贫的精力,导致少数村的扶贫工作相对滞后,欠账较大。 二是“包办”扶贫工作。调研发觉,第一书记往往“越权”成了村级扶贫第一责任人,各项工作言必第一书记负责、事必第一书记签字,而村书记(主任)却工作失位。驻村工作队除了参与大量日常工作外,有的甚至“包办”了村里的扶贫资料台账工作,有的村干部认为驻村工作队理应负责村里扶贫工作,存在工作队员埋头苦干、村干
8、部背手边上看甚至“围观”指挥现象。 (五)干部结对帮扶方式有待改进 一是要求“凡事留痕”。有的县要求帮扶干部一个月上户走访2次,每次要贫困户在4处签字,并与帮扶干部拍照合影。农忙季节频繁上户简洁引起群众反感,有的群众埋怨“没什么事就不要来,耽搁干活”;不少帮扶干部上户走访,只是找贫困户签字、照相、传日志证明“到此一访”。有的创新第一书记签到表、工作日志、扶贫记事本、指纹签到等监管手段,形式到是多样了,扶贫干部手脚也被绑死了。大家认为,现在已经有了精准扶贫app,其实签字与合影这两个环节完全可以省略。 二是标准不够统一。有的县要求县乡帮扶干部每月上户帮扶不少于2次,最多的要求4次;有的县要求市直
9、单位每月不少于1次,而赣州市市派单位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管理方法(试行)(赣市精扶字20xx8号)文件要求每年不少于4次。另外,帮扶方式方面,总体上接受送钱送物的方式,实际效果欠佳,还简洁引起攀比、滋生冲突。 三是存在“一刀切”。许多行业部门隔三差五下文要求帮扶干部上户(许多工作可由镇村干部、工作队担当),甚至一个月七八个行业部门间续来文,帮扶干部苦不堪言,无奈逼出了不少“形式主义”。一些已经脱贫的村,也要求市直、县直帮扶干部一个月至少去1次,导致去后没多少扶贫方面的工作,所聊话题也不多,仅停留在产业进展、生活收入开支等方面,有时双方都感到尴尬。甚至贫困户也认为帮扶干部没必要经常过来,有事可以打
10、电话,过年过节来走访就以,以免影响其务工。 (一)在项目申报、审批、实施上要提速提效保质 一是适当提前项目申报时间。建议在每年10月份启动申报下一年度扶贫项目,力争在次年3-4月份完成项目审批。 二是探究分期分批分时段申报、审批、验收项目。为确保项目预算精准度和验收的工程质量,对具备实施条件的扶贫项目,成熟一批、批复一批,实施一批、验收一批,防止审批、验收时间集中、程序扎堆。 三是提升项目监管实效。强化项目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市县级层面统一聘请第三方监理公司,定期不定期抽查项目施工状况,加大对第三方监理公司监管力度,实行项目监管责任“终身制”,确保监管有力有效。同时加强对乡村干部业务力气
11、培训,解决扶贫项目现有监管力气不够专业问题。 四是源头发力确保扶贫项目质量过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宜盲目铺摊子,做到规划先行、有序实施。科学支配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对偏远山区扶贫项目适当上浮基数,缓解原材料和运输成本过高,配套资金不足引发流标问题。加强对水泥、砂石等企业的管理,严峻打击任凭涨价、恶意涨价等行为。 (二)在村干部力气素养提升上要突出精准性、有用性 一是进一步扩大参训面。建议实施村干部力气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由各县(市、区)牵头,用2-3年时间对辖区内全部村干部轮训一遍,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全面提升村干部力气素养,打造一支永久不走的工作队。 二是课程设置
12、突出需求导向。调研发觉,多数村干部认为要加强扶贫政策、产业进展、项目建设、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培训,在今后培训课程设置上应予以重点考虑。 三是留意抓好村主任培训。可以考虑参照市委组织部轮训村书记模式,由民政部门牵头,通过举办市级示范培训班的方式,加强对村主任的力气素养培训。 (三)在资料台账上要连续瘦身减负 一是坚持从简从实。建议市级层面予以明确,在“一证两册”等基础上,原则上不再新增与国检、省检无关的“表册卡账”。确需建立完善的,要做足前期论证设计工作,尽可能统一标准。现有台账资料要留意连续性,只要形式统一、规律正确,原则上只作完善,不再大面积调整,甚至推倒重来。与此同时,市县督查也应淡化资料
13、台账要求,更加聚焦考核扶贫实效。 二是加大扶贫信息共享力度。探究建立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范围和使用方式,推动扶贫领域信息跨系统、跨区域共享,对可以直接调取的信息数据,避开要求乡村重复上报,提高工作效率。 (四)在干部结对帮扶上要坚持实事求是app,允许帮扶干部接受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联系,适当精简签字、照相等形式。 一是细化工作要求。针对“十三五”贫困村,建议市级层面明确市、县、乡帮扶干部每月上户走访联络不少于1次,同时应当避开农忙季节频繁、扎堆上户;针对已脱贫村,依据赣市精扶字20xx8号规定,帮扶干部每年上户联系走访不少于4次即可。加强工作统筹,明确各时间节点帮扶工作重点
14、和任务,让帮扶干部上户有事可干、有话题可聊。充分利用好精准扶贫. 二是避开频繁送钱送物的帮扶方式。结对帮扶应以解决实际问题、关怀贫困户进展产业为重点,避开单纯地送钱送物,防止因市县之间、单位之间标准不统一,而引起群众攀比心理、制造不和谐因素。 三是进一步厘清驻村工作队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扶贫责任主体责任机制和长效机制,严格依据职责清单抓落实,让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集中精力关心村“两委”抓精准扶贫工作,避开因职责不清影响驻村帮扶效果。 关于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篇2 依据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举全省之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看法和云南省领导干部“转作风下基层析民情奔小康”遍访贫困村贫困户试行
15、方法要求,_县委于6 月26日召开了十二届四十次扩大会议,专题争论扶贫工作,为进一步摸清我县贫困状况,深化分析致贫缘由、找准脱贫思路,县委、县政府准备对全县贫困状况进行一次深化细致的调查争论,由县挂钩处级领导、县挂钩扶贫单位、新农村指导员组织各挂钩联系的镇村干部深化村、社、农户开展了全县扶贫摸底调查工作。现结合各乡镇调研组的调研状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全县贫困现状 依据本次摸底调查统计,我县贫困人口总数为24768户96118人(超出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分解下达给_县总数80135人的19.95%,超出净人数15983人)。其中:需扶持生产和就业进展的贫困人口有14557户56055人,占总
16、数的58%;需移民搬迁安置的贫困人口有5311户 21063人,占总数的22%;需低保政策兜底的贫困人口有3850户15000人,占总数的15%;需医疗救助扶持的贫困人口有1050户4000人,占总数的5%。目前,全县贫困状况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贫困人口多、分布广、程度深。全县贫困人口总量为24768户96118人,占全县30.82万农业人口的31%,80%以上的贫困人口分布在高寒偏远山区、深山石山区等重点贫困村,也是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2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非重点村。全县现有住房困难户18814户,其中破烂茅草房 20xx户,丢失生存条件的有1725户5304人。 (二)致贫缘
17、由多种多样。全县贫困户致贫缘由主要有: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残致贫、因灾致贫、缺生产资金、缺致富方法、缺技术、缺劳动力、缺水、交通不便、用电困难、通讯及社会事业落后等13类。其中,因病致贫1558户、因缺生产资金致贫8237户、因缺技术致贫6679户、因缺少劳动力致贫 1642户、因交通不便致贫5412户、因学致贫1101户、因灾致贫183户、因缺水致贫992户、因残致贫202户、因缺致富方法5307户。致贫缘由比重较大的为因缺资金、缺技术、缺致富方法、交通不便,占总人数的80.84%。 (三)贫困农户收不抵支、增收困难。全县贫困人口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全县现有丢失劳动
18、力和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共1642户,这部分农户基本无任何收入来源。同时,由于贫困人口素养低、文化落后、观念保守、自我谋生进展力气低,“等、靠、要”思想严峻,致使脱贫无门路、无条件、无力气,只能靠天吃饭,加之产业单一,更无力进展其他经济作物,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且受自然灾难的影响,贫困农户增收根本无从谈起,甚至会加深贫困程度,返贫率反而有增无减。此外,因劳动技能低,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外出务工多选择在建筑工地、矿厂等生产一线,不仅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而且工资相对较低、务工渠道更窄,收入也极为有限,增收脱贫特别困难。 (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滞后。数据显示,全县用电困难的贫困户有680户
19、,农村中住危房的农户有20894户,占总量的25%;饮水不便的农户有 14812户,占总量的18%。全县还有不通大路的村民小组286个,通路不通车的村民小组930个,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村组之间道路不畅通,严峻影响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五)贫困村产业进展滞后、集体经济贫瘠。全县55个贫困村普遍地处边远山区,基础条件差,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无集体经济和主导支柱产业,专业合作社带动不明显,进展的产业也存在“小、散、乱”等特点,品种繁多,零星分散,不成规模,质量不高,加上产地远离集镇,运输成本高,很难进入市场,即便实现销售,其产品附加值也很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同时,由于农夫缺乏创新意识,
20、想进展但苦于无门路,不知道该进展什么、怎样进展,即使在政府扶持下进展了产业,但没有龙头企业带动,造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经营格局无法形成,使得产业抵抗市场风险力气弱,政府一旦取消扶持,产业也就随之消逝。消逝“年年扶持产业,年年不见产业”的怪象,农夫看不见增收前景,产业也壮大不起来,集体经济收入更是基本为零。 (六)公共服务不足、社会保障有限。调查显示,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因灾、因学、因缺技术的共有9540户,占总量的38.52%。由于卫生医疗保障、社会救助力气不足,致使贫困人口看病难、上学难、获得救助、减免和技能培训更是难上加难,如此恶性循环,只会造成贫困的代际相传和扩大集中
21、,消逝“原本贫困的人会越来越贫困”的情形。 (七)重视不够、人员不整、经费缺乏。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形势照旧严峻,任务特别困难,要确保到20xx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目标,需要全县、全社会更加重视扶贫、关注扶贫、共同参与扶贫。目前,由于县、乡两级扶贫办工作人员较少,尤其乡镇扶贫办人员大多为事业人员且身兼多职,流淌性较强,其工作业绩既不能参与评职称,又不能享受其他方面待遇,工作心情受到影响,导致队伍难以稳定。同时,因乡镇财政困难,人员经费得不到充分保障,致使扶贫工作开展力度不够,个别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乐观性也不高。 二、全县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困难 (一)精准识别难。一是受建档立卡对贫困对象总数把
22、握的要求,贫困对象统计工作难度大,状况简洁。我县的实际状况是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因灾因病返贫对象较多,消逝“僧多粥少”现象。二是贫困户真实的收入难以概定,没有一个严格的统计方法来衡量谁才是真正的贫困户,造成少数较富有户被纳入,还有部分真正的贫困户没有被纳入。三是一些地方未严格执行贫困人员认定标准和评比程序,贫困人口、贫困户的确定多由村干部准备,村民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关系户”、“人情户”照旧存在。 (二)精准实施难。一是精准扶贫工作量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运行机制也不够成熟,精准扶贫尚处于政策连接期、机制转轨期,扶贫干部、乡村干部对精准扶贫政策把握不准,思想上有犯难心情。二是乡村干部工作乐
23、观性差,力气素养有待提高。过去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有 “油水”,现在实施精准扶贫一改过去“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要求项目要到村到户到人到产业,乡村无利可图,工作热忱减退。同时,部分村干部对精准扶贫的概念熟识还把握不清,在政策宣扬层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扶贫政策讲的不详不透、宣扬也不到位,在组织实施上也欠周密严谨。三是扶贫资金整合难度大。现有财政扶贫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整村推动、易地搬迁、信贷扶贫等项目的资金需求,资金缺口较大。而部门资金都有各自考量和使用要求,整合使用资金难度大。同时,在整合有关涉农资金项目时,一些部门认为扶贫只是扶贫办的事,存在“事不关己高高
24、挂起”现象。四是扶贫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地位不高。县扶贫办现有工作人员不足,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处于“小牛拉大车”现状,部分乡镇和部门对扶贫开发不重视、不关注,分管扶贫工作领导对业务把握不清,政策不熟,对本地方状况不明,扶贫人员不能专职专干,部分乡镇扶贫办业务人员更换频繁,严峻影响精准扶贫的实施开展。五是财政预算无法充分保障扶贫开发工作经费。当前,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全面攻坚期,工作任务量成倍增加,乡镇是扶贫开发工作责任主体,而乡镇没有扶贫工作经费和项目管理费,致使工作难落实、难推动。 (三)精准到户难。一是“一户一策”实施难。在实施精准帮扶过程中,虽对每户贫困户制定了“一对一”的帮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精准 扶贫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