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掺杂技术概要.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6章--掺杂技术概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掺杂技术概要.ppt(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扩散一、扩散二、离子注入二、离子注入 第第6章章 掺杂技术掺杂技术1 掺杂就是使杂质进入掺杂就是使杂质进入wafer内部,并在内部,并在wafer中的某区中的某区域以一定浓度分布,从而改变器件的电学性能,掺入的杂质域以一定浓度分布,从而改变器件的电学性能,掺入的杂质可以是可以是IIIA族和族和VA族的元素。利用掺杂技术,可以制作族的元素。利用掺杂技术,可以制作PN结、欧姆接触区、以及电阻等各种器件。结、欧姆接触区、以及电阻等各种器件。扩散是较早时期采用的掺杂技术,并且沿用至今,随着扩散是较早时期采用的掺杂技术,并且沿用至今,随着扩散工艺的完善,其设备和操作也已采用计算机控制了。离扩散工艺的
2、完善,其设备和操作也已采用计算机控制了。离子注入法是上个世纪子注入法是上个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在很多方面都优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在很多方面都优于扩散法的掺杂工艺,离子注入技术大大推动了集成电路的于扩散法的掺杂工艺,离子注入技术大大推动了集成电路的 发展,使集成电路的生产进入超大规模时代。发展,使集成电路的生产进入超大规模时代。2扩散原理与模型扩散原理与模型 扩散描述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运动的情况,就是扩散描述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运动的情况,就是一种原子、分子或离子在高温驱动下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一种原子、分子或离子在高温驱动下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运动的过程。集成电路中扩散的目的是为
3、了控制杂质浓度、运动的过程。集成电路中扩散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杂质浓度、均匀性和重复性,以及成批大量生产器件,降低生产成本。均匀性和重复性,以及成批大量生产器件,降低生产成本。31扩散模型扩散模型 扩散有气态扩散、液态扩散以及固态扩散三种。杂质也扩散有气态扩散、液态扩散以及固态扩散三种。杂质也可以在硅中移动而扩散进入硅晶格内部。可以在硅中移动而扩散进入硅晶格内部。杂质原子在杂质原子在wafer中可以替位型和填隙型两种形式存中可以替位型和填隙型两种形式存在,替位型杂质的掺入是可以改变材料电学性质的。替位型在,替位型杂质的掺入是可以改变材料电学性质的。替位型杂质在硅中的扩散方式有替代扩散、空位扩散和间
4、隙扩散三杂质在硅中的扩散方式有替代扩散、空位扩散和间隙扩散三种。一般情况下,硼、磷、砷、锑等三五主族杂质都是空位种。一般情况下,硼、磷、砷、锑等三五主族杂质都是空位扩散模式,而金、银等重金属杂质都是间隙扩散模式。扩散模式,而金、银等重金属杂质都是间隙扩散模式。452.扩散原理扩散原理 扩散现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温度和浓度梯度。当杂质扩散现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温度和浓度梯度。当杂质浓度以及缺陷密度较低时,扩散运动可用菲克扩散定律来描浓度以及缺陷密度较低时,扩散运动可用菲克扩散定律来描述为述为 。式中,。式中,J代表单位时间内杂质原子的扩散代表单位时间内杂质原子的扩散量;量;即为沿即为沿x方向杂质
5、浓度变化率;方向杂质浓度变化率;D是杂质扩散系数。是杂质扩散系数。负号表示扩散方向与杂质浓度的增加方向相反,也就是沿着负号表示扩散方向与杂质浓度的增加方向相反,也就是沿着浓度下降的方向。浓度下降的方向。6 扩散的方法有很多,液态源扩散、固态源扩散、箱法扩扩散的方法有很多,液态源扩散、固态源扩散、箱法扩散、涂源扩散以及金扩散等,生产上常用的是前三种。无论散、涂源扩散以及金扩散等,生产上常用的是前三种。无论是那一种扩散方法都需要经过以下步骤:开启扩散炉平衡温是那一种扩散方法都需要经过以下步骤:开启扩散炉平衡温度;清除度;清除wafer表面的杂质及自然氧化层;将表面的杂质及自然氧化层;将wafer送
6、入送入扩散炉中,开始预淀积;升高炉温,推进并激活杂质;取出扩散炉中,开始预淀积;升高炉温,推进并激活杂质;取出wafer,测量扩散层的电阻和结深。,测量扩散层的电阻和结深。71液态源扩散液态源扩散 保护性气体(如氮气)通过液态源以蒸汽形式进入扩散保护性气体(如氮气)通过液态源以蒸汽形式进入扩散炉中,杂质源在高温下分解并于炉中,杂质源在高温下分解并于wafer表面的硅发生反应,表面的硅发生反应,然后杂质以原子的形式扩散进入然后杂质以原子的形式扩散进入wafer内部,达到掺杂的目内部,达到掺杂的目的。的。82.固态源扩散固态源扩散 固态源扩散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盛放杂质固态源扩散具有设备
7、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盛放杂质源的器具和携带杂质源的气体、气体流量不会影响扩散结源的器具和携带杂质源的气体、气体流量不会影响扩散结果、扩散效果好等优点。果、扩散效果好等优点。用于固态硼扩散的杂质源为片状氮化硼,片状氮化硼首用于固态硼扩散的杂质源为片状氮化硼,片状氮化硼首先经过氧化激活,使其表面氧化生成三氧化二硼,三氧化先经过氧化激活,使其表面氧化生成三氧化二硼,三氧化二硼与硅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硼原子,硼原子开始扩散。二硼与硅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硼原子,硼原子开始扩散。反应如下:反应如下:9 用于固态磷扩散的杂质源是偏磷酸铝和焦磷酸硅经过混用于固态磷扩散的杂质源是偏磷酸铝和焦磷酸硅经过混合、干压、
8、烧制而成的,这两种化合物在高温下分解,释放合、干压、烧制而成的,这两种化合物在高温下分解,释放出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与硅反应生成磷原子,磷原子向出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与硅反应生成磷原子,磷原子向wafer内部扩散。反应如下:内部扩散。反应如下:扩散时杂质源与扩散时杂质源与wafer交叉相距交叉相距3至至5mm置于置于V形槽形槽 内,并且通入氮气作为保护性气体。内,并且通入氮气作为保护性气体。103.固固-固扩散固扩散 固固-固扩散是利用固扩散是利用wafer表面含有所需杂质的氧化层作表面含有所需杂质的氧化层作为杂质源进行扩散的方法,可得到均匀性、重复性较好的为杂质源进行扩散的方法,可得到均
9、匀性、重复性较好的结,比较适合对于表面杂质浓度要求很严的扩散。结,比较适合对于表面杂质浓度要求很严的扩散。扩散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低温(约扩散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低温(约700800)下)下淀积包含杂质的氧化层。第二步,升高反应温度,使表面的淀积包含杂质的氧化层。第二步,升高反应温度,使表面的氧化层与硅反应生成杂质原子,开始再分布扩散,达到预期氧化层与硅反应生成杂质原子,开始再分布扩散,达到预期目的目的。11124.扩散层的测量扩散层的测量 扩散层的测量包括扩散层电阻和扩散层深度(结深)的扩散层的测量包括扩散层电阻和扩散层深度(结深)的测量。测量。(1)扩散层电阻的测量)扩散层电阻的测量 扩散
10、层电阻即方块电阻。对于一块均匀的导体,其导电扩散层电阻即方块电阻。对于一块均匀的导体,其导电能力与材料的电阻率能力与材料的电阻率、长度、长度L以及横截面积以及横截面积S都有关。若扩都有关。若扩散薄层是边长为散薄层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而结深为的正方形,而结深为 ,则这一小方块所,则这一小方块所呈现的电阻就是方块电阻,单位为呈现的电阻就是方块电阻,单位为/。13四探针法测量电阻四探针法测量电阻14(2)结深的测量)结深的测量 集成电路的结深位于微米数量级,所以测量比较困难,集成电路的结深位于微米数量级,所以测量比较困难,通常采用磨角法和滚槽法测量。通常采用磨角法和滚槽法测量。磨角法是将完磨角法是将
11、完成扩散的成扩散的wafer磨磨出一个的斜面(角出一个的斜面(角度约为度约为15),),对磨出的斜面进行染色,然后测量计算得到结深。具体步骤对磨出的斜面进行染色,然后测量计算得到结深。具体步骤 如下:用石蜡将完成扩散的如下:用石蜡将完成扩散的wafer粘在磨角器上,用粘在磨角器上,用15金刚砂或氧化镁粉将金刚砂或氧化镁粉将wafer磨出斜面来;清洗磨出的斜面,磨出斜面来;清洗磨出的斜面,然后对斜面进行镀铜染色,所用的染色剂是五水硫酸铜与氢然后对斜面进行镀铜染色,所用的染色剂是五水硫酸铜与氢氟酸的混合溶液。硅的电化学势比铜高,硅可将铜置换出在氟酸的混合溶液。硅的电化学势比铜高,硅可将铜置换出在w
12、afer表面染上铜,呈现红色,又因为表面染上铜,呈现红色,又因为N型型wafer比比P型型wafer的电化学势高,所以,在合适的时间内,就可以在的电化学势高,所以,在合适的时间内,就可以在N型区域染上红色的铜,而型区域染上红色的铜,而P型区域则不显示红色;测量染色型区域则不显示红色;测量染色的的wafer就可以计算出结深了。就可以计算出结深了。16 磨角法测量存在一定的误差,尤其对于浅结,磨角法很磨角法测量存在一定的误差,尤其对于浅结,磨角法很难精确测量,所以,要精确测量结深还要采用滚槽法测量。难精确测量,所以,要精确测量结深还要采用滚槽法测量。滚槽的半径为滚槽的半径为R,滚槽线与扩,滚槽线与
13、扩散层表面、底面的水平交线分散层表面、底面的水平交线分别长别长2a和和2b,则根据勾股定,则根据勾股定理由公式可计算得到结深,滚理由公式可计算得到结深,滚槽半径越大,测量结果越准确。槽半径越大,测量结果越准确。17离子注入离子注入 离子注入法掺杂相比扩散法掺杂来说,它的加工温度离子注入法掺杂相比扩散法掺杂来说,它的加工温度低、容易制作浅结、均匀的大面积注入杂质、易于自动化等低、容易制作浅结、均匀的大面积注入杂质、易于自动化等优点。目前,离子注入法已成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不优点。目前,离子注入法已成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不可缺少的掺杂工艺。可缺少的掺杂工艺。1.离子注入原理离子注入原理 离
14、子是原子或分子经过离子化后形成的,即等离子体,离子是原子或分子经过离子化后形成的,即等离子体,它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可通过电场对离子进行加速,利用磁它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可通过电场对离子进行加速,利用磁场使其运动方向改变,这样就可以控制离子以一定的能量进场使其运动方向改变,这样就可以控制离子以一定的能量进 入入wafer内部达到掺杂的目的。内部达到掺杂的目的。18 离子注入到离子注入到wafer中后,会与硅原子碰撞而损失能量,中后,会与硅原子碰撞而损失能量,能量耗尽离子就会停在能量耗尽离子就会停在wafer中某位置。离子通过与硅原子中某位置。离子通过与硅原子的碰撞将能量传递给硅原子,使得硅原子成为
15、新的入射粒的碰撞将能量传递给硅原子,使得硅原子成为新的入射粒子,新入射离子又会与其它硅原子碰撞,形成连锁反应。子,新入射离子又会与其它硅原子碰撞,形成连锁反应。19 杂质在杂质在wafer中移动会产生一条晶格受损路径,损伤情中移动会产生一条晶格受损路径,损伤情况取决于杂质离子的轻重,这使硅原子离开格点位置,形成况取决于杂质离子的轻重,这使硅原子离开格点位置,形成点缺陷,甚至导致衬底由晶体结构变为非晶体结构。点缺陷,甚至导致衬底由晶体结构变为非晶体结构。202.离子射程离子射程 离子射程就是注入时,离子进入离子射程就是注入时,离子进入wafer内部后,从表面内部后,从表面到停止所经过的路程。入射
16、离子能量越高,射程就会越长。到停止所经过的路程。入射离子能量越高,射程就会越长。投影射程投影射程 是离子注入是离子注入wafer内部的深度,它取决于内部的深度,它取决于离子的质量、能量,离子的质量、能量,wafer的质量以及离子入射方向与晶向的质量以及离子入射方向与晶向之间的关系。有的离子射程远,有的射程近,而有的离子还之间的关系。有的离子射程远,有的射程近,而有的离子还会发生横向移动,综合所有的离子运动,就产生了投影偏会发生横向移动,综合所有的离子运动,就产生了投影偏差。差。21223.离子注入剂量离子注入剂量 注入剂量是单位面积注入剂量是单位面积wafer表面注入的离子数,可通过表面注入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掺杂 技术 概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