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教案:第一单元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4061.pdf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教案:第一单元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406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教案:第一单元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4061.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教案 1.学习郭沫若感时忧国与思考未来的优秀品质。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3.阅读新诗,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建构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发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通过鉴赏诗歌,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体悟传统文化诗歌的魅力,增加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优秀文化。重点: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诗歌的意象。难点:探究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1、指导学生完
2、成预习 2、制作课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有一个特殊的日子五四青年节,这是我们的节日。我们青年人是只争朝夕、奋发进取、拼搏向上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这样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乡两条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笔名,他就是郭沫若。今天我们就走近郭沫若,走近他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板书课题)二、写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 1919 年 9、10 月间,当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洁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三、作者介
3、绍 郭沫若(1892-1978 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 年 11 月 16 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14 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 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 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 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
4、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8 年 6 月 12 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 86 岁。曾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四、题目解说“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意思是作者站在地球边上,俯瞰地球,吹响了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更深层的是对于力的赞歌,是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五、文体知识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
5、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1920 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写于 1920 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现代诗歌特点主要有:1.形式自由:2.内涵开放: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六、全文分析 1.读罢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品读讲解后明确:苍茫的宇宙,飘浮的白云,一颗蓝色的星球,广袤无垠的大洋,波涛汹涌的
6、大海。读罢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第一印象就是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宇宙素描。2.读罢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产生的疑问是什么?品读讲解后明确:进而稍加思索,不禁会问如此宏大的大手笔出自何人之手呢?力,那便是力的杰作!诗人的思绪好像是一只放足了线的风筝在猛地回收,想到了事物最本质的一面。“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诗人又想到了关于宇宙深邃的一面,宇宙的生生灭灭,万象的更新,其原动能源都在于力”。3.全诗围绕着“力”来写的,如此神通而又广大的力又蕴含着什么呢?品读讲解后明确:诗人并未只是作一个问答式的解答,而是潜移默化地将其融入了诗行,用了一个看似抽象而又具体的“力”来解释。自然地,诗人转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 上册 教案 第一 单元 2.1 地球 边上 4061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541034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