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ppt
《伤寒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ppt(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伤寒汕寒汕头大学医学院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床技能实验教学中教学中心心 上图:在布尔战争期间,死于伤寒的士兵远比死于战伤的要多玛丽梅伦玛丽梅伦一、概 述 概 述伤寒(typhoid fever):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基本病理特征: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性反应,尤其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临床特征: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 二、病原学二、病原学 病原学病原学 伤寒杆菌:伤寒杆菌:在含有胆汁培养基中更易生长菌体裂解释放内毒素,对发病起着重要作用具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毒力(“Vi”)抗原等,在人体感染后,可诱生相应
2、的抗体耐低温,对阳光、热、干燥、消毒剂及酸敏感 上图: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被放大了约4000倍的伤寒杆菌 三、流行病学三、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v传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v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传播v易感人群 人对本病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仅2%左右有第二次发病v流行特征 本病夏秋季为多,以儿童及青壮年为多见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发病机制发病机制v第一次菌血症。处于临床上的潜伏期。v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处于临床上的初期v伤寒杆菌随血流经胆囊再次进入肠道,使肠壁淋巴组织发生剧烈的迟发型变态反应。临床表现达到极期。v随病情进展,人体防御能力逐渐增强,进入缓解期和恢复期。
3、病理解剖病理解剖 伤寒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病变最为显著 病程第1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 病程第2周:肿大淋巴结发生坏死 病程第3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 病程第4周:溃疡渐愈合,不留瘢痕,亦不引起肠腔狭窄 五、临床表现五、临床表现 典型伤寒的自然病程45周,可分为4期:初 期:病程第1周 极 期:病程第23周 缓解期:病程第34周 恢复期:病程第5周临床表现(1)伤寒分期临床表现(临床表现(2 2)初期q起病大多缓慢q最早出现症状是发热,体温呈梯形上升,可在57天内高达3940,可伴有畏寒,但寒战出汗少见q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纳差等。临床表
4、现(临床表现(3 3)极期 伤寒典型表现伤寒典型表现持续高热消化道症状 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循环系统症状 肝脾肿大 玫瑰疹注:肠出血与肠穿孔等并发症较多在本期发生玫瑰疹:数量少,颜色淡,灯光下不易看到 体温出现波动,并逐步下降,上述症状,体征好转。但仍可出现各种并发症。临床表现(临床表现(4 4)缓解期期 体温恢复正常,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临床表现(临床表现(5 5)恢复期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6 6)一个概念:再燃一个概念:再燃 指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尚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再上升,持续57d后回到正常。在再燃期间症状加重,血培养可阳性。可能与菌血症仍未完全被控制有关临床表现(临床表现(7 7)
5、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复发 指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次阳性。复发症状一般较轻,病程较短,并发症与合并症较少。其原因是病灶内细菌未被完全消灭,当免疫力降低时,伤寒杆菌再度繁殖,再次侵入血流,多见于抗生素疗程过短患者。本病易复发,复发率一般为10%左右临床表现(临床表现(8 8)并发症并发症肠出血 为常见严重并发症,多见于病程第23周,发生率2.415%,常有诱因肠穿孔 为最严重并发症,多见于病程23周,发生率14%,穿孔部位多在回肠末段,其诱因与肠出血大致相同中毒性肝炎 常见于病程13周,发生率约1068.5%(多数在4050%)。肝肿大发生率约10%50%,ALT异常者509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寒 汕头大学 医学院 临床 技能 实验教学 中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