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含答案3580.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含答案358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含答案3580.pdf(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每题 2.5 分,共计 25 分)1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一句的参照物分别是()A青山 青山 B竹排 青山 C竹排 竹排 D青山 竹排 2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 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90km/h 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90m/s C启动后 20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90km/h D启动后 20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90m/s 3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这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
2、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调高低 B音色好坏 C响度大小 D乐音三要素 4 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A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初春:冰雪消融 盛夏:洒水降温 深秋:浓雾弥漫 严冬:凝重的霜 A B C D 6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
3、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A一叶障目 B立竿见影 C镜花水月 D形影不离 8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 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9以下说法中,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是()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 100dm B物理课本的长
4、度约为 260cm C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0kg D一位普通中学生的体积约为 0.05m3 10建筑物内遭遇火灾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这是因为与房间内其他空气相比较,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下方 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人量聚集在房间的下方 C温度较高,密度较大,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上方 D温度较高,密度较小,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上方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6 分)11(3 分)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利用声呐系统能测出海水的
5、深度,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12(2 分)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 产生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13(2 分)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 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做直线运动,经过 6s 甲乙两物体相距 m。14(2 分)有一种火锅叫做“鸳鸯火锅”,如图所示,它是将同一个锅隔成相等的两半,一半加的是清汤,一半加的是麻辣红油汤,以满足不同人的口味。当两边的汤汁量和初温基本相等时,总是加 汤的一边先沸腾,这是因为覆盖在汤汁上面的红油层 ,
6、当汤汁沸腾后可以改用小火加热,这样与大火加热的效果几乎完全相同,并且节省燃料,其道理是 。15(2 分)寒冷的冬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内游客的嘴里不断呼出“白气”,这是 现象;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 现象。16(4 分)夏天,把一大块 0的冰放在塑料袋中,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 0的水,这是 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对比前后两图片,你认为冰和水有什么不同?。用手去触摸 0的水和 0的冰时,感觉 0的冰更冷些的原因是:。17(2 分)据调查市场上出售的卫生纸,有部分加入了荧光剂。使之看起来非常的白,但它对人体
7、却极为有害。其实鉴别方法也很简单,只需用 灯(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照射其表面,若出现蓝色荧光,则说明是含有荧光剂的纸。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纸,这是因为纸表面发生了 反射(选填“镜面”或“漫”)。18(3 分)郊游时,同学们看到:水中的鱼;中午树荫下的亮斑;岸边树木花草在水中的“倒影”;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水底的奇石;潭清疑水浅;池水映明月。上述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填序号)19(2 分)小琳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 像(填“实”或“虚”);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
8、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20(2 分)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如图所示为水的密度在 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根据图象可知,温度等于 时,水的密度最大;在 04范围内,水具有 (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性质。21(2 分)我国名酒五粮液素有“三杯下肚浑身爽,一滴沾唇满口香”的赞誉,曾经获得世博会两届金奖。有一种精品五粮液,它的包装盒上标明容量 500mL,(酒0.9103kg/m3),将酒倒出一半以后,剩余酒的密度为 kg/m3;如果用此瓶装满水,则总质量比装满酒时多 kg。三、作图题(每题 2
9、 分,共计 6 分)22(2 分)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 S 在平面镜 MN 中的像,若 S 发出的一条光线 SO 经平面镜反射后过 P 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 S 的位置,并完成光路。23(2 分)图中 OA是入射光线 AO 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 BO 的折射光线OB的大致位置。24(2 分)如图,有两束光线射向凸透镜,请完成光路(F 为焦点,O 为光心)。四、实验探究题(共计 27 分)25(8 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为完成本次实验,由表中的数据表明,他们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 。(2)当他们将温度计刚插入热水中时,温度计的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
10、因是 。测温物质 凝固点/沸点/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3)小明在帮助老师准备实验时,发现开水倒入烧杯后,温度很快就降到了如图甲所示。于是他先点燃了酒精灯给水加热,待同学们到来时再熄灭一会儿,他的做法是为了 。(4)小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在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固定 (“铁圈 M”或“铁夹 N”)位置;确定当温度达到 90时开始记录数据。在看到水沸腾现象后,小明就立即熄灭酒精灯停止实验。在评估与交流环节,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仍存在不足,并对水沸腾后小明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正确的是 A调大酒精灯火焰,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 100 B撤掉烧杯上的纸板,继续加热
11、直到水温达到 100 C撤去酒精灯,继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 D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5)小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直至水沸腾,所作“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a,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需要 ,温度 。(6)小强实验时其他条件不变,水的质量变大,他所作的实验图象应该是图丙中的 (选填“a”、“b”或“c”)。26(5 分)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如下器材: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平面镜一块、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如图 1 所示)。(1)平面 M 所选的器材是 (选填:平面镜、玻璃板)。小明把蜡烛 A 点燃放在M 前面,再把其它各支蜡烛依次放在 M 后面适当
12、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 A 的大小关系是:。小明测量两侧蜡烛到平面 M 的距离;再让蜡烛 A 远离 M,则后面的蜡烛要 (选填:远离、靠近)M 才能再次看上去像被点燃了一样。(2)多次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小明同学得到初步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 。(3)如图 2 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 a 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 2 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 (选填字母代号)。A硬币成像在 a 处 B硬币成像在 b 处 C硬币成像在 c 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27(4 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
13、规律”实验中:(1)小明将 LED 灯、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三者中心在 。接着,小明调节 LED 灯、凸透镜至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2)把焦距 10cm 的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采取的具体办法是 。(3)小明选择 LED 灯替代平时常用的蜡烛做实验,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28(4 分)如图 1,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 A 处由静止开始滑到 B 处所用时间为 t,小车长为 S1,斜面
14、长为 S2。(1)小车从 A 到 B 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 v (用题中字母来表示);(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3)图 2 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29(6 分)某物理兴趣小组为检测学校附近某条河的水质,测量了河水的密度。取样后,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测量,实验过程如下:【实验步骤】(1)用已调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30g;(2)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河水,测出烧杯和河水的总质量,如图 1 所示;(3)将烧杯中的河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河水的体积,如图 2 所示。【实验数据处理】在表中填入上述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烧杯的质
15、量 m1/g 烧杯与河水的质量 m2/g 河水的质量 m/g 河水的体积V/cm3 河水的密度/(gcm3)30 【实验评估】按该实验方案测出的河水密度比实际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主要原因是 。五、计算题(共计 16 分)30(6 分)建设中常用到爆破技术,在一次山石的爆破中,用了一条长 80cm 的导火线来引爆装在钻孔里的炸药。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是 0.8cm/s,假若爆破者将导火线点着后,迅速以 5m/s 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破前跑到 600m 远的安全区?31(10 分)小明有一个小铝球,他一直都不知道这个铝球是否空心的,当他学完密度的知识后,利用了身边的天平和杯子,测
16、出了这个铝球的密度,并判断出了铝球是否空心。步骤如下:他用天平测出了杯子的质量为 100g,将杯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 180g,再测出小铝球的质量是 54g,将这个小铝球轻轻的放进装满水的杯子,测得总质量为 204g;请你计算出小球的体积。请你计算出小铝球的密度。(铝2.7103kg/m3,水1.0103kg/m3)判断该铝球是否是空心球,如果是,空心部分有多大?2019-2020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每题 2.5 分,共计 25 分)1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一句的参照物分别是()A青山
17、 青山 B竹排 青山 C竹排 竹排 D青山 竹排【分析】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必须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再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改变则是运动的,不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小小竹排江中游”,被研究的物体是竹排,竹排在运动,竹排和青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选择青山为参照物;“魏魏青山两岸走”,被研究的物体是青山,青山是运动的,青山和竹排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选择竹排为参照物;由此可知,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是竹排,后一句的参照物是竹排,故 C 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与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2某辆汽车启动后,
18、经过 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90km/h 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90m/s C启动后 20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90km/h D启动后 20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90m/s【分析】速度表显示汽车的瞬时速度,由表中标度可知速度的单位;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AB、速度表指针显示的是物体的瞬时速度,故瞬时速度为 90km/h,不是90m/s;故 A 正确,B 错误;CD、因速度表指针显示的是物体的瞬时速度,汽车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不能确定启动后 20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90km/h;故 CD 错误;故选:A。【点评】本
19、题要注意汽车的启动过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不能用 v求解。3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这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调高低 B音色好坏 C响度大小 D乐音三要素【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能辨别物体。【解答】解:“引吭高歌”指声音很大,高指的是响度大。“低声细语”指声音很小,低指的响度小。故选:C。【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4 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
20、)A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A、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的振幅是相同的,尺子振动的频率不同,能说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故 A 正确;B、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同一尺子,音色和振幅均相同,不能说明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故 B 错误;C、响度跟振幅、人与声源的距离都有关,故 C 错误;D、实验
21、中,没有改变传播声音的介质,故不能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D 错误。故选:A。【点评】掌握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初春:冰雪消融 盛夏:洒水降温 深秋:浓雾弥漫 严冬:凝重的霜 A B C D【分析】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解答】解:初春,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符合题意;盛夏,洒水降温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符合题意;深秋:
22、浓雾弥漫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严冬:凝重的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不符合题意。综合分析符合题意,故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物态变化过程的判断及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的判断。6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分析】(1)汽车玻璃起“
23、雾”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附着在内表面;(2)“白气”不是气,是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3)酒精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水低;(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放热;液化的方法由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过程放热。【解答】解:A、汽车玻璃起“雾”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内表面,故 A 正确;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 B 错误;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能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故 C 正确;D、空调制冷时,液态制冷剂在车内热交换器内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气态制冷剂又由压缩机压入车外的热交换
24、器,在交换器内放热液化,即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故 D 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液化现象,凝固点,以及空调的制冷,是一道综合题。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A一叶障目 B立竿见影 C镜花水月 D形影不离【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解答】解:一叶障目、立竿见影、形影不离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5、;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选:C。【点评】此题通过成语的含义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在平时要注意区分,找出它们实质上的不同,并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8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 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分析】(1)光斑的形成原因,激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光线要发生偏折;(2)光斑的移动原因,水面上升或下降,入射角不会发生变化折射角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2020 学年 年级 期末 物理 试卷 解析 答案 358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