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104.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10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104.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文言赏景短文,全文一百五十余字,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自读课。首先需要学生能够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大意。另外,作为一篇记游散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志趣。所以学习过程中要利用本单元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感悟作者政治理想、志趣抱负的方法,来理解张岱的精神世界。湖心亭看雪写于明朝灭亡之后,作者开头却依然用“崇祯”年号来写时间。再结合创作背景“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因此对“国故往事的怀恋”自然会成为文章的解读点。对“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中白描手法的运用,以及关键词“痴”和“独”的解读,自然还会得出“世俗所不能理解的情
2、怀”“超脱于尘世万象的情怀”。所以学习时,可以通过有理有据的对读出多种情感进行评价,从而理解此文中更丰富的情感。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掌握一些文言阅读方法,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学生能够把握叙事线索,快速阅读文章。学生七八年级已经学过多篇写景抒情类散文,具备通过分析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作为一篇文言自读课文,“文言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围绕文章的叙事线索理清楚文章大意”。同时在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篇文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将两课中学到的删除对比和替换对比等方法来“品辞会情”和“结合创作背景理解作者情感”的游记类文言文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湖心亭看
3、雪时,引导学生理解张岱性情是有可能的。三、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通过梳理叙事要素,理解文章大意。2.美读文章写景部分,描述画面美,抓住关键词理解作者的性情。3.借助背景资料,有理有据地对作者的精神世界做出评价。四、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读懂景物特点,描述画面。五、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理解作者的性情,对作者精神世界做出合理评价。六、教学过程(一)环节一:梳理叙事要素,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引导:湖心亭看雪堪称古今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读一读这“最漂亮”的西湖雪景。学生活动:朗读,读准字音、句读,猜读浅易字词句。教师引导:文章记述了张岱“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巧遇两“
4、知己”,“强饮三大白而别”。抓住叙事要素,梳理大意。学生活动:根据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后的晚上)、地点(湖心亭)、人物(余)、事件(赏雪)、雪景(“雾凇沆砀”)、结局(遇两“痴似相公者”“强饮三大白而别”)梳理大意。(二)环节二:美读赏美景,“述写”品意味 教师引导:“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如同一幅水墨画,随张岱行踪展开。美读此部分。学生活动:朗读,想象画面。教师引导:抓景物特征,描述雪景图。学生活动:这是幅朦胧迷离的湖山夜雪图: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一片白汽。天空、云层、远山、湖水白茫茫一片。湖中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有如米粒大的两三粒人影而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心亭看雪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12 湖心亭 教学 设计 2104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