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C(解析word版)8906.pdf
《2023年1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C(解析word版)890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1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C(解析word版)8906.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3 年 1 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生物学仿真模拟试卷 C (考试时间:75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水的功能与水的存在形式有关。下列有关自由水或结合水功能的叙述,不匹配的是()A自由水参与细胞代谢内的化学反应 B自由水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 C结合水是组成细胞结构的成分 D结合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答案】D【分析】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的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叫作自由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作结合水。
2、【详解】A、自由水可以当作底物参与细胞代谢,A 正确;B、自由水可以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B 正确;C、结合水与细胞中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结合,组成细胞结构的一部分,C 正确;D、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D 错误。故选 D。2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 4 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A B C D【答案】C【分析】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一般高倍镜和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但是由于进光量减少,因此视野变暗。【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图 C 中
3、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而图 D 中的细胞体积最小,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即 C 项符合题意。故选 C。3首先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的科学家是()A虎克 B列文虎克 C耐格里 D魏尔肖【答案】C【分析】细胞学说发展过程:1543 年法国的比夏,揭示了人体在组织和器官水平的结构。1665 年英国的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许多规则的“小室”并命名为细胞。17 世纪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活细胞。19 世纪德国的施莱登、施旺,细胞是构成动植物提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者。1858 年德国的魏尔肖,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详
4、解】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并命名为细胞,A 错误;B、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B 错误;C、耐格里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C 正确;D、德国的魏尔肖提出,新细胞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D 错误。故选 C。4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维生素 D 能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BC、H、O、P 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 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D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答案】B【分析】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等:(1)脂肪: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2)磷脂: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
5、胞核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胆固醇: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维生素 D: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2、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详解】A、维生素 D 属于固醇类物质,可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因此在补充钙的同时可以同时补充维生素 D,A 正确;B、糖原的组成元素只有 C、H、O,B 错误;C、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存能量的物质,C 正确;D、动物细胞膜的组分含有少量胆固醇,可以参与脂质运输,D 正确。故选 B。5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6、”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于检测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检测 B检测脂肪时,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向蛋白质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水浴加热即可呈现紫色 D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的 A 液与 B 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液的试管中,且必须现用现配【答案】B【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
7、液(或 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A、斐林试剂的甲液是质量浓度为 0.1g/mL 氢氧化钠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 0.05 g/mL 硫酸铜溶液;双缩脲试剂的 A 液是质量浓度为 0.1 g/mL 氢氧化钠溶液、B 液是质量浓度为 0.01 g/mL 硫酸铜溶液。所以斐林试剂的乙液浓度较大,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鉴定,A 错误;B、检测脂肪时,使用苏丹染色,并使用 50%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 正确;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C 错误;D、在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 1ml 双缩脲试剂 A 液,再向试管中加入 3-4 滴双缩
8、脲试剂 B,D 错误。故选 B。6对细胞器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B核糖体是性激素合成的车间 C高尔基体与胃蛋白酶的分泌有关 D液泡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答案】C【分析】1、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2、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根据内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
9、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3、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4、中心体:无膜结构,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核糖体是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A 错误;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合成场所是内质网,B 错误;C、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如胃蛋白酶的分泌,C 正确;D、中心体分布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D 错误。故选 C。7下图示显微镜下某真核细胞中线粒体及周围的局部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中发生葡萄糖的分解但不生成 ATP B结构上丙酮酸被彻底分解为
10、CO2和 H2O C结构中H与 O2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D结构中均有参与细胞呼吸的相关酶【答案】D【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利用葡萄糖生成丙酮酸、还原氢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利用丙酮酸和水生成还原氢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还原氢和氧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详解】A、结构中发生葡萄糖的分解也生成 ATP,A 错误;B、结构和上丙酮酸被彻底分解为 CO2和 H2O,B 错误;C、结构中H与 O2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C 错误;D、结构中均有参与细胞呼吸的相关酶,D 正确。故选 D。8将下列细胞置于 0.3g/mL 的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
11、的是()A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B哺乳动物红细胞 C人的皮肤上皮细胞 D人的骨骼肌细胞【答案】A【分析】1、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2、有大液泡(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动物细胞、无大液泡的或死的植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详解】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液泡,细胞结构中具有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因此可以发生质壁分离,A 正确;BCD、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人的皮肤上皮细胞、人的骨骼肌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不能发生质壁分离,BCD 错误。故选 A。9正常生理条件下,红细胞内
12、 K+浓度远高于细胞外,表明 K+转运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A自由扩散 B被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答案】D【分析】分析题干信息,红细胞内钾离子浓度远高于细胞外,说明钾离子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的。【详解】正常生理条件下,钾离子逆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并借助载体蛋白,故钾离子转运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10包扎伤口宜选用透气的创可贴,主要目的是防止()A组织细胞无氧呼吸 B需氧菌进行无氧呼吸 C厌氧菌的繁殖 D伤口潮湿,不利于愈合【答案】C【分析】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
13、 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详解】由于氧气的存在能抑制厌氧病菌的繁殖,所以选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11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是()A丙酮酸和水 B酒精和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丙酮酸和二氧化碳【答案】B【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CO2和 H2O,并释放大量能量;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 CO2和酒精,释放少量能量。【详解】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
14、,首先把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然后再把丙酮酸转化为 CO2和酒精,因此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最终产生 CO2和酒精,B 正确。故选 B。132017 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批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这说明了动物细胞()A具有再生能力 B具有分化能力 C细胞具有全能性 D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答案】D【分析】体细胞克隆技术即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个新胚胎,最终发育为个体。【详解】动物体细胞克隆能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 符合题意。故选 D。14ATP 分子的结构可以简写成 APPP,下列有关说法
15、错误的是()A“A”代表腺苷 B“P”代表磷酸基团 C“”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DATP 水解时往往与放能反应相联系【答案】D【分析】ATP 结构可以简写成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详解】ABC、ATP 结构可以简写成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BC 正确;D、ATP 水解为放能反应,往往和吸能反应相联系,D 错误。故选 D。15下图是用绿叶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结果,色素带在滤纸条上分布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A【分析】提取的原理: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16、。分离的原理:不同色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因为不同色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所以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上升快,所以四种色素会分开。【详解】扩散速率从大到小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在滤纸条上依次从上往下排列。故选 A。16有丝分裂过程中 DNA 的复制发生在()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末期【答案】A【分析】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详解】A、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 正确;B、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 错误;C、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C 错误;D、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
17、和染色体消失,D 错误。故选 A。17下列与细胞生命活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成熟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B生物体内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C草履虫细胞生长与个体生长同步 D衰老细胞中所有酶的活性均降低【答案】C【分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详解】A、人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A 错误;B、能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生物体内的细胞不都具有细胞周期,B 错误;C、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细胞生长与个体生长同步,C 正确;D、衰老细胞中与衰老相关的酶活性不降低,D 错误。故选 C。18不属于细胞核功能的是()A遗传信息库 B细胞代
18、谢中心 C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答案】B 【详解】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的中心是细胞质。19下列关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密码子位于 mRNA 上,反密码子位于 tRNA 上 B密码子位于 tRNA 上,反密码子位于 mRNA 上 C密码子位于 rRNA 上,反密码子位于 tRNA 上 D密码子位于 mRNA 上,反密码子位于 rRNA 上【答案】A【分析】密码子是 RNA 上编码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反密码子是 tRNA 上与密码子互补配对的三个相邻碱基。【详解】mRNA 上每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 1 个氨基酸,每三个这样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
19、,因此密码子位于 mRNA 上;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位于 tRNA 上,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20已知红绿色盲是由位于 X 染色体上的 b 基因控制。现有基因型分别为 XbY 和 XBXb的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A0 B1/2 C1/4 D1/8【答案】B【分析】红绿色盲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 b 基因控制,患者基因型为 XbXb、XbY。【详解】夫妇基因型分别为 XbY 和 XBXb,丈夫可产生 Xb和 Y 精子,妻子可产生 XB、Xb卵细胞,随机受精后,可产生子代基因型为 XBXb、XBY、XbXb、XbY,比例为 1:1:1:1,已知红绿色盲为
20、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生育一个孩子患红绿色盲(XbXb、XbY)的概率是(1+1)/4=1/2,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2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人类红绿色盲的研究【答案】C【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将基因与染色体类比,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未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 错误;B、萨顿的蝗虫实验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但未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21、,B 错误;C、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首次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 正确;D、人的红绿色盲的研究可探索伴性遗传规律,该研究时在已经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前提下进行的,D错误。故选 C。22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A4 个着丝粒 B4 个 DNA 分子 C2 条姐妹染色单体 D2 对同源染色体【答案】B【分析】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四个 DNA 分子,因此称为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一个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2 条染色体=4 条染色单体=4 个 DNA 分子。【详解】A、一个四分体包含 2 条染色体,即两
22、个着丝粒,A 错误;B、一个四分体包含 4 条染色单体,4 个双链 DNA 分子,B 正确;C、一个四分体包含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四条姐妹染色单体,C 错误;D、一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D 错误。故选 B。23图是细胞分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Aabcd Bacdf Ccdef Dabdf【答案】B【分析】减数分裂图像辨析:先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再按染色体行为划定时期:M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M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M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M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M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M
23、后期着丝点分裂。有丝分裂:间期:DNA 分子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中期: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其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解螺旋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植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详解】a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f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中 b、e 分别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江苏省 普通高中 学业 水平 合格 考试 解析 word 8906
限制150内